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秋季如何预防秋燥

秋季如何预防秋燥

发布于:2020-10-18 05:27:40 作者:

秋季如何预防秋燥

  进入秋季之后,除了秋打盹之外,还要注意预防秋燥。那么如何预防秋燥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秋季如何预防秋燥

  预防秋燥的方法

  1、调节心情谨防秋燥

  人们在夏季酷热大汗之后,常损耗过多,会出现体内营养及水分不足。而进入秋季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老年人对秋天气候的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重视预防。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

  2、早卧早起少辛多酸

  提起养生,日常起居和饮食自然是重中之重。立秋后,大家应在饮食起居上进行调整,夏季的饮食结构和起居时间已经不适合这个节气的养生了。立秋之际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做到“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阴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防收敛太过。

  3、少吃冷饮多喝热粥

  立秋后虽有了凉意,但还有些“暑气”没散,暑热中人的毛孔是张开的,皮肤的纹理比较疏松,容易受外界的.邪气侵袭,出现头痛、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阴暑”症状。立秋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脾胃容易在这种冷热刺激中发生不适。

  4、防秋燥的饮食方法

  梨

  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对儿童肺热咳嗽、麻疹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柑橘

  柑橘性凉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润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热病后津液不足、口渴等症状。

  石榴

  石榴性温味甘酸,有生津液、解烦渴的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干、烦渴等症状,可作食疗极品。石榴捣汁或熬汤饮,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杀虫止痢,可治疗小儿疳积、久泻久咳等。

  葡萄

  葡萄营养丰富,酸甜可口,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阴除烦,捣汁加蜜收膏,开水冲服,治疗烦热口渴,经常食用,对体质虚弱和过度疲劳者均有补益。葡萄干,铁和糖的含量相对增加,是儿童、妇女体弱血虚者的滋补佳品。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健康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