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实用】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题目
大班科学教案――天然“胶水”――水
二、活动目标
通过周围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使幼儿感知身边湿的物品与干的物品的不同特性。培养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盘子、水、树叶、花瓣、小纸片、熊猫纸片、布、毛线、塑料布、地毯、吹塑纸剪成的各种图形、手套、盘子、用布剪成的各种面具、画好的大灰狼等。
五、活动过程
试一试:哪张纸片能吹动起来?
方盘子里放干纸片,圆盘子里放湿纸片。
(1)干的纸片容易被吹起。
(2)湿的纸片不容易吹起。
探究的问题。
(1)熊猫能站在指尖上吗?
①在手上蘸点水就能让熊猫纸片站在指尖上。
②干的熊猫纸片不能站在指尖上。
③手上有唾液、汗水也能让熊猫纸片站在指尖上。
(2)戴干、湿两种不同手套有什么感受?
①湿的手套不易戴也不易脱。
②干的手套容易戴也容易脱。
幼儿讨论:生活中的现象。
(1)裤子尿湿后不易脱下来。
(2)下雨淋湿衣服后也不易脱下来。
(3)洗澡后马上穿衣服会很难穿。
画一画:把自己探索的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六、拓展思路
雨后让幼儿做值日生,感知湿的落叶粘在地上不好扫,也不容易吹走,请幼儿提出解决的办法。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班级:大班
活动时间:10月
设计意图:秋天的到来使得周围的树木发生了一些变化,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也较中班有了较大地提高。班上幼儿近些天来总在谈论幼儿园大门外一颗大树的变化,他们已经观察到树叶和树枝被大风吹下时状态的不同,因此,抓住这个机会我设计了该次活动,通过引导幼儿对其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探索,从而推动幼儿科学概念的获得以及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实验发现物体抛向空中后会下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自由落体现象的兴趣;2、幼儿能使用至少两种不同的物体进行自由落体实验,并能观察、记录这两种物体的下落的方式和快慢;3、绝大部分幼儿能用语言正确表述自由落体现象,在活动中能表现出合作的意向和能力。
科学原理:
1、自由落体--自由落体运动源于地心引力,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从相对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它有三层基本含义:物体开始下落时是静止的即初速度V=0;物体下落过程中,除受重力作用外,不再受其他任何外界的作用力(包括空气阻力)或外力的合力为0;任何物体在相同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下落时间相同。
2、空气阻力--指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碍力,是运动物体受到空气的弹力而产生的。在现实生活中,自由落体也受空气阻力的影响,其速度,接触面积,空气密度等都会影响空气阻力的大小。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树叶、报纸、沙袋、橡皮擦、记录单、笔。
活动形式:集体教学和个别探索结合活动过程:
环节教学
活动内容
一、引发幼儿兴趣,调动幼儿已有经验
1、幼儿自由表达已有经验,引发幼儿兴趣。
"说说你们见到树叶落下的情形。"2分钟集体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准确表达观察到的树叶下落现象。
"树叶从空中轻轻的飘落。"2分钟探索活动开展部分
二、探索活动一教师出示材料,引导幼儿探索自由落体现象
1、教师活动材料,引导幼儿选用1种材料,将它抛向空中,观察下落时的情形;注意:给幼儿活动较大空间,以保证幼儿的安全。3分钟个别
2、请幼儿分享活动体会。
"抛上去后都会掉下来。"2分钟集体三、探索活动二教师材料,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物体落下时不同的状况1、引导幼儿观察2~3种物体落下时的情形,并记录下来。5分钟个别2、引导幼儿分享和讨论:你选用了什么材料?它是怎样落下的?
:不同物体因其形状、重量不同,在空中受到的阻力不同,所以落下的情形不同。3分钟集体
三、探索活动三引导幼儿实验:哪个掉得快?
1、在前面活动基础上,新的材料,要求幼儿两两进行比较,比较之前让幼儿猜想一下:哪个物体掉得快?
2、教师记录表,引导幼儿做实验,验证哪个落得快。
要求:幼儿选择两两比较时,要求同一高度并同一时间放下物体。7分钟个别3、引导幼儿交流实验结果,分享经验,启发幼儿探索:为什么有些物体掉得快,有些掉得慢?3分钟集体结束部分四、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落体现象五、活动延伸1、启发幼儿探索同样重量的物体,不同速度的落下。
2、探讨什么物体不会落下?3分钟集体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拇指妈妈放假了》是一节非常有趣的活动,但教材的内容设计的比较少,我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用,对其进行了重新整理。大班的孩子正是锻炼手指发展协调能力的时候,她们对操作活动充满了兴趣,竞赛类游戏更是她们喜欢的活动。这节活动主要通过他们感兴趣的闯关游戏感受手指相互合作的作用。本意是通过利用四指和五指分别闯关,体验大拇指“放假”后闯关的不易。通过情感教育,有初步爱惜双手的愿望。这节活动不仅仅是以游戏收场,还设计了一张闯关记录单,把幼儿两次的闯关结果直观地反映在记录单。结果的对比性更强烈。而且通过讲述记录单的结果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实验活动,探索手指的作用。
2、能报告“大拇指放假了”的实验结果。
3、鼓励幼儿勇于参与挑战,大胆验证自己的猜测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糖果、木珠、盘子、各种豆子、花生、印泥、毛线、手绢、空瓶子、毛巾、记录单、展览板。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游戏。
1、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手指游戏,感受手指游戏带来的快乐及手指的作用。
2、提问:我们的除了能玩游戏还能做什么呢?(幼儿自由交流讨论)
二、进行小手闯关游戏
1、出示记录单,幼儿猜测实验结果
提问:
①小手闯关游戏有几关?有哪些游戏?让我们做什么?
②两张记录单有什么不一样?
③你们认为两次闯关哪次速度快。(幼儿自由选择)
2、幼儿进行第一次闯关游戏,闯过一关贴一个过关标记。
3、教师随机指导幼儿,适时给与帮助。
4、幼儿闯关结束后提问:
①小朋友们,你们都闯关成功了吗?
②你们都闯了几关?你都是怎么做的?
小结:看来在几根指头的合作下你们很快就闯关成功了,你们真能干。
三、进行第二次闯关游戏
1、师:小朋友们刚才的闯关游戏都完成的太轻松,看来啊是难不倒你们,好,老师给你们出一个更难的任务。现在把大拇指收起来,看看还能闯几关?记住闯关的时候不能用到大拇指。
2、开始第二次闯关游戏,闯过一关贴一个过关标记。
3、教师随机指导幼儿,适时给与帮助。
4、闯关结束后提问:
①小朋友们闯关成功了吗?闯了几关?
②你们是怎样做到的?
四、总结游戏
1、请幼儿对比两次闯关记录。
提问:
A.两次闯关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认为那次闯关更容易?
B.那光用拇指或者光用四指能不能做好事情?
师:对,小朋友们要手指配合起来才能发挥手的作用。
五、情感教育
1、观看残疾人的小故事,教育幼儿要爱惜我们的双手。
2、总结
师:小朋友们,我们做很多事情都离不开我们的双手。但是还是有一些人因为疾病、意外事故而失去了双手,这些人没有害怕,经过锻炼也能正常工作。所以我们就更应该爱惜我们的双手。
六、延伸活动
师:请小朋友到各区角进行小手真能干的游戏
【活动评价】
“拇指妈妈放假了”是一节非常有趣的探索活动,教师巧妙地运用闯关游戏,激发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为幼儿设计的记录单不仅为幼儿进行两次操作对比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还让幼儿知道了做记录是进行经验总结的好方法。通过猜想----实际操作----验证结果等,鼓励、支持幼儿主动参加科学小实验,喜欢猜想与动手操作尝试。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自主学习的环境,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养成细心、专心、耐心、坚持、不怕困难等品质。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给幼儿提供了丰富和自由的语言环境和活动场地,小手闯关的游戏形式也激发了幼儿极高的参与性。通过两次分别利用大拇指闯关和不利用大拇指闯关的活动,体验闯关的不同感受。从而探索双手的作用。两次的闯关活动分别准备了不同的记录单,通过记录单的形式记录幼儿的操作结果,通过对比讲述记录单,更直观地体现两次闯关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有双手做事情是更方便的,体验双手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爱护双手的初步愿望。活动的整过过程都是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主探索,学习、交流,梳理活动结果。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讲述自己知道的"动物之最",体验交流分享的乐趣。
2、知道各种"动物之最",积累相关经验。
3、主动探索"动物之最"的问题,积极寻找答案。
活动准备:
"动物之最"图片若干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动物之最的话题。
谜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猜一个关于动物的谜语:头小四腿长,脖子高过墙,身穿花皮袄,不声又不响。小朋友们猜出来了吗?
提问:小朋友们真聪明,答案就是长颈鹿,你们知道长颈鹿为什么长得这么高吗?它长这么高有什么好处吗?
小结:长颈鹿是动物王国里面长得最高的小动物,它长长的脖子可以使他看的更远,很快就能发现敌情,这样它就能很快的逃走,它还能吃到大树顶上最新鲜的叶子呢!
二、辩论的形式,说说几个"动物之最"1、提问:你们知道最重的动物是哪一个吗?幼儿辩论。
小结:(出示图片),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最重的动物,平均有26米长,平均体重有150吨。
2、提问:你知道跑的最快的动物是什么吗?幼儿辩论。
小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猎豹)猎豹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动物,他的最高时速达110公里,相当于高速行驶的小汽车的速度,他可真是了不起。
4、猜测:有一种动物活了152年,据科学家研究,有的能活到200多岁呢!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物中的老寿星(出示海龟龟)三、出示一些"动物之最",帮助幼儿认识了解简单介绍飞的最快的`昆虫,最小的鸟,最大的鸟,游得最快的鱼,最厉害的恐龙(依次出示澳大利亚蜻蜓,蜂鸟,鸵鸟,旗鱼,霸王龙的图片)小结:今天我们看来好多的动物之最,有最重的蓝鲸,跑的最快的猎豹,最大的鸟鸵鸟,最长寿的乌龟,飞得最快的蜻蜓,最小的鸟蜂鸟,最大的鸟鸵鸟,游得最快的鱼旗鱼,最厉害的恐龙霸王龙。
三、分组抢答游戏,巩固学习到的知识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3组,举手回答知道哪些动物之最,哪个小组回答正确的次数最多的获胜。
教师小结讲评。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一、活动题目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糖果娃娃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磁铁游戏活动,感知磁铁能吸引铁的现象,提高幼儿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适用对象
大班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磁铁、糖纸、铁钉、铁垫片、牙签、橡皮泥、镜子、塑料板、纸板、书。
五、活动过程
幼儿讨论制作方案。
用彩色糖纸做娃娃衣服,用糖纸的一端拧出一个娃娃头,下边做娃娃的裙子。
探究的问题:怎样让糖果娃娃跳起舞来。
用同种材料给糖果娃娃搭建“舞台”。
试一试:让糖果娃娃在“舞台”上跳起舞来。
(1)把铁钉倒放在镜子上,将糖果娃娃套在钉子上,用磁铁在镜子下面来回移动,糖果娃娃就能跳舞了。
(2)将糖果娃娃用两根牙签固定在橡皮泥上,再将铁垫片放在橡皮泥的底部,然后用磁铁在镜子下面来回移动,糖果娃娃就跳起舞来。
(3)糖果娃娃里包上橡皮泥,铁钉套上铁垫片,再将铁钉插在橡皮泥上,用磁铁在下面来回移动,糖果娃娃就能跳起舞来。
试一试,厚薄不同的各种材料叠加起来,糖果娃娃在“舞台”上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用镜子、塑料板、纸板几种材料叠加起来,糖果娃娃可以动。
(2)用镜子、厚书叠加起来,糖果娃娃有时能动,有时不能动。
(3)“舞台”太厚,糖果娃娃不能动。
(4)“舞台”越薄,糖果娃娃动得越快,随着“舞台”的加厚,糖果娃娃的移动速度逐渐减慢,直至不动。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科学活动:种子变变变
生成背景:
在生活区里放着石磨和石臼,孩子们非常喜欢玩这些古老的工具,磨豆浆是孩子喜欢
的,因为老师事先把豆子浸软了,但是当我提供了干、硬的豆子时,孩子们发现的现象是
不一样的,这里隐藏着一些科学现象,于是,我和孩子一起进行了科学探究。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比较,找出最合适的使用工具,增强探索意识。
2、能根据操作结果进行记录,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对操作活动感兴趣,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1、 干、湿黄豆、稻谷若干(幼儿参与浸泡)。
2、 石臼、石磨和擀面棒若干。全自动豆浆机一台。
3、 记录表《“种子的变化”记录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比较干、湿种子的不同。
引导幼儿看看、摸摸,讲述干湿种子的不同,为什么?
(二)第一次操作:使用工具后观察种子变化。
1、分别介绍石臼、石磨和擀面棒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2、幼儿操作,并观察种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3、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与发现:你使用了什么工具?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浸泡过的种子容易碎,所以磨豆浆一定要浸泡,而为稻谷蜕皮应该把稻谷晒干。
实录:孩子们对这些古老但实用的生活工具显得非常感兴趣,因为生活中幼儿接触得不多,新鲜感非常强,第一次操作让孩子熟悉了这些工具,为下面的科学探究作好了铺垫。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按要求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
1、兔妈妈打电话来说,秋天到了,他们收获了许多黄豆和稻谷,它想请他们的朋友到它家喝豆浆和尝到白白的大米饭,但不知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才能做到,请小朋友来帮助它。
2、幼儿猜测:你觉得兔妈妈使用什么工具最合适,才能吃到香香的豆浆?
3、幼儿操作:
(1)讲解记录要求。
(2)幼儿操作并记录。
实录:第二次操作让幼儿带着科学的问题去实验,通过记录把结果记录下来,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记忆,因为本次操作非常多样,共有12种,因此记录表在这里非常必要,而不是摆形式。
(四)汇总记录结果,比较发现最合适的工具。
1、交流、讲解自己的记录结果。
2、按照使用工具的不同,分别统计成功与否。如:使用石臼成功的举手等。
3、根据统计数字的不同发现最合适的工具。
反思:本次活动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幼儿有效的实验得出了科学的结果,发现了米饭用干的稻谷和石臼最合适,而豆浆则用湿的黄豆和石磨最合适,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五)介绍全自动豆浆机。
1、米饭、豆浆非常有营养,以前的人们就是利用石臼来使稻谷蜕皮,变成大米的;用石磨来磨豆浆,然后把豆浆烧熟后再喝。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已经发明了碾米机和全自动豆浆机。人们想喝豆浆,只要把浸泡的黄豆放进去,一会儿就能喝到香香的豆浆。
1、 示范磨豆浆。
反思:现代化设备的介绍为拓展孩子的思维起到了作用,也推进了科学活动中的技术演变,能引发孩子发明更现代科学的工具。
延伸活动:
品尝豆浆。发明更方便的工具。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南海区大沥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钟肖微
预设活动名称:科学生活小窍门
重点领域:科学
预设活动目标:
1、利用科学小窍门解决幼儿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清洁难题,培养幼儿少用化学洗涤用品的习惯,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2、培养幼儿有身边处处是科学的意识。
活动准备:有污垢的茶杯若干;脏的酱油瓶若干;脏的煤气炉一个;有腥味的碟子和碗若干;盐、醋、果皮、牙膏、鸡蛋壳若干(分别用盒子装起来分成三份);幼儿人手一小张废报纸;教师用的大记录表和油性笔以及幼儿人手一张小记录表和一支蜡笔;欢快的音乐;录音机;
预设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进行互动进入活动室内。(以儿歌的形式进入)
准备工作:教师和幼儿打扮成搞清洁的样子。(教师穿围裙、戴手套;幼儿穿围裙)儿歌:“”
2、“昨天客人来了,屋子还没有收拾好,现在请小朋友帮忙收拾一下,把要清洗的分类放在桌子上。”“好,现在开始!”请幼儿帮忙收拾屋子里的脏东西,找出后把物品分类放到桌子面上。(配班播放欢快的音乐)
3、(配班教师帮忙把三盆温水放在桌子上)再请幼儿说说这些东西什么地方脏了,平时在家妈妈是如何把它们洗干净的?
4、请幼儿观看课件的第一部分,让幼儿知道洗涤用品对人类、环境的危害。
5、教师讲出洗涤用品对人类、环境的危害,然后出示并介绍新型的生活清洁用品——盐、醋、牙膏、果皮、鸡蛋壳。(“如果我们的洗涤用品用多了,就会对我们人类以及环境造成危害”)(“昨天老师在上网时发现了一个小秘密,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洗涤用品还有很多环保的生活清洁用品也可以把物品洗干净,你们看老师今天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有盐、有醋、有牙膏、还有果皮和鸡蛋壳呢”)
6、教师出示实验记录表,再结合实物讲解实验的记录方法。(“原来我们生活中的盐除了可以炒菜,醋可以吃,牙膏可以刷牙等还可以清洁呢,还有果皮鸡蛋壳等废物也可以用来清洁呢!你说奇怪不奇怪?那么你们知道这些东西当中哪些可以清洁茶杯的污垢?哪些可以清洁酱油瓶和煤气炉?”)教师在介绍时边手指记录表边结合实物讲解。配班老师把盐等的物品都放在三张桌子上。
7、让幼儿手拿小记录表自由选择先后进行实验,利用盐、醋、牙膏、果皮、鸡蛋壳等物品清洁茶杯、酱油瓶和煤气炉。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幼儿。
8、教师从幼儿的实验结果中总结三个实验的结果。教师提问:“刚才你们发现有什么东西能把茶杯的污垢洗干净?”(酱油瓶、煤气炉同上)教师用笔记录幼儿的实验结果。
9、教师再引入课件的第二部分内容,使幼儿认识更多的生活清洁小窍门的知识。(“除了上面我们看到的这些生活小窍门外,还有更多的清洁小窍门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10、你刚才认识了多少种清洁的小窍门,你能说说吗?让幼儿回家试试这些好办法。(“你们刚才认识了什么清洁的小窍门呢?你能说说吗?好,让我们一起回家试试这些好办法吧!)
11、活动延伸:以课件中纸皮可以擦亮玻璃的例子,让幼儿尝试结束活动,并让幼儿帮忙收拾干净。(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用废报纸擦亮玻璃是否会成功?那现在请各个小朋友每人取一小张废报纸来试试啦!)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
2.了解常见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情况。
3.知道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活动准备
课件、表格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了解气象与军事的关系。
1.让幼儿先来欣赏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里有个非常聪明的人叫诸葛亮,他利用天气在3天时间造了10万支箭,是怎么办到的呢?
2.让幼儿通过故事思考诸葛亮是怎么知道会有雾天呢?
二、了解常见的和恶劣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
1.除了雾天,你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天气?
2.了解一些恶劣的天气情况。并观看课件。
3.你们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
(短信、电视、报纸等)
4. 欣赏一段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天气、温度、穿衣指数等)
三、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趣味问答
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们。
(1)高温天怎样避暑?
(2)雷雨天怎样维护自身?
(3)雨天出门准备些什么?
四、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1.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该关心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变化学会维护自身。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气、温度、温馨提示3栏。
2.请小朋友来当一当气象员,在表格上记录一下天气。
科学活动:绳子的用途
温州第四幼儿园:金笛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绳子及其用途。
2、乐意开展创造活动,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1、汉字卡片:挂、系、扎、串(已认识过这四个汉字)。
2、将衣服、毛巾、图画;没穿鞋带的鞋子;各种有孔的珠子;包装盒分四组摆放。
3、收集一些关于绳的照片。
4、宝物筐:各种材质不同、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绳子、衣架、夹子、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绳子的主题
(出示各种材料包括各种绳子)师:你们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出示四个汉字)师:这几个字能用绳子和桌子上什么东西做好朋友?
二、分组试一试,绳子的用途
1、师:老师把它们分成了四组,每组的中间有一个字,看了这个字后,你们四人为一组就要动脑筋把桌子上的东西变一变!
2、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师:你们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变了?
三、说一说用过的绳子
师:刚才你们干什么了?
你们都用到了哪些绳子?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绳子的用途,让幼儿了解各种绳子的特性。
如:棉绳很软,打在脸上也不痛:尼龙绳比较坚固,可以用来挂重的东西;塑料绳用来做跳绳…
四、合作玩绳子
师:绳子还可以用来玩呢,我这里就有一些绳子,带得太少了,不能每个人一根,你们可以几个好朋友一起玩一条绳子,看看哪几个小朋友绳子能玩出新花样。
玩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绳子
师:小朋友真棒!刚才我们用不同的绳子进行了扎、串、系、挂的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哪里发现了绳子?
1、幼儿自由讨论
2、播放各种绳子的照片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绳子可调皮了,躲起来很难发现,金老师就把这些绳子找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绳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结束
原来生活中还有那么多有用的绳子,那楼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们把今天看到学到玩到的赶快去告诉他们吧!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认识春芽的基础上理解歌词,唱准音调。
2、引导幼儿去感受和表现声音力度的强弱。
3、鼓励幼儿乐于在集体面前大胆演唱和做动作。
活动准备:
1、课前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下雨的情景;歌曲磁带。
2、种子在雨中发芽长大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讨论下春雨的情景并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
2、观察图片说出种子的发芽过程。
3、教师根据图片讲解歌词内容并用手势和动作表现种子说话的声音是弱的。
4、幼儿学唱歌曲。
5、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进行齐唱、分组唱、领唱。
效果分析:
孩子们虽然对春天这个季节概念有点模糊不清,但通过观察实物芽芽以及观察图片,能大胆说出图片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张文豪小朋友在看到种子刚刚露出尖尖的小芽的图片时,幼稚地大声叫着:“种子冒尖了!”还有的孩子在讨论种子发出的小芽像什么时说出像小虫子、象枣核、象小兔的耳朵。在到室外寻找植物发生的变化时,由于是初春,很少能发现植物的变化,但细心的孩子还是通过拨拉草坪上的枯草发现了刚刚露出点点绿意的小芽芽。
有的孩子在泥土中发现了昆虫,经及时教育,孩子们了解了春天气温逐渐上升,各种昆虫都会相继出来活动。在进行完活动一的第三天早晨,第一场春雨就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由于初春的寒意,小班幼儿体质又差,我们马上组织孩子在室内隔着门、窗进行观察、倾听,利用各种感官来感受沙沙的春雨。孩子们积极性很高,争着抢着往前挤,伸手用手接,还有的说:“春雨落到地上,地上起了水泡呢。”我们紧接着进行第二个活动。有了认识春芽和观察春雨的基础,孩子们在学习歌曲的时候很轻松就学会了歌曲。有的孩子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自己主动用动作表现出了歌词种子发芽部分的内容。孩子们都能够用声音、手势和动作表现出春雨的沙沙声和种子说话的弱的声音。通过这两个活动,孩子们基本上掌握了植物发芽是春天的主要特征。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本活动巧妙运用纸板这一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沿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结果讨论”这一线索层层推进,让孩子们通过积极主动地操作,去探索物体平衡这一科学现象。活动由情感激发导入,始终把幼儿探究习惯的养成融入丰富的问题情境中,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催动幼儿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形成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行为习惯。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2.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3.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获奖杂技节目《顶碗》VCD,轻音乐《梁祝》。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粗吸管,纸筒芯,铅笔,易拉罐,彩色纸棒。
1.幼儿实验记录表人手一份,记号笔,教师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精彩的节目吧。
播放获奖杂技表演《顶碗》VCD,幼儿观看。
师生讨论交流:大家看到了什么,杂技演员表演的什么节目,那么多小碗都顶在什么地方,除了用头顶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顶。
师:杂技演员真有本领。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板,想请你们也来学学杂技演员,试着用身体部位来顶纸板。
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部位顶纸板。
师:你们的纸板都顶起来了吗?除了用身体来顶纸板,我们也可以用工具来顶一顶纸板,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来顶纸板呢?
幼儿发散讨论。
小结:我们可以用笔、尺子、杯子等许多东西来把纸板顶起来。
(评:通过观看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获奖杂技节目,唤醒幼儿已有的顶纸板的活动经验,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
二、尝试:发现顶纸板的最佳位置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圆圆的纸筒芯,请大家试一试,你能用这个小圆筒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吗?
幼儿第一次实验,自由尝试顶纸板。
师:你们顶起来了吗?纸筒芯大约顶在纸板的什么位置呀?是每一个位置都可以顶起来吗?
幼儿观察自己顶的位置,与同伴讨论成败原因。
小结:我们要把工具顶在纸板的中心,就能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
幼儿再次尝试,找找纸板的中心点。
师:不管什么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中心点,想不想把这个神奇的点用笔记下来呢?如果一边玩一边记有困难,可以请好朋友帮忙哦!看看哪一对好朋友能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务。
幼儿两两合作在纸板上寻找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并在纸板上画出记号。
教师观察、指导、检查每一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引导幼儿把找准的位置巧妙变成一个成功的笑脸。
展示幼儿讨论的结果。
小结:原来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
(评:捕捉本次探究活动的关键性问题“怎样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让幼儿带着任务去思考,引导幼儿反复尝试,相互质疑、争论,促使幼儿不断去探索、发现。独具匠心的笑脸增强了孩子们参与探究活动的信心。)
三、探索:分析用不同材料顶起纸板的难易程度
师:请大家猜一猜,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这些材料,哪些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些很难顶起纸板。
出示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各种材料,幼儿猜想。
出示教师记录表。
师:看来每个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样。老师这里有一张有趣的记录表,请你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你觉得最容易的就在记录表的“?”栏里标上“1”,接下来呢就依次标上“2”“3”“4”,给它们排排队、编编号吧。
幼儿记录下自己的猜想。
师:到底用哪种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种材料很难顶起来呢,就让我们用这些材料在刚才找到的中心点上分别试一试,看看你猜得对不对,再把试的结果在“!”栏里记录下来。
幼儿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并记录下操作结果。
展示2~3名幼儿的记录表,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评:猜想、验证和记录交替进行,猜想在前,验证在后,个性化的记录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推动幼儿的探究活动向更高水平发展。)
四、讨论: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
师:刚才我们用这么多的材料都试了顶纸板,为什么用易拉罐、纸筒芯这些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而用吸管、铅笔却很难把纸板顶起来呢?
幼儿结伴讨论、分析,教师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小结:顶的面是平平地,而且面越大就越能方便、平稳地顶起纸板。
(评:通过探索经验的整理、分析,巧妙地揭示出生活中蕴藏的科学原理。)
五、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顶纸板的本领,杂技团邀请你们一同去参加他们的表演呢。瞧,这些五彩棒都为你们准备好了,孩子们,上场吧!
播放轻音乐《梁祝》,幼儿手持彩棒,在音乐声中进行顶技表演,鼓励幼儿摆出各种身体造型。
邀请客人老师共同参加,体验师生同场表演的快乐。
(评:在轻松的氛围中,将探索获得的活动经验进行迁移运用,与同伴分享快乐、分享成功,使幼儿对探索活动依然保持浓厚的兴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