角色游戏教案
有关角色游戏教案集合五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角色游戏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角色游戏教案 篇1
一、情况分析
由小班上来的幼儿经过一个暑假,彼此间有了陌生的感觉。小班幼儿在第一次游戏中对于新的环境会有许多不熟悉:娃娃家、医院、公共汽车到底该在哪儿玩呢?哪些玩具、哪些积木该是娃娃家的呢?哪些又该是医院的呢?……,重新建立游戏的环境让幼儿熟悉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在角色游戏的过程,小班幼儿还保留着许多小班的年龄特点,以与物交往为主,那么对待物的态度又如何呢?
刚刚走出小班的幼儿要开始在游戏中选择主题,找到该主题的玩的地方,还要会简单构建自己的游戏环境,这对幼儿来说并非易事,需要较长的时间,较长的过程。
二、游戏要求
(1)熟悉游戏环境,知道自己选择的主题是在什么地方,会简单构建自己的游戏环境。
(2)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玩具。
三、游戏准备
1.材料提供:各种积木、各主题的玩具,如娃娃家煤气灶、碗、筷等,医院听诊器、压舌板等。
丰富经验:(1)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如商店是有围墙的,医院也是有围墙的。(2)利用参观等方法加深幼儿对生活的印象。(3)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要爱护玩具,因为医院里的医生爱护自己的医疗器具,娃娃家的妈妈都会爱护家里的用品。
说明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幼儿的反映带有一定的创造性,也带有一定的模仿性,因此通过无数次回忆、讨论,让幼儿在游戏前或游戏后,能进一步理解生活、感受生活。
四、游戏指导
1.和幼儿共同商量娃娃家、医院、理发店、公共汽车等主题玩的地方,确立主题的环境。
2.向幼儿介绍教室里的积木和玩具。
说明
幼儿经过小班的角色游戏会对已有主题玩具有一定的需求,让幼儿充分意愿地选择能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
3.观察游戏,共享游戏,指导游戏。
①重点观察幼儿选择玩具
说明
选择玩具的多少,正确与否体现了幼儿角色意识的强弱,在面对幼儿的选择时教师不应着急地评判,这个年龄的幼儿有时会忘记自己的角色身份盲目被玩具吸引,操作起玩具,也有的幼儿会有目的地拿起与自己
角色相匹配的玩具,而且在游戏中很好地使用,看到这些情景,教师真的要舍得表现自己的赞赏,让幼儿游戏得更带劲。
②重点观察幼儿选择积木
说明
要构建自己的游戏环境并不是每一个游戏者都有这种意愿的,也不是每一个游戏者在游戏开始时就产生的,幼儿有时会在玩的过程中发现“咦,娃娃家和医院之间怎么没有围墙?”于是会有一名幼儿去一个角落里搬来不少积木搭上围墙,这可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教师要发自内心地为他高兴。
然而有很多时候一场游戏幼儿谁也不在意,谁也没想到要搭个围墙,这也是正常的,也是需引导的。
③重点观察幼儿收理玩具
说明
幼儿选择的玩具总有她(他)一定的道理,收理玩具时给幼儿一个固定的箩筐,对培养幼儿对玩具的态度有好处。
4.交流评价
①再现式:将幼儿游戏中好的游戏情节再现,如幼儿根据自己的角色选择了玩具,而且很好地使用玩具;如娃娃家爸爸发现自己的家和医院是通的,就在家中造起了一堵墙;如医院里的医生把医院的玩具收理得整整齐齐。
说明
再现式可以是情景再现,也可以通过语言再现,再现式交流能使小班初期幼儿有较直观印象,容易接受,因此,这种方式应多用、多强化。
②提问式:教师以角色身份提出问题。
如,我是病人原先在医院看病,可走着走着从医院走到了娃娃家,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我是顾客去理发,看见理发店的叔叔手上拿着听诊器等等,幼儿会在这种问题前思索,这种思索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但这是很正常的。
③用展现的方法向幼儿介绍各主题的箩筐,引导幼儿知道要会选择玩具,正确使用玩具,还要收理好玩具。
角色游戏教案 篇2
一、游戏创设遵循课程目标:
经过幼儿园的一年生活,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由简单的跟随模仿到主动积极参与。升入中班的幼儿有着更明显的自我意识,也是幼儿发展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和生成点,创设与课程相关的动态的活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如在新的《幼儿园课程指导》的主题活动中《请到我家来做客》、《爷爷奶奶你们好》、《丰收了》等,以家庭的生活的主题情节,扩展到生活主题,我们在角色游戏时设置了(我的家、小餐馆、小超市)这三个角色游戏。
二、游戏目标与材料提供:
《我的家》目标:1、加深对角色的理解,丰富游戏情节,能较形象地模仿社会角色的语言、行为,反映角色职责。
2、尝试分工合作开展游戏,培养初步的合作能力。
成品材料:小床、衣厨、小桌椅、电话机等,可用大型积木、废旧硬纸板,日常用的桌椅改制而成。爸爸领带、妈妈围裙等。
半成品材料:小型积木等可以让幼儿动手操作的。
《小餐馆》:目标:1、尝试使用各类材料和废物料制作各种点心和特色菜。
2、幼儿能热情招待顾客,提醒顾客排队点餐;能否根据客人需要提供食品,收取费用。
成品材料:柜子、餐具、灶台、工作服装、帽子等,可用大型积木、废旧硬纸板,各种泡沫材料制作而成。
半成品材料:彩泥、碎布、彩纸等可以让幼儿动手操作制作各种点心等。
《小超市》目标:1、学习将货品整理归类。
成品材料:货架、柜子、箩筐、收银台、钱币等,可用大型积木、废旧硬纸板,各种泡沫材料制作而成。
半成品材料:画有食品的纸片、各种食品包装盒等。
三、游戏环境的创设:
1、创造主动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幼儿在自由、轻松的空间环境里很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带动下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
2、材料的提供要具有操作性和开放性:通过观察,幼儿园以不满足于成品材料的.提供,而且有现成的材料,对幼儿来说创造性也不足,我们在活动中提供一些半成品,便于幼儿园自己动手操作,他们自己可以随心组合,随意创造,幼儿在活动中也会得到成就感
3、根据主题变化不断调整材料:根据是常课程主题的需要,我们灵活动调整活动中相关的材料。如《丰收了》主题,那我们就在小超市中放些各种秋天的水果。
角色游戏教案 篇3
角色游戏:医院、照相馆等
一、活动目标:
1、进一步深化各个主题的内容,丰富各游戏,鼓励幼儿加强各角色间的联系,其他教案-中班角色游戏。
2、培养幼儿坚守岗位,以及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巩固幼儿的文明行为习惯。
二、活动准备:各角色游戏所需的玩具材料以及替代品。
三、活动过程:
1、教师结合上周下午开展的各角色游戏进行讲评,让幼儿提出再次玩的愿望。
2、以谈话形式增强角色意识,强调要坚守“岗位”;并强调幼儿遵守游戏常规。
3、分配角色:按幼儿意愿,教师根据幼儿意愿加以调整。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教师全面巡视,了解幼儿游戏情况,重点指导医院,以身份提醒工作人员工作认真,对待顾客有礼貌。
(2)鼓励各角色、各主题间的交往。
(3)注意个别教育,鼓励每个孩子参与游戏,提醒个别孩子遵守游戏规则。
(4)及时支持幼儿生成的新的主题。
5、游戏结束
(1)放音乐提醒幼儿收拾玩具。
(2)组织幼儿进行评议重点评各角色之间的交往以及是否坚持岗位。
角色游戏教案 篇4
目 标
培养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运用语言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丰富和发展游戏情节。
准 备
创设各种活动角,如娃娃家角、表演角、商店角、医院角等。
过 程
1、选择游戏内容
① 让幼儿自由讨论,选定游戏内容、游戏伙伴,确定游戏主题和玩法。
② 幼儿与教师交谈,说出自己想参加哪个活动角的活动,为什么?
2、分配角色
① 能大胆地讲出自己想承担的角色,并征得其他小朋友的同意。
例如:“我想当妈妈,你们同意吗?”,“我想当值班经理,你们同意吗?”
② 分配角色时,能运用语言调节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即当几个幼儿争当同一个角色时,能通过协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
两个幼儿都想当医生时可以这样协商:“咱们分白班、夜班,我上夜班,我先回家做饭。”
两个幼儿都想当值班经理时可以这样解决:“咱们轮流当,你当一会儿,我当一会儿。”
3、发展游戏情节
① 教师参加到游戏中去,观察幼儿的表现,并对幼儿的思路加以引导。通过提问,设置困难、障碍,让幼儿边想边说、边行动。例如,做“开小饭馆游戏”。
师:请问有什么饭啊?
生:馒头、面条。
师:没有菜吗?
生:有白菜、西红柿、土豆丝。
师:请来碗面条,放点西红柿。
生:好吧,请等一会儿。
……
② 在游戏中,根
据角色的身份、特点、学习与人交往的对话技能,扮演好角色。
例如,商店的售货员在接待顾客时,能热情地同顾客打招呼,介绍货物,推荐货物。顾客能清楚地说明自己想买什么东西,并向售货员表示谢意。
4、游戏评价
引导幼儿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① 谁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什么问题?即让幼儿主动发现游戏是怎样发展的?与以前的玩法有什么不同?
② 你在游戏中缺少企么材料?下次想玩什么游戏?为什么?
角色游戏教案 篇5
游戏目的:
1、初步认识自己所扮演的游戏角色(爸爸、妈妈等)的主要职责;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与其他(她)小朋友在游戏中交流互动,培养初步的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3、体验游戏的快乐。
游戏内容:娃娃家
游戏人数:依据场地或空间大小以及班级实际人数灵活把握,一般人均2.5平方米比较适宜。
游戏准备:
1、游戏室,布置娃娃家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如娃娃家标志牌、娃娃(玩具)、桌椅、小床、碗筷、做饭用的炊具、电视机等;
2、平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注意观察父母在家里都做些什么。
游戏过程:
1、导入。小朋友们平常在家里大人们都做些什么呢?大家想不想当一回大人(如爸爸或妈妈)呀?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娃娃家,娃娃家都有哪些人呢?他(她)们在家里都做些什么?你最想扮演什么人?请小朋友们想一想,然后告诉老师;
2、教师带领孩子们布置好娃娃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者与讲解示范者的作用,同时调动孩子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3、帮助孩子们分配好游戏角色,然后带着孩子们玩;
4、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游戏,给予帮助,尽量让幼儿之间互动;
5、引导孩子们愉快地结束游戏,并在老师的带领下收放材料;
6、对孩子们的游戏做出评价,多表扬,多鼓励。
注意事项:
1、娃娃家游戏区所用材料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一些当地的废旧材料,不过要安全卫生;
2、刚开始玩角色游戏,小班幼儿之间互动较少,需要老师的耐心帮助、示范和指导,游戏中注意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
3、同一内容的游戏可以重复玩2—3次,玩熟之后再玩其它角色游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