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如何教育孩子的简易教程介绍
一本如何教育孩子的简易教程介绍
一本普通人写的,也适合普通人看的家庭教育书,这是我读这本书的第一感受。这本书较少高深冗长,晦涩难懂的理论,里面都是些真实的教育故事。我读过不少家教书,他们的很多例子不知被夸大了多少倍,还有的就是假的,而这本书不是这样。
教育孩子的小贴士
在这本书里有很多教育孩子的实际例子,可以供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参考。比如孩子看电视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么处理的。
“曼曼2岁3个月以后,我有机会经常见到她,那时候她脾气正暴躁。她喜欢看《天线宝宝》和《猫和老鼠》,看的时候,很靠近电视。我们心疼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就劝她坐到沙发上,妈妈通常会讲看电视的危害,她哪里听得进,在她2年多的生命里,又哪里懂得近视眼的痛苦。几次无效的劝说之后,我就采取了进一步行动,挡住电视,指令就五个字:回到沙发上!她一看,哭了起来。其实,哭只是她的第一步,如果我让开的话,她立刻就收住哭声,不再为我浪费半颗眼泪,这个办法她已经驾轻就熟,对付姥姥和妈妈尤其有效,谁知道我根本不吃这一套。她见我依然无动于衷地站在电视前面,迅速使出第二招,放声大喊:姥姥……姥姥……,声音凄厉,楚楚可怜,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姥姥应声从厨房出来搭救,见现场的架势,知道姑姑是个说到做到的人,姥姥知难而退,临阵倒戈,劝曼曼说:坐到沙发上去,姑姑挡住电视,也是为你好!曼曼立刻意识到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重要变化,她根本听不进姥姥的劝说,横下一条心,使出第三招:自力更生!她顾不得酝酿眼泪,眼神满是愤怒,试图推开我。她身高不足我的二分之一,体重不足我的三分之一,这注定她不可能获胜。连出三招都受挫,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回到第一招:我哭,我大声地哭!她当然有哭的`自由,我并不制止,只是安静地看着她。哭到没趣,她认输了,不情愿地回到沙发上。
我的目的达到了,立马让开电视,并慷慨地表扬了她的良好态度,对之前的较量则只字不提。
估计她心里很恨我――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她常常对我说:不要姑姑!
看电视的喜悦很快就冲淡了刚刚的不愉快。这个不愉快也自有它积极的价值:跟姑姑较量,赢不了;回到沙发上,有电视看。她的情绪慢慢舒缓开来,似乎忘了这件事,但她分明记得,又经过了一两次这样的较量,她认同了我的做法。偶尔忘记,只要我挡住电视,什么也不用说,她立刻扭着小屁股跑回沙发上,样子超可爱。这份默契让我颇为得意。
里面有很有意思的反面教材。
作者既写了成功教育的例子,也写了教育失败的例子。这很有用,可以让我们知道哪里不能走,哪里等着我们的是泥淖,陷阱。比如书中作者弟弟的例子。
回想弟弟读书的过程,在我的印象中就没优秀过。小学的时候,他的成绩就不怎么好,他初中的成绩,已经让我们非常担心。
那时候寒暑假我会给他补课,但他一提学习就头大。那时候弟弟有点怕我,就算再不情愿,也会坐到那里。他用一只胳膊拄着头,双眉紧锁,没精打采的样子,说他什么也不吱声。可是我看到他的样子,也实在是恼火,也常常给他讲道理,但都没什么用。忍无可忍,就疾言厉色地批评他一通。批评过后,依然没有改善,真让人感到绝望。
弟弟读高中的时候,我也曾经做过很多尝试,想办法鼓励他,教给他我学习的方法,但收效甚微。有时候,他也打电话和我聊聊学习,我极力让自己有耐心,多鼓励,但发现一次次地通电话,他的成绩还是原地踏步。耐心被消磨殆尽,有一段时间,在电话上弟弟的话越来越少,我的话越来越多,牢骚的闸门一旦打开,就会奔腾咆哮。挂了电话,也觉得这样做很不妥,可当时的我,还找不出更好的办法来。下次通电话,批评的话又一次决堤。最终弟弟没有考上大学。
过了一段时间,我慢慢地想通了,弟弟的问题,他自己当然要负主要责任,可我们人人都有份。
一、教育尺度的放宽。弟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又是爸爸盼望中的儿子,所以爸爸妈妈对他宠爱有加。虽然老爸也知道不该娇惯孩子的道理,但凡事到了弟弟这里,尺度就不自觉地放宽。比如,有一次弟弟写
作业,我要求他做完才能吃饭,最终爸爸心疼他的宝贝儿子,忍不住干涉。最近几年,家里的事情还是老爸老妈张罗,有时候也听听我的意见,却总觉得弟弟做事慌张,不让他参与。前几天劝老爸老妈“退位”,他们还是一百个不放心。我就反问他们:你们能安排他一辈子吗?如果不可以,趁早放手,不摔跟头怎么能长大?保护孩子,本是为了让他少受伤害,如果过度,反倒使得孩子胆小、自卑,在未来的路上面临更多的伤害。
二、被忽视的童年。虽然家人对弟弟爱护有加,但他成长的关键期,全家人也疏于对弟弟的开导。直到现在,弟弟都特容易情绪低落。
三、家境影响心境。弟弟读书的时候,花钱是让他感觉特别为难的事情,特别是一些集体活动,不花吧,好像自己很小气;花吧,又舍不得让父母为难。许多这样的事情,让弟弟觉得抬不起头来。现在回头去想,就算我们无法改变家境,但可以有意识地改变弟弟的心境。艰难困苦的处境,可以让人垂头丧气,也可以让人奋发图强,关键是往哪方面去看。
四、同一个父亲的不同侧面。爸爸对我的影响,积极方面比较多,对弟弟则不然。在弟弟成长最关键的那几年,也正是父亲最不顺利的时候。父亲其实是个挺情绪化的人,遇到挫折,情绪很容易低落,做事退缩,爱犹豫,在意别人的评价,总是归因于外力,爱发脾气。弟弟虽然旗帜鲜明地反对老爸,却又在不知不觉当中习得了这些问题。
五、探索成绩提高的路径。虽然我从小就表现出对付小孩的天赋,但我不得不承认,在如何克服学习障碍、提高成绩方面,当时的我真是外行。总是让弟弟好好学习,至于如何学习好,我也没有针对性的方案,只能把我的方法复制给他,但总是感觉“猪肉贴不到羊身上”。我之所以忍不住对弟弟发脾气,也不仅仅是他做得不好,其中还隐含着我的挫败感。在弟弟的学习上,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为父母“爱之深,责之切”的矛盾心情。
六、性格和心情的疏导。现在,弟弟长大了,总体说来,他挺懂事的,是个有情有义的孩子。我呢,这几年也读了不少心理学专业的书籍,加上对诸多教育故事的反思。我放下了从前的立场,不再被挫败感所控制。我发誓不再对弟弟发脾气,未来不敢说,至少最近一两年我做到了。我也终于明白,如果某人或某事能点燃我们的怒火,说明我们心中本来就有怒气。如今,我学会了接受弟弟的全部,我相信他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从现在起,我愿意用我的所学所思,来和他共同面对成长中的难题。我坚信,只要起步就不算晚。
自我教育最重要。
自我教育才是最高层次的教育。唤起孩子内心的能量最重要。当一个人立志于学,立志向好时所焕发出的力量是可以催摧跨一切的。作者的表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表弟是大姑的儿子,他的姥爷和我的爷爷是亲兄弟。我们两家相距不远,小时候就经常能见面。十一二岁的孩子,逐渐重视身边的友谊,我们开始勾肩搭背地在一起玩,似乎从那时候开始,亲情之外,友情开始萌芽。
表弟初中读得一塌糊涂,连参加中考的机会都没有,他在学校也还算乖,只是听说有一次同学之间玩笑开过火,他用力过猛把人家的头打破了。书没得念了,爸爸妈妈也很失望,就让他顶着烈日去地里干农活。那寂静的旷野,那炎炎的烈日,那无言的土地是最好的老师。他沉默地干了一个多月的农活,心里有个声音越来越坚决:再也不这样活能!我还有梦!9月1日早晨,他什么也没带,就徒步去了学校。因没有参加中考,他只能去读职业高中。后来他告诉我,那天他心中是多么忐忑,他怕家人把他追回去,连大路都没敢走。高一都是在补基础,而他的基础――用他的话说是“根本没基础”,将来怎样还不知道。他没有别的路可走,只能背水一战。我们本来就很要好,加上我支持他读书,再加上我高中也不顺利,我的经历本身就给他很多激励,我们之间的友谊在那一年得到升华。当时我读大学,我们常常通信,讨论的内容无非是对未来的憧憬、互相勉励和具体的学习方法。我们的信都写得很长,那是一段令人难忘的记忆。我见证了一个孩子内心力量的觉醒,我坚信他内心那股蓬勃的力量能创造奇迹,不断预测他高二能成为中等生,给他打气,让他坚持住,他也向我倾诉心中的压力。那段日子他真是咬紧牙关往前走。他探索出了许多独特的方法,使得他的名次一直在稳步地往前走。
表弟终于考上了大学,周围的人对他刮目相看。从前那个稀里糊涂混日子的小孩,永远地留在了众人的记忆里。
表弟读大学期间,一直是班长。说到表弟为人的心胸气概和组织能力,我真是很佩服。在班级里,他组织活动,总能考虑到各方意见,最后同学老师都很满意。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他也会不着痕迹地从中协调。他总是温和中透着坚定,宽厚,洒脱,有威仪,又值得信赖。
那么这种意识的觉醒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呢?我觉得首先家长不能教育过度,阻碍孩子本身的热力。其次,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自己碰碰壁,吃点苦,就会翻然悔悟。另外,家长要有耐心,等着孩子长大。
如果作者杨杰将来结了婚,有了孩子,再把教育自己孩子的经历写一本书,会更精彩。期待着她的下一部作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教育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