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
【必备】桥教案锦集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桥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尝试在自己构建组合的桥上行走,提高平衡能力
2、积累与同伴合作玩的经验
【教学重点】
在半月摇搭成的“桥”上行走
【教学难点】
“过桥”时保持身体的平衡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玩半月摇的经验
2、半月摇、板若干、青草、手提小篮若干、中篮若干
3、节奏欢快的音乐
4、保育框、小毛巾、卷筒纸、圆凳
【教学过程与指导】
一、幼儿扮演小羊、活动身体:教师做羊妈妈,听着音乐活动身体
二、小羊过桥
①幼儿自由玩半月摇
※ 幼儿玩半月摇,教师鼓励幼儿玩出和别人不同的方法
※ 交流分享:谁愿意介绍自己玩半月摇的好办法呢?(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表现不同的玩法)
A请单个玩半月摇的幼儿示范(“你怎么会站得这么稳?”“他的手是撑开的,脚踩在当中” )
B请合作玩的幼儿示范(“我们再来看看他们是怎么玩的?”“他们是几个人玩的?” )
②幼儿合作玩半月摇
A、引导语:孩子们,找你的好朋友一起来合作玩半月摇,过小桥的时候小心翼翼地走、注意保持距离。
※ 观察幼儿的运动量以及同伴间的合作,鼓励幼儿过桥时走稳,不推不挤
※ 交流分享:
你们是怎么玩的?过小桥的时候应该怎么样?请2—3个走的稳的小朋友
B、合作造桥(增添辅助物)
引导语:羊宝宝们本领真大,现在我们要到河对岸拔草了,可是河上没有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搭3座桥,这里还有半月摇和板,搭的时候你们有需要可以去拿,搭好赶快练走小桥的本领,把本领练得棒棒的,妈妈就可以放心带你们去拔青草了。
观察幼儿继续合作搭桥并尝试过桥,进一步体验保持身体平衡的方法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到每一座桥上去试一试(“你们可以在自己的桥上走,也可以到别人的桥上去走走,人多的时候不推不挤。” )
三、游戏——小羊运青草
引导语:
A小羊们,本领都练好了吗?妈妈到带你们去河对岸拔草了
B妈妈给你们准备了小篮子,小篮子里的数字就代表运几颗青草回来
C从桥上走过去到对岸把青草放进篮子里,再从两边的泥土地里走回来,装进大框里
D对岸的青草要全部运回来,过河时你可以走你喜欢的桥,也可以每座桥都试一下
四、放松整理:
引导语:我们的小羊本领真大,找到那么多的青草,我们过冬够吃啦!刚才拔青草的时候好累啊,现在跟着妈妈一起来放松一下吧!真开心!我们一起把青草带回家吧!
附故事:《小羊过桥》
有一只小羊,身上长着白毛,头上有两只小角,叫起来“咩咩咩”的,大家叫他小白羊。还有一只小羊,身上长着黑毛,头上有两只小角,叫起来“咩咩咩”的,大家叫他小黑羊。小白羊和小黑羊都住在河边,小白羊住在小河东边,小黑羊住在小河西边,他们隔着一条河呢。这条河不宽,可是很深,哗啦啦,哗啦啦,河水一天到晚流着,这可怎么过河呀?还好,河上架着一根木头,这就叫做独木桥。独木桥很窄很窄,只能走一个人。小白羊住河东边,可是他的姥姥家住小河西边。小白羊常常走过独木桥去看姥姥,姥姥总是找了很多鲜嫩鲜嫩的青草,给小白羊吃个饱,才让他回家去。小黑羊住在小河西边,可是他的爷爷家住在小河的东边。小黑羊常常走过独木桥去看爷爷,爷爷也找了很多鲜嫩鲜嫩的青草,给小黑羊吃个饱,才让他回家去。有一天,天气很好,小白羊心里想:这样好的天气,我到姥姥家去一趟吧。小白羊就一边咩咩地唱着歌,一边的笃的笃地走上独木桥,向小河西边走去。这时候,小黑羊也一边咩咩地唱着歌,一边的笃的笃地走上了独木桥。原来小黑羊要到小河东边去看爷爷呢。小白羊朝西走,小黑羊朝东走,走着走着,走到桥中间,他们俩就碰头了。小白羊走不过去,小黑羊也走不过来。小白羊把头一抬,对小黑羊说:“退回去,退回去,快给我退回去!你知道吗,我要过桥看我姥姥呢!”小黑羊一听,也把头一抬说:“你退回去,你退回去!你看姥姥有什么要紧,我要过桥看我爷爷呢!”小白羊生气了,瞪着 眼说:“你为什么要我退回去?是我先上桥的!你应该退回去,退回去!”小黑羊也生气了,把小蹄子蹬得咯咯地响,大声说:“什么?你让我退回去!哼,是我先上桥的!你应该赶快退回去,赶快退回去!”说着说着,小白羊和小黑羊就吵起来了。他们越吵越凶,谁都不肯让谁。小白羊发脾气了,他低下头,把两只角对着小黑羊冲过去。小黑羊见小白羊冲过来,也低下头,把两只角对着小白羊冲过去。只听见“咚”地一声,小白羊的头和小黑羊的头撞在一起了,又听见扑通、扑通两声,两只小羊都掉到河里去了。
桥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aba的结构和性质,学习在a段音乐处较合拍地做兔跳动作。
2.在教师启发下,学习用不同的身体动作创编“花”的各种姿态。
3.游戏中,知道寻找空地方进行活动。
二、活动内容:
1、教师启发幼儿用身体的不同姿态创编“花”的造型。
开火车去郊游,看,草地上开了许多美丽的花,花是什么养的?谁来做做看?
2、教师出示小兔子布偶,引导幼儿欣赏a段音乐。
瞧?谁也来看花了?(教师演示布偶,跟a段音乐有节奏的跳)
3、教师鼓励幼儿边欣赏a段音乐,边用拍手动作感知a段音乐节奏。
1.提问:小兔是怎样来的呢?(蹦蹦跳跳)我们一起来拍手欢迎它,好吗?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兔跳。
提问:小兔是怎样跳的呢?谁能学一学?
小兔跳的时候声音怎么样?(很轻)
那你们觉得用什么地方跳,声音就会轻轻的呢?(用脚尖跳)
3.教师带幼儿听a段音乐一拍一拍做兔跳。注意,要跟着音乐来跳哦!
教师带幼儿一起用手指在腿上学小兔子轻轻跳,好吗?
4、完整欣赏音乐,听辨出b段捉迷藏音乐。
提问:小兔玩得真高兴,还和妈妈捉迷藏呢,我们来听一听音乐中什么地方是小兔子在跳?(前、后)什么地方小兔子藏了起来?(中间)
5、游戏,创编花造型
小兔和妈妈捉迷藏时,变成了一朵花,妈妈就找不到了。
桥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桥的演变历史。
2、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设想。
3、体验设计与制作桥梁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桥的发展史上有代表性的图片。
2、准备教育挂图《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桥·桥的发展史》。
三、活动过程:
(一)、看图介绍
教师结合教育挂图《桥的发展史》,向幼儿介绍桥的由来。
(二)、组织讨论
话题
①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走的是什么桥?它们是什么样的?
②后来又有了什么桥?它们又是什么样的?
③现在的桥有哪些地方不完美?
(三)、想像未来的桥
启发幼儿谈一谈自己对未来的桥的设想。
(四)、幼儿自选材料,设计桥
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设计或制作未来的桥。
四、活动延伸:
1、将幼儿完成的“未来的桥”作品展示在班级中,组织幼儿交流分享。
2、在语言区投放不同时期的桥梁图片,让幼儿进行排序、讲述。
3、在美工区投放纸、笔、及各种废旧材料(瓶、盒、绳等),鼓励幼儿不断完善自己对未来的桥的设计。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注意力集中,语言讲述较流畅,层次分明而又衔接自然,孩子们在兴奋期待中开始,在全身心投入中进行,在兴致勃勃中结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不过由于一个课时的时间毕竟短暂,个别幼儿单独讲述的机会不算多,这就需要课后加以延伸,更多的孩子能够单独讲述,还可考虑创新式拓展。
桥教案 篇4
一、活动目的:
1、以故事角色的身份进行想象,思考,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懂得同伴间有困难时要热心相助的道理。
二、活动准备:
1、挂图2幅,录有雨声和轻快音乐的磁带,录音机。
2、鸡妈妈的头饰(1个),小鸡头饰(同幼儿数)硬纸板做的乌龟数个并用鱼线串成一长条(做小桥)。
3、活动室内布置故事场景:小鸡的家,对岸的小树林。河面。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以《小鸡的家》谈话为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在鸡屋里(播放雷雨声),鸡妈妈启发小鸡们想想,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外面会发生什么事?
2、雨停了,鸡妈妈推开门一看,房子被水包围了,启发小鸡们想想过河的好办法。(幼儿积极展开想法)
3、师:有一个故事也讲到小鸡的家也象我们家一样的被雨水全部包围住了,你们想不想知道那些小鸡是用什么方法过河的吗?
(二)教师边出示挂图边有表情的讲述故事一遍,讲述后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中有谁?
3、奇怪的桥是谁搭出来的?
4、你喜欢故事中的乌龟妈妈和小乌龟吗?为什么喜欢?小朋友在平时有帮助过别人吗?
(三)创设情景,乌龟帮小鸡过河。
1、小乌龟出场,搭成小桥。
2、“鸡妈妈”带着“小鸡”们过桥。
3、游戏:“小鸡”们在小树林中玩耍,吃虫子。
(四)、“鸡妈妈”启发
“小鸡”们想想如何用小树林里的东西自己搭桥过河。
(五)、活动结束:
小鸡的一家在快乐的音乐声中为自己庆贺。
桥教案 篇5
总目标:
1、通过探险寻宝游戏,掌握各种活动器械的不同玩法,发展动作技能。
2、增强规则意识:根据指示箭头有序活动,不随便插队。
3、敢于挑战困难,勇敢坚强。
4、感受运动的快乐,愉悦身心。
(一)平衡区——过鳄鱼桥
活动目标:
1、在梯子、轮胎、摇板等组合器械上行走,提高平衡能力。
2、克服困难,勇敢前进。
场地准备:
1、材料:轮胎、梯子、摇板;鳄鱼玩具若干
2、场地
游戏提示:
1、用梯子和轮胎搭建惊险的鳄鱼桥,在梯子下放置小型鳄鱼玩具,增加游戏的情境性。
2、梯子应有长有短,便于能力不同的幼儿选择相应的路线。
3、适时增加摇板的间隔距离,逐步提高要求。
(二)钻爬区——爬桌椅
活动目标:
练习匍匐爬、倒爬和侧身钻等技能,发展动作协调性。
场地准备:
1、材料:椅子、长形桌、钻圈、垫子
2、场地
指导要点:
1、集中明确动作要领及活动规则:
A、如倒爬:先挪动双脚,后移动双手等。
B、根据箭头提示有序地分组活动,不随便插队。
2、适时变换椅子的排列形式(如椅子并排放——竖排放),增加难度。
(三)弹跳区——过高山
活动目标:
1、行进跳跃练习,增强体能。
2、树立竞争意识。
场地准备:
1、材料:羊角球若干、小型滑梯2架
2、场地
指导要点:
1、小型的竞赛游戏:先跨跳羊角球,后背球翻过小山坡。
2、鼓励幼儿自己结队竞赛。
(四)车类区——快速冲刺
活动目标:
1、练习青虫车、滑板车,掌握驾车技巧,发展动作灵活性。
2、体验游戏的快乐。
场地准备:
1、材料:青虫车、滑板车;
2、场地
指导要点:
用同伴互动,交流驾车技巧,如滑板车的猫腰、快速点地等。
活动建议:
1、因地制宜,师生共建有趣的运动环境。
2、善于观察、有效指导。选择有趣的方法如“画卡”、“发小礼物”、“寻宝”等来吸引幼儿换区;
3、保教结合、动静交替。保教人员应统一行动,并在保健室开设休息区。
桥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感知老党支部书记的感人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老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2、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生字,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抓住重点词句感知老党支部书记的感人形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激发学趣。
1、板书课题:桥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2、谈话导入,激发学趣。
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同学们也学过不少有关“桥”的文章,这些文章的题目是什么?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3、过渡:我们今天这篇课文写的又是什么内容呢?大家想知道吗?
二、公开内容,简述程序,明确任务。
刚才,同学们快速浏览了这篇课文的内容,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重点有两项目标:
1、读好课文;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完成课后第二题: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三、初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明确任务,自主解决。
我们先共同完成本节课的第一目标,读好课文;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时候,给课文标上小节号。读好后再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怎样一件事?
读书指导: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只是读书最基本的要求,对于读书,我们的先辈早就给我们总结出了比较好的读书方法,古人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依据我个人的经验和理解,用现在的话来说,大概是这样几句话(出示:眼中有文、脑中有形、心中有情、口中有声),这几点大家能做到吗?
再让学生练读。
对照任务、相互交流。
大家是不是能做到老师刚才提到的要求呢?老师先想检查一下简单的,看看课文的生字词语,你们能不能读准。
⑴检查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
⑵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1—3节、4—7节、8—13节、14—16节、17—23节、24—27节
课文的小节比较多,为了读书方便,我们按照屏幕上出示的小节来读。每位同学读完后,对照我们刚才提出的四句话的标准,我们一起用“优、良、中”来给他做个简单的评价好不好?
学生读课文,师生评价。
⑶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怎样一件事?
提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在怎样的情况下+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黎明时分,在一个小山村里,一位老村党支部书记在山洪暴发、村民们慌张逃命的情况下,沉着地指挥村民渡过木桥,自己和儿子被洪水淹没的事情。)
老师进行方法提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