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处暑养生要注意什么

处暑养生要注意什么

发布于:2020-09-05 17:48:13 作者:

处暑养生要注意什么

  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有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那么,处暑养生要注意什么?

处暑养生要注意什么

  处暑节气特征

  1、处暑分三候

  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有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一候鹰乃祭鸟”是指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且先陈列如祭而后食。

  “二候天地始肃”是指接着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古时有“秋决”的说法,即是为了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而行刑。《吕氏春秋》上说:“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即是告诫人们秋天是不骄盈要收敛的季节。

  第三候“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开始秋收。

  2、多事之秋

  处暑之后,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

  处暑养生的注意事项

  1、宜吃咸食

  饮食调养方面宜益肾养肝,润肺养胃。饮食上宜多吃咸味食物如荸荠、沙葛、粉葛等。

  2、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肠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热的刺激,因此在饮食方面要谨慎。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要注意少食多餐。另外,随着气侯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加重秋燥的症状。

  3、多喝蜂蜜少吃姜

  营养学家说,季节进入秋天,要多喝蜜,少吃姜。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蜂蜜水,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4、避免过早添加衣物

  常言道,“春捂秋冻”。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5、多睡一小时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因此,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对于年轻人来说,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学习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时也可以减少“秋困”的出现。

  6、多开窗少开空调

  秋季尽量多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在室内养些植物,调节空气,增加氧含量。

  7、护理好脐部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要注意防寒保暖了,不过大家较少注意到肚脐的保暖。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却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若防护不当,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所以要注意防护。

  8、精神调养

  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因此在精神调养上,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使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多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安神定志的课外活动。

  9、轻松运动

  秋高气爽,到户外进行跑步、打拳、舞剑、做健身操、爬山或去公园散步等,可以迅速使机体消除“秋乏”的感觉。尤其是舒展肢体的活动还能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要注意的是不宜进行高强度和剧烈运动,锻炼时应以微汗为适,切忌大汗伤及津液。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健康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