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发布于:2021-06-09 01:58:19 作者:

【精选】小班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小班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鼠宝宝找朋友》的故事,理解体验有好朋友的快乐。

  2、理解故事,会用故事里的短句回答问题,初步学习并运用句式:会...又会...。

  3、知道鸭子、青蛙、花猫、老鼠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1、老鼠卡片

  2、教学课件《鼠宝宝找朋友》;教学音带《鼠宝宝找朋友》

  活动过程:

  1、出示"鼠宝宝"卡片,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边说边出示鼠宝宝:吱吱吱吱……听!谁在叫?他会说什么?

  (2)教师模仿鼠宝宝:我要找一个会跑又会跳的朋友。提问:鼠宝宝想找一个什么样的朋友?怎样才算会跑又会跳?

  (3)幼儿动作体验(跑跑、跳跳),初步理解会跑又会跳的含义。

  (4)引出故事名称《鼠宝宝找朋友》并请幼儿猜测:猜一猜,鼠宝宝会找谁做朋友?为什么?

  2、欣赏故事,初步感受故事的有趣。

  (1)播放教学音带《鼠宝宝找朋友》最后一小节不放(2)提问:鼠宝宝到底找了谁做朋友?

  3、播放课件,再次讲述故事并适时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鼠宝宝首先找到谁?它找到布娃娃,为什么说:不要,不要?(请幼儿说出布娃娃的特征并模仿布娃娃和鼠宝宝)

  (2)鼠宝宝接着找到谁?它找到小鸭子,为什么说:不要,不要?(请幼儿请幼儿说出小鸭子的特征并模仿小鸭子和鼠宝宝)

  (3)鼠宝宝又找到了谁?它找到小青蛙,为什么说:不要,不要?(请幼儿请幼儿说出小青蛙的特征并模仿小青蛙和鼠宝宝)

  (4)幼儿学说短句并做动作体验后继续提问:小花猫会跑又会跳,鼠宝宝为什么要赶快逃?(请幼儿请幼儿说出小花猫的特征并模仿小花猫和鼠宝宝)

  4、教师与幼儿表演故事,熟悉故事内容(引导幼儿把故事讲出来)教师扮演旁白和鼠宝宝,幼儿扮演布娃娃、小鸭子、小青蛙和小花猫并用故事中的语言讲出来。(自己表演一次)

  5、出示阅读材料2《鼠宝宝找朋友》,引导幼儿自主阅读。

  师:故事还没有结束,你们猜一猜,鼠宝宝能不能找到一个会跑又会跳的朋友?为什么?

  师:有的小朋友说找到了,有的小朋友说没找到,那我们自己去书里面找找答案吧。

  出示阅读材料2《鼠宝宝》找朋友让幼儿自己阅读,强调正确的阅读方式。

  教师指导阅读,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6、揭晓答案,把故事讲完,巩固句式:会…又会师:鼠宝宝找到会跑又会跳的朋友了吗?找到了谁呢?

  教师把故事完整的讲述一遍结束鼠宝宝找朋友找的辛苦吧?我们身边这么多朋友开不开心啊?

  鼠宝宝会跑又会跳,老师会唱歌又会跳舞,你们会什么又会什么?

小班教案 篇2

  (一) 目标:

  1、感应曲式,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会根据乐曲节奏使用道具。

  (二) 准备:

  1、音乐CD。

  2、道具:碰铃、三角铁、呼啦圈。

  (三) 过程:

  歌曲:乘着白云荡秋千。

  指导语:天空的白云真好玩,不一会儿小喜跑去荡秋千......

  *曲式:A——感应乐句 B——感应两大拍

  1、全体个别

  A段:坐下或跳跃,空手抓白云。

  B段:前/后、左/右摇摆状。

  2、两人一组牵手

  A段:到处逍遥走,依乐句换方向。

  B段:面对面或背对背,左右摇。

  *手摇铃

  A段:敲奏手摇铃,每乐句拍换方向。

  B段:摇奏手摇铃,原地左右摇摆。

  A段:两人面对面,各拍奏一个乐句。

  B段:两人共握手摇铃,原地左右摇奏。

  *呼啦圈荡秋千

  1、两人共持呼啦圈。

  A段:绕圈走。

  B段:左右摇摆。

  2、两人对站呼啦圈前。

  A段:以脚跟,左右轮替点圈内。

  B段:左右摇摆。

小班教案 篇3

  小班综合活动:《好玩的刷子》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喜欢情境式活动。根据其年龄特点,本次活动采用小鸭洗澡、变魔术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玩刷子、刷色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刷画的技能,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刷画最后出来的效果比较突出,在视觉上有冲击力,适合小班幼儿的审美特点,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进而培养他们对艺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刷子来回涂画的技能。

  2.享受共用游戏,共同刷画的.快乐。

  3.通过玩刷子,刷出图案,培养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把刷子,塑料盆5个(内有各色水粉颜料),白色铅画纸6张(画有白色图案),小鸭头饰幼儿人手一个,母鸭头饰一个,抹布若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放音乐)鸭妈妈和鸭宝宝进入场地。

  2、认识刷子。

  二、玩刷子

  1、玩玩刷子:用刷子刷刷身体,与刷子亲近,学习来回涂刷的技能。

  2、跳跳刷子:跳到池塘,用刷子洗澡,感受玩刷子的快乐。

  三、刷色活动

  1、老师示范,刷出图案。

  引导幼儿发现,激起幼儿刷色的欲望。

  2、幼儿刷画,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涂刷,体验和欣赏自己刷出的美丽色彩和图案。

  四、结束部分

  1、欣赏刷出的画,说说“小刷子刷出了***”。感受成功的喜悦。

  2、(放音乐)跟鸭妈妈到草地上玩。

小班教案 篇4

  过犹不及——从紧张的情绪稳定下来后,我给了自己这样的评价,这就是我现在的心情。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准备了很多,也加进去很多自己的想法,但我感觉我是为了上课而上课,这堂课是为进修学校幼教部老师上的,忽略了孩子才是我们应该教育的对象,老师把孩子带进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当中,限制了孩子们想象的发挥。

  通过这几节公开课,我从其他老师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李老师在一些主要的环节当中给了我很多好的建议。单就这节课而言,我认为自己有三个方面需要改进;先是教学目标要再明确些,要有侧重点;二是讲课当中各个环节衔接的不够好,孩子会跟不上;三是在触碰和认知环节中做的太仓促了,在孩子没有完全感知的情况下就进入了下一环节,脱离了教学目标。以上都是我需要改正的地方。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当中,不受单一教学模式的限制,在课堂上要有吸引孩子的亮点,不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希望园里以后给我们多创造一些交流的机会,能向其他老师多请教,弥补自己的不足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知道在休止、间奏处停止不唱。

  2。通过回忆、模仿吹泡泡的游戏情景,理解歌词,掌握间奏。

  3。感受歌曲吹泡泡轻松愉快的玩乐情绪,有在间奏处控制住不唱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泡泡玩具。

  2。经验准备:课前玩吹泡泡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吹泡泡

  提问:你是怎样吹泡泡的?

  二、回忆交流说说吹泡泡的情景,导入歌曲。

  提问:我们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吗?

  小结:是呀!吹泡泡可有趣啦,吹出来的泡泡(有大又有小,泡泡会飞呀飞呀飞上天,飞得

  高高的……)今天老师把刚才吹泡泡的事情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就叫吹泡泡,我们一起来听吧!听一听是不是和我们吹泡泡的情景一样的?

  三、感受理解歌曲,尝试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

  老师清唱,帮助幼儿理解,尝试表现歌曲内容

  提问:你们听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呀?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的?泡泡去哪了?最后泡泡怎么了?(老师用歌词小结并唱出)

  2。再次欣赏音乐,感受间奏的部分。

  提问:这首歌曲老师每一句都唱了吗?老师休息了两次,休息的地方叫间奏。

  3。幼儿学唱歌曲。

  四、在捉泡泡的情境中激发幼儿演唱歌曲,感受吹泡泡轻松愉快的玩乐情绪。

  1。休止符处以拍泡泡的游戏来引导幼儿掌握歌曲。

  五、创编动作,完整表现歌曲。

  1。创编间奏的动作。

  提问:间奏表演的时候我们小嘴巴不唱歌,但可以表演动作呀,动动小脑筋,我们泡泡吹完了,宝宝们有什么办法再吹出泡泡?

  2。加动作表演唱。

  六、去户外边唱歌边玩游戏。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大班教案

下一篇:幼儿园的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