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如何教育幼儿自主学习

如何教育幼儿自主学习

发布于:2020-08-21 16:00:26 作者:

如何教育幼儿自主学习

  导语:幼儿自主学习,是指幼儿在幼儿园中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根据自己的喜好、水平,独立地接触信息,获得经验,提升认识,自主发展。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方法教给孩子,使孩子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何教育幼儿自主学习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幼儿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与激发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显得至关重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首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孩子们一生下来就对眼前的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但是由于孩子们还处在幼儿期,对很多事物和现象都只存在于表面,并不能清楚其中的缘由,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

  其次,通过学具操作、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对动手操作的活动显得尤为感兴趣,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能够一下子吸引他们的眼球。例如,在小班自由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数学区、科学区、益智区等,孩子们经常被各种操作材料所吸引,迫不及待地玩,孩子们基本都能达到目标。这也应证了在玩中学这个道理。同时,我们还应用多媒体课件,利用精美的图片、操作展示的效果以及声音的提示,深深吸引住了大家,也能很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会幼儿学习方法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陶行知先生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教师的作用不只是在于教给孩子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学习的方法,为今后的一生学习做好铺垫。因此,教师要创设多种活动方式,让孩子在愉悦中掌握学习方法。

  首先,在游戏中学习。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所以游戏本身所具备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题活动的基本特征就能得以充分体现。孩子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知识的获得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育目标和孩子的年龄特点,把游戏贯穿于教学活动中。让孩子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学习方法。

  其次,在操作中学习。幼儿大多都喜欢动手操作,尽管可能会遭遇失败,但依然不会改变孩子们探究世界奥妙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积极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从表面趋向深入,在探索中经历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第三,在讨论中学习。讨论学习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讨论就是要让幼儿自己有话要说。在让幼儿讨论时.必须围绕幼儿熟悉的内容进行讨论,这样幼儿有了生活的经验、一定的知识,讨论起来就会有话说。

  三、创设良好学习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运用环境来教育孩子。”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儿童发展的条件,是儿童与儿童之间、儿童与成人之间、儿童与物之间互动的中介因素,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幼儿形成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态度与倾向。

  首先,创设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为了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幼儿园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上要体现“四性”:

  (1)教育性,环境要渗透教育意图,随教育需要设计或改变;

  (2)适宜性,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

  (3)参与性,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

  (4)开放性,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不仅要考虑幼儿园内环境要素,同时也要重视园外环境的各要素,两者有机结合,协同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利用开放的教育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是教育者应该树立的大教育观。

  其次,创设平等、宽松的心理环境。在自主学习中,幼儿和教师是一种新型的、和谐的伙伴关系。所以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宽松、平等、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自觉投入到这种环境中。幼儿园教师每天都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孩子们和老师在一起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要想孩子接受你,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们建立一个融洽的师生关系。

  同时,要让每个孩子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孩子天生好奇、爱问,教师要以欣赏的目光、适当的语言,诱导孩子自主想象,让他们“异想天开”、“幻想成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有助于他们自我实现、自主学习。

  四、培养幼儿问题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心灵深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然而,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的这种愿望很难表达出来。教师要帮助幼儿把这种愿望表达出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想。

  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首先,要想幼儿之所想, 设身处地地探明幼儿的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引导幼儿把心中的疑惑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当孩子提不出问题时,恰当的主动提问是诱发儿童提问的重要途径。比如,面对一种有趣的现象,可以用“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等方式提出问题,与孩子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过程中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其提出更多的问题。提问方法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过示范引导孩子追问、反问、类比提问等。

  其次,培养问题意识还要关注儿童提的问题。由于幼儿已有知识和能力有限,有些幼儿虽然能提出问题,但所提的问题比较表面、肤浅,而他们心中更多的疑惑并没有表达出来,如很多幼儿提问时常常只用“这是什么”来表达,其实他们心里还想了解更多。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心中的疑惑, 帮助他们提出最本质的、最想问的问题,鼓励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教育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