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过年如何吃才健康

过年如何吃才健康

发布于:2020-12-16 13:42:12 作者:

过年如何吃才健康

  炒菜时放油多一些,最后出锅的成品自然会更加香,吃起来的味道和口感都会比不放油要更好。但是现在很多过油菜,却极大的增加了油脂摄入量,对身体健康有潜在的威胁。所以,即使是在觥筹交错的年饭餐桌上,也要减少食用过油菜

过年如何吃才健康

  什么是过油菜?

  我们这里说的过油菜指的是,在烹调之前,先把食材丢在滚烫的油中烹制一遍。这种类似淖水的烹调方法,其实并不健康。食材现在油中过一遍,然后再炒的烹调方式其实会无形中增加了食材的吸油量,也会间接增加人体对油脂的.摄入量。所以,尽管这样的烹调方式能够增加菜肴的口感,也会在色香味上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对身体并没有好处。

  吃菜前涮油不如直接少放油

  很多明星都在自己的减肥秘笈里说,吃菜之前会习惯把菜放在清水中涮一下,以减少油脂的摄取。这样的做法能稍微减少吃进去的油,但是因为烹调方式不合理,很多油已经蕴含在食材当中,比较难去掉。并且,吃前涮油会削弱菜肴的口感,降低进食的乐趣。

  所以,为了享受美食又身体健康,合理的烹调方式是很重要的。

  能蒸不要炸 能煮不要煎

  食材本身并不会含有过多的油脂,加上选择合适的烹调方式,就既能够带出食物的美味又能减少摄取油脂。在烹饪中最好选用煮、炒以及蒸食的烹饪方式,这三种方式能较大程度的留住食物营养;而炸、烤和煎食的方式,因为烹饪过程温度较高,食物的营养成分更容易流失。

  同时,能生吃尽量生吃。类似水果以及某些蔬菜,尽可能采取生吃的方法。

  过年饮食需要注意的

  1、过节每天几乎是多人餐,请注意,使用公筷。此时正值感冒、病毒性肝炎易发季节,餐具也很难做到顿顿消毒,在频繁的交叉接触中,通过食品、食具以及唾沫常使这些传染病得以传播。

  2、适量饮酒。过量的酒精会造成肝脏、大脑、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损伤;注意不要空腹饮酒,食物会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以便给身体充足的时间来中和酒精;不要猛喝,喝酒要时不时地停顿一下;喝白酒后不能喝汽水。果汁能起到很好的解酒作用。注意过量饮酒之后不要喝浓茶。

  3、过年食品要注意保持新鲜卫生。最好的饭菜是现做现吃,选择新鲜的食品原料制作,马上食用不放置。特别注意的是:不新鲜的熟肉制品和冷荤凉菜千万别食用;冰箱里存放的食品取出后要彻底加热后食用;生吃的蔬菜一定要洗净;加工食品过程中一定坚持生熟分开。

  4、清淡少油腻,搭配要合理。 过分“充足”的营养使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升高。鱼肉进食过多,饭后要吃水果或喝茶来帮助排毒,减少肠道负担。

  过节如何吃出健康?

  1、油腻

  肥肉、油脂和甜食,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增添膳食的风味,因而在节日的餐桌上一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一些人平素饮食比较清淡,但节日期间放松控制,这三者吃得过多,从而引起能量、脂肪和胆固醇等摄入量较平时显着增高,结果使饱腹感增加,感觉“腻”,影响食欲,还可能引发或加重高脂血症、冠心病、脂肪肝和肥胖症等。

  如某餐进食了油炸食物(如油饼、油条、炸糕、炸肉等),下一餐尽量吃清淡以平衡之。此外,也可在饭后一小时饮用乌龙茶,可帮助消化,解油腻。

  2、夜宵

  节日期间,如果偶尔熬夜一次,人体可以自行调整过来。但如果连续熬夜,可在晚上12点左右适当加一次餐。夜宵选用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包括牛奶、酸奶、水果、饼干、烤面包片等,吃些热水饺也是好选择。但是,有人午夜进食韭菜馅饺子有可能引起腹胀等。应注意的是,各类奶油甜点、油炸食物等不宜用于加餐。

  3、暴食

  很多人平素已接受并遵循了“食不过饱”的饮食原则。然而,节日期间,免不了各种应酬,进食量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一次性摄入大量富含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糖分的食物,不仅会使其中的大部分营养素(如蛋白质等)无法被充分吸收,而且造成浪费,还可引起急性胃扩张,诱发急性胃肠炎、急性胃溃疡穿孔,甚至诱发心脏病、急性胰腺炎等。对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和儿童等,则可造成更大的伤害。可以说,暴饮暴食是节日期间饮食卫生的第一大忌。对应策略是:少量多餐,每餐八分饱。

  4、食盐

  一些人长期处于“高盐”饮食状态下,对“咸”的感觉功能逐渐减退,口味越来越容易偏咸,春节期间尤甚。

  每日摄取钠盐过多,易造成血压升高。一般每人每日摄入食盐总量以不超过6克为宜,对伴有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病、糖尿病者,更需限制到4克以下。

  选择醋、柠檬汁、番茄酱等调味品可使食物变得更加有滋有味有色,促进人们的食欲,去腥解腻,其作用可谓大矣。有些调味品本身就具有较好的营养保健作用。但也有人喜欢食用刺激性较大的调味品(如芥末、辣椒)和浓肉汤等,虽可满足一时口味的需要,但时间长了对身体不利,例如可引起胃肠刺激、消化不良、大便干燥、便秘等,有的还有升高血脂和血尿酸的副作用。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健康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