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
【推荐】幼儿园小班教案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颜色的兴趣。
2、培养幼儿练习细致地观察。
3、认识和识别颜色,发现同色系颜色之间细微的不同。
4、描述自己对颜色的感觉。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6、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幼儿认识各种颜色。
2、能够愉快的参加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巩固对颜色的认识和排序。
活动准备
1、找一些带有多种颜色的广告纸、废旧的画报等,幼儿每人一份。
2、每人一张白纸,胶水。
3、一份大张的带有多种颜色的纸张。
活动过程
一、猜测(一幅广告纸上可能用了多少种颜色)
1、展示大张带有多种颜色的纸,让小朋友们看看用了多少种颜色?
2、让小朋友们数一数在这张纸上到底有多少种颜色?(大约数一下)
3、让小朋友们说一说都有哪些颜色?
二、撕纸(选择一种喜欢的颜色撕下来)
1、教师准备了很多有颜色的纸张,请小朋友们排队每人领取一张。
2、教师让小朋友看自己拿的纸张上有哪些颜色,你喜欢什么颜色,把你喜欢
的颜色撕下来,注意不要把别的颜色一起撕下来,怎么撕更好呢?
3、你喜欢的颜色是什么颜色呢?还有和它类似的颜色吗?也请你一起把它撕
下来。
4、把自己撕下来的颜色集中放在自己的面前,避免和别的小朋友的纸张弄混在一起。
三、排序(用同类色系的纸按照深浅排序)
1、请你说一说你撕下来的是什么颜色的纸呢?
2、在你撕下来的颜色纸中,你发现这些颜色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3、你能将撕下来的这些纸按照从深到浅排一排吗?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看看我们的班级里,有什么东西颜色很相像呢?我们来找一找,然后看看哪个颜色深,哪个颜色浅。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对颜色的排序,使幼儿懂得了对颜色的认识到认知的过程,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颜色对他们来说非常感兴趣,我们想让孩子自己发现一些问题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提供一些可以比较的东西,让他们在比较中发现,如果我们单纯的只是一样东西摆在那,然后让孩子们去发现问题对于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小班孩子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教师和孩子们在互动中,要注意在提出每一个问题之后,给孩子们充分思考和表达的时间,然后再提出下一个问题,这样有利于引发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愿望,保证孩子们进行有效的学习。当我出示了带有多种颜色的纸张时,有了这种视觉上的比较,孩子们应该是更能够发现问题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用手指蘸颜料的方式,初步体验用“点”的方法表现作品。
2、养成认真绘画、保持画面整洁的操作习惯。
3、体验助人为乐的情感。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青青草原背景图一份、桃花的枝干每人一份、粉色颜料、抹布每组一份。
2、美羊羊的表情图:哭和笑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做客导入,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今天呀,《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有一位小客人来我们班做客了,看看是谁呀?(出示美羊羊的图片)我们来和她打个招呼吧!
2、师:咦!美羊羊怎么啦?她看上去很不开心,我们来听听看她怎么说?
请配班老师模仿美羊羊说:春天来了,青青草原上本来开满了好多漂亮的桃花,可是都被灰太狼摘下来送给红太狼了,现在青青草原一点也不漂亮了,我很伤心,请大家帮帮我想想办法,好吗?
3、师:那我们一起帮美羊羊想想办法吧!
二、学习手指作画的方法。
1、老师示范手指点画的方法。
教师边念儿歌:二胖子,点一点,再一点,共五点,变桃花。
用食指蘸粉红颜料,在盘子周围掭下再进行点画,注意点的时候要围着枝杆点出5片花瓣,或者只点一下,点出花苞。
2、幼儿徒手练习。
师:刚才我是怎么变出桃花的?你们也一起来变一变好吗?
3、探索桃花开放后和含苞的两种不同方法并请个别幼儿尝试。
师:“咦!这两朵桃花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4、请个别幼儿尝试手指点画的方法。
三、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师:美羊羊在等着我们帮忙呢,大家行动起来吧!看谁的桃花树上开的桃花最多、最漂亮哦!(轻快的背景音乐)
四、展示作品,体验成功。
把幼儿的桃花贴到草原背景图上。
1、师:有了我们小朋友的帮忙呀,现在的青青草原上又开满了桃花,现在我们来看看谁的桃花开得最漂亮?(幼儿相互欣赏、交流。)
2、出示美羊羊笑的图片,配班老师模仿美羊羊说:我太开心了,谢谢大家帮忙,让青青草原重新开满漂亮的桃花,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青青草原做客哦!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学习边唱边用动作表演。
2、在间奏处,创编不同的刷牙节奏和快乐的象声词。
3、体验牙齿健康和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有正确的刷牙习惯和保护牙齿的基本常识。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小手歌》。
(1)齐唱歌曲。
(2)为歌曲创编新的替换词,并边唱边用动作表演。
2、熟悉《刷牙歌》乐曲旋律。
合着音乐拍手、做刷牙动作。
3、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听出间奏。
(2)听教师唱歌,在第一段歌曲的间奏处做刷牙的动作,在第二段歌曲的间奏处,发出表示漱口和牙齿健康的快乐象声词。如:咕噜噜,哈哈哈等。
(3)跟教师学唱歌曲,并在间奏处做刷牙动作以及漱口声,快乐象声词。
4、创编刷牙节奏和象声词。
(1)幼儿创编动作“除了歌曲中×××××地刷牙,还能怎么样刷?用动作做出来,大家学一学。”(2)创编漱口的水声,如“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创编表示快乐的象声词和节奏。如“啦啦啦啦,嘻嘻嘻嘻”等。
(3)教师选用幼儿的创编,集中并反馈,完整地唱歌,注意交换间奏中的节奏和象声词。
5、边唱边表演。(1)教师唱歌,幼儿按歌词内容做动作。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游戏,归纳总结已学的歇后语。
2、理解歇后语的意思,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活动准备:
卡片
活动过程:
一、今天,我们来讲有趣的歇后语。
二、游戏。
1、开火车。每人讲一句歇后语,不能重复。
2、看老师做动作,幼儿猜歇后语。
兔子尾巴——(长不了)
一个皮球踢上天——(没拦没挡)
一头撞在南墙上——(死不悔改)
青蛙跳井——(不懂)
眼睛长在头顶上——(光看上不看下)
三个铜板摆两边——(一是一、二是二)
3、说有关数字“一、二、三”的歇后语。
“一”:
一口吃个鞋帮——(心里有底)
一千只麻雀炒一盆——(嘴多)
一对山羊抵架——(头碰头)
一杆子打枣——(全扒拉)
一条藤上结的瓜——(苦都苦、甜都甜)
一张纸画个鼻子——(好大的脸)
一根老牛筋——(蒸不熟、煮不烂)
一根棍折两半——(掰了)
一脚踢在肚子上——(碰心了)
一锅粥打翻在地——(收不了场)
一把盐撒进火堆里——(噼里啪啦)
一个皮球踢上天——(没拦没挡)
一头撞在南墙上——(死不悔改)
“二”:
二十四只乌鸦乱张口——(不知听谁的是)
二十四磅榔头——(当当响)
二发他哥——(大发)
二十一天不出壳——(坏蛋)
“三”:
三个指头拾田螺——(十拿九稳)
三个铜板摆两边——(一是一、二是二)
三个厨师烧六只鸭——(忙煞)
三月里扇扇子——(满面春风)
三百钱买个瘟猪仔——(死活不开口)
三年不漱口——(一张臭嘴)
三十晚上盼月亮——(指望不上)
三伏天的太阳——(人人害怕)
4、理解歇后语:老师说歇后语的意思,幼儿说有关的歇后语。
心情又喜欢又害怕——小儿放纸炮(又爱又怕)。
碰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上山砍柴、过河脱鞋(到哪儿说哪儿)。
听人摆布,自己做不了主——上了套的猴子(身不由己)。
人头脑不清楚,稀里糊涂——三斤面粉七斤浆(糊里糊涂)。
人名气很大——二十四磅榔头敲钢板(当当响)。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条藤上结的瓜(苦都苦、甜都甜)
三、小结。
这些歇后语是不是很有趣呢?希望小朋友在家也学些歇后语,也来当小老师教大家学,好吗?希望每个小朋友将来都成为——歇后语大王。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诗中表达的情感,感受“我是一朵蘑菇,一朵会走路的小蘑菇”所表现的童趣。
2、理解诗歌内容,学习词语可爱、快活。
3、尝试朗诵诗歌。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体验打着小雨伞的快乐。
2、小雨伞、蘑菇图片、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出示蘑菇图,谈话引入诗歌。
你看见蘑菇像什么,你知道蘑菇会走路吗?
二、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朗诵诗歌。
2、看操作卡,再次理解诗歌内容。
提问:诗歌里的小朋友为什么说她也是一朵小蘑菇。
一朵会走路的蘑菇是怎么回事呢?
小结:下雨的时候,小朋友打着小伞,真快活,我也是一朵小蘑菇,一朵会走路的小蘑菇。
三、学习朗诵儿歌、用动作表现诗歌,体验诗歌的快乐。
1、幼儿跟着老师学习诗歌三遍。
2、幼儿边朗诵边用动作表现诗歌的内容。
四、幼儿表演朗诵儿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