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资源的建议书
【实用】珍惜资源的建议书3篇
在现在社会,建议书对我们的作用越来越大,建议书是面对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提建议时使用的一种书面材料,具有较强的文本性特点。那要怎么写好建议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珍惜资源的建议书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珍惜资源的建议书 篇1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懂得的道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我们现在必须知道的道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完全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连绵起伏的群山中蕴藏着宝贵的资源,流淌着清澈的河水养育着万物生命,动植物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
我国的木兰溪,在50年代初本是一个清澈见底的河流,但现在它已是鱼虾绝迹的污河,又为我们的'地球母亲添多一道疤痕。这,不是给人类重重地敲响了警钟吗?黄河,原来是我们的母亲河,但在90年末期,黄河断流的次数不断增多,而断流的时间也是一次比一次多。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生活在大地上,沐浴着阳光雨露,感受着风霜雨雪,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成长。假如家园被破坏了,那么我们别无去处!
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宝万多千米的星球,而这个美丽壮观的星球只剩下不多的资源了。大部分的资源其实都是在不经意间浪费的。生活中的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都是应该让人注意到的。
就拿我们最常见的树来说吧!居世界观察所在1999年发表的一盘报告透露“地球的森林资源正在以每年一千六百万公顷的速度消失,人类虽然年年高呼保护森林树木,但却让森林一年一年的消失。一张纸,一双木质一次性卫生筷子,一件纯木质家具。。。。。。。。都是暗杀森林的凶手!
所以我没要向地球保证;我们一定要做到:
1。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2。不浪费水资源
3。多种花。草。树等植物,为地球添彩
4。保护臭氧层
5。垃圾要分类。不随地丢垃圾
6。回收废电池
7。尽量不排放乌烟。
8。少量或不使用塑料袋
作为社会的主人,地球的子女,怎么能眼看着资源进缺,地球受迫害呢?大家一起来行都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吧!
珍惜资源的建议书 篇2
亲爱的朋友们:
童年总是快如风的,但在童年里懂得的却比任何时间多。在童年里,我懂得了珍惜……
那一天,我在和小朋友玩水枪,我们正打得激烈,忽然妈妈走过来,看见了汗水淋漓的我和小朋友们,便立马走了过来对我说:“你这样也太浪费了吧?我给你说,我们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一千七百多个城市缺水,无数儿童死在缺水环境下,你们这样浪费水,无疑是在浪费生命,所以,你们应该懂得爱惜、珍惜它,别让世界上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我于是停止了玩水,改换了其它的游戏。
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我国目前水资源状况:据了解,全国66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有4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城市114个。严重缺水城市中北方城市占71个,南方城市有43个。即便在多水的长江流域也有缺水城市59个,缺水县城155个。目前,全世界耗水量已经超过了可再续利用的水资源,造成江河、湖泊水域中水量急剧减少,任意往江河排放污水,水资源污染相当严重。地下水过度开采,致使一些城市地面下陷,楼房倒塌。任意破坏植被,造成水土大量流失,有很多河流干沽。
今年冬天,由于雨水减少,严重的干旱袭击了中国的小麦产区。作为干旱对策,中国政府连续采取了人工降雨措施。很多北方地区农田已经干裂,农作物已无法生长,农民只能望天兴叹。
以此可以看出,水资源的缺乏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如果我们人类再不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我们的后代将无法生存。
了解了这些后,我决定从我自己做起,节约用水:每天的洗脸水我都二次使用冲厕所;我的洗手水也用盆子装着冲厕所;每次用完水都把笼头拧紧;提醒小朋友关进水龙头;看到浪费水的现象,我都立即上前阻止,劝说。
现在我已经都得了珍惜,珍惜一滴水,就是珍惜生命!
此致
敬礼!
建议人:
日期: 年 月 日
珍惜资源的建议书 篇3
亲爱的老师、敬爱的同学们:
水龙头不停地流出清澈的自来水,用水的人却不在;开着电视、电灯、电脑,家里却空无一人;一张空无一的纸,被弄脏了一点儿,就扔进了垃圾桶……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好好的珍惜资源,再次=此,我想大家提出一些建议:
一:节约电能。要注意随手关掉电源,不要浪费电。
二:节约水资源。许多废水都可以循环使用。洗脸、洗手、洗菜、洗衣服、洗米的水都可以收集起来擦地板、冲厕所、浇花等。
三:节约用纸。纸张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还能少砍伐树木。据统计,回收一吨废纸能生产800千克再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约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
四: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宝贵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所消耗的能源。例如:废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饮料瓶、罐子和塑料等一次性物品也可以送到专门的厂家进行分解回收,尽量做到"变废为宝”。
老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珍惜资源,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点滴的事情做起,共创我们的美好家园吧!建议人:六年级学生 10月24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