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导语:每个幼儿生来具有巨大的创新潜质,就看你如何去发现、挖掘、保护,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关注的问题。幼儿园要为幼儿营建创新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捕捉创新的火花,在游戏中动手动脑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幼儿园要为幼儿营建创新的氛围。
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必须是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孩子们会自发地且旁若无人的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创新活动之中。如在幼儿园的游戏中,他们会利用各种材料,构造不同类型的建筑群,还乐此不疲的称,这是“新世纪的房子”。在表演游戏中用各种废纸做成多姿多彩的时装,还得意洋洋地自编自导,自娱自乐。在用沙子堆搭的城堡时,他们的创新能力表现更突出了。
因此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紧张、压抑的氛围中谈何想象创新?想象创新不可能在那些常常胆战心惊、心慌意乱、忧心忡忡、惊慌失措的人中出现。因为在这种环境氛围下,人的思路闭塞、大脑感受力降低,阻碍了灵感的出现。营建一个良好的创新的氛围,这种环境氛围应包括:
1、理解和沟通
教师应经常参与孩子的活动,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易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态,可促进和调动孩子创新潜质的发挥,如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观察他们的言行,允许他们的“尝试”与“破坏”,鼓励他们的标新立异,使孩子在成长面前无拘无束的表达与表现。
2、民主和宽容
要尊重孩子,把他看作是集体中的平等一员,具有独立的人格,让孩子参与班里的决策,给孩子更多的独立思考、自作主张的机会。教师要有宽松的心态鼓励和引异,挖掘他们言行中合理的部分,然后再从事实和道理上引导他们摒弃不正确的东西,切忌对孩子想法当头一棒,一看他的做法有问题,就立即堵回去,这一堵很可能就堵住了孩子创新的源泉。
3、自由和安全
“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创新氛围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教师要积极提供幼儿创新氛围形成的“土壤”和“气候”。玩是孩子的天性,不会玩的孩子可能是不聪明的孩子,在自由和安全的宽松环境中,教师要鼓励幼儿探索性的玩,与众不同的玩,玩出新的方法,玩出新的花样,并强化孩子的创新玩法,增进孩子对创新活动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4、营造环境
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环境育人,他主张:“使幼儿园的墙壁说话,草木言情”,在自然环境方面做到绿化、净化、美化,富有儿童情趣,使其思维活跃、焕发活力,激发创新精神。如园舍、活动室、生动有趣的活动场地;也可以是有针对性、趣味性、教育性的墙饰布置,在布置时要注意选用孩子们平时较难看到的动植物。实践证明,精心设计规划的教育环境可以有力地渲染教育气氛,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激情。
幼儿的创新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它更多地强调幼儿自身的发展,强调个体的发展价值。因此,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要注重过程,即幼儿的好奇、好问、好强、自信,幼儿对创新的态度和热情,幼儿对创新的兴趣等,而不是追求结果。注重创新过程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第一步。
第二步,我们应该充分激发孩子的创新激情。正确对待孩子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走好这一步的关键所在。孩子虽然想象力丰富,但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经验的不足和操作技能的不娴熟,其创新在成人眼里会显得稚拙、简单,但只要是幼儿充满兴趣、积极探索就应该多赞许、多包容,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标准和眼光来衡量孩子的创新,我们可以这样说:你的想法真不错!你做得很好,继续努力,你一定会成功!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会大大激发孩子创新的欲望和激情,鼓励和赞扬是孩子展开想象翅膀的精神动力。
面对幼儿的好奇、探索和冒险行为,教师要善于发现,积极保护,千万不能泼冷水或过多地加以干涉和限制,否则会扼杀幼儿的创新激情,幼儿的创新激情常常在成人的鼓励下得以激发。
三、把握机遇,捕捉创新的火花。
灵感是创新火花的闪现。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图画课幼儿会用蜡笔画出七彩的太阳,甚至将太阳画在水中;回答老师提问时会说出很有创意的.答案,但与老师的标准答案有一段距离。这时,如果老师能给予肯定的评价,表扬孩子肯动脑筋,夸奖孩子的求新求异,相信定会大大激发孩子的灵感,并及时捕捉到孩子创新的火花。在捕捉创新火花时,教师应做到:
1、正确对待孩子的各种提问
提问是一种思考和钻研,是具有探索意识的表现,可由于孩子年幼,所提的问题往往无意识,可能十分荒唐,但也有可能是灵感闪现的时机,作为成人都应该心平气和地,认真地对待,避免出现如:压制提问“你怎么问题那么多”、“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怪问题”等等,对孩子的提问,教师有的可直接回答,有的可启发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更可以引导孩子从多角度思考回答,在回答孩子问题的过程中来激发幼儿创新的灵感,捕捉创新的火花。
2、有意识训练孩子想象
想象是创新之母,没有想象能力就没有创新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训练孩子的想象能力。多给孩子提供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书籍,如童话、科幻作品、神话、寓言等。提供给幼儿游戏的材料应是半成品的,能激发幼儿创新灵感,半成品的游戏材料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能重新去组合,拼装新物体,可供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创新的空间余地较大,并能做到“一物多用,以物代物”,不断激发出灵感,闪现创新的火花,从而使幼儿敢于创新,乐于创新。
3、多让孩子接触新事物,扩大幼儿视野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
没有知识,能力也无从发展,即使智商很高,也可能不会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各种时机引导幼儿接触各种新鲜事物,从城市的发展变化,建筑、交通等设施,农村的田野风光,了解花卉树木的生长特性等。认识事物越多,想象的基础就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那种只想把孩子关在室内,只想让孩子写字、画画、背诗的方法,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绝不可能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人。
四、在游戏中动手动脑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发展。
幼儿有一个共同的个性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这就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可是我们现在的幼儿教育却忽略了对这种个性特征的培养和发展。幼儿五六岁起就被管得死死的,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整天关在园内,只知上课,没有时间去接触大自然,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去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长此以往,势必会磨灭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
如此下去,如何有创新意识的萌生,更不用说具备创新能力了?因此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注重对幼儿创新萌芽的培养,其中游戏是幼儿所感兴趣的,在游戏活动的驱使下幼儿的思维、想象可以无拘无束的发挥,并在活动中渐渐养成爱玩、会玩、主动、顽强、灵活等个性特点,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创新精神。正
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在教学中启发幼儿根据游戏的需要或节日装饰的需要收集材料并自己动手制作,在动手动脑中想象创新情景。例如把地板当作大海、椅子当作汽车、把冰棒或者水彩等当作注射器等。正是在自由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发展了幼儿的创新精神,从而使其获得了愉快的体验。
总之,只要我们把创新教育融入到幼儿教育上,真正做到以幼儿为中心、以教学为手段、以创新育人为目的,必定能使幼儿教育改革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教育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