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发布于:2021-06-14 15:12:53 作者:

【精品】小班教案模板集锦九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小班教案模板集锦九篇

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一个胖胖的娃娃诞生了,“胖娃娃”在阳光的照射下仿佛穿上了一件七彩的衣服,五颜六色,很是好看。我赶紧跑过去想捉住“胖娃娃”,忽然一阵风吹来,“胖娃娃”像断了线的风筝,慢悠悠地飘上了天空,越飞越高,最后“啪”的一声爆炸了。孩子们正在开心地玩《吹泡泡》来源:幼儿教育网

  组织形式

  集体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游戏活动感知泡泡的特征,如:大小、颜色、形状等。

  2、引导幼儿巩固学习画圆的技能,并能应用线条、色彩进行装饰。

  3、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1、巩固学习画圆的技能。

  2、大胆绘画,不害怕画错。

  活动难点:

  能应用线条、色彩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观察泡泡的特征,有自己创造泡泡的欲望。

  环境准备

  吹泡泡玩具两套,熊猫头饰一个、人手一张印有熊猫吹泡泡的画纸、作画工具人手一份。来源:幼儿教育网

  过程与策略

  一、游戏引导

  带领幼儿到室外,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

  你们玩过吹泡泡的游戏吗?

  请幼儿观察泡泡的大小、颜色、形状……

  你们看到的泡泡是怎么样子的?

  你们看到的泡泡是怎么样子的?

  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它们是不是有的大,有的小?

  二、出示放大的做画图,这些泡泡太少了,颜色也不够好看,引导幼儿创造泡泡的欲望。

  你们想把美丽的泡泡画到纸上去吗?

  三、请幼儿自己来创造美丽的泡泡,在教师打好圆形轮廓的纸上进行添画。教室巡回指导。

  今天谁的泡泡画得最多画得最漂亮呢?

  四、幼儿自主评价

  教师将幼儿的全部作品展示出来,让幼儿自由地评价,并将自己认为最好的贴上小粘贴,最后看谁的奖品最多,谁就是能干小宝贝。

  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因为玩是孩子学习的第一需要。美术活动是以鲜明的形象性为特征的,是必须动手动脑的。美来自客观事物,美感是主体对客观刺激的反映。有了美感,才能有美的表现。在这个美术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感知泡泡的特征,如:大小、颜色、形状……学习画圆的技能,并能应用线条、色彩进行装饰泡泡。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这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自然会用他全副的精神去做他要做的事情,整个过程充满轻松、愉悦的气氛。有个别幼儿的色彩感很好。有一部分幼儿捏笔姿势不对,希望在以后的绘画活动中能够多加练习。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主要采用“看看、想想、做做、画画、玩玩”,的方法,让幼儿在自由自在的天地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活动结束时,让幼儿相互评价,教师参与评价,再次达到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效应。同时也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让幼儿自主评价,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让孩子们在你乐,我乐,泡泡乐的环境中,孩子们感受和小朋友一起吹泡泡的乐趣,也探究吹泡泡中小秘密,感受发现的乐趣。

小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乐于为全家福制作相框,感受全家人在一起生活的幸福与甜蜜

  2、欣赏全家福能简单描述照片中的人物面部特征。

  3、学习用粘贴的方法制作相框。

  二、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全家福的照片、剪好的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相框人手一个、浆糊、棉签、抹布

  三、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我爱我的家》,激发幼儿对家的情感。

  2、欣赏几幅全家福。

  (1)观察照片中人物的五官特征,学一学照片人物的表情、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和甜蜜。

  (2)提问:小朋友,你们家有几口人?请你来介绍自己的家吧?你发现爸爸和妈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互相欣赏、介绍自己带来的全家福。

  4、为全家福制作相框。

  指导语:我们全家福如果能有个相框就更美了?

  (1)认识材料、了解制作相框的方法。

  今天我们一起为照片做一个漂亮的相框,用什么来打扮相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把漂亮的圆形和三角形纸片粘贴在相框上,这样我们的相框才更漂亮。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你们想一想使用浆糊是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5、教师总结,评价幼儿作品。

  四、活动建议

  1、活动延伸:可以将幼儿的全家福作品布置成“我爱我的家”话题墙,引导幼儿欣赏。

  2、关注学习品质:全家福的画面总是洋溢着爱的气氛,散发着幸福和温馨。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全家福时,应注意激发幼儿主动为全家福制作相框的愿望,并认真完成制作。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感受亲情教育。

  2。初步训练手指的灵活度。

  3。通过游戏,感受手指睡觉的乐趣。

  重难点分析:

  重点:说到哪句话出哪个手指。

  难点:伸出无名指。

  活动方式:集体和个别结合进行

  活动准备:提前进行关于手指名称的谈话。

  活动过程:

  一、导入:认识手指。

  提问:小朋友,你们知不知道五只手指的名称?(幼儿随便说,不一定能说对,但没关系。)

  二、展开:

  1。带领幼儿初步认识“儿歌”中的手指名称:大哥哥、小妹妹、小弟弟、你、我。

  引导语:手指一家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手指游戏,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呢!

  2。幼儿学习手指游戏,师做示范。

  手指游戏内容:

  大哥哥睡了(伸出大拇指),

  小妹妹睡了(伸出食指),

  小弟弟睡了(伸出中指),

  你睡了(伸出无名指),我睡了(伸出小指),

  我们大家都睡了(双手合璧装睡觉)。

  铃声响起… …

  大哥哥醒了(打开大拇指),

  小妹妹醒了(打开食指),小弟弟醒了(打开中指),

  你醒了(打开无名指),我醒了(打开小指),

  我们大家都醒了(打哈欠)。

  3。重点指导:伸出无名指。

  4。幼儿自由练习,教师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5。幼儿以表演的形式进行展示。

  三、结束:讲评认真做的幼儿。

  “xxx小朋友眼睛一直看着老师,跟着老师一起做,手指非常灵活,做得可棒了。”

  活动反思:

  这一游戏的特点是将手指的名称拟人化,帮助幼儿能够很好的记忆,在口述的过程中有亲切感。其实我觉得孩子们交流中最原始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重视平淡、简单的交流方式,强调创新,因为作为教师的我们永远只应该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亲子活动的快乐,体会亲子共同游戏时的平等、和谐。

  2、在玩报纸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练习抛、跳、跑、等基本动作,促进幼儿手、腿等大肌肉动作的发展。

  3、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良好性格,幼儿对游戏能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人手一份报纸、美洋洋和灰太狼头饰各一个。垫子每个家庭一个.学前班幼儿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一、出示报纸,告诉幼儿报纸的玩法。家长和幼儿人手一张报纸跟着老师一起做报纸操。

  师:报纸宝宝和我们一起玩游戏,你们高兴吗?看报纸变成了什么(帽子)<顶着帽子转一圈>→望远镜(把报纸卷起来)→拐杖→夹报纸→荷叶跳

  二、坐在报纸上回忆报纸的玩法。

  师:请大朋友和小朋友把报纸当做垫子坐在上面.

  刚才报纸是怎么玩的?

  家长和幼儿:荷叶、望远镜、拐杖------

  师总结,家长和幼儿跟着边说边做:顶帽子、夹报纸、把报纸卷起来还可以变成拐杖和望远镜,可以变成荷叶跳来跳去.

  三、玩情景游戏喜洋洋和灰太狼。

  学前班两个幼儿表演情景游戏:美洋洋喊救命啊!救命啊!灰太狼我要吃了你!

  师:听什么是声音呀!灰太狼把美洋洋抓去了,你们愿意去救它吗?(愿意).师范一遍.(游戏中的动作包括前面的玩法。捏、抛、踢、滚),在游戏的最后把报纸团起来仍进垃圾筐里敢走灰太狼。

小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一、为师幼互动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如:我设置了一个西瓜地,在活动刚开始时,请孩子围着西瓜地坐下,在宽松的氛围下与孩子亲切交谈,让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

  二、转变教育观念,做孩子的朋友和伙伴。

  在《猪八戒吃西瓜》这个音乐活动中,我把自己当作孩子活动的参与者,当孩子的朋友、伙伴,并以平等的身份进行游戏、交流。如在猪八戒吃西瓜的游戏中,我和孩子共同扮演猪八戒,把歌词融入我们的游戏中,让孩子在游戏中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三、保持对孩子的关注,使幼儿产生支持感。

  在活动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看到个别孩子不敢唱或者不愿唱,我会用眼神或肢体语言表示肯定和鼓励,或摸摸他的头,或竖起大拇指,让幼儿以积极的情绪参与活动。

  四、通过观察、思考,找到恰当的机会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互动。

  本来我没有设计游戏这一环节,但在试教过程中,发现幼儿的投入度不够,所以便想到用游戏来与孩子互动,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才能获得真正的体验,也才可能实现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这是一首趣味性较浓的歌曲,将给孩子带来诙谐快乐的感受。

  活动目标:

  1、 感受歌曲诙谐、欢快的风格,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2、 愿意大胆表现猪八戒的动作和神态。

  3、 能将遵守游戏的规则,能以积极的情绪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①通过看图书、音像等方式了解猪八戒的体态。

  ②感知西瓜的味道。

  2、物质准备:

  ①猪八戒的手偶;

②创设西瓜地的情境。

  活动过程:

  一、 伴随音乐律动,师幼共同模仿小动物进入西瓜地。

  二、 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激发幼儿表现的欲望。

  1、 出示猪八戒的手偶,引出活动的主题。

  2、 鼓励幼儿初步表现猪八戒的神态、动作。

  3、 引导幼儿体验猪八戒吃完西瓜高兴的心情。

  三、 以游戏“猪八戒吃西瓜”的形式,巩固幼儿对歌词的理解。

  1、 猪八戒走路的姿态。

  2、 表现猪八戒挺着大肚皮的体态。

  四、 幼儿学习歌曲《猪八戒吃西瓜》。

  1、 教师以夸张的神情和动作引导幼儿体验歌曲。

  2、 幼儿随乐自由表演,表现猪八戒吃西瓜的样子。

  3、幼儿跟着音乐学唱歌曲。

  五、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复习巩固歌曲。

小班教案 篇6

  目标:指导幼儿用将面团圆压扁的方法做月饼,体验面团柔软可变的特性,培养幼儿对面塑活动的兴趣。

  准备:食品月饼,面团,垫板,小盒盖,玩具娃娃等。

  1.谈论月饼 教师出示月饼,并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人们什么时候吃月饼?”

  2.做月饼

  教师提议:中秋节到了,请小朋友给娃娃家的娃娃们做一些月饼。

  (1)幼儿探索做月饼的方法。教师发给每人一块面团,请小朋友想想并试一试,怎样把面团变圆、变扁,做成月饼?

  教师向幼儿介绍并展示可以利用的材料,如小瓶盖、小圆盒等,引导幼儿试一试,将面团放进去压平,再将面团倒出来,看看像不像月饼。

  (2)交流经验。请做好月饼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教师帮助讲解或提示:即先把面团放在两手中团圆,再将其放在垫板上用手掌压扁,或将面团圆装进小圆盒子压平,倒出,然后拿小瓶盖或小玩具在上面压上图案,月饼就做好了。

  (3)再次实践。请幼儿尝试用自己或他人的新方法再次做月饼。对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请他们试做一些其他形状的月饼;对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则给予具体地帮助,使其获得成功。

  3.给娃娃送月饼 请小朋友将自己做的月饼送给娃娃家的娃娃,并说:“小娃娃,请吃我做的月饼。”让幼儿感受劳动的成功与帮助他人的快乐。

小班教案 篇7

  户外活动时,我无意中看见两个男孩蹲在地上专注地讨论着什么。“这树叶长长的,像小船。”“你是哪里找到的?”“在那里,那棵树上有好多这样的树叶呢!”真没想到孩子对树叶的兴趣这么高。秋季,无论是时间还是幼儿兴趣,都适宜进行有关“树叶”的主题活动。

  活动一:抬落叶、玩落叶

  目标:

  1.观察、发现树叶的不同形状、颜色、大小,探索树叶的不同玩法。

  2.萌发观察、想像和表达的兴趣。

  准备:

  每人一只篮子或其他盛器。

  过程:

  一、捡树叶

  1.幼儿到户外捡落叶,自由交流。

  2.组织幼儿说说各自捡的树叶的颜色和形状。

  3.每人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树叶,说说像什么或让同伴说说像什么。

  二、玩树叶

  1.教师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方法玩树叶。

  2.幼儿大胆尝试树叶的不同玩法。如:有的用树叶当扇子,有的把树叶埋到沙堆里,有的用树叶当挖土机,有的用树叶当飞机……

  活动二:会跳舞的树叶

  目标:

  1.仔细观察树叶飘落的情形,能随着音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

  2.大胆想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准备:

  树叶若干,录有旋律优美、节奏快慢不同的音乐(用以表示大风和小风)的磁带,录音机。

  过程:

  一、表现落叶飞舞的情形

  1.观察落叶,感受落叶飞舞的情形。

  2.教师描述情景,幼儿用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如“秋天到了,凉爽的秋风吹着树叶,树叶会怎么样?”启发幼儿回答并用肢体动作来模仿树叶摇晃、树叶轻轻飘落等情形。

  二、欣赏音乐,感受其旋律和节奏

  1.引导幼儿思考:风大时,树叶怎么样?风小时,怎么样?风停了,怎么样?

  2.启发幼儿随音乐表现各种情形。如:轻轻摆动手或身体表现叶子随微风忽忽悠悠地飘落,急速扭动身体转圈表现叶子被大风吹得乱舞,一动不动地俯卧表现叶子静静地躺在地上,等等。

  3.一部分幼儿做风,一部分幼儿做树叶,随音乐同时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可交换角色进行。

  活动三:叶子里的水

  目标:

  1.区别枯叶和绿叶,发现绿叶中有水。

  2.培养观察、比较的能力。

  准备:

  每人一只塑料袋,绿叶和枯叶,小石臼,塑料碟。

  过程:

  一、观察枯叶和绿叶的区别

  1.观察、比较枯叶和绿叶有什么不一样。2.捏一捏枯叶和绿叶,看看有什么不同。

  二、探索枯叶和绿叶的区别

  1.用手撕一撕枯叶和绿叶,看看有什么不同。

  2.用小石臼捶一捶枯叶和绿叶,你发现了什么?(枯叶不能捶出汁水来,绿叶里有绿色的汁液。)

  3.带幼儿到户外用塑料袋包住叶子,第二天再来观察树叶的变化。

  目标:

  锻炼动手能力,感受与家人共同制作的乐趣。

  准备:

  1.各种树叶,剪刀,塑料带,毛线,双面胶,裙子,上衣,披风等。

  2.这一活动前期需在家中进行。

  过程:

  1.幼儿与家长协商讨论制作什么样的服饰。

  2.亲子制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提醒家长不要包办代替。

  3.幼儿身穿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的树叶服饰,随音乐自由表演。

  4.幼儿身着树叶服饰,自由交流或进行角色扮演。

  幼:这是我和妈妈做的,这中间的蝴蝶是叶子做的,后面是太阳,底下是树。

  幼:我这衣服上的叶子一根一根的,像刺猬。

  幼:这件衣服是荷叶做的,是缝上去的。

  幼:我和爷爷把叶子插在背心里。

  延伸活动:

  1.把所有树叶服饰布置在墙上,举办服饰展。

  2.投放材料,供幼儿在活动区继续制作树叶服饰。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古诗,感知和理解古诗描绘的景象。

  2、感受古诗的文学语言。

  活动准备:

  1、古诗《江畔独步寻花》PPT课件。

  2、柳条两枝(一条叶子多的,一条叶子少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请小朋友喊出“黄四娘”的名字,加深幼儿对古诗人物的印象。

  师:小朋友今天有位老婆婆要带我们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让我们快把老婆婆请出来吧!嘘!我悄悄的告诉你们她叫“黄四娘”,我们一起把她喊出来吧!(“黄四娘”“黄四娘”)

  师:黄四娘年纪大了,耳朵听不清,小朋友再大点声。(“黄四娘”“黄四娘”)

  【出示“黄四娘”的图片,加有录音:“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黄四娘,我住在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快来看看吧!” PPT课件】

  师:啊!这位老婆婆就是黄四娘。你们想去那个美丽的地方吗?(想!)

  师:小朋友起立,来吧!跟着我一起随着音乐到黄四娘家去看看吧。我们出发了!

  【响起《桃花朵朵开》的音乐,做动作。PPT课件】

  【出示黄四娘家的图片,加录音:“孩子们欢迎你们到我家!” PPT课件】

  师:哇!黄四娘家到了,快和她打个招呼吧!(黄四娘你好!)

  二、 古诗欣赏。

  (一)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师:“黄四娘家美吗?你都看到了什么?”(花、房子、大树……)

  师:是的,诗人杜甫,也非常喜欢黄四娘的家,为此他创作了一首古诗,【出示古诗名称:《江畔独步寻花》PPT课件,并让幼儿熟悉古诗名称】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古诗的题目《江畔独步寻花》。你们想听听这首古诗吗?(想)那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认真看、认真听,要回答问题的!

  【播放古诗《江畔独步寻花》视屏,请幼儿欣赏古诗。】

  师:这首诗是谁写的?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什么是古诗?(引导幼儿说出作者与古诗名称。)

  (二)分四段出示四句诗句的图片【PPT课件】

  1、出示古诗的第一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黄四娘家花满蹊。”

  师:诗中说黄四娘家的花是什么样子的?(有很多花)

  师:你看见小路了吗?(没有、让花挡住了……)

  师:黄四娘家栽植的花非常多,连园中的小路都被各种花儿遮住了。我们可以用简单的诗句来表示:“黄四娘家花满蹊。”【出示诗句,朗读时加上有趣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黄四娘家花满蹊。”诗句中的“蹊”字,是小路的意思。

  2、出示古诗的第二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千朵万朵压枝低。”

  【出示两枝柳条让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两枝柳条。(一枝树叶很多,一枝树叶少。)

  师:这两枝柳条那枝更弯一些?为什么?(树叶多的柳条弯,因为树叶多把它压弯了。)

  师:哦!树叶多可以把枝条压弯。

  【出示古诗的第二句图片,让幼儿观察。】

  师:我们来看看黄四娘家到底有多少花呢?(好多、很多很多、一百朵……)有许多许多,千朵万朵。花枝会不会被压弯压低呢?为什么?(会,因为花有许多许多。)

  师:哦!千万朵儿花儿竞相开放,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了。我们可以用简单的诗句来表示:“千朵万朵压枝低。”【出示诗句,朗读时加上有趣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千朵万朵压枝低。”

  3、出示古诗的第三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留连戏蝶时时舞。”

  师:快看谁飞来了?(蝴蝶。)

  师:美丽的蝴蝶在干什么?(看花、跳舞、玩……)

  师:在花间戏耍的蝴蝶上下飞舞,总是舍不得离开。我们可以用简单的诗句来表示:“留连戏蝶时时舞。”【出示诗句,朗读时加上有趣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留连戏蝶时时舞。”诗句中的“留连”是舍不得离开的意思。

  4、出示古诗的第四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在娇莺恰恰啼。”

  师:小朋友快看谁又来了?(小鸟。)

  师:它的名字叫“黄莺”。嘘!你听!听到了什么?【播放黄莺的叫声,PPT课件】(黄莺的叫声、她在唱歌……)

  师:自由自在的黄莺在花枝间穿来穿去,非常美丽可爱,它的叫声也非常悦耳动听。我们可以用简单的诗句来表示:“自在娇莺恰恰啼。”【出示诗句,朗读时加上有趣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自在娇莺恰恰啼。”

  三、朗诵古诗

  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完整朗读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一)请幼儿边看课件边一起跟着朗读。

  (二)表演古诗,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读古诗。

  师: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吧!听口令:“起立”。

  活动小结:

  整节课小朋友们的兴趣很高,愿意和老师一起表演、朗读古诗。课后有的小朋友还会经常问小伙伴:“你家有黄四娘家美吗?”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跳远,跳远距离不少于20厘米。

  2、发展幼儿的下肢力量3、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反应的敏捷性。

  活动重点:

  双脚连续跳远

  活动难点:

  跳远的距离不少于20厘米

  活动准备:

  1、小麻雀头饰若干

  2、活动前清理场地上的障碍物。

  安全要求:提醒幼儿不要乱跑,注意个人安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沿场地做模仿动作

  二、展开部分

  1、教师讲解示范双脚跳远的动作要领:自然起跳,起跳时要双脚用力向后蹬地,落地时要保护身体的平稳。

  2、教师请幼儿练习双脚跳的动作,巩固双脚跳的动作要领。

  3、教师带领幼儿练习基本动作双脚跳远,提醒幼儿注意起跳动作准确。要求幼儿跳的距离尽量要大。通过指导与练习,让幼儿基本掌握双脚连续跳远的动作要领,突破难点。

  4、组织幼儿游戏,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该随时提醒幼儿安全及遵守游戏规则。

  5、在幼儿熟悉玩法后,教师可增加幼儿连续跳远的次数。

  附:玩法

  请一名幼儿扮粮仓的看守人,站在小圈里,其余幼儿扮小麻雀,站在大圈外。

  游戏开始后,小麻雀双脚跳入小圈,然后再跳出来,粮仓看守人在小圈内设法拍到圈内偷吃粮食的小麻雀,被拍到小麻雀停止活动站在指定地方,当看守人拍到3-4只小麻雀后,游戏停止,重选看守人后,游戏再次进行。

  规则:小麻雀必须双脚跳进双圆。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