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1-03-02 03:25:09 作者:

大班教案汇编9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汇编9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2、通过测量、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3、能积极尝试和比较主动地学习。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面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

  物质准备:塑胶板70块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给每个幼儿人手5块塑胶板,让幼儿用塑胶板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儿根据拼出的场地的形状,想想它们分别像什么?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2、引导幼儿讨论:你们拼出的场地的面积大吗?让幼儿通过铺垫子去发现5块场地是否一样大。

  二、操作活动:

  给5块场地铺垫子并记录用了多少块板。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

  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5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三、活动评价: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1、幼儿分组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你是和哪些小朋友合作的?怎样合作?分别给哪些场地铺垫子的?用了多少块垫子?

  2、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或别人的操作结果,并讨论:你认为着5块场地一样大吗?为什么?

  小结:大家都用一样大小的垫子去铺场地,虽然场地的形状不一样,但每一块场地都是用了12块垫子,说明这5块场地一样大。

  活动反思:

  每每与孩子闲聊时,总会时不时地听到孩子们说:“老师,你看,这棵树多高呀。”“老师,我长大了,以前好多衣服都不能穿了。”“老师,小学的操场比我们幼儿园的大。”等等。每当这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问问: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到底有多高,多大呢?孩子们的答案是多样的。有用尺子,绳子、木棍等量,还有的小朋友想出用倒影来量。所有的这一切都说明了孩子对测量有一定的兴趣和认识。这次的数学活动:“铺垫子”,帮助幼儿更好的了解了这些长度、高度,培养了幼儿对测量产生兴趣,尝试借助工具测量周围物体,进一步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活动中是应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测量,还是让他们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这是这个活动上下来发现的问题。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野猫的性格特征和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

  2、发现并能纠正故事中野猫所犯的错误,训练逆向思维和判断能力。

  3、增进对城市认识和喜爱。

  活动准备:

  1、幼儿对我们的城市有一定的认识。

  2、多媒体课件《野猫的城市》。

  3、图片:野猫、斑马、小鹿、花奶牛、大河马;磁铁。

  4、句字卡片:城市是一个很疼的地方;城市是一个很痒的地方;城市是一个很羞的地方。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熟悉、理解故事内容,从而发现故事中野猫犯的错误。

  活动难点:

  启发幼儿纠正故事中的错误,训练幼儿逆向思维和判断能力。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导语:小朋友你们见过猫吗?(见过)老师这里也有一只猫。我们用掌声把它请出来好吗?问候。大家好!我可不是一只普通的猫,是一只生活在城里的野猫,是一只会说话的野猫。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提问:

  1、出示图片一提问:

  过渡语:你们瞧图片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呀!小动物们都会问野猫什么问题呢?(个别动物提问,河马问什么问题呢?)动物们围着野猫问长问短,问城市哪里有好玩的,哪里有好吃的。有谁能告诉我“问长问短”是什么意思?(就是问这问那,表示对城市的好奇。)野猫可得意了,晃着脑袋,东瞧瞧西看看,然后皱着眉头说:“城市太大了,我们怎能用嘴巴讲的清楚呢?让我来比划给你们看吧。

  2、出示图二提问:

  过渡语:你们瞧野猫会用什么东西来比划城市?(斑马)师:你们看看野猫会用斑马来比划城市的什么呢?(斑马线)师:它会怎样去比划呢?(动物们从它身上踩过)师:小动物从斑马身上走过去,那斑马会有什么感觉呢?斑马会怎么说呢?(出示文字)老师小结:城市是有斑马线的地方,人们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3、出示图片三提问:

  过渡语:野猫拍了拍脑袋说:城市是一个很大的地方,那它又会用什么来比划城市呢?那我们来瞧一瞧,(出示图片三)师:有谁呀?那花奶牛身上的图案像什么呢?(图片、地图)野猫在花奶牛身上画来画去,奶牛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痒,出示文字)(请幼儿互相指一下身体的部位,来感觉一下。)老师小结:城市有规划图,按规划建设城市,方便人们的生活,人们生活得很快乐。

  4、出示图片四提问:

  过渡语:野猫想了想说,城市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是哪里呢?

  (1)野猫说城市里有抽水马桶,对?

  (2)河马说城市是个不知羞的地方,对吗?

  (3)为什么动物们说城市是个不知羞的地方?

  老师小结:城市里有抽水马桶,人们不随地大小便,是个讲卫生讲文明的地方。

  三、完整欣赏故事一遍,进一步熟悉故事的内容。

  师:我们的城市真的是一个很疼、很痒、很羞的`地方吗?师:野猫比划的城市恰当吗?老师引导幼儿共同小结:故事中的野猫有点自以为是,用了自己以为很正确的比喻,来比划城市,因为它讲述比喻得不清楚,所以让森林里的动物觉得城市是一个很疼、很痒、很重的地方,动物们都不喜欢野猫的城市了。其实我们的城市是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是一个先进的城市。

  四、拓展延伸:

  有一天,城里来了一辆汽车,从车上下来许多小朋友,假如是你从那辆汽车上下来,你会怎样介绍我们的城市?(出示课件)

  五、总结:

  我们的城市是旅游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希望小朋友们都用恰当的比喻向别人介绍我们的城市。

  活动反思:

  在活动目标的指引下,我做到了充分备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以下几方面值得肯定:

  第一,教师的情绪饱满,态度积极,始终以微笑的面容对待孩子,无形中给孩子一种精神的鼓舞,因此孩子们能充分施展自己,把自己知道的都说出来与老师分享,一种积极互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奠定了本节课成功的关键。

  第二,教师语言简练,声音甜美,充分发挥了语言课的特点。教师能通过自身的示范,给孩子的语言起示范引导作用。同时,老师能对幼儿的回答作出应答,不断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因此孩子们思维活跃,踊跃发言,达到了语言课的目标:想说、敢说、有机会说。

  第三,此活动教师物质准备充分,挂图色彩精美、精致,动物图片逼真,因此老师操作起来非常吸引幼儿,所以他们听得很仔细。课件动画也很有特色,在课件的引导下,幼儿更积极地思考问题,又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四,活动设计难度层层递进,符合幼儿认识事物的规律。各个环节环环相扣,非常有层次性、条理性。当讲第一遍故事时,能让幼儿记住故事的名字及故事中的人物。当看课件时能更深一层的提出问题。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解决一个个问题,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加强,发展了幼儿连贯的语言。

  第五,老师能将抛出的问题想办法引导幼儿理解、回答。在引导幼儿回答“野猫的城市里有什么?斑马、花奶牛、河马分别说城市是什么样的?”时,老师进行很流畅,主要是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孩子们自始至终是活动的主体,这也充分看出教师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幼儿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给孩子们以正确的概念。

  第六,把童话故事迁移到我们所生活的城市,让幼儿从观察身边的城市做起,爱我家乡、爱我中华,情感目标得到再次升华。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声音.并学习分辨。

  2.肩皂利用各种物品、各种方法有目的地进行声音模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

  3.乐意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验证。

  活动准备

  1.酸奶杯、热水袋、干豌豆、纸张、纸制火柴盒、木板、不锈钢杯、筷子、塑料袋、高矮不一的杯子等各种材料。

  2.录有各种声音的磁带.“科学家利用声音的发明”VCD。

  活动过程

  一、提出主题

  1.你听到过哪些声音?幼儿讨论后回答。

  2.你听到过的最大的声音是什么?最小的声音是什么?

  二、听一听奇妙的声音

  幼儿听录音(下雨声、老虎叫、狮子吼、小鸟唱歌、打雷声等等),说说自己听}十{了哪些声音.想象在什么时候这些声音会出现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我来造声音

  1.老师利用酸奶杯互相击打,发出骏马奔驰的声音,然后把多种材料分给幼儿,让幼儿3人一组尝试用各种材料、各种方法使它们发出各种声音,制造各种声音效果。

  2.幼儿在操作时.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想想自己想造什么声音效果.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尝试。

  3.幼儿轮流向大家展示自己制造的声音效果,其他幼儿加以欣赏与模仿.如:摇一盒干豌豆――雨滴落在遮雨棚上的声音;把硬纸揉成团――路上的脚步声……

  四、讨论:我喜欢什么声音

  让幼儿在讨论中知道乐音和噪音,了解生活中对我们有益和有害的声音,知道要学会制造乐音,避免制造噪音。

  五、看VCD,了解科学家利用声音为人类服务的实例,如声波驱蚊器等等,鼓励幼儿开动脑筋.自己也当发明家。

  活动延伸

  1.在小组活动中探索用绘画与舞蹈语言表现各种声音。

  2.语言活动:诗歌《巴喳――巴喳》。唤起幼儿有关的声音经验,在积极思维的同时进入诗歌优美独特的意境。

  附诗歌

  穿上皮靴在林子里走.

  巴喳――巴喳!

  “笃笃”听见这声音。

  就一下躲到了树林间。

  “吱吱”一下窜上了松树,

  “嘣嘣”一下钻进了密林。

  “叽叽”嘟一下飞进绿林中.

  “沙沙”哧一下溜进了黑洞。

  全都悄没声儿地蹲在看不见的地方.

  目不转睛地看着“巴喳――巴喳”越走越远。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自然、轻快地演唱歌曲,掌握滑音的唱法。

  2.初步学习说唱形式的演唱方法,活动中会控制自己的歌声。

  3.能大胆运用表情、动作表现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

  活动准备

  《老鼠画猫》歌曲音乐、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小朋友们见过老鼠吗?老鼠是什么样子的?见过猫吗?猫又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来听一听歌曲里的猫是什么样的。

  2.教师合着伴奏完整范唱一遍。

  二、学唱歌曲

  1.出示图谱,帮助理解歌词。

  师:小老鼠画了一只什么样的猫?

  2.引导幼儿看图谱演唱歌曲。

  3.幼儿听音乐找歌曲里的滑音,用标记符号在图谱上标出滑音的位置,学唱滑音。

  4.出示反复记号,合着钢琴伴奏完整演唱。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认真倾听故事,发现故事中的线索。

  2、 能根据故事提供的线索,创造性的、合理的创编故事的结尾。

  3、 能大胆、自信地将自己创编的故事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出来。

  活动重点:

  能根据故事提供的线索,创造性的、合理的创编故事的结尾。

  活动难点:

  能大胆、自信地将自己创编的故事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出来。

  活动准备:《小猴喝水》挂图,录音磁带、辅助小图片、小绒猴一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孩子们,今天都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出示小绒猴,请小朋友看看是谁呀?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漂亮的画,你们想看看吗?

  二、引导幼儿观察、理解记忆故事。

  1、 请小朋友们观察,你看到了些什么?

  2、 师把孩子们的话编成《小猴喝水》故事的前半部分内容讲述。

  1) 故事中的小猴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2) 当小猴喝不到水心里怎样想呢?

  三、鼓励幼儿积极思考想各种办法。

  如果你是这只小猴,你会用什么办法来喝到水呢?鼓励幼儿大胆将自己的方法说出来,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四、倾听录音,理解故事的全部内容。

  1、你认为小猴是只什么样的小动物?

  2、当你像小猴一样遇到困难,你们会怎么做呢?

  五、请幼儿大胆来续编故事,并注意编故事的要求。

  1、编故事要讲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

  2、要把自己的不同方法讲述出来。

  活动小结:孩子们,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着急,要像小猴一样开动脑筋,总会想出办法解决的,而且,有时候办法还不止一个呢?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前言:

  春天到了,我们在幼儿园花园边上学习拍手歌,拍手歌在园内飘荡,美妙的歌声夹杂着欢声笑语,让这个春天如此动人。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了解到春天带给我们的欢乐,让我们了解春天到了,希望就此播种,希望会慢慢发芽,最终会收获果实。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通过身体模仿动作的练习,熟悉节奏,练习分声部演奏打击乐曲,并体会演奏效果。

  2、培养节奏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3、帮助幼儿了解苏北民歌的特点,感受其活泼、欢乐的情绪。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歌曲《幸福拍手歌》;课件《芦苇》

  2、磁带、打击乐器、动作说明图;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幸福拍手歌》进入教室,教师带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二)联系生活,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节奏”。

  1、教师模仿小狗的叫声,提问:小狗是怎样叫的?有什么特点?

  2、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叫声是有节奏的?(青蛙、小猫、小鸡……)

  3、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是有节奏的?(切菜、走路、门铃……)。

  (三)出示节奏谱,让幼儿练习节奏。

  小狗XXX∣XXX∣

  青蛙XXXX∣XXXX

  小猫X---∣X---∣

  我们除了用手拍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节奏?

  (四)让幼儿听音乐、看课件,理解感受音乐。

  1、播放乐曲《拔根芦柴花》,提问:听完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小结:我们看到的植物是芦苇,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芦柴花,主要生长在苏北地区,好听的乐曲是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就是人们看到很美的芦柴花才编的,所以叫拔根芦柴花,后来人们也用这首乐曲表达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五)出示乐曲节奏图谱,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1、教师引导幼儿熟悉节奏并练习动作。

  2、将幼儿分成两部分,师指挥练习节奏动作。

  (六)组成“小小乐队”,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1、教师出示三种乐器,请幼儿讨论配乐方案。

  2、幼儿自由选择乐器,教师指挥幼儿进行乐器演奏。

  3、交换乐器看教师指挥练习乐器演奏,也可以请个小指挥。

  (七)请“小小乐队”面向观众演奏。演出结束,请“小小乐队”退场。

大班教案 篇7

  第xx个国庆节来临之际,为了让孩子们在节前感受节日的气氛,我们围绕:庆祝祖国xx岁生日,开展了以“大中国我的家”为主题的一系列不同形式的活动。我们通过认识国旗、国徽、唱国歌,分享交流自己对我们国家的认识和了解以及老师的介绍,孩子们对祖国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渴望了解更多有关祖国的知识,这些可从孩子的日常交谈中发现。通过一系列的情景创设将文化古迹,风景名胜,民族风貌等人文地理内容,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启迪幼儿无限遐思,培养其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品德。

  其中《中国地图》是活动之一,通过认识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引导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组成的土地辽阔富饶的国家。

  第一环节认识地图,孩子们对于地图有很多都不是很熟悉,所以在一开始,我设计了找找自己的家在地图上的位置环节,初步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地图,知道自己家在地图上的哪个位置。我们在地图上找到了浙江,也找到了平湖,孩子们惊讶的发现,在地图上我们的城市只有那么小小的一个点,中国真大呀!

  第二环节通过回忆去过的地方,为幼儿了解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提供方便,知道还有许多自己没有去过的地方,激发孩子们有了解祖国的愿望,希望自己能到祖国的各个城市去看看,知道更多的知识。我们在地图上找到了五角星的位置,知道了祖国的首都是北京。孩子们在今天的活动中了解到了许多关于祖国的知识。

  《大中国》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一段时间的电视机里都在播放这首歌,有许多的孩子也能哼唱。但是这首毕竟是大人的歌曲,其中的歌词都过于成人化。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修鞋匠的工序,尝试根据乐曲鞋匠之舞中的音乐形象,选择较为合适的乐器进行演奏。

  2、体验合作演奏乐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为不同的音乐旋律选择相对应的修鞋步骤。

  难点:能选择与音乐符合的乐器与同伴合作演奏。

  【活动准备】

  Ppt课件,乐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那么多客人老师看你们上课你们开心吗?今天老师在路上遇到了一个人也很开心,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听我来告诉你。

  教师有节奏的拍鼓。

  师:大街上坐着个修鞋匠,他修的鞋子呀真叫棒,听他梆呀绑听他梆梆梆,听他梆呀绑听他梆梆梆。

  师:大街上坐着谁呀?修的鞋子怎么样?他修鞋子的时候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教师小结:他修鞋子的时候会发出梆梆梆的声音。

  师:那你们今天都穿了什么鞋呢?

  教师有节奏的打鼓

  师:让我看一看,有xxx有xxx有xxx还有xxx

  师:那今天我们就要来修很多的鞋子。

  师:你们的鞋子有坏过吗?你鞋子坏了是怎么样的?

  师:鞋底开口了这时候怎么办?修鞋匠是怎么修鞋的呢?

  教师小结:鞋子坏了要用钉子,还要用榔头把钉子敲进去。

  如果开口开很大还可以怎么办呢?

  师:对鞋子开口太大,定不住的时候就要用到针和线把他缝起来。

  师:鞋子修好了,修鞋匠很开心他会怎么样?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做个修鞋匠来修鞋子好吗?

  师:修鞋匠年纪大了,有点老眼昏花了,他呀看东西看不清楚,所以他要在修鞋的时候戴一副老花镜,并且把眼睛都眯起来。我来看看哪个修鞋匠学的最像,学学我看不清楚的样子。

  模仿穿针引线动作。

  师:那我们现在来学修鞋匠穿针好不好。

  教师示范“穿针,拉”

  师:接下来修鞋匠要做这样一件事情,他发现一个钉子还漏在外面,他要用什么?

  教师模仿敲钉子

  师:对他拿着个榔头“叮叮叮咚咚咚”

  教师做开心的动作

  师:现在修鞋匠可开心了,他把鞋子修好了。听他唱起了歌。“啦啦啦啦啦”

  二、完整欣赏乐曲,理解乐曲情景。

  师:修鞋匠就做了这么三件事,他今天看到来修鞋的人这么多,心里很开心。他决定听着音乐来修鞋。他准备了一段音乐,就是来做这三件事。第一件:穿针引线。第二件:他敲了钉子。第三件:他修好了很开心的在笑。你们听听看,哪一段讲了敲钉子线,哪一段讲了修鞋匠很开心,哪一段讲了穿针引线。

  教师播放完整音乐。

  师:谁来说说看?

  师:刚才的音乐是全部连起来的,听起来有点难,现在老师把他分开来给你们听听看,你们再来告诉我哪一段音乐是讲了什么好吗?

  教师分段播放音乐

  教师小结:有叮叮叮咚咚咚的声音是敲钉子的,那我们再来听一遍看看是不是。

  教师小结:这个音乐听上去怎么样?是慢是快?穿线的时候是慢是快?穿线要慢慢的仔仔细细的才能把线穿过去,我们再听一听是不是?我们来看看对吗?

  教师小结:这个音乐听上去怎么样?所以是修鞋匠修好鞋子很开心的笑了。

  教师总小结:所以听上去慢慢的声音是修鞋匠在穿针引线。听上去有高有低的音乐是修鞋匠在敲钉子。听上去让你心里很快乐,很开心的音乐是修好鞋子了。

  三、演奏歌曲。

  师:那现在我要来考考你们了,我这个修鞋匠要修鞋子了,请你们听听看,我一共修了几只鞋?要做完3件事才算修好一只鞋子哦~仔细数哦

  教师完整演奏整首乐曲。

  师:我共修了几只鞋子?老鞋匠今天修鞋子有准备哦,看看老鞋匠准备了哪些工具?

  教师准备乐器。

  师:现在请你们帮老鞋匠选一选,穿针引线,钉钉子,很开心都有哪些乐器适合他呢?

  个别幼儿选择乐器。

  师:这是什么乐器?

  幼儿根据选择乐器尝试根据音乐打节奏。

  师:那我现在哼着音乐,你来试试看,让大家来告诉你这个乐器适不适合。

  师:你们这个乐器适合吗?还有没有也觉得适合穿针引线的乐器?

  师:你们觉得这两个乐器相比谁更适合?你为什么觉得这个乐器更适合呢?

  师:那传钉子应该用哪个乐器呢?还有没有一种乐器可以发出两种声音?那就是他吧。

  师:哪个乐器听起来很开心你就选哪个乐器哦。那我们就选这个吧。

  教师小结:穿针引线是xxx乐器,……

  师:那你们想不想用工具来帮老鞋匠修鞋子呢?现在椅子分成了3组,你们可以选择喜欢的乐器坐到你想表演的地方去。

  幼儿集体第一次演奏乐曲

  师:穿针的是哪边?敲钉子呢?开心呢?别人在敲的时候你们要敲吗?

  师:我们也要修4只鞋子,小鞋匠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刚才老鞋匠们一直在提醒你们,现在老鞋匠不带你们了,你们行不行?

  幼儿集体二次演奏乐曲

  师:你们成功了吗?真棒

  师:现在请(教师轻哼乐曲)送回家。

  师:今天老鞋匠带小鞋匠修鞋超级开心,所以他要请你们跳一段鞋匠舞。现在请我们的小朋友围成一个小圆圈。老鞋匠请你们跳的鞋匠舞啊很简单,请你们先看好我是怎么跳的,

  教师演示舞蹈

  幼儿一次练习。

  师:我们去看看教室里还有什么鞋子给我们修好吗?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区别远和近,并学习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受同样的距离,因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得的数值也不同,感受测量的相对性。

  3、能与同伴合作,准确、细致地进行测量并记录。

  活动准备

  1、画有线条的活动场地。

  2、等长的短绳、小木棍、纸条、铅笔等测量工具,粉笔若干,纸、笔、画板人手1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看谁跳得远

  1、幼儿两两结伴,进行跳远比赛。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自己与同伴跳得距离的远近。

  3、引导幼儿思考:

  除了用眼睛看,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证实比赛结果,知道自己跳得有多远?

  引导幼儿观察桌上的小木棍。

  二、学习用小木棍测量远近,验证并记录自己跳远的距离。

  1、幼儿用小木棍测量自己跳远的距离,并记录结果。

  2、教师带领大家www.163ed.com观察幼儿的记录,并请个别幼儿再现测量的过程,集体验证。

  3、幼儿再次跳远。幼儿自由选定一个固定点,画线记录起始和落脚处,用小木棍进行测量,并记录自己跳远的结果。

  4、鼓励幼儿将测量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5、展示一组幼儿的测量记录,引导幼儿观察。

  三、测量某一物体,感知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1、引导幼儿观察所提供的测量工具并讨论。

  2、介绍测量任务。

  3、教师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

  4、展示幼儿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5、教师小结:测量相同的物体,由于使用使用的测量工具长度不同,测量得到的数值也不同,

  测量工具长的测量数值要比测量工具短的测量数值少。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