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发布于:2021-03-07 16:13:29 作者: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合集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合集8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种子都藏在果实里,了解种子的用途。

  2、通过观察发现种子的丰富多彩。

  3、通过品尝种子食品,对种子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Ppt:水果的切面

  2、ppt课件:种子 食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水果“杏”图片,引发幼儿对水果的兴趣。

  引导幼儿按水果的名称、生长的地方、形状、口味等方面进行介绍。

  2.说一说哪是杏的种子?

  二、展开 1.寻找水果里的种子,了解种子的用途。

  Ppt课件:水果的切面

  (1)课件演示,幼儿观看 。你们吃过这些水果?有没有发现果实里面的小秘密?(有籽、有核、有硬硬的东西)

  (2)再次观看水果切面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你在果实中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们发现这些果实里面都有种子宝宝。种子宝宝为什么要藏在果实妈妈的肚子里呢?

  2、了解种子的用途。

  (1)讨论:种子宝宝有什么本领呢?

  (2)如果把它放在泥土里,浇水、施肥,它会慢慢地发芽、长叶、开花,最好会结出许多许多的果实。

  3、发现丰富多彩的种子。

  (1)观察发现种子宝宝都是一样的吗?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引导幼儿对各种种子的颜色、形状、硬度、光滑度等进行观察讲述。

  4、 品尝种子食品

  (1)ppt课件:种子 食品小朋友看看这些是什么?它们叫什么呢?(花生、黄豆、玉米等)小结:这些都是植物种子。种子种子不仅能长成植物,而且还是我们人体的营养宝库,所以,许多种子也被人们做成了食品。

  (2)种子食品你们看看这些种子能做成什么食品呢?幼儿观看课件并讲述种子食品。

  三、结束

  1、幼儿品尝种子食品。

  2、教师:我们认识了水果的种子,还品尝了一些种子食品,如果以后你还发现了其他植物种子的秘密,再来告诉大家。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和幼儿讨论虫虫的分类方法,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2、能用不同的图形标志,来表示虫虫分类的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类虫虫的模型及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让幼儿说出他们的名称。

  二、提出问题:你能用什么方法给这些虫虫分类,让同一类的在一起?幼儿讨论后回答。

  请幼儿分组说出分类的理由和方法。

  崔童: 按好的虫虫和坏的虫虫分。

  范进祥:好虫虫叫益虫,坏虫虫叫害虫,应该是按照益虫和害虫分类。(崔童同意,其他几个小朋友也同意这个分法。)

  于江茗:我想按照白天活动和晚上活动的虫虫分,蚊子、蛾子是晚上的,蝴蝶、蜜蜂、蜻蜓是白天的。

  郝琰泽:有长的大的和长的小的虫虫,可以按大小来分。

  孔嘉源:按照嘴的不一样来分,有的用嘴吃东西,有的用吸管样的针来吃东西。

  张一佳:按照有翅膀和没有翅膀的来分。

  刘嘉露:可以按会飞的和不回飞的分。

  郅媛: 按有退的和无腿的虫虫来分。

  范进祥:有水里的虫虫,是蜻蜓的幼虫叫水泵子,可以按水里的和陆地上的虫虫来分。

  三、教师总结出好的分类方法。

  幼儿动手操作:按自己的方法给虫虫分类。并用图来表示分类的方法。

  活动反思:

  这是虫虫联欢会中给虫虫分类的一次综合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因为老师没有事先给与明确的方法和答案,幼儿思维没有受到限制,所以他们的思路开阔,想出了很多的分类方法,几乎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分类方法:有的按会飞的,不会飞的;发声和不发声的;有腿的,没有腿的;大的,小的;益虫,害虫;昆虫、非昆虫;白天活动的,晚上活动的由此可见,没有局限的问题答案,更能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分类的方法有了,接下来就是看幼儿的实际应用情况,在操作的环节,幼儿都能按照自己的方法给虫虫进行分类,大部分幼儿都采用了画认识的虫虫时的方法,将一张纸对折分成两块,按折痕画上中线,一边表示一种。但是在表示分类结果时,一部分幼儿说不会画,这时,我看到江茗在两块纸上分别画了一个太阳,一个月亮。我问他是什么意思,他说:我是按白天和晚上活动的虫虫分的。太阳表示白天活动的虫虫,月亮表示晚上活动的虫虫。刘嘉璐是按会飞的和不回飞的虫虫分类,她在表示会飞的虫虫时画了个翅膀,表示不会飞的虫虫时画了个翅膀后又画了个,这种方法引起了大家的一致赞同:既好看又好画。由此,引出了很多的表示图,如:按有腿的和无腿的分,有腿就画上腿,无腿画上Ⅹ;会跳的不会跳的;有翅膀无翅膀的操作、分类,设计表示图活动,为我们的制作虫虫书《我给虫虫分类》作好了准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画面中的恐龙,了解恐龙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能用比较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恐龙特点。

  重点难点:

  观察、比较画面中的恐龙,了解恐龙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

  活动准备:

  图片《回到恐龙世界》,相关恐龙的基本介绍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共同阅读幼儿用书中第16~17页的内容,引发幼儿探究恐龙世界的兴趣。

  1.第16页上有两只恐龙正在打架,你能看出来两只恐龙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哪一只恐龙看起来更凶猛?

  2.恐爪龙看起来更凶猛,它的爪子是什么样的?哪一个图是它放大的爪子?你怎么知道的?

  3.凌齿龙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爪子、牙齿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4.第17页上画了几种恐龙?三角龙用什么来保护自己?剑龙用什么来保护自己?

  二、请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第18~21页的内容。

  1.仔细观察画面中各种恐龙的外形特征,并和身边的同伴说一说。

  2.教师在幼儿自主阅读和互相讲述的过程中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

  3.在这个完整的画面中有很多只恐龙,你认识哪些恐龙?和同伴说说你看到的恐龙是什么样子的。

  三、出示图片,玩“你说我猜”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观察和比较恐龙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师先说明玩法,并试玩一次:每一次请一名幼儿站在图片前,当猜恐龙的人:教师先指出一只恐龙让其他幼儿看到,然后请他们分别说一句话描述他们所观察的恐龙的外形特点,猜恐龙的人依据描述该恐龙的特点,知道幼儿指出所描述的恐龙。

  四、活动小结

  活动反思:

  恐龙是孩子们心中最神奇的一种动物。幼儿对恐龙有了一定的兴趣和认识,所以希望能通过这一活动的学习,不仅能让幼儿了解一些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知识,还要让他们将这种探究延续到课外,培养幼儿对恐龙知识的持久兴趣,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内容:

  神奇的光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点:

  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活动难点:

  能理解浅显的光的特性原理

  活动准备:

  1、水、玻璃杯、小镜子、水盆、硬币、手电筒

  2、活动记录表:(光的特性、光的用途)每位幼儿两张

  3、多媒体课件:各种照明灯、浴霸、歌厅里的灯光、装饰的彩灯、港口和马路上的信号灯。

  活动过程:

  一、了解光的种类:

  1、设置场景(使室内变暗)师:提问:

  小朋友,屋里为什么变暗了?

  幼儿:“没有光了,所以屋里变暗了”(打开灯)提问:为什么屋里又亮了?幼儿:因为有灯光了,所以屋里变亮了。师:那么,你能说说你都见过那些光呢?

  2、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那些光(太阳光、月光、星光、灯光、闪电光、x光、火光、激光、荧光棒、萤火虫发出的光等等)。

  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自然光:像太阳光、月光、星光、火光、闪电光、萤火虫的光是自然界产生的光叫自然光。

  ★人造光:像灯光、激光、x光、萤光棒的光是人们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

  二、认识光的特性、探索光的特性:

  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看光是怎样走路的?

  实验(一)将活动室窗户遮住使室内变暗,打开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走路的?幼儿(手电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

  师小结:这是光的第一个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生活中有很多光都是直接就射过去的,比如:太阳光、月光、手电筒的光、应急灯的光等等,因此,这种光的照射过程成直线的现象称之为直射现象。

  实验(二)让幼儿在有阳光的地方玩小镜子、水盆里的水。师:小朋友边玩观察光发生了哪些变化?幼儿(发现小镜子反光,发现水盆里的水也反光、发现小镜子让光拐弯了)。

  师小结:这叫光的第二个特性:光的反射性。

  实验(三)把硬币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和筷子的变化,幼儿(我发现筷子弯了、我发现硬币从玻璃杯侧面看变得很大,从玻璃杯的上面看没变)。

  师小结: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太阳光会照在地上,我们身上,也会穿过清水照进水里,可是水和空气不一样,光钻进水里,走得慢了,也发生了一点变化,我们的眼睛看下去,水里的筷子好像变弯了,其实是光在和我们做游戏呀!是光的第三个特性:光的折射

  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并让幼儿做记录。

  三、讨论光的用途:

  师:人们利用光的这些特性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1)、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娱乐、装饰、用作信号等。

  2)、让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光有哪些作用?作手影、帮助找东西。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诊疗、美容、科考、照相、红外线烤箱可以烤东西;红外线还可以治病、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在医院里,人们可以用激光进行光治疗。

  3)、鼓励幼儿长大后探索、发现更多的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造福人类。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光的用途画到记录纸上。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探索影子,获取有关影子形成、变化的具体体检。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3.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准备

  1.一只灯或手电筒等光源。(作手影游戏用) 2.幼儿用书画面“这些手影像什么”。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影子的注意。

  “小朋友,你见过影子吗?”“什么时候会有影子?”(太阳光、电灯光照着我们的时候就有影子了)“还有什么东西有影子?”(树、花、房子、动物等)“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幼儿猜测并讨论)用手电筒做实验,使幼儿知道因为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影子及变化

  “请你到外面看看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你再找一找、看一看,还发现了哪些影子?它们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变?为什么会变?怎么样就使自己没有影子了?”(我们把光的位置改变了,影子变会改变,躲到阴暗处,就没有影子了。让幼儿改变光照的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

  3.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玩手影游戏。

  “下面我们来玩手影游戏。老师用手做一个影子,让你们猜这是什么?然后再跟老师学着做好吗?”师生共同做手影游戏。“我们变了这么多手影,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手影吗?”(手的不同姿势形成了不同的影子)

  活动建议

  启发幼儿注意晚上在马路上,路灯照着自己的影子有什么变化。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卵生和胎生的科学常识,并了解自己生命的生长过程。

  2.对科学活动感兴趣,增加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气球15个、图片:ppt、1——10月胎儿

  视频:胎儿成长、剪脐带、受精卵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了解胎生与卵生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区分胎生与卵生

  谈话:猫妈妈生的宝宝是什么?鸡妈妈生的是什么?

  小结:在妈妈的肚子里长大并出生的动物是胎生动物,妈妈生出蛋再孵化出来的是卵生动物。

  2.谈话:还有哪些动物是胎生的?哪些动物的卵生的?我们人是什么动物?

  二、了解自己的生命生长过程。

  1.生命的形成

  谈话:你是怎样生出来的?你为什么会在妈妈的肚子里呢?要待多久才生出来?观看“小威向前冲”视频

  小结:爸爸妈妈结婚以后,爸爸把一种叫精子的东西送给了妈妈,和妈妈身体里叫卵子的东西结合在一起,留在妈妈肚子里面叫子宫的地方。在这里面一天一天的长大,经历了九个月(280天)左右,就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了。

  2.成长经历

  谈话:你们还记得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样的吗?吃什么?(观看视频:胎儿成长)(胎儿成长照片)了解成长每个阶段的情况。

  小结:在妈妈肚子里的九个多月,随着宝宝的慢慢成长,妈妈的肚子也会越来越大,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妈妈非常辛苦。

  三、体验

  每位幼儿肚子前绑一气球,听指令做各种动作,感受妈妈保护宝宝的艰难。

  小结:你们是在妈妈辛苦的保护下出生的。回家后每位孩子都说一句爱妈妈的话

  或做一件爱妈妈的事,感谢妈妈的养育。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用集体记录、个体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体验动手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把不锈钢的勺子。

  2.师幼玩过照镜子的游戏(师:镜子、镜子在哪里?幼:镜子,镜子在这里)。

  3.PPT课件(汉字凹和凸、集体记录表、交通安全转角镜等图片)。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回忆已有经验

  1.师幼玩照镜子的游戏。

  师:我们来玩照镜子的游戏,我来照镜子,你们就是我的小镜子。(教师做出各种简单的肢体动作,幼儿镜面模仿)

  2.启发幼儿思考,表述已有经验。

  师:你们玩得很好,照镜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平时照镜子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吗?

  3.根据幼儿回答,及时启发和小结。

  师:镜子里也有个你,你们俩一模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照镜子的时候,离镜子远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样吗?

  (评析:此环节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教学活动,让幼儿轻松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有效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下一环节中幼儿自主操作探究、获取新经验,做铺垫。)

  动手操作,探究哈哈镜的秘密

  1.幼儿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镜的有趣。

  师:不过,今天老师没有准备镜子,而是准备了这些不锈钢勺子,它们能当镜子照吗?现在就请你们试一试,用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发现什么。

  2.集体交流操作中的发现,鼓励幼儿清楚、大胆地表达。

  师: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用尽可能清楚的话说给大家听。

  (评析:第一次操作环节,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究和表达的空间,用开放式的提问,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

  3.结合PPT,介绍凹凸面的名称。

  师:勺子的两面一样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老师这里有两个汉字朋友,看看它们能不能帮助我们。

  这两个字长得什么样?好玩吗?这个字读“ao”,这个字读“tu”,它们用来指勺子的哪一面呢?

  教师手指勺子不同的两个面,教幼儿说出名称。

  (评析:汉字的出现,能成为幼儿进一步自主学习的“支架”,有利于孩子梳理经验,更清晰地表达,并在下一环节的操作中更有目的地去观察和探究。)

  4.集体猜想并记录。

  师:知道了凹面和凸面,你们介绍自己的发现时一定能说得更清楚了。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集体记录表中贴上相应形态的人像。(正立、倒立、变扁、变长等)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对于幼儿的反馈不给予评判,而是让幼儿发现自己与同伴的意见分歧,从而激起再次探究的欲望。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形成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

  5.幼儿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师: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再去试一试,这次要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6.集体交流操作结果,教师随机记录。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有不同的意见吗?

  7.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

  师: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两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变形。为什么平时我们照普通的镜子时,没有这样的现象呢?

  这是因为普通的镜子表面是平坦的,所以镜子里的你并没有变样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发生了有趣的变形现象。人们还特意制作了一些表面凹凸不平的镜子,我们把它叫做哈哈镜。

  (评析:一切科学现象的背后,都包含着科学概念、科学原理。我们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同时,也应鼓励幼儿大胆思考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这一环节中的提问带有挑战性,教师并不急于揭示答案,而是耐心倾听、不断启发,让幼儿在新旧经验的碰撞中领悟其中的奥秘。)

  观察图片,了解凹凸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1.出示道路安全转角镜,讨论其用途。

  师: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凸出来或者凹进去的镜子吗?在哪里见过?

  老师有一双爱发现的眼睛,看看我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人们要在地下车库、马路拐角、小区门口放上这个镜子呢?看看它是什么样的?猜猜有什么用?

  2.小结。

  师:今天我们发现了勺子里藏着的哈哈镜,还认识了凸出来的道路安全转角镜。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有用的凸面镜、凹面镜,你想知道它们藏在哪儿,有什么用吗?老师相信你们和我一样,也有一双爱观察、爱发现的眼睛,所以,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相信你们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评析:科学与生活是相融的,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科学只有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才能展现魅力。因此教师力求不让教学停留在教室里,避免科学学习走出课堂即终止的尴尬,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知道:科学就在身边,只要有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艾玛的体色和大森林的关系。

  2、获得动物体色是保护色的经验。

  3、萌发对动物的兴趣,乐意亲近小动物。

  活动准备:课件、每人一张大象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出示课件,引起兴趣。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什么礼物呢?

  2、什么是捉迷藏?

  师:今天艾玛和小动物一起捉迷藏,你们看看艾玛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怎么玩游戏的。

  二、观看课件,分段理解故事。

  1、艾玛可能会躲在什么地方呢?小鸟找到艾玛了吗?

  2、小鸟发现了谁?它为什么一下就发现了熊猫和七星瓢虫?

  小结:原来我们发现一个秘密,这些小动物都找了一个颜色跟自己身体很接近的地方躲起来,这样就不容易被发现了。小动物们也就是利用这个本领来保护自己,躲避天敌。

  4、故事中的艾玛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5、在生活当中,艾玛还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三、拓展

  1、观看图片中有谁躲起来来了?他们躲的好吗?

  2、小结:原来解放军叔叔也是向动物学来的本领,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也是从动物那学到的本领,我们回去再发现发现。

  四、帮助艾玛的朋友躲起来。

  1、出示大象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你喜欢哪只大象?为什么喜欢它?它们身上的颜色怎么样?

  小结:原来这些大象身上的颜色都是相近色。

  2、请你们去想办法,让艾玛的朋友躲起来。

  3、展示幼儿作品。说说哪知大象藏的最好,哪知大象最容易被发现?为什么?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