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发布于:2021-04-30 21:46:03 作者:

【实用】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汇总五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汇总五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包装袋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包装袋,明白包装袋上标识的作用,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激发幼儿愿意制作、使用环保手提袋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包装袋。

  2、认识食品包装袋的各种标识,并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3、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学习制作、使用环保手提袋。【活动准备】

  1、布置任务:和家长一起收集生活中见到的包装袋标识,与老师、小朋友交流分享,初步了解标志的意义和作用。

  2、多媒体课件

  3、教学挂图

  4、每位幼儿带一袋小食品

  5、大挂历纸、牛皮纸、透明胶、打孔机、塑料绳、彩笔等。

  【活动过程】

  1、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塑料袋,引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1)师:“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各种各样的包装袋)

  (2)师:“他们是装什么的?有什么图案?在哪里见过?”(让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2、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食品,认识包装袋上的标志。

  (1)师:“今天,小朋友带来了很多小食品,现在请你和身边的小朋友讲一讲:你带来的是什么食品?在哪里买的?食品包装袋上有什么图案?为什么选择这个食品?

  (2)请幼儿看挂图,教师小结:食品包装袋上有质量安全认证,绿色食品标志、环保标志、可回收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志,在购买食品的时候,要选择有以上标志的食品。

  (3)请幼儿看一看自己的小食品包装袋上有没有以上标志,有没有超出保质期

  (4)请幼儿和同伴一起品尝有以上标志没有超出保质期的食品

  3、组织幼儿讨论:白色污染的危害。

  (1)师:“小朋友,我们生活中的这些包装袋,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有些包装袋也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白色污染,请你说一说,什么包装袋给我们带来了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白色的吗?他们是怎么破坏我们环境的?

  (2)播放白色污染环境的图片,教师小结:塑料袋方便而我们却不提倡使用,因为塑料袋很难降解,不利于环境的保护。

  (4)请幼儿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

  比如: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有绿色食品标志、可回收标志的,不使用塑料袋,要使用环保手提袋,同时争当一个环保小卫士,告诉家长也要这样做。

  4、请幼儿用提供的材料制作环保手提袋。

  (1)请幼儿用挂历纸根据幼儿用书上提示的步骤制作环保手提袋。每人选一块大积木玩具作为模具,在上面进行包装,按提示这叠好,用透明胶粘住。注意不要包的太紧,以免积木拿不出来。教师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2)请幼儿装饰环保手提袋,在手提袋上栓绳、装饰花纹等。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做一名小小宣传员,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讲一讲什么是在、白色污染,为什么不能使用塑料袋。

  2、制作更多的手提袋送给家人和朋友。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为获取信息,人们的生活自然离不开报纸,因

  此,报纸随处可见。那看过的旧报纸该如何处置,又有哪些用途呢?为发挥报

  纸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合理消费意识,特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对报纸制作产生兴趣,能用报纸表现出简单的作品。

  2、教育幼儿废物利用,减少浪费,增强幼儿的合理消费意识。

  活动准备:

  1、报纸服装三套服装2、纸球、纸棒、纸辫子3、旧报纸若干、浆糊、钉书机、剪刀、蛋

  活动过程:

  一、时装表演引入:

  1、(今天老师要请你们看一段时装表演,在看的时候你们还要想两个问题,第一,模特身上的东西是用什么做的?第二,你能猜出它的制作方法吗?好时装表演现在开始)三名幼儿身着报纸服装,手上拿有纸球、纸棒等进行表演

  2、(模特定格)提问:(1)“看出是用什么做的吗?”

  (2)“能猜出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如:将纸揉成纸球、将纸卷成纸棒等)

  (3)“如果你有一张报纸,你会用它做什么呢?”(幼儿讨论报纸的多种用途)

  (4)“再回想一下,你有没看到家里人用旧报纸做些什么事呢?”(讲述报纸的生活用途:包蛋、擦皮鞋、擦玻璃、包书等)

  3、小结:“原来报纸看完以后还能做出这么多有趣的东西。”

  二、教育幼儿废物利用,减少浪费,增强幼儿合理消费意识

  1、“那以后看见有人看完了报纸就把它扔掉,我们该告诉他们什么呢?”

  2、小结:报纸的作用很大,如果我们合理地利用报纸,,做出很多好玩的玩具,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小麻烦,这样就能够减少垃圾,废物利用,这还算是节约了钱呢。

  三、幼儿分区操作,用报纸制成各种所需的物品或玩具,强化幼儿的消费行为。

  1、提出活动要求:“我已经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旧报纸和其它材料,现在我们就一起动脑动手,将它废物利用吧。”

  2、(每一桌六个小朋友)大体分成体育器械组、美工组、生活组

  3、主讲老师巡回指导、配班老师分别指导三大组

  4、集中小结:“谁能把自己的玩法告诉给大家。”(让个别幼儿介绍自创作品的名称、演示怎么玩)

  5、继续操作探索:“现在小朋友还可以去尝试刚才没有做过的方法,然后把你的方法告诉给其他小朋友。”(在延伸探索操作中自然结束)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2.喜欢参与区分生蛋和熟蛋的探索活动,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探索结果。

  3.感知蛋壳艺术美,并对蛋壳工艺感兴趣。

  教学重点

  喜欢参与区分生蛋和熟蛋的探索活动,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探索结果。

  教学难点

  让幼儿能够利用不同的工具区分生蛋和熟蛋,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许多种。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纸盒,里面有两只玩具小鸡,生、熟鸡蛋每人一枚,盘子若干。

  2.手电筒20个、放大镜20个,每个小组一盆盐水;小粘贴、彩笔若干、黑板、粉笔。

  3.教师制作的蛋壳工艺品,如不倒翁、脸谱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律动:动物怎样叫,师生问答

  我爱我的小羊,小羊怎样叫?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

  我爱我的小猫,小猫怎样叫?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

  我爱我的`小狗,小狗怎样叫?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引导创编:师:我爱我的小鸡,小鸡怎样叫?

  2.分组讨论

  教师出示小鸡:“可爱的小鸡叽叽叽,小朋友可以观察一下,再提出一个关于小鸡的问题让你旁边的小朋友回答好吗?”

  引导幼儿观察并相互讨论,回答对方的问题。

  (二)组织活动

  1.启发思考

  提问:小鸡是从哪里来的?小鸡的妈妈是谁?可爱的小鸡是鸡妈妈用鸡蛋孵出来的,是用我们平时吃的鸡蛋吗?熟鸡蛋能孵出小鸡吗?

  2.尝试探索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题目

  大班科学活动――小小太阳能热水器

  二、活动目标

  通过对不同物品作太阳能热水器的探究,感知水变热与盛水的容器的质量和表面颜色有关,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正确的科学态度。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温度计、铅笔、记录图表、四个易拉罐(分别涂上红漆、白漆、绿漆和蓝漆)、四个涂有黑漆的易拉罐(有盖子)、玻璃杯、塑料杯、易拉罐及各种大小基本相同的饮料瓶。

  五、活动过程

  说一说太阳的各种用途。

  (1)可以利用太阳晒盐、晒衣服。

  (2)植物能长得绿油油的、很茂盛。

  (3)可以利用太阳取暖。

  (4)人们晒太阳能使身体健康。

  (5)可以利用太阳能做洗澡的热水器。

  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来测定温度,哪种测定方法比较准确。

  (1)用体温表来测量温度。

  (2)用手来测温度。

  (3)用活动室中的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试验后得出用温度计测定的温度最准确。)

  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用什么东西做热水器吸收的太阳能多?

  幼儿讨论。

  (1)用塑料罐做个热水器。

  (2)用易拉罐做个热水器。

  (3)用玻璃罐做个热水器。

  试一试,在有盖子的易拉罐、玻璃杯、塑料杯及各种大小基本相同的饮料瓶中加入同样多的水,放在阳光下照射同样长的时间,然后用温度计测定温度。

  说一说我的发现。

  易拉罐中的水温最高。

  记录实验结果。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什么颜色的容器吸收的太阳能多?

  试一试,将分别涂上黑漆、红漆、白漆、绿漆和蓝漆的五个易拉罐装上同样多的水,在阳光下照射同样长的时间,并用温度计测定温度。

  说一说我的发现。

  涂黑漆的易拉罐中的水温最高。

  探究活动三

  探究的问题:怎样放置容器吸收的太阳能多?

  试一试:将四个涂有黑漆的易拉罐装入同样多的水,加上盖子,放在太阳光下,摆放成不同的位置,照射同样长的时间并测定温度。

  说一说我的发现。

  平放的易拉罐水温最高。

  六、注意事项

  1.实验中要注意在每个容器中加入同样多的水。

  2.每一步实验过程要在同等条件下去进行比较。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一、活动主题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填空空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操作,感知物体的内部是有间隙的;同一容器内的物体与物体间也是有间隙的。培养幼儿科学、有序、合理安排空间的思维方式。

  三、适用对象

  大班

  四、活动所需资源

  每组一个托盘,盘内有一个空广口玻璃瓶、一碗石头(10块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矿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记录纸和笔、指偶小兔。

  五、活动过程

  让幼儿观察桌上摆放的实验用品:石头、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纸和笔。

  说一说,石头、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么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动,石头、小石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摸起来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头比小石子儿大,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大而重,水是无味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闻起来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来的。

  探究的问题:你能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都装到一个瓶子里吗?

  试一试。幼儿用两种方法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装到一个瓶子里。

  (1)先装大石头,再依次装小石子儿、沙子和水。

  (2)先装水,再依次装沙子、小石子和大石头。

  记录实验过程。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先装了大石头,因为大石头占的地方大,然后又放了些小石子,这样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给填上了。后来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间的缝隙填上了。最后倒水,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2)先倒水,再装沙子、小石头和大石头,没有成功。

  六、注意事项

  1.实验前教师要掌握好材料提供的量,以装满瓶口为准,课前应预先操作几遍。

  2.本实验先装大石头,再装小石子、沙子和水,这样装得较多。

  3.实验前教师应讲明注意事项:拿石头时要轻拿轻放,舀沙子时应小心,以防散落一地。

  4.提示幼儿应边做实验边记录。

  5.实验前应让幼儿知道,应把物品都装进瓶子里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败了。

  6.为幼儿多准备几份相同的材料,以备幼儿再次探索时使用。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