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精品】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由内到外一圈一圈画螺旋线,表现一团一团的毛线团。
2、借助儿歌语言和动作,感知用曲线的轨迹表现毛线团。
3、敢用多种色彩来表现毛线团,养成正确取笔、放笔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猫头饰一个、毛线团一团,黑板,彩色粉笔若干。
幼儿用书、油画棒、纸。
活动过程:
1、歌曲《咪咪小花猫》导入,并出示毛线团,探讨毛线团的样子。
师生表演唱歌曲《咪咪小花猫》。
教师:小花猫捉完老鼠想玩一玩,你知道他想玩什么吗?
出示毛线团: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幼儿进行讨论。
2、绕毛线团,感知绕毛线的动作。
教师示范绕毛线团,让幼儿感知毛线团由小变大,由中心向外不断扩散。
教师借助儿歌帮助幼儿理解、掌握由内向外一圈圈画螺旋线,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做一圈圈往外绕毛线团的动作。
3、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画毛线团。教师:绕线团、绕线团,一圈一圈往外绕,越绕越大,越绕越大,毛线团绕好了。鼓励幼儿边空手练习边念儿歌。
4、幼儿绘画毛线团,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启发幼儿给小猫咪添画许多彩色的毛线团。鼓励幼儿边绕边念儿歌,提醒幼儿一圈一圈往外绕。
教师巡回指导。
5、展览幼儿作品,让幼儿欣赏评价。让幼儿说说喜欢哪幅画,为什么?表扬能够大胆用色的幼儿。
课后反思:
在活动前我准备了很多彩色的毛线团以及玩偶小猫,这样就能吸引孩子。我把“学习运用由内到外一圈一圈画螺旋线,表现一团一团的毛线团,并敢于应用多种色彩来表现毛线团”作为这个活动的重点和慢点。在课活动活动时,先让幼儿表演唱歌曲《咪咪小花猫》,使幼儿的兴趣一下子提起来了。出示实物各种彩色的线团,让幼儿观察小猫玩的线团是怎样的,由此引出课题:小猫玩线团。在导入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对小猫玩线团这个课题很感兴趣。接着我让幼儿猜猜小猫拿到了线团会怎样玩呢,让幼儿自由回答。
我在示范画的时候刚开始没有念儿歌画,发现有的幼儿并没有在认真看,而是在和旁边的小朋友玩。后来我示范画时用了儿歌“绕啊绕啊绕毛线,我帮妈妈绕毛线,从里往外绕,绕成毛线一大团”,就发现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一边跟着我念儿歌一边很认真地看我如何画出彩色的毛线团,我画完后还拍手鼓掌呢,当时很多幼儿的脸上也是露出了笑容。当我请幼儿幼儿上前示范时,幼儿很积极,都说:“我来!我来!”画得好的小朋友,看了就像真的毛线团一样,很漂亮,我也把大拇指送给了他们。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支持、鼓励幼儿愿意尝试运用新材料进行美术活动。
2.能大胆选用自己喜爱的颜色作画。
3.培养幼儿养成有序摆放工具、材料的习惯。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创意绘本,画有柳树干的大图一张。
2.棉签、调色盘、各色水粉颜料。
3.各种树木的图片若干张(包括柳树)。
【活动过程】
1.将各种树木图片张贴在活动室周围(注意图片张贴高度要与幼儿视线平行),引导幼儿欣赏这些图片。
2.组织幼儿坐好后谈话:
1)"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树吗?来,让我们认识认识它们吧!"(松树、杨树、梧桐树等等)
2)"大树和我们人一样,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树干有的高,有的低,有的粗,有的细;树叶也长的不一样……)鼓励幼儿大胆描述。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较高,大部分能独立完成作品。我能关注幼儿主体性,并及时指导,教学目标顺利达到。但还存在不足,发现个别幼儿画面较脏,个别幼儿不能独立完成。在以后的活动中在这方面问题中加以引导。
小百科:柳属的形态特征如下:乔木或匍匐状、垫状、直立灌木。枝圆柱形,髓心近圆形。无顶芽,侧芽通常紧贴枝上,芽鳞单一。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和泥,让幼儿关注泥巴的变化。
2.会初步用团和捏的方法玩泥。
3. 培养孩子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4. 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 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泥制品若干(如元宵、小兔、毛毛虫、小花等)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泥制品,引起幼儿的兴趣,并让幼儿讨论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
2.引导幼儿尝试和泥,感受泥土和泥巴的特征。
(1)请幼儿穿上围兜,每人装上一小盆干泥土,用手摸一摸,压一压,感知泥土的特征是:松松的,软软的。
(2)引导幼儿说一说泥巴是怎样和成的,并初步尝试一下。
(3)请幼儿观察并用手触摸一下,
感受泥巴的特征是:湿湿的,粘粘的。
3. 以玩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参与:“今天我们来玩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看一看,瞧一瞧,我变了什么?(变成个元宵)又变成了什么?(变成个毛毛虫),然后给幼儿示范用团和捏的方法玩泥,先把泥巴团成球形,再捏成各式各样的东西,教师要注意讲清要领和注意事项。
4. 每人一块泥巴,请幼儿用团和捏的方法玩泥,玩的时候要注意和同伴相互学习,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玩泥。
5. 幼儿相互欣赏并交流自己的作品,指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活动延伸:
1.把做好的泥制品放好晒干,并给晒干的泥制品上色,投放到展区供幼儿欣赏。
2.在手工区投放湿泥,颜料,模具等,鼓励幼儿继续创造性地玩泥。 我的创新:
小结及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欣赏泥工作品,让小班幼儿初步了解泥工艺术,并练习泥工的基本技能:团和捏,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及创造力。在活动开始时,先让幼儿掌握了怎样去和泥,由于小班孩子初次接触泥工活动,我又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以引起他们的强烈兴趣,并在团团捏捏的过程中体验到玩泥的快乐。虽然孩子们的作品还较粗糙,但很可爱,有的还较有创意,虽然他们玩的手指黑黑的,但都很开心,而我陪着孩子们玩泥巴,也像回到了儿时快乐的感觉。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及表现美的能力;
2、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3、学习用线条的形状疏密排列变化装饰各种各样的鱼。
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布置“海底世界”墙饰;
2.各种线描画鱼范例(突出形态的不同和黑、白、灰效果)若干;
3.“海底世界”影碟、彩笔、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播放《海底世界》影碟,激发幼儿认识海底世界的兴趣,了解海底各种各样的形态及花纹的鱼。
1.提出问题:海底有什么鱼?(幼儿自由交流回答)
2.提出要求:观察鱼的'形状,回答鱼身上的花纹有什么不同?(幼儿自由交流回答)
(二)情景导入
1.讲述故事:大海妈妈和鱼宝宝。
小朋友都知道海底世界非常美,今天,大海妈妈带着它的鱼宝宝到了我们班。
2.在海洋背景图上出示范例,欣赏讨论。
讨论:
(1)鱼宝宝的身体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讨论交流)
(2)鱼宝宝穿了什么衣服,它和我们刚才在电视里看到的鱼有什么不一样?(自由讨论)
小结:鱼宝宝都有头、身体、尾、鳍,它和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是一样的,但电视里的鱼色彩鲜艳而这些鱼宝宝身上穿的衣服是单色的,有许多线条、图案,有疏有密地排列着。
3.提出要求,续编故事
(1)师:有一天,许多船开来了,船上的人用网把鱼宝宝网走了(收起范例),还留下许多垃圾、汽油等。大海妈妈都喘不过气了,没有了美丽可爱的鱼宝宝,大
海妈妈伤心极了,我们该怎样帮助大海妈妈呢?
(2)启发幼儿画个漂亮的鱼宝宝送给大海妈妈。
(二)幼儿创造性地画线描画:各种各样的鱼。
(1)教师提出要求:大海妈妈说:她最喜欢个子大大的穿单色花纹衣服的鱼宝宝,如果是她从没见过的鱼宝宝就会更喜欢。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启发引导
a、启发幼儿先画出自己喜欢的鱼的形状,要画满整张画纸,然后再给它穿上单色花纹衣服。
b、鼓励幼儿发挥想像力、创造力,画出与别人不一样的鱼的花纹。重点提醒:画出线描的黑、白、灰效果。
c、帮助能力弱的幼儿用不同花纹进行装饰。
d、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多画几条不同的鱼。
(3)幼儿把画好的鱼剪下贴到“海底世界”墙饰上,展示并互相评价作品。
(四)结束部分:做“小鱼游”律动,结束活动。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肢体的摆动感受水草扭动的曲线,初步了解水草的形状。
2、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蔬菜作为绘画工具,培养大胆运用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积极愉快参与活动,大胆运用跟踪工具表现水草。
难点:尝试用工具自下而上的表现水草曲线。
【活动准备】
水粉颜料、多种材料(棉签、茄子、芹菜、葱、油画棒、牙刷、水果网等)画纸、海底世界背景。
【活动过程】
一、去水底世界做客,激发幼儿兴趣。
1、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水底世界做客,好不好?(出示水底世界)
2、快来看看水底世界有什么呢?水草长的什么样?看见水草它们好像在干什么呢?是怎么跳的呢?
3、跟音乐,和水草一起跳扭扭舞。
二、掌握水草宝宝的画法。
1、和水草宝宝说说悄悄话,帮水草揉一揉,问问水草宝宝我们跳得怎么样呀?
2、教师示范引导幼儿用手沿着水草摸一摸,轻轻的,从下往上摸。
3、刚才热闹的舞会吸引了更多的水草宝宝,都想从水底钻出来看看呢。
4、介绍各种工具,示范方法,鼓励幼儿多选几种工具作画。
三、画水草宝宝。
“找”水草宝宝,幼儿在纸上只有作画,鼓励幼儿选用多种工具。
四、幼儿把水草连成水底世界。
幼儿将自己的水草作品粘连成水底世界,添上小鱼。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形式:
棉签点画
准备材料:
草莓形纸、叶子形纸、棉签、各色颜料、胶水。
活动步骤:
1、请幼儿描述草莓的形态及特点,出示范画请幼儿欣赏并讲述活动方法。
2、请幼儿将草莓和叶子组合粘贴在一起。
3、用棉签蘸颜料垂直在草莓上点圆点,作为草莓的籽。
4、可添画成草莓宝宝的样子,并添画上周围的场景。
延伸部分:
1、用棉签点画的形式可作为图案装饰衣服、蝴蝶等。
2、还可用点画的形式表现下雨的场景。
3、小蝌蚪和小花小草也可用这样的方法。
4、好吃的饼干、芝麻饼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完成。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学习整首儿歌。
2.学习词语;好香甜。
3.乐意参加活动,愿意用语言表达。
二.活动准备
1.橘子若干,
2.装橘子的小篓子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做神秘状,给幼儿送来了一种水果,让幼儿先猜一猜是什么水果,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今天周老师带来了一种水果送给小朋友们,但是要请小朋友先来猜一猜这里面是一种什么水果?
幼儿:(猜各种各样的水果)
(2)师:那我们来看一看是谁猜对了,到底是什么水果?(做神秘状)
师:(大声)原来是橘子宝贝呀!
2.给幼儿分发橘子引导幼儿观察橘子的特点,引入儿歌中的语言。
(1)师:现在我来给小朋友发橘子宝贝,每个人发一个,小朋友拿
倒了橘子宝贝以后,请你们先闻一闻?它是什么味道?看一看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颜色是什么样子的?(提醒幼儿先不要剥开橘子,“橘子宝贝可不喜欢先剥开的小朋友哦”)
(2)师:(手上拿着橘子)小朋友们这个句子是什么形状的呀?
幼儿:圆的…….。扁的…….。
师:对了,圆圆的,周老师想到了一句好听的话来形容它:橘子橘子圆又圆。
(3)师:那好,我们现在来看一看橘子里面是怎么样的?那我们开
始剥橘子,(提醒幼儿要把橘子皮放入篓子里面)
(4)师:剥完了没有我看看谁剥的最快!(师提醒幼儿现在还不能吃)
表扬那些剥的最快的。
师:现在呢,请小朋友剥下一片橘子,我们来看一看,是什么颜色?
幼儿:黄色/橘黄色
师:我们来看一看,现在的橘子还是圆的么?那是圆的还是弯的?
幼儿:弯弯的
师:真聪明,那你们觉得它像什么呢?
幼儿:月亮、香蕉、眉毛、小船。
师:你们想象力真丰富,想到了这么多,我觉得它更像一艘小船,形状弯弯的。
(5)请幼儿品尝橘子,说说橘子小船的味道。
师:现在呢,我要把小船开走了,开到哪里去呢?喔!(吃橘子)开到嘴巴里面去了,你们也把橘子小船开到嘴巴里面去吧。幼儿:(吃橘子)
师:你们吃到的橘子小船是什么味道的呢?
幼儿:甜的、酸酸的、香香的…….
师:有这么多味道,那我们再剥下一片橘子小船送到嘴巴里面去吧!哇!(做夸张的样子)
师:周老师想到了一个好听的词语来形容橘子小船的味道:“好香甜”小朋友们一起说:好香甜!
幼儿:好香甜!
(师提示幼儿先把剩余的橘子先放到篓子里面,等下课再分享,师倒数十个数字让幼儿自己放到桌上)
师:小朋友们你们生活当中还有什么食物是好香甜的?
幼儿:各种食物的名字。
师:周老师觉得我们吃的苹果的味道也是好香甜的。
3学习儿歌。
(1)师:周老师把我们刚刚吃橘子的这个过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小朋友们来听一听。
师:示范儿歌
师:问小朋友这首儿歌的名字是什么?儿歌里面还讲了什么?
幼儿:根据自己听到的回答
(2)师:周老师现在还要再读一遍儿歌,小朋友们要认真听哦,等会我可要提问的哦!(师再次示范儿歌)
师:刚刚儿歌中说了什么呢?
师:动作提示橘子是怎么样的呢?/剥开变成了什么呢?/小船是什么颜色的呢?/小船是弯的还是圆的呢?/小船要开到哪里去呢?/哇,橘子小船是什么味道的呢?
幼儿:(根据动作提示回答问题)
(3)师:这一遍呢,老师大点声念儿歌,小朋友们小点声跟着周老师念儿歌。(小朋友们站起来一起学习儿歌)
(4)师:刚刚是老师大点声念,这一遍小朋友们大点声音念,老师小点声音跟着你们念。
4.表演儿歌.
(5)切蛋糕分组念,不念的要求认真听。
(6)请小朋友上来表演,五个一组念,
(7)请一个上来表演
5.拓展延伸,分享橘子
师:今天呢,我们吃了好香甜的橘子,还学了好听的儿歌,大家是不是很开心啊?现在我们拿着我们的橘子去跟小二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吧!让他们也尝尝好香甜的橘子。(师幼拿着橘子一起朗诵儿歌离开活动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