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
【推荐】幼儿园教案模板8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尝试夸张的表现小老鼠拖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发展音乐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磁带,录音机。
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喜欢的有关小老鼠的故事图书或动画片,互相交流故的事或动画片中有趣的情节,如《猫和老鼠》、《舒克贝塔历险记》等。
欣赏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并根据故事情节创编动作。
(1)听第一遍故事,提问幼儿:
①小老鼠悄悄跑出来玩,跑几步就会怎么样啊?
②小老鼠是怎样玩泡泡糖的?
(2)请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表现小老鼠左看看右看看和玩泡泡糖的动作。
请幼儿欣赏音乐,尝试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1)完整听一遍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幼儿自由表演。
(2)分段欣赏音乐,并引导幼儿说出两段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故事情节。
段音乐表现小老鼠从洞里跑出来的情景;B段音乐表现小老鼠玩泡泡糖的情景。
(3)引导幼儿分段进行创编活动。提示幼儿做小老鼠跑出洞的的动作时要合拍,表现小老鼠东张西望和被泡泡糖粘住时的表情尽可能做的夸张一些。
(4)幼儿欣赏教师的表演。
幼儿和教师共同表演。
(1)游戏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教师夸张的表情和动作。
(2)鼓励部分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
活动评析:
幼儿们的表演与想象能力很强,可是李一鸣小朋友有点害羞,他不敢上去表演,希望他以后可以大方一点,表演给所有的幼儿看。
教学反思:
幼儿由于事前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对重点和难点把握比较准确,所以活动开展得还是比较顺利,幼儿在表演小老鼠的“走、看”和“拉泡泡糖”时能积极参与,表演得很还比较到位,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虽然幼儿有些兴奋,但在老师的提醒下也还是能“收得住”。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背景:
儿童的语言主要是通过主动积极地与周围环境中的语言信息、材料交互作用发展起来的。因此我提供给幼儿生动的语言材料——《迷路的小鸭子》。以小鸭子迷路为线索,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音乐、场景布置、为故事配音来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文学作品中对场景、人物的描写,在表演体验的过程中感受焦急、关爱、快乐的情绪感。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活动目标:
1、 通过不同的形式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文学作品中对场景、人物的描写。
2、 在对话的过程中感受焦急、关爱、快乐的情绪感。
活动准备:故事《迷路的小鸭子》课件、布置场景用的绿地毯、绿色的布、蓝色皱纹纸
活动过程:
1、 通过课件的放映,帮助幼儿回忆故事情节以及小动物的话语。
师:“昨天我给你们讲了一个关于一只迷路的小鸭子的故事,还记得吗?”(幼儿回答)
师:“今天我把这个故事做成了一个动画片,想不想看?”(幼儿回答)
师:“不过呢这个动画片里没有声音,需要宝宝和老师一起,来帮助里面的小动物说话,愿意帮忙吗?”(小朋友全都跃跃欲试,都想为小动物配音)
师:提问“哪些小动物帮助了小鸭子。要是我们能和小动物一起去帮助小鸭子那该多好呢?”
2、 和孩子一起布置简单场景(草地、小河边、树林),吸引幼儿在不同场景中进一步的感受和理解。
草地是什么样的?这象草地吗?(出示绿色皱纹纸)我们把 这贴在这里当故事里的草地好吗?
小鸟飞来飞去帮小鸭子找妈妈的地方叫什么?(幼儿回答:树林)用什么当树林呢?老师借宝宝椅子把他重起来,搭一块绿色的布变成树林,行吗?(幼儿用椅子搭好树林)。
3、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对不同的情绪情感的体验。
小树林搭好了,我们一起到故事开始的地方去,老师讲故事《迷路的小鸭子》和幼儿一起表演体验故事,重点练习对话。鸭子找到妈妈,随妈妈一起回家。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芹菜对人体的作用以及多种吃法,乐意吃芹菜。
2.体验自己动手包饺子的乐趣。 重点难点:芹菜对人体的作用以及多种吃法。
活动准备:
1.带根的芹菜一根,贴上鼻子、眼镜、嘴巴,制作成芹菜宝宝。
2.麻油、盐、糖、肉末、饺子皮、勺子、水、切菜刀、砧板。
3.录像片(或图片):幼儿大便时很痛苦的样子。
活动过程:
一、出示芹菜宝宝。这是谁啊?它的头发、身体、裙子分别是哪一部分?帮助幼儿以游戏口吻认识芹菜的根、茎、叶。
二、了解吃芹菜的好处。
你们喜欢吃芹菜吗?吃的是芹菜的哪一部分?(根据幼儿所说,教师将芹菜的根、叶去掉)芹菜吃在嘴里有什么感觉?
看录像(或图片)。了解芹菜能帮助小朋友消化食物,顺利排便。
请幼儿在芹菜茎中寻找帮助大家消化食物的纤维,知道其对人体的好处。
三、了解芹菜的多种吃法。
这么好的芹菜,你们平时是怎么吃的?
教师边说边操作包芹菜饺子的方法:芹菜去根、去叶——洗净——用开水烫一下(亦可不烫,用盐稍加腌渍)——切碎——放少许盐、糖、葱、姜--与肉末一起拌匀--包饺子。
幼儿自己动手包芹菜饺子。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每个手指的名称。
2、能够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自己小手的本领。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手影图片:小鸽子、小兔、小狗、梅花鹿、孔雀
2、小手本领的PPT
3、小手妈妈图片
活动过程
一、手影图片引出话题
1、师:“宝贝们好,今天有一些客人来,我们来看看是谁来了?”
播放手影图片(ppt)
(手影:小鸽子、小兔、小狗、梅花鹿、孔雀)
2、师:“我们刚刚看到的是‘手影表演’,是叔叔阿姨用他们的手变出来的小动物,你们想不想来变一变。”
(幼儿用手变出‘孔雀’、‘小鸟’)
3、师:“真棒!你们的小手可真能干!下面宝贝们跟着老师做一个小手游戏《小手拍拍》。”
(幼儿伸出小手)
小手 小手拍拍 我的小手举起来 小手 小手拍拍 我的小手抱起来
小手 小手拍拍 我的小手转起来 小手 小手拍拍 我的小手藏起来
4、师:“你们把什么藏起来了?我可看到了哦,我们大家一起数一、二、三,一起伸出来。”
幼:“一、二、三!(一起伸出小手)
二、认识小手
1、师:“今天小手妈妈也来和我们宝贝们做游戏,我们一起用小手和她打招呼。”
(幼儿和小手妈妈打招呼)
2、师:“手妈妈有五个手指宝宝,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幼儿数一数手指)
3、师:“这是手指***手心,我们来摸一摸。”(指着手心)
4、师:“这是手指***手背,我们来搓一搓。”(指着手背)
5、师:“小手***五个手指宝宝都很能干,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
6、师:“第一个宝宝,它是家里的老大,它叫‘大拇指’。它有一种本领,可以表扬人(伸出大拇指表扬自己)
7、师:“第二个宝宝,它是家里的老二,它叫‘食指’。它有一种本领可以指东西。试试看,门在哪里?我们用它指一指。”
8、师:“第三个宝宝,它是家里的老三,它叫‘中指’。它的个头最高。(中指中指点点)
9、师:“最小的手指宝宝,它叫‘小拇指’。它可以打勾勾,试一试,和自己的好朋友打勾勾。
10、师:“这个手指宝宝没有名字,我们叫它‘无名指’,无就是没有的意思。”
(小结:手妈妈有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五个手指宝宝,它们可以帮我们做许多事情)
三、小手的本领
1、师:“宝贝们的小手会做什么事情呢?”
(幼:“小手可以用来吃饭,转一转,画画等等)
2、师:“老师也认为小手可以做许多事情呢。”(播放PPT)
(小手可以吃饭、画画、穿衣服、玩游戏、举手、浇花)
四、怎样保护小手
1、师:“小手这么能干,宝贝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我们可以怎么保护它呢。”
2、师:“老师觉得,小手和我们宝贝们一样爱漂亮,手指甲长长了。我们一定要剪掉,让它变得漂漂亮亮。”
(总结:今天我们小手做了这么多事情,它变得脏脏的,我们宝贝学过一首儿歌《小手洗得真干净》我们一起说一遍。小手脏了,我们一定要它洗的干干净净,这样啊。我们的小手很干净,身体也会很健康!)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有浓厚兴趣的,积极的发言。
2、认识各个手指名称时孩子们对大拇指和小手指头的名称脱口而出,其他三个手指头的名称就不清楚了。
3、说到手指头的用处时孩子们模糊了,我设计的是说出每一个手指头的用处,这一点孩子们在学习中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4、幼儿体验小手的用处,动手操作物品,充分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只有让孩子亲身感受了才会让孩子知道小手的用处。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喜欢探索和动手操作。
2、在游戏中获得关于影子现象产生和变化的感性经验。
活动准备:
1、白色幕布、提线木偶、灯、音乐课件。
2、小玩具、手电筒若干个。
3、和幼儿一起做定位测量记录(量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在早、中、傍晚的长短和方向)。
活动过程:
一、游戏活动:大家一起来跳舞。
1、引起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教师操纵提线木偶在有灯光的白色幕布后面表演,幼儿观看木偶的影子跳舞。
2、幼儿分批尝试,观察自己和小朋友的影子,体验有影子的乐趣。
二、观察活动:为什么有影子?
1、小朋友站在幕布后,把灯关掉,看看幕布上有没有影子?为什么影子不见了?
2、 把灯打开,看看幕布上有没有影子?想一想、说一说怎样幕布上才能有影子?
3、小结:物体挡住了光就有影子。老师刚才就是利用影子表演了木偶跳舞。
三、 实验活动:影子会变吗?
幼儿操作实验:每个幼儿拿一把手电筒和一个小玩具,玩找影子的游戏。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位置不同时,影子有没有变化,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讨论活动:有趣的影子。
1、讲一讲:刚才发现了什么?
2、 想一想:早上和傍晚人的影子是怎样的?为什么?中午影子又是怎样的?为什么?什么时候的影子最长?什么时候的影子最短?
3、 观看课件,小结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4、 想一想,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什么影子?
活动延伸:
与幼儿一起到室外玩踩影子和藏影子(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影子藏起来)的游戏。
幼儿园教案 篇6
首先,活动导入。让幼儿与邻座的小朋友互相观察从对方的眼睛里能看到什么。此时幼儿很兴奋,都积极与身边的小朋友对视。当听到有很多幼儿笑着谈论看到了对方的眼球还有自己等,我开始向幼儿提问并选择个别小朋友回答。但因担忧幼儿集体回答混乱还有一些内向胆小的幼儿我没有一一提问,未能如实地掌握其观察结果。这是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应多锻炼胆小的幼儿回答问题。
第二个环节,欣赏歌曲。引导幼儿学习歌曲。第一遍播放音乐主要是让幼儿听清旋律和节奏。同时,我一直在旁轻轻拍手打节奏,通过观察发现只有几个幼儿能轻轻跟唱。第二遍播放音乐时,大部分的幼儿能跟着附和,有一小部分的幼儿能跟对节奏拍手。第二环节存在的问题一是没有为幼儿留足够的时间感受歌曲;二是拍手打节奏进入的时机,因为幼儿可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跟随教师拍手上,而忽略跟唱歌曲。
第三个环节,尝试用跳跃的唱法演唱歌曲。我先做示范,“请小朋友听一听老师这样唱歌和收音机里播放的有什么不一样”。一部分幼儿能听出来,但是在要求幼儿齐唱时则突显出混乱。
第四个环节,动作创编。我请小朋友想一想好朋友见面时都会做些什么动作,此问题并没有引起幼儿的兴趣。我认为可将这类问题放置到导入环节,让幼儿充分交流后再进入创编。
通过分析此次活动,首先我意识到应给幼儿留一定的时间来自己建构其经验,其次,创编环节的处理应根据幼儿情况进行适时调整.
幼儿园教案 篇7
事情发生在春天。
蜗牛妈妈对孩子说:"到小树林里去玩玩,树叶儿发芽了。"
小蜗牛爬得很慢很慢,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小树林里的小树长满了叶,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采几只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儿全变黄了。"
妈妈说:"哦!已经是秋天了,快去采几只蘑菇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蘑菇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儿全掉了。"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冬天了!唉,你就躲在家里过冬吧。
(原作:[前苏联]拉希丽.乌姆美莉)
作品赏析
这是一篇轻松幽默的小故事。读这篇故事,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放慢了速度,因为故事中弥漫着一股平静、悠闲的气氛。而故事中对四季不同景色的描述,更为故事增添了美丽的色彩。这样精致的小故事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欣赏。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善意夸张的手法和含蓄幽默的风格。
2、 学习故事中描述四季特征的语言,并能模仿迁移。
活动准备
1、 幼儿作画用的纸和笔。
2、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 教师与幼儿一同讨论蜗牛的特点,增进幼儿对蜗牛动作慢这一特征的了解,然后引出故事。
2、 教师讲述故事,注意语调平缓,不宜太快。然后提问: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教师帮助幼儿分析和感受故事的风格。
3、 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幼儿边看书边听。
讲述之前提出问题:故事里的小蜗牛去树林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出发的?又是什么时候回来的?这时候树林里的景色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4、 教师引导幼儿复述故事中描述各个不同季节景色的语言。
5、 进一步迁移语言经验。
我们这儿四季的景色和故事中小树林的景色一样吗?我们这儿的四季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讨论发言,肯定那些语言运用富有新意而又描述准确的句子。
6、 幼儿作画。
鼓励幼儿将自己认为最美的景色画下来,用美好的语言描述它。
中班语言活动:蜗牛搬家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蜗牛与朋友的对话。
2.知道蜗牛因为害怕困难,所以搬家没有成功。
活动准备
1.课件《蜗牛搬家》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蜗牛与朋友的对话。
难点:知道蜗牛因为害怕困难,所以搬家没有成功。
活动过程
一、 通过提问,导入活动
提问“小朋友你们可以告诉我你们的家住哪里吗?(请3、4名幼儿说一说)嗯,小朋友的家都住在美丽的小区里,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蜗牛的家住在哪里呢?
二、分段欣赏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学说角色对话
(1)倾听故事第一段
1.蜗牛住在哪里?他住得舒服吗?(住在池塘边的石缝里,周围光秃秃的除了石头也没有,每天饱受风吹日晒,只有阴天下雨,他才从壳里探出身子喘口气)
3.他听到蜻蜓和蚂蚁说小山坡是个好地方,他打定主意想干什么呢?
4.猜一猜,蜗牛搬家成功了吗?
(2)倾听故事第二段
1. 蜜蜂来帮蜗牛搬家,天气怎么样?蜗牛怎么说?教师与幼儿分别扮演蜜蜂和蜗牛,练习对话(蜜蜂:“我来帮你搬家”。蜗牛说:“今天我不能搬家,太阳会晒着我的。”)
2. 蝴蝶来帮蜗牛搬家,天气怎么样?蜗牛怎么说?(幼儿交换角色扮演蝴蝶和蜗牛,练习对话)
3. 青蛙来帮蜗牛搬家。天气怎么样?蜗牛怎么说?(让幼儿分别扮演青蛙和蜗牛,练习对话)
(3)倾听故事第三段
1.你们觉得蜗牛的家会搬成了吗?(让幼儿猜想)好,那蜗牛的家到底搬没搬成,我接下去听故事。
2、故事听完了,蜗牛的家搬成没?为什么?
三、完整倾听故事 ,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那我们再一起来完整的听一遍故事,看看蜗牛到底为什么没有搬成家?我们在听的时候还可以一起跟着故事学说蜗牛的话。
四、讨论
4.如果你是小蜗牛,你会因为太阳晒、刮风、下雨就放弃搬家吗?你会怎么做?
5.小朋友在上幼儿园时,有没有遇到太阳晒、刮风、下雨?你们是怎么做的?你们都是不怕困难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
本人在拿到这个教学活动,看了故事以后发现,故事中的很多语言都太过书面化,不够通俗也不利于中班的孩子理解,所以我在故事的语言上做了一些改动,还根据故事内容自己动手做了课件。(课件、原来的故事和改动的故事附在教案后面请大家指点)在环节的设计上我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第一环节我通过提问让幼儿来说说自己的家在哪里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故事题目《蜗牛搬家》,因为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在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很快的吸引过来了。然后分段理解故事内容。我把第二环节作为重点,学说故事中的对话,不仅丰富了“细皮嫩肉”这个比较有难度的新词,还把原来故事中的“天潮地滑“改为”雨天路滑“这个比较易于幼儿理解的词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我是以提问后,幼儿个别回答,
再到分组角色集体学说对话,一遍又一遍的进行练习,主要运用了讲述法和练习法,在集体教学中注重个别差异。第三环节进行完整地倾听故事,学说故事中的对话。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练习,所以这里我采用的是集体学说对话的形式。第四环节,是一个经验迁移的环节,通过讨论,让幼儿明白蜗牛没搬成家是因为害怕困难,从而教育幼儿要做勇敢的、不怕困难的好孩子,坚持天天上幼儿园,从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我觉得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教学材料的设计上,课件设计还有不足之处,以至于在操作上有些不方便。
幼儿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进一步感受狐狸心理的变化,体验作品中表达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PPt、狐狸、鸭蛋、数字图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发兴趣
(从孵蛋的动物,引出对狐狸孵蛋的不解,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1、你知道什么是孵蛋吗?
2、(PPt)这是一个蛋,蛋里面有蛋黄和蛋清,不让这个蛋破掉还要给它保温,慢慢的这个蛋黄蛋清变成了动物宝宝,动物宝宝从蛋壳里钻出来,这就叫孵蛋。谁会孵蛋?
小结语:会生蛋宝宝的`妈妈会孵蛋
3、那狐狸为什么要孵蛋呢?
二、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表达想法
1、(PPt)故事狐狸孵蛋,有一只狐狸,肚子很饿很饿,他到处找东西吃,他在河边的草丛里东翻翻,西找找,竟然看到一个大鸭蛋 ,咦,你是狐狸,肚子很饿,发现了这只蛋你会做什么?
2、吃,你们是这样想的,狐狸也是这样想的,狐狸一个箭步跳上去,把蛋抱住,迫不及待地把它放到嘴里。正要咬下去的时候,这时脑袋里却有个声音说:“你想吃鸭蛋,还是吃肥嘟嘟的小鸭子呢?”你是狐狸你更想吃什么?
3、为什么想吃鸭子?鸭子大,咬下去都是肉,狐狸也是这么想的鸭蛋鸭子他更想吃的是香喷喷、肥孜孜的鸭子。那鸭蛋怎么变成鸭子呢?
(引导幼儿了解鸭蛋变成鸭子是要孵蛋的)
4、孵蛋真是一个好注意,狐狸忍住饿,决定把鸭子孵出来,再美美的大吃一顿。狐狸又不是鸭妈妈?它有什么办法孵蛋呢?到底狐狸是怎么孵蛋的?我们先观察一下,电视上有关于狐狸孵蛋的图片,请你们看一看它用了哪些方法孵蛋,然后我们一起说说好吗?
(引导幼儿看懂图片的先后顺序理解故事内容。)
5、电视上面有什么好办法,第一个是什么?第二个是什么?上面有数字。
6、看到狐狸用了哪些办法了吗?它一共用了3个办法?1、2、3.你看懂了哪个和大家说说好吗?
7、狐狸可是想出了很多办法想要孵蛋。狐狸听了小朋友的话它决定孵蛋,它一开始一屁股坐在蛋上他一屁股坐在蛋上,刚坐下聪明的狐狸立刻就跳起来:“这样不是会把蛋给压破吗?” 他又想到一个好主意,便在地上掘起洞来。狐狸把蛋放在塞满干草的洞口,用前爪和后爪紧趴在洞的前后方,只有软软的肚子轻轻地覆在鸭蛋上。这个主意看起来不错──蛋能保暖,又不会被压破,可是这个姿势太累了,没有多久,狐狸的四肢便痛得受不了。再想想,狐狸又想到一个好主意。他找到一条长长的树皮,便用它把蛋紧紧地绑在肚皮上。他正得意的时候,没想到在追兔子的时候,树皮松开了,差点把宝贝蛋给砸破了。狐狸为了孵蛋可真是不容易,我们小朋友也做过保护蛋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page_break] (与幼儿一起回忆保护蛋行动,理解狐狸孵蛋的辛苦。)
8、我们也保护过蛋对不对?这是谁?他拿着什么呀?你在干嘛呀?你为什么拿着那个蛋呀?
9、狐狸到底有没有孵出鸭子来呢?狐狸做了一张记录表。这张记录表上有什么?
(引导幼儿了解数字、蛋、煮熟的鸭子、刀叉的意思。)
10、第20天,看看发生了什么情况?蛋上有什么?这是什么意思?(蛋壳开裂了)
11、第20天蛋上有条裂缝,20天过去了,是第几天,今天就是第21天,蛋上又多了一条裂缝,突然,蛋壳裂开了,冒出了一个小脑袋,一只湿琭琭的小鸭子生出来了。狐狸一下子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了,它的梦想成真了,它的梦想师什么呀?吃鸭子呀,可就在这时侯,(播放音乐)没想到刚刚睁开眼睛的小鸭子呀瑶瑶摆摆的走到狐狸面前说,小鸭说;妈妈,妈妈,狐狸惊呆了,狐狸支支唔唔的说,我不是你的妈妈,我是男的,我是你的爸爸。(音乐停)狐狸不知道怎么办了,这时侯小鸭子又叫了;爸爸爸爸,一下子把狐狸的大脑袋抱住了,狐狸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狐狸不是要吃鸭子的吗?怎么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在想什么?
12、你猜猜狐狸还会吃鸭子吗?为什么?
三、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故事,激发幼儿情感
1、小鸭子又说了:爸爸,我饿。狐狸自己的肚皮还怎么样?(饿)他想了想没办法,把自己采的果子递给了小鸭子,为什么狐狸自己那么饿,还把果子递给别人?
2、为什么要给小鸭子?
3、那你的爸爸妈妈有没有把好吃的东西给你吃?
小结:父母总是把最好的留给自己的孩子吃,因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是最关心最爱护的,爱是什么呢?
4、(音乐)小鸭子爬上了狐狸的鼻子。 小鸭子吃得肚皮圆滚滚的,把头钻到狐狸的爪子底下,睡眼地说:“谢谢你,爸爸,我好爱你,爸爸。” 狐狸又叹口气:“少了顿大餐,却多了一个儿子,我爱你。”
5、中一班的宝宝也是胡老师的宝贝,我爱……我爱你们,你们爱我吗?爱就要大声说出来。
狐狸孵蛋课后反思:
在《狐狸孵蛋》活动中,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思维是活跃的,内心是丰富多彩的。
活动初始,我请孩子们形容一下狐狸,其实事先只预设到骗子、坏蛋、狡猾、等形容的词汇,但孩子们却说到了阴险的、丑陋的、笨蛋的等等词汇,立刻赋予了故事的生命力。另外在活动末尾时,我要求小朋友与自己生活经验相联系,比如:当我问到:“你们什么时候感觉到幸福呢?”有的小朋友会说:“在祖国妈妈怀抱里觉得很幸福,很温暖!”等,真的让我体会到,只要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思路,她们就会很聪明意思到我们的意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