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发布于:2021-04-15 04:37:36 作者: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合五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合五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沙漠,扩大幼儿对自然界的了解。

  2、认识沙漠里的骆驼,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3、引导幼儿知道沙漠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危害。

  3、让幼儿懂得我们应该怎样防止沙漠沙化。

  活动准备:

  1、有关沙漠自然风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资料。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投影仪、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用实物投影仪放大的画面,初步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

  -教师:画面上有什么?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骆驼的身上有什么?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用处?

  -教师:骆驼喜欢吃什么?骆驼生活在什么地方?

  -教师:骆驼有什么用途?

  -教师小结:骆驼生活在沙漠里,骆驼的身上有厚活的毛,可以防止身体里的水分散失,还可以白天防晒,晚上保暖。骆驼底眼睛会产生许多眼泪,让眼睛不干燥,而且有长长的睫毛,可以阻挡沙子跑进去。骆驼的鼻孔可以闭合,这样可以防风沙。骆驼耳朵里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进去。骆驼的身上有驼峰。可以分为单驼峰和双驼峰。驼峰可以储藏营养。

  骆驼的脚底有宽宽厚厚的肉垫,不怕热热的沙子,也不会陷进软软的沙子里。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人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2、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你见过沙漠吗?沙漠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沙漠里有什么?(仙人掌、蝎子等)

  -教师:沙漠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样防止沙化?

  3、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幼儿观看介绍沙漠的录像,了解沙漠的特性以及沙漠里生活的动植物。没有条件的,可组织幼儿根据已有经验交谈,教师可寻找相应的书籍和图片,向幼儿介绍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4、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观察画面,说说:沙漠里有哪些动物?它们叫什么名字?

  -请你用连线的方法帮骆驼走出沙漠。

  小百科:沙漠,主要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盖、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气干燥的荒芜地区。沙漠亦作“ 沙幕 ”,干旱缺水,植物稀少的地区。沙漠地域大多是沙滩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经常出现。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意图:我在科学区投放了一些直管玩具,孩子们用沙子、小石子、小珠子等做实验,发现它们有的能通过直管,有的不能,从而产生了一个个的“为什么”。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和探究点,在玩直管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引导孩子进一步探究哪些材料能穿越弯管,意在通过操作活动和观察活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感知到身边一些科学现象的基本原理。由此初步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活动目标

  1.在猜想、操作验证活动中体验探索与分享成功的乐趣。

  2.能动手操作验证哪些物体能通过弯管,懂得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

  3.喜欢动手操作,会观察记录实验结果,乐意将操作结果告诉同伴。

  活动重点:探究哪些物体能通过弯管,懂得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

  活动难点:想办法让毛线快速通过弯管。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管子,是用来干什么的;活动前带幼儿一起玩钻管道的游戏。

  2.物质准备:人手一份记录表、笔、弯管,每组一筐操作材料(铅笔、石子、木棍、毛线、螺丝帽、打气筒等),手电筒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讨论的兴趣,了解管子的多样性

  1.师:刚才我们一起玩钻管道的游戏,小朋友们走得很快,可是老师觉得弯腰在管道里面走很慢,这是为什么?

  2.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样的管子?是干什么用的?

  二、猜想并记录哪些物体能通过弯管

  1.出示弯管,引导幼儿观察、猜测:这个管子是什么样的?猜一猜哪些物体能通过弯管。

  2.引导幼儿认识准备好的各种材料。猜想并记录:你们觉得哪些材料能通过弯管?请把你的猜想结果记录在这张表格上。(引导幼儿用对错号等方式记录自己的猜想结果)

  3.幼儿猜想并记录。

  4.幼儿交流自己的猜想结果,教师根据情况提出问题:你为什么觉得螺丝帽(毛线)能(不能)通过弯管?还有谁的猜想结果跟他的不一样?

  5.小结:有的小朋友认为能通过,有的小朋友认为不能,这些物品到底能不能通过弯管?用什么办法来验证一下你们的结果呢?

  三、幼儿操作,验证哪些物品能通过弯管,哪些不能,并记录交流实验结果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每一种提供的物品都要实验,并把操作结果记录在表格上。

  2.幼儿利用弯管和各种材料做实验。

  3.鼓励幼儿大胆实验并做好记录。教师指导。

  4.请两三个幼儿交流实验结果,教师根据结果引导幼儿小结:螺丝帽、石头为什么能通过去呢?(小、硬)木棍为什么不能通过去?(比管子粗)铅笔为什么不能通过弯管?(又长又直又硬)打气筒打出来的空气看不见,你是怎么知道它通过弯管了呢?毛线为什么不容易通过弯管?

  5.出示毛线:谁能想办法让毛线快速穿越弯管?幼儿讨论并示范帮助毛线通过弯管的办法。(把毛线系在螺丝帽上;用嘴吹;打气筒打气等)

  四、引导幼儿明白“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

  1.提问:我们每个人的猜想和实验结果是一样的吗?要想知道结果究竟怎样。应该怎么做?

  2.师:一些东西不容易通过管道,容易堵塞,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3.出示手电筒:手电筒发出的光能通过弯管吗?我们到科学区里再去实验探索吧!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投放手电筒、铁丝、弹簧等材料,引导幼儿迁移经验,进一步深入探究。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蛋壳与醋之间会发生化学变化,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通过幼儿参与实践,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抽空蛋液的.蛋壳、水彩、画笔。

  小铁盒(也可用易拉罐)、酒精灯、蜡烛、回形针、醋酸、塑料小刀(若干)

  活动过程

  1、想一想、说一说

  (1)出示鸡蛋壳,教师启发幼儿说一说蛋壳上能不能雕刻图案,让幼儿自由发挥,想办法。

  (2)出示老师的雕花蛋壳,让幼儿想一想,猜一猜老师用什么方法做的。

  2、试一试,做一做

  (1)鼓励幼儿在蛋壳上画图案,作为底稿。

  (2)教师用小铁盒在酒精灯上溶化一段蜡烛,引导幼儿用干净毛笔蘸上蜡烛均匀地涂在蛋壳上。

  (3)稍后,用曲别针按照底稿的线条刻划图案,并提醒幼儿小心地仅把线条上的石蜡划掉。

  (4)再用干净的毛笔蘸上醋酸在蛋壳上的线条刻划处反复涂2―3 次。

  (5)过15分钟左右,把蛋壳上的蜡全部用塑料刀刮掉。

  3、比一比,说一说

  让幼儿把制作的作品拿给大家看一看并说说是如何制作的。

  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用彩色水笔把图案涂成彩色。

  2、开个“雕花蛋壳展示会”,让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3、引导幼儿知道,我们的牙齿是怕酸的,食物的残留物在口腔内时间长了也会变酸,所以要认真刷牙,保护牙齿。

  活动建议

  1、在酒精灯上用铁盒取蜡油时要注意安全,用曲别针在蛋壳上刻划图案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别扎着手。

  2、鸡蛋可不抽蛋液,若抽蛋液要把蛋壳口封上。

  3、用红皮鸡蛋效果最佳。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通过了解能够看懂天气预报。

  2、简单了解气象台的主要功能。

  3、激发幼儿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图片,纸箱,记录表,幼儿提前回去观看天气预报

  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预报的温度

  1、 出示天气预报短片。 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天气预报)xx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xx——xx度)你们知道这两个数字代表了什么?(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

  2、 定格图片,指着说出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

  3、 出示五所城市预报,幼儿独立说出温度情况。

  4、 问:我们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那播报天气预报的阿姨怎么知道的?(气象台的工作人员预测的天气情况)

  (二)了解气象台

  1、 出示青岛气象台图片,介绍气象台。

  2、 在气象台里有许多仪器,叔叔、阿姨就是通过这些仪器了解天气状况的。

  3、 出示仪器图片,温度计——知道每天的温度。风向标——测风力和风向。湿度计——测天气的湿度状况。当然这些仪器预测的天气预报也不是完全准确,有的时候预报下雨,也不是就会下。

  4、小朋友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可以知道全国各地的天气状况,那中央气象台是怎么知道的哪?(各地气象台每天把天气情况报告给中央气象台)

  (三)认识常见天气符号

  1、 小朋友你刚才看天气预报的时候你除了看见温度情况,你还看到了什么小符号?

  2、 出示城市预报图片,幼儿认识常见的符号。

  3、 教师随便出示城市预报图,幼儿独立说出天气状况。

  (四)记录预测天气

  1、 了解了那么多城市天气的状况,下面我请小朋友来预测一下明天青岛的天气状况,填在表格的第一行。

  2、 请幼儿上墙前做小播报员,(注意纠正幼儿预测的错误)

  3、 这个表格下面一栏还没有添,小朋友今晚回家看一下青岛的明天天气状况,记录下来,看看和你预测的有什么差别。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比较光影的相关作品,体验自然界中的光影现象,感受并发现生活中光影的关系。

  2、对剪影艺术和摄影艺术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活动准备】

  1、不同形态的动物或人物的剪影。

  2、自制幻灯箱一个,即手电筒,卡通外形的硬纸箱,透光纸组成的"小精灵"。

  3、自制幻灯片两张,美术书一本。

  4、小橡皮,黑布一块。

  【活动过程】

  导入:老师今天带来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小精灵",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好吗?(出示灯箱)谁来说一说"小精灵"都有哪些特点?

  一:光影揭秘

  1、在"小精灵"的肚子里有你们想吃的、想看的和想玩的,你们相信吗?不过里面还有一个非常可怕的怪物,谁能勇敢的走上来看一看?(请一名幼儿参与)请你把小手放在"小精灵"的身上说:"我会遵守诺言,不会把所看到的东西告诉小朋友们"(请这名幼儿观看)。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动物?你看到了什么物体?(边提问边看)你看到了哪些人物?

  3、请一名小朋友揭示"小精灵"的奥秘。

  4、出示

  儿歌

  你我的好兄弟 有你就有我 你来我就来 你走我就走

  提问:影子的兄弟是谁?(会出现多种答案)我们做完下面的小实验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到答案。

  二:光影实验

  1、拿一块小橡皮放在手心里,然后把所有的光全部遮盖住,用眼睛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2、把橡皮放在桌子上,你会发现桌子上除了小橡皮还多了什么?

  提问:(1)为什么会出现影子 (2)影子的兄弟是谁?

  科学家利用光影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而光影又为我们的射影家和画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想像空间。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些名家作品,看看他们是如何。

  三:作品欣赏

  打开书本找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进行欣赏。

  要求:1、观察作品的表现手法?2、作品的特点?3、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剪影是剪纸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以形态的外轮和黑影揭示形象特征和表情的?虽然只是一个影子的轮廓,不见五官,却能够让人意发联想(出示图片)《影子》

  提问:1、你看到了什么? 2、你想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乘坐想象的小船到影子王国中敖游吧!

  四:做一做尝试把上节课收集到的影子用剪或撕的方法进行创作。

  撕纸方法:1、先把轮廓画好。2、把大体轮廓撕下来。3、用指甲卡住把边圆线细致的撕开。注意事项:1、左右手配合2、剪或撕两种方法尝试

  完成作品:(出示背景图)1、填画2、组合。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