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优秀教案

幼儿园优秀教案

发布于:2021-12-12 12:13:07 作者:

【精品】幼儿园优秀教案模板锦集六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优秀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幼儿园优秀教案模板锦集六篇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1

  一、活动目的:

  1、让幼儿通过观察制作进一步了解蛋的食用方法。

  2、鼓励幼儿运用材料,大胆造型,创作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作品来。

  3、引导幼儿初步感受生活中的美,体验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二、活动准备:

  1、请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观察蛋制品的制作过程。让幼儿动手做一做,丰富幼儿有关蛋的食用经验。并用照相

  机把幼儿制作的情景拍下来。

  2、环境布置:活动室张贴幼儿制作的相片、摆放相关蛋食品供幼儿欣赏。师幼共同搜集各种制作材料。

  3、分组放置幼儿操作用的材料:

  水粉颜料、油画棒、橡皮泥、棉花、蜡光纸、水果网、碎布、泡沫板、剪刀、电热锅、蛋、及相关食品等。

  三、活动过程:

  1、现场制作蛋食品,引导幼儿观察:

  (1)、引入:泉州大酒店的厨师要教我们学做菜,你们想学吗?

  (2)、提出观看要求:

  A、注意安全,不靠近或接触到锅以免烫伤。

  B、观看时不推挤。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在观看过程中发现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道菜,为什么?

  (蛋的形状、颜色等的变化及菜的颜色搭配。)

  3、提出建议:共同来做一盘好吃的蛋。

  4、介绍材料,提出问题:蛋有哪些制作方法,你想用什么材料做一盘和别人不一样的蛋食品?

  5、提出要求:

  (1)、用剪刀应注意安全。(2)、把不要的纸屑放到空盘子里。

  6、幼儿自由操作:

  (1)、鼓励作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制作材料,按自己的意愿制作。

  (2)、巡回观察指导幼儿创作。

  (3)、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制作材料,按自己的意愿装饰一盘与众不同的蛋制品,并取个好听的名字。

  7、交流经验:

  (1)、鼓励幼儿向大家介绍,展示自己的作品。

  (2)、师幼共同“品尝”一盘好吃的蛋,体验制作的快乐。

  8、活动延伸:

  把“一盘好吃的蛋”放到角色游戏中,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孕育过程,知道宝宝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发育而成的。

  2、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萌生热爱妈妈、感激妈妈的情感。

  3、能完整表述观察结果,并能用各种形式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孕妇照片、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形成、生长过程)、电脑。

  2、小的贴绒图片,轻松的胎教音乐。

  3、向爸爸妈妈了解自己的出生情况。

  4、人手一份米袋,用于系在腰间上。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孩子探索兴趣。

  1、幼儿自由阐述自己向父母那了解的出生情况。

  2、设疑:谁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吗?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么长大的?

  (二)分段欣赏课件,初步了解胚胎的孕育过程。

  1、赏课件一(受精卵的形成过程)。提问:

  (1)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2)你觉得它们像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3)丰富知识:精子,卵子,受精卵

  (4)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按顺序出示小图片,师幼共同梳理:爸爸和妈妈结婚后,就打算孕育宝宝。于是爸爸妈妈会一起合作,爸爸把许多像小蝌蚪一样的叫做“精子”的种子放在妈妈的肚子里,精子在去妈妈肚子的路上,遇到了许多像小圆球叫做“卵子”的种子,只要他们拥抱在一起成为好朋友,就会变成受精卵,长大了就变成了小宝宝。

  2、欣赏课件二(胚胎的孕育过程)。提问:

  (1)受精卵又变成了什么?它住在哪里?(丰富知识:胚胎)

  (2)妈妈肚子里象宫殿一样的又叫什么?它有什么用?(丰富知识:子宫)

  (3)胚胎怎样在妈妈的肚子里成长?有一样重要的东西又是什么呢?它有什么用?(丰富知识:脐带)

  (4)教师出示小图片,与幼儿共同梳理孕育过程:妈妈的肚子里还有一个神秘的宫殿叫子宫,受精卵变成了胚胎就在子宫里安了家,子宫壁上有一层膜就是胎盘。胎盘上有一根脐带,连着小宝宝的肚脐,通过这个脐带,妈妈把大量的丰富的营养不断地送给胚胎,胚胎越长越大,慢慢地长出了小脑袋、小手、小脚。

  (5)幼儿寻找自己的肚脐,摸摸与看看。

  3、欣赏课件三(成长中的胎儿)。提问:

  (1)这时候的小宝宝叫做什么?他发生了什么变化?

  (2)宝宝会在子宫里做些什么事呢?请幼儿大胆想象,用动作表示。

  (3)妈妈的肚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到了近10个月后宝宝又去了哪里?

  4、教师完整播放课件,幼儿随课件内容在背景音乐中用动作展现整个过程。

  (三)通过游戏“今天我来扮妈妈”,感受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

  1、每个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都要待上多长时间呢?那么我们的妈妈在上班生活中会感到怎么样呢?

  2、宝宝出生以后妈妈又要做些什么呢?

  3、游戏,请幼儿扮成孕妇做各种动作。(慢慢走路、弯腰捡东西、抬腿上楼梯、弯腰系鞋带等)以及照顾出生的宝宝等等。

  4、情感交流:如何关心自己的妈妈。

  (四)延伸活动。

  阅读绘本《小威向前冲》,能与父母或老师一起绘制一本关于《成长的轨迹》的或图书,记录自己成长道路中的真实写照。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3

  课题生成:

  此次活动是把传统的教育观念手段与现代的教育观念手段有机结合的一种尝试。我把整个活动设计成一个动态过程,每个幼儿参与机会均等,并且穿插了游戏成分。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总的归纳概念;第二步是分层次掌握,通过自由选择,自我完善来完成;第三步是价值体现,通过玩游戏来完成。

  在第二步中,我设计了相同的步骤,先选择、再观察、再思考、再操作,最后表达。层次之间还体现了递进的关系,先看一道加法或减法题,再看几个特征并多道题。当然,这里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并不强求每个幼儿都能达到这个目标。最后整个游戏也形成递进关系。

  在这个动态过程中,不仅要求幼儿动起来,也要求教具也动起来,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最恰当的。它可以更清晰地展示生动形象,也可以随时放大图片,正是此次活动期望达到的效果。

  整个活动中我希望通过把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揉和一起达到一种既注重幼儿主体学习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概念意识目的效果。

  活动目标:

  1、复习6的加减法,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列式计算。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动手操作能力。

  3、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软件一套、人手一份操作材料、铅笔、头饰。

  活动过程:

  1、出发去动物园。

  要求按娃娃的某种特征排了一组6的加减题。

  老师:今天我们要去游动物园,还要带上小娃娃一起去多媒体画面:穿着不同或发型不同的娃娃)。来了几位娃娃字几来表示?(老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卡片6。)这6位小娃娃有什么不同?(衣服、性别、手里的东西等。)这6位小娃娃有几种不同的特征,你能不能按照这6位小娃娃的特征排出一道算术题。(根据幼儿回答,大屏幕上出示幼儿所排的算式,如1+5=6这个特征,你还能排出另外的算式题吗?(幼儿回答,老师让幼儿的回答一一在多媒体上演示:5+1=6,6—1=5,6—5=1。是按照1个小娃娃拿汽球,5个小娃娃不拿汽球这个特征,谁还能按照别的特征排出不同的算式题?

  (根据幼儿回答逐一出示:2+4=6,4+2=6,6—2=4,3+3=6,6—3=3。)现在我们去动物园,出发吧。(幼儿随音乐做汽车到动物园)

  2、走进动物园里。

  要求复习6以内的加减法。

  (1)(幼儿人手一张印有数字的门票,贴于胸前。)教师:到了,可是动物园的叔叔、阿姨要考一考你们。你们都有一张带数字的门票,先看一看票上的数字是几?再请你编一道题,数就是票上的数字,如果你编对了,就能进入动物园。

  (2)幼儿操作(用数字卡排题)。

  (3)教师:都排好了吗?你票上的数字是几?你用了什么方法,得数是几,和票上的数字一样吗?

  教师: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咱们赶快进动物园吧。

  3、游动物园。

  要求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出6的加减式题。

  (多媒体屏幕上出示三种动物图案:6只长颈鹿,6只狮子。)教师:看,动物园里有谁?它们各有几只?用数字几?

  (1)排加法题。

  a、教师:请你随意选择一种动物,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征,照它们这些不同的特征排出一道加法题。

  b、幼儿操作。

  c、提问:你选择了哪种动物?(放大这种动物图片)哪道题,你是看了它的什么特征来排的?谁也是看了这特征排了不同的算式题?

  (2)排减法题。

  a、教师:刚才我们排了一道加法题,现在请你再随种动物,找出它们的特征,排出一道减法题。

  b、提问:你选择了哪种动物?(放大这种动物的图片,想到了哪道题,你是怎么想的?

  (3)按猴子的特征排题。

  a、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猴子吧,(放大小猴子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动作有直立有倒立,有穿衣服有不穿衣服,有大有小,地点不同等等。)看了小猴子的不同特征,请排题,可以排一道题,也可以排多道题,可以是加法题,也可以是减法题。用铅笔把你排的题写在纸上。(可以看一个特征排题,如根据穿着排出1+5=6,5+l=6,6—1=5,6一5=1以根据不同的`特征排题,如根据大小不同排出3+3=6,作不同排出一道题2+4=6等等,至于幼儿排几道算式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教师不强求。)b、幼儿操作一按猴子特征排算式题。

  c、提问:你排了几道题?是哪些题?你是看了小猴子特征排的?

  d、教师:大家都排了不同的算式题,请你们互相介绍了哪些题,是看了猴子的什么特征排的,把你的想法告诉我。

  4、乘汽车回家。

  (请三名幼儿当司机戴上汽车头饰,每辆汽车发出笛笛的响声,并开到活动室里。)(1)教师:汽车开来了,我们也该回去了,这里有三辆车,每辆车上有一道题,那么你该乘哪辆车呢?你们都有一张门票,看票的反面,上面也有一道题,如果你票上这道题的得数和车上这道题的得数是一样的,你就乘这辆车。先看一看票上的题,想一想,自己应该乘几点钟开的车。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其实 对体育活动特别喜欢,户外活动时间,个个都很兴奋,在此活动中,幼儿对走平衡木愿意尝试,一个跟着一个走,还带着微笑呢,只是在走小坡时,心里存有害怕。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4

  教案目标:在活动中能认真倾听,学习按线索想象创编,会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活动流程:完整听声音,熟悉角色→分段倾听讲述,了解脉络→再次倾听声音,幼儿创编

  教案准备:录音机磁带(录有狗悲伤叫声、鸟叫声、狗高兴吹口哨声)磁性教具(狗悲伤样、鸟飞来样、狗高兴样)

  教案过程:

  一、熟悉角色:小朋友听听,这个声音里讲的是谁?你觉得它们在干什么?(完整倾听)

  提问:里讲的是谁?你觉得小狗、小鸟在干什么?

  二、了解脉络:

  1、请小朋友仔细听听,小狗的叫声是高兴、生气,还是悲伤呢?它可能会说什么呢?(放狗悲伤声,幼儿倾听)提问:小狗的叫声是高兴、生气,还是悲伤呢?它可能会说什么呢?

  2、(导入)小狗的叫声很悲伤,原来小狗落难了,它可能会碰到什么困难呢?或者是小狗可能发生了什么危险呢?我们再来听听,边听边想,等会儿把小狗落难的事来讲给大家听听。(再次放狗悲伤声,幼儿倾听)提问:你觉得小狗可能会碰到什么困难呢?或者是小狗可能发生了什么危险呢?

  3、(导入)小狗落难了,它伤心地哭着,着急地叫着:“汪汪,谁来帮帮我?谁来救救我?”它的叫声被一只小鸟听见了,小鸟顺着声音很快找到了小狗。小鸟会怎样安慰小狗呢?我们来听听小鸟说了什么?(放小鸟声,幼儿倾听)提问:你觉得小鸟会说什么?你认为小鸟会想什么办法来帮助小狗呢?

  4、小朋友想了许多办法帮助小鸟,小狗终于得救了。这时候,小狗是悲伤还是高兴呢?听听小狗高兴地在干什么?它可能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放狗高兴吹口哨声,幼儿倾听)提问:你觉得小狗高兴地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三、幼儿创编:

  1、小朋友乐心帮小鸟想办法营救了落难的小狗。我们再来完整地听听这个声音,边听边给起个名字,听完后请你来讲讲你听到的声音,比比谁讲得好听,谁讲得有趣。(幼儿完整倾听)

  2、提问:谁来做王讲你听到的声音?

  3、小结:小朋友讲了情节不同的声音,回去后讲给爸爸、妈妈听听,下次我们再来开会,比比谁讲得新颖、与众不同。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散文诗,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2.能大胆想像、创编诗歌。

  3.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背景音乐、四幅情景图(小雨落在树叶上、小雨落在伞顶上、小雨钻进花蕊、小雨落在窗玻璃上)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雨”

  师:千条线、万条线,掉在地上看不见

  师:你喜欢雨吗?为什么喜欢?

  二、欣赏诗歌,理解内容。

  1.幼儿欣赏诗歌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散文诗《听雨》,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诵。

  (2)提问:散文诗的题目是什么?小雨刚才都发出怎样的声音?

  2.幼儿再次欣赏诗歌

  师:当小雨发出这些好听声音的时候,它都落在哪些地方呢?我们再来听听

  3.幼儿观看课件,理解内容

  师:刚才小雨落在哪里?发出怎样的声音?它在干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情景图,帮助幼儿理解散文。)

  4.幼儿完整欣赏,感受诗歌优美意境

  师:小雨的声音多好听!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来静静地“听雨”吧!

  5.幼儿朗诵

  师:这首散文诗美吗?你觉得它哪里美?现在我们用最美的声音一起来朗诵一遍。

  三、创编诗歌,大胆表达

  1.提问:调皮的小雨除了落在树叶、伞顶、窗玻璃上,它还会落到哪里,发出怎样的声音。

  2.幼儿大胆创编,并在集体面前表达。

  3.一起朗读幼儿创编的诗歌。

  活动反思:

  《听雨》是一首优美而又童趣的散文,语言凝练、韵律和谐,想象丰富,它把雨点拟人化,将雨点落在树叶、伞顶、花蕊、窗户上的动态都描绘的有声有色。其中“沙沙沙、滴滴答、吱溜溜、叮叮叮”等象声词的运用增加了散文的动感。不仅能让幼儿感受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同时又易于幼儿模仿、仿编。

  我认为这篇散文的教学重点是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难点是运用恰当的象声词,按散文中的句式仿编

  在活动中,幼儿基本能够认真倾听教师朗诵散文,感受了散文的意境美。但我觉得对散文的理解还不够。如雨点落到不同的地方发出不同的声音,雨点为什么会发出这些声音。为什么落到树叶上是“玩耍”,而落到伞顶上是“翻跟头”。在仿编这一环节难度大,而卧的指导也不到位。(.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如一个幼儿是这样编的:嘶嘶嘶,嘶嘶嘶,小雨在和河水打招呼呢。可以看出这个幼儿的创编中出现了问题:雨点落在水面的声音不符实际,幼儿基本是凭空想象,雨点落在水面所做的事也不合理。仿编既要要求幼儿了解雨声的象声词,又要与雨点落在的地方相对应,还要编一句雨点在相应的地方干什么。这样难度很大,尤其是之前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我应该课前应带幼儿亲自去观察一场雨,聆听一场雨,丰富幼儿的经验,这样活动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小百科: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唯一方法。从天上掉下雨滴,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地球表面水蒸发上升遇冷形成了雨。雨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探索并感知球的基本特征。

  2、了解球的种类,体验玩球的乐趣。

  3、通过动手制作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球:如:篮球、足球、;乒乓球、铁球、气球、网球、垒球等。

  2、装有水和吹起来的气球若干。

  3、制作球可选择的材料:报纸、海绵、棉花、泥土、沙土、布、橡皮泥、胶带、塑料袋、水、药丸壳等。

  4、木板做成的斜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球,探索球的特性。

  1、提供各种球,请幼儿自由玩球。

  2、提问:球是什么样的?(幼儿自由讨论回答)

  3、教师在幼儿探索的基础上小结:球大多数是圆的,能滚动,能跳起来,有的轻有的重,有的大有的小。

  二、幼儿动手操作,探索空心和实心球的不同。

  1、提供装有水和吹起来的气球若干个,请幼儿试着玩一玩。

  2、提问:这些气球有什么不同?

  3、幼儿讨论回答:一个装了水,一个没装水;装水的沉,没装水的轻;一个软一个硬;装水的弹不起来,没装水的能弹起来。

  4、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小结:装有水的气球是实心的,没装水的气球是空心的。

  5、请幼儿尝试将教师提供的各种球按空心和实心分开。

  三、提供多种材料,请幼儿动手做一个球。

  1、教师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请幼儿寻找自己认为最适合做球的材料,动手做一个球。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使用了什么材料,是怎么做的。

  四、游戏:看谁的球滚得远

  教师提供斜面若干,请幼儿尝试滚动自己的球,比一比谁做的球滚得远。

  五、讨论: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球?它们都是圆形的吗?

  六、延伸活动:

  请幼儿找一种材料,做一个跳得最高的球。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