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美食攻略
保亭美食攻略
话说,七仙女下凡来七仙岭泡温泉。虽说泡温泉养生美颜,但也是很消耗体力的。于是,仙女姐姐们又打算遍尝保亭的美食,择日再返回仙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保亭美食攻略,欢迎查看。
01不回家的牛
这些牛儿们是不是长得非常漂亮?它可是山大王,哪哪都是它的地盘。平时就看看风景,吃吃野菜,谈个牛类恋爱,生个牛宝宝,它们这日子才叫货真价实的田园生活呐!怪不得肉那么好吃,都是保亭这方水土给喂出来的。
当地黎苗族村民把黄牛放养在海拔700米以上牧草丰富茂盛的山坡上,任由它们自由自在的`觅食。每隔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主人才会上山去,用各家独有的方法召唤头牛领着牛群来到固定的地方吃盐巴。这种牛因为长年处于半野生状态,因此野性十足,肉质肥美,鲜嫩爽口,水分极少。
02会冲浪的鱼
石鳞鱼长年生长在水质纯净的山溪中,对水质的要求很高。这种鱼喜欢逆流而上,与湍急的溪流嬉戏,所以又被称为会冲浪的鱼,肉质特别滑嫩。
石鳞鱼的习性限制了自身的生长,一般个子都不大。却因为喜欢逆流,勤奋而游,所以鱼肉富含蛋白质,入口特别滑嫩,小巧而精华。石鳞鱼无论香炸、清蒸还是清水煮,都是一道美味佳肴,而且素有“不吃石鳞鱼不算到保亭”的说法。
03会上树的鸡
农家放养的土鸡,身小翅长,毛色艳丽,鸣声洪亮。白天在山林间吃树籽、小虫和果子,喂食谷物、玉米、番薯及木薯,喝溪水、晨露和泉水,晚上睡在树上。在原生态自然环境下生长的鸡,口感独具特色,皮薄黄澄光亮、柔嫩爽滑香甜。
04五条腿的猪
野猪与家猪的杂交品种,放养于田地山野间,以野果地瓜为食,嘴尖且长,走起路来嘴巴贴着地,鼻子比起一般的家猪要长,远看形同五只脚,故名五脚猪。它皮厚油少,肉质结实。不管是白切、烧烤或火锅都味道具佳,风味独特。
05竹筒饭
以前,黎族同胞外出远行或去离村寨偏远的田园耕作、上山打猎,或招待客人时才做竹筒饭。通常是用山兰稻”配肉类为原料,放进新鲜的的竹筒中,加适量的水,再用香蕉叶将竹筒口堵严,放进炭火里烧烤至熟。米饭酱黄,柔韧透口,“一家香饭熟,百户闻竹香”是对黎家竹筒饭最美的赞誉。
06山兰酒
黎族同胞采用本地旱糯稻—山兰稻酿制而得名,黎族人通常叫“BIANG酒”。山兰酒制作方法有二,一是将山兰米蒸熟揉散成粒,再用黎山特定植物和米粉制成的“球饼”碾至粉状掺入其中,装进坛里。一日后取少量冷水沁入并封口,埋到芭蕉树下自然成酒,一年后呈黄褐色,数载则显红色甚至黑色。另一种是将蒸熟的山兰米和碾碎的“球饼”混合放置在垫满芭蕉叶的锥形竹筐中,上面也用芭蕉叶封盖。三天后,朝下的竹筐尖部开始往筐下的陶罐里滴出浆水,这就是山兰纯液,呈乳白色。黎族初民饮酒不用酒杯,酿好的酒储藏在陶坛中,饮时“以竹筒吸之”。
07苗家三色饭
苗家三色饭是海南中部山区苗族人民的传统小吃,苗族最具民族特色的食品之一,是苗族人民用来招待客人和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性食品,苗寨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三色饭,有红、黄、黑三色,分别取色于新鲜植物红蓝藤、黄姜和三角枫汁液,有药味甘香,饭团甜滑,形态美观,极具苗族风味色彩。
08鱼茶
“鱼茶”不是茶,其实是一种腌制的鱼,分为“干鱼茶”和“湿鱼茶”两种,分别是用干饭和稀饭腌制生的淡水鱼而成。据海南民俗专家介绍,在海南,“鱼茶”的由来有三个“传说”。第一个“传说”是这么讲的:相传很久以前,一个黎家妇女无意中把生鱼和米饭放在一起,几天后发现鱼的味道不错,这一消息立即传遍全村。第二个说法是: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次丰收庆宴后,黎族同胞为了不浪费吃剩的东西,便把米饭和生鱼放在坛子里盖好,几天后发现鱼味酸可口,因此,这种做法世代相传。还有一个传说:黎族苗族同胞“刀耕火种”,有一次他们发现用生鱼和米饭和在一起吃能够给身体“降温”,“鱼茶”因此流传。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美食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