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田野》幼儿教案
《春天的田野》幼儿教案(通用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天的田野》幼儿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天的田野》幼儿教案 篇1
一、目标
1、能够积极参与作品的制作过程,用自己的感受体验作品的美,体会到大自然的独特和美。
2、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制作欣赏选择需要的颜色来作画,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探索作画的乐趣。
二、准备
1、纸浆画一幅宣纸是幼儿人数的3-4倍;
2、胶水人手一小瓶一次性手套人手一对;
3、塑料箩筐人手一个各色颜料水人手一瓶。
三、过程
(一)谈论春天的话题,进入主题。
1、教师以春天为话题,引起幼儿讨论,来感受春天环境的变化。
2、谈话引出春天的田野,引导幼儿说说春天的田野会是怎么样的。
3、教师小结:小朋友都把春天的田野描述的像一幅幅美丽的画,老师觉得的春天的田野也像是一幅漂亮的画。有着漂亮的蝴蝶在田野中嬉戏打闹,还有一朵朵小花一株株嫩绿的秧苗映红映绿了整片田野,漂亮极了。
(二)出示范画,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并请幼儿猜猜这是用什么做出来的。
2、幼儿大胆猜想后,教师揭开答案,告诉幼儿这是纸浆画。
3、教师示范作画,并说说制作要求。告诉幼儿做纸浆画的步骤。(步骤:先把宣纸撕成一条一条,撕好后再撕成一段一段——放进脸盆——倒上颜料——倒上胶水——捏成纸浆——作画)
要求:颜料水和胶水只能任选一瓶宣纸撕好后要戴上一次性手套同伴间不争吵能互相谦让着用宣纸等其他操作材料
(三)幼儿操作,引导大人与孩子一起合作。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知道,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创作,有自己的创新思路。
2、在完成捏纸浆这个步骤后,引导幼儿能够大胆的设计画面,并要求幼儿动脑筋给自己的作品来取名。
(四)展示作品,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
1、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小组间互相欣赏评价。
2、教师对今天的活动进行小结,并带领幼儿出活动室。
《春天的田野》幼儿教案 篇2
教学形式:
综合课
教学目的:
1、学习歌曲《我们的田野》感受音乐语言的旋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启发学生了解音乐语言,提高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
1、二拍子、四拍子节奏歌曲的学唱,背唱《我们的田野》。
2、指导学生划拍唱准节奏及旋律音高。
教学基本模式:
1、创设情景,引疑激思。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3、议论争辩,顿悟创新。
4、训练技能,激励发展。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介绍本节课内容。
二、基础训练:
1、发声练习。
2、节奏练习。
三、新授课
1、 教材分析
《我们的田野》原是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动听,易于上口,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独立的儿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词精彩,富有诗意旋律优美、动听,衬托出了祖国江山多娇的美丽画卷。
2、听磁带,体会情绪。(教师画一幅与歌词有关的画)
3、再听磁带,再次体会情绪。(歌曲背景简介)
4、学唱歌曲,解决容易唱错的地方。(注意二拍子的演唱速度及一音多字)
5、先分组练习,然后在合到一起来演唱。(注意反复记号)
6、处理歌曲并完整演唱歌曲。
7、演唱完歌曲后请同学们画一幅描绘家乡风景的画及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四、听唱想做(二)。
五、总结下课。
教学札记
学生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我们的田野》
学生能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田野的美景。
《春天的田野》幼儿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能掌握种植的方法及基本步骤。
2、能按意愿选择各种材料搭建山坡和田野。
3、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正确对待输赢,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塑料小桶、沙勺、树枝等。
预设活动过程:
1、利用谈话引入游戏:农民伯伯怎样种果树、种茶叶?
让幼儿懂得种植的基本步骤:松土、平整土地、挖坑、栽茶苗或果树苗,然后浇水、施肥等。
2、教师示范种植的方法:用沙铲把沙地平整成一畦一畦再挖坑,栽植茶果苗,轻轻地平压,再给苗木浇水。
3、教师与幼儿一起确定山坡和田野的场地,幼儿分组在山坡上种植果树、茶树,在田野上种植菜苗。用竹签把山坡与田野分割开,将大片土地整成一排排梯田或一畦一畦的菜园地。
4、游戏后,幼儿互相参观、评价、欣赏自己和同伴的劳动成果,体验劳动的快乐。
《春天的田野》幼儿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田野题材内容-合唱表演形式-(听与唱)的学习,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田野在召唤》,与《我们的田野》是同一题材的内容,但音乐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二声部的和谐。
2、音乐情绪的'表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感受歌曲的情绪。
对前8小结的部分,进行二声部合成。
教学重难点:对歌曲情绪的把握。
二声部合成的时候,注意两个声部的和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授:
师:我们一起来聆听田野的歌声吧!
(播放歌曲〈田野的召唤〉。)
2.比较感受。
师:这首歌的情绪与《我们的田野》有什么不同?
(学生比较〈我们的田野〉与〈田野的召唤〉的情绪。)
3.讨论、概括。
师:对,《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抒情优美,《田野的召唤》的情绪比较欢快活泼。
4.深化感受。
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
(学生随着歌曲〈田野的召唤〉拍手打节奏,再次体验感受歌曲的情绪。)
三.歌词学习。
1.创设意境。
向学生展现一幅与歌曲内容有关的画面,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理解歌词。
师:多美的画面,多美的语句,谁来说说歌词中描写了哪些景色?
(学生讨论歌词所表达的含义。)
3.演唱歌词。
师:这歌词犹如一首诗歌,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来唱一唱。
五.完整演唱。
课后反思:
用优美舒展的歌声描绘美丽的田野风光,表达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能够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二声部歌曲
《春天的田野》幼儿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欣赏合唱《我们的田野》,体现音乐中所表现的情绪。
2、感受歌曲中所描述的美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能够体会出歌曲那种优美的抒情感。
2、能够表达出对祖国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授:
一、欣赏歌曲《田野在召唤》。
1、第一遍欣赏,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并用恰当的词汇和色彩表达心中的感受。
2、读歌词,听第二遍,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美感。
3、完成课后练习。
4、听录音轻声哼唱。
二、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1、谈话导入:春游是大家都想的活动,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你们知道大利的少年是以怎样的心情去旅游?我们从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中去感受一下。
2、聆听歌曲范唱: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过去的低声部有什么特点?
3、视谱,听教师范唱曲调。
(1)前8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问:这两个曲调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在高声部哪里是“上行”的走向,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学生自学第1—8小节曲调,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指挥,学习前8小节。
(4)后8个小节也是由二个乐句组成,在曲调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5)教师指导学生学唱后两个乐句的曲调,注意弱起拍的附点节奏。
(6)完整地唱全曲,注意小快板的速度,活泼的情绪唱好。
4、学唱歌曲
(1)用la来哼唱歌曲
(2)朗诵歌词,想象一下,歌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轻声唱歌词,但速度与情绪依旧。
(4)有感情地放声歌唱
三、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
1、分组讨论用什么手段与形式把歌曲表演得更精彩,再展示各组的创造成果,大家共同评价与表扬,
(1)画春天
(2)奏春天,用打击乐伴奏
(3)玩春天
课后反思:过教学,学生能够体验到田园风光带给人们愉悦的审美感受,并能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春天的田野》幼儿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排笔进行平涂活动。
2、在语言线索的帮助下,尝试正确进行平涂。
3、感受水粉颜料涂在蜡笔上的神奇效果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油画棒、涂好的小房子、排笔、颜料
活动过程:
1、知道使用排笔平涂可以画出田野
(1)教师出示一张已经涂好颜色的小房子画面,讨论“小房子应该在什么地方?”教师告诉幼儿小房子在一片田野里。
(2)教师出示排笔,进行认识
2、借助语言的帮助,练平涂的技能。
(1)教师示范用排笔平涂的技能“蘸一蘸,舔一舔,走走走,从做走到右。
(2)教师暗示大家念儿歌并继续做平涂的动作示范。
3、幼儿使用排笔做空手练习。
4、了解水粉颜料的排水性,并尝试进行平涂活动。
(1)教师示范平涂底色:共同念儿歌,教师进行平涂
(2)平涂操作活动:幼儿尝试进行操作活动,用儿歌的语言帮助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平涂。
5、幼儿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比比谁的最漂亮。
《春天的田野》幼儿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使用底纹笔进行平涂,学习在规定的范围内排列角色顺序,进行粘贴的方法。
2、 迁移故事中角色出场的顺序,借助标记物进行排序粘贴,利用外部语言线索,自我监控使用底纹笔进行平涂。
3、 积极参与排序粘贴和平涂活动,注意保持手指干净和画面整洁。
活动准备:
1、 人手一套自己涂好的操作画片、房子、老鼠、青蛙、兔子、狐狸、大灰狼各一。
2、 人手一支底纹笔,一张铅画纸。
3、 水粉颜料、粉绿、深绿、黄、白,放入盘中。
4、 浆糊、抹布。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讨论田野、夏、秋、冬的色彩你们见过田野吗?田野是什么颜色的?
二、示范平涂田野的基本方法并带领幼儿空手练习
1、 介绍底纹笔:我是谁?
2、 示范平涂方法:竖起底纹笔,在颜料里蘸一蘸,舔一舔,找到小蘑菇,变变变……变××色了。反复重复平涂。
三、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为幼儿准备各种几何形状白纸和各色颜料。
四、出示小房子及角色形象的图片组织幼儿讨论粘贴方法、顺序。
1、 引导幼儿在标记旁粘贴小房子。
2、 启发幼儿根据角色出场的线索排序。
3、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及时鼓励和反馈。
活动结束:
作品展览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评价。
《春天的田野》幼儿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倾听AB段进行曲,融入情境,扮演小蚂蚁做划船、青苔走路、躲避蜘蛛以及传送粮食等动作。
2、通过传递游戏以及创编青苔走路和躲蜘蛛的动作发展幼儿节奏感以及艺术表现力。
3、在寻找粮食、营救小蜜蜂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团结努力,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活动重点:倾听音乐旋律,能融入情境,扮演小蚂蚁青苔走路、躲避蜘蛛、划船以及传送粮食等动作。
活动难点:通过传递游戏以及创编青苔走路和躲蜘蛛的动作发展幼儿节奏感以及艺术表现力
物质准备:截好的音乐、纸板做的房子、石头、草地,小蜜蜂装饰等。
经验准备:幼儿玩过传递游戏,并且会排成一队走路。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小蚂蚁找粮食过冬。
教师情境导入:冬天快到了,蚂蚁们需要储存过冬的粮食了,小蚂蚁们,你们愿意跟着蚂蚁班长一起去找粮食吗?
二、感知并学习小蚂蚁青苔走路、躲避蜘蛛、划船以及传送粮食等动作。
1、教师第一遍跟随音乐做律动。
提问:在找粮食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
师幼共同跟节奏做划船、青苔走路、躲避蜘蛛、传递粮食等动作。
2、教师第二遍做律动,幼儿跟随教师做。
师:我先做了什么动作?
3、师幼练习传送一个、两个粮食。
师:你们会传粮食吗?我们一起试一试把。
4、师幼进行第三遍律动练习传送多个粮食。
5、教师请小朋友做蚂蚁班长运粮食,师幼第四遍律动。
师:这次谁愿意来当小班长为我们搬运粮食呀?
6、师幼站起来进行第五遍律动,并反思评价。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你们有什么解决的好办法呢?
三、幼儿进行律动游戏活动:小蚂蚁运粮食
1、创编青苔上滑,站不稳的动作。
提问:我刚才走在青苔上做什么动作的?你可以做一个和我不一样的动作吗?
2、游戏:蚂蚁班搬运粮食。
(1)教师带领幼儿找寻粮食。
师:小蚂蚁们的本领都学到了,我们准备出发找粮食咯,你们猜猜粮食藏在哪里呢?
师:有没有呢?班长带队,小蚂蚁们一个跟着一个排好队,一起去看看吧。
(2)幼儿带队找寻粮食,教师退位,不做动作,只语音提示。
(3)幼儿带队找寻粮食,教师完全退位。
3、教师小结:哇!我们找到这么多粮食,看来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团结在一起就能获得成功哦。
四、情境游戏:救助小蜜蜂。
1、配班老师扮演小蜜蜂求救。
2、幼儿创编救小蜜蜂的动作,幼儿进行律动活动。
3、教师出示小蜜蜂带给大家的蜂蜜面包。
五、教师总结,带队回班。
师:我们蚂蚁班的小蚂蚁们团结努力不仅找到了许多粮食,还救了小蜜蜂,得到了好吃的蜂蜜蛋糕,团队的力量大不大?那么我们以后遇到困难,也要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哦,我们回班一起品尝好吃的蛋糕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