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对教育的影响
中小学生对教育的影响
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研究的深入,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同样重要,都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中小学生对教育的影响,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中小学生对教育的影响
在党的报告中,提出了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需要培养出大量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青年一代。学校与家庭都要尽己所能去悉心培养,要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首先要注意性格的细微发展,可以说性格就是细微的、隐性的和原始的思想道德状态,而思想道德则往往是发展了的、成型的、成熟的、显性的性格表现。我国现在积极提倡传统文化道德教育,传统文化中其实就蕴含着性格培育,早在古代,孔子就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本性去教育,使其扬长避短,在各方面有更好的发展,继而为国家为人民服务。
古人云:“做事先做人”,美国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也曾说:“性格决定命运”,由此可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对人生影响的重大。不仅如此,人是社会的集合体,社会的运转与发展离不开人类的活动,因此,人的性格对社会也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当今信息技术发达,文化多元化发展并遭受某些不良习气冲击的社会,中小学生的性格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中小学生性格教育对社会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民态安定,国家之本
1、社会不良之风,诱使青少年犯罪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各类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塑造时期,很容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继而走上歧途。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原因很多:一是境外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一直寄希望于我国下一代,通过反动媒体对我国进行反动宣传,利用社会热点问题煽动闹事等方式直接拉拢教唆青少年违法犯罪。二是各种不良思想思潮和文化垃圾侵蚀青少年。一些领域道德失范,不正之风蔓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淫秽色情的'文化垃圾屡禁不止,致使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受到冲击,法制观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贪图享乐和不劳而获,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每个家庭的希望,青少年犯罪将会给社会带来混乱,造成经济发展缓慢等巨大危害。
2、健全性格,抵制诱惑,做自己的主人
青少年犯罪有社会因素,也有个人因素,这是因为意志力不够,缺乏自制能力,有位名人曾说:“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这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为维护社会治安不能只抓法制,为培养接班人,更要注重性格教育。
3、提高全民素质,从起点抓起
性格的养成是日积月累的行为习惯养成的,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正确的教育,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对国家有利的公民。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多给孩子讲一些励志的名人历史故事,让善念、积极进取的品格扎根于幼小的心灵中,另外还要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自律能力。如果每一个人都懂得并追求真、善、美,就不会有坑蒙拐骗事件,经济将得到更好的发展,社会将会良好的运转。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将成为现实。
二、重视性格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封闭式应试教育,抑制学生潜力
每一位学生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与优势,将来都可能有所建树,但是有些教师家长过于看重分数,仍让中小学生处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环境下,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培养出众多只有成绩优的高分低能的“三好学生”。而这些学生将来并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更难以为国家做出贡献,因此,完全封闭式的应试教育只会给国家增加负担,而非为祖国培养人才。
2、以学生为主体性教育,开放学生性格
现代教学流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即改变从前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上课积极发言,为学生创造与伙伴合作的环境,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开放学生性格,发散学生思维,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使他们从小养成独立自主、辩证学习的性格,由内向、懒散、被动接受变为开朗善交、勤奋好学、主动发现、创新,进而形成一种习惯,并有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适应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更有利于他们将来适应社会。
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中小学生都是祖国未来的栋梁,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的富强要靠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作支撑。中小学生的天赋得以开发,性格健全,全民素质自然会越来越就高,社会和谐稳定,各行各界人才辈出,文化、经济、政治、军事必将繁荣昌盛。民是国之根基,青少年是民之起始,因此中小学教育关乎国家,而中小学生性格教育需与知识与科技教育平分秋色。
三、沿袭因材施教,弘扬传统文化
现在青少年在家中多是独生子女,过着衣食无忧、唯我独尊的生活,很容易性格孤僻、只想自己,加上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外面精彩的世界”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中小学生因好奇、刺激而无视我们的传统道德,不学祖国的历史反崇洋媚外,致使中国传统的道德遭受到冲击。道德是人与人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待人接物的小事情上。如果道德远离了日常生活,成了超越生活的“政治口号”,便成了空的东西,势必弱化道德社会控制功能。道德意识和观念的培育和重塑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工程,它需要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应加强对中小学生传统道德的教育,通过学习传统知识来培养他们的性格并因材施教,社会上人与人会和谐相处,各自尽己所能为国家做贡献,为经济发展而努力,国家将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教育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