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精选小班教案范文汇总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着将爸爸妈妈的用品分类并学着模仿爸爸妈妈的日常行为,关注亲近我们的爸爸妈妈。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表现,由一定的自信心。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老师一家的照片
收集爸爸妈妈用的物品放在娃娃家中
爸爸妈妈的标志
活动过程:
一、“我的爸爸妈妈”
出示教师一家的照片,向幼儿介绍教师的家人,告诉幼儿教师最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
二、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爸爸妈妈。
三、寻找、分类爸爸妈妈用的物品。
1、小红家里有许多爸爸妈妈用的东西,你们去帮小红把爸爸妈妈藏起来的东西找出来好吗?
2、幼儿将爸爸妈妈用的物品按爸爸妈妈的标志分别摆放。
3、找找摆放的是否正确。
4、说说自己找到的东西是爸爸用的还是妈妈用的,并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用用看。
四、幼儿装扮爸爸妈妈
今天爸爸不在,妈妈也不在,你们想不想也来做爸爸妈妈呀,那我们就用爸妈妈用的东西来到娃娃家来扮爸爸妈妈。
五、你们愿不愿意把做爸爸妈妈的样子拍下来,如愿意,教师为幼儿拍照片。
六、整理爸爸妈妈用的物品。
哎呀,爸爸妈妈要回来了,我们快把娃娃家整理一下,把你们刚刚找到的东西放到原来的地方,小红的家真干净!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比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生动形象的生活用品很好地吸引了每个幼儿,让他们始终保持聆听、观看和积极参与的热情。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更加增进亲子关系。不足之处是在活动结束以后还可以通过商讨、研究,更加深入地发掘深层次的精神,使之与主题更加融合。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教师的手指动作和表情,理解故事情节。
2、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尝试依据自己的理解续编故事。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的兴趣。
老师的手指会变,我会变,像什么?
(1)食指(笔、筷子)
(2)食指、中指
(3)双手成三角形(钻石、房顶)
(4)拳头(石头)
2、小朋友互相交流,看自己的手指会变成什么?
幼儿自己去变(爱心、电话、孔雀、电梯、蝴蝶、小鸟、布、飞机)
3、小手讲故事:
(1)教师边演示边讲故事两遍
(2)请个别幼儿讲述
4、幼儿发挥想象:
(1)你们想还有谁会走过来?(幼儿交流)
幼儿讲述:(小鸟、蝴蝶、老虎、小鸡、大灰狼、小狗、……)
(2)石头一直挡在这儿,有什么办法来处理它?
幼儿讨论、交流。
师小结:大吊车把石头吊起来送到铺路的那儿等。
5、教师完整地讲一遍故事。
6、结束:小手讲了这么多故事,你们想不想和好朋友分享呢?(想)还等什么呢?走吧!
课后反思:
虽然是克隆的别的幼儿园教师的教案与教法,但是孩子们真的很感兴趣,但是我让幼儿发挥想象时没有让他们尽情讲述,所以这个环节存在一定问题,有待于改进。
小班教案 篇3
一.目标:
1.利用不同的材料制造人工雨。
2.创造下雨情景,感受想象创造的乐趣。
二.准备:
1.提供一些供幼儿制造雨的材料,如可乐瓶,有孔的瓶盖,吸管,树叶,海绵等,分类放在材料筐内。
2.准备几盆清水放置在室外。
三.过程:
(一)说说我认识的雨
师:1小朋友,你们看到过下雨吗?你们看到的雨是从哪里来的?
2下大雨时是怎么样的?什么声音?(哗哗哗)
3下小雨时是怎么样的?什么声音?(淅沥沥)可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
4.你知道雨有什么用吗?
(二)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今天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降雨师”,我们也来下一场雨吧。
1.参观材料
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请你用小眼睛仔细看一下
(1)幼儿参观
(2)交流
你看到了什么材料,教师根据幼儿说的,逐一出示材料
2.引导幼儿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把水变成雨吗?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选你喜欢的材料找一块空地进行尝试,注意不要将水弄到自己的身上或别的小朋友身上。
幼儿自由探索
(1)乐瓶降雨:在可乐瓶内灌些水,拧上有孔的瓶盖,向地上喷射雨
(2)管小雨:吸管蘸上水,向空中甩一甩,下小雨了
(3)海绵雨:将海绵吸饱水,一挤,下雨了
(4)树叶雨:用树叶兜水,向空中撒雨
(5)牙刷雨:用牙刷蘸点水,向空中甩一甩,下雨了
(6)小手来降雨:舀一把水洒洒是小雨,捧一捧水淋下来是大雨
3.请幼儿分享自己是怎么样人工降雨的,演示降雨的方法
(三)给花草树木下场雨
师:花草和大树渴了,请为他们下场雨吧。
请幼儿选择一种或几
种材料,给花草树木下下雨。
小班教案 篇4
生成背景:
秋天到了,果子成熟了。于是我们开展了“橘子和苹果、学本领”这2个主题。在秋天中,这两种水果是最常见的,也是最贴近幼儿生活的。在预设这个活动之前,我们有过一些系列活动,例如:给苹果宝宝穿衣服、橘子宝宝穿衣服等,并在墙壁上布置出了两棵很大的苹果树和橘子树。孩子在玩的时候假装采橘子给傍边的小朋友吃,他们可能看见家里的大人采橘子的动作,看到他们这个行为,我就想,那就让他们感受一下采摘真的水果的乐趣吧,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个活动,也可以说,本活动是来自于孩子的。
目标:
1、体验采摘与分享水果的快乐,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2、能根据摘的桔子区分大小。
准备:
桔林、小篮子人手一个、音乐。
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
哇,你们看到了什么呀?
对了,我们来到了一片水果园。什么水果?(橘子)
今年农民伯伯说桔子树上的桔子长了很多很多,都来不及摘了,我们宝宝一起帮助农民伯伯好吗?
每人一只篮子,去采橘子,注意安全。
二:观察桔子
看看每个人的篮子,最大的?、最小的?一只的?许多的?也可数数三只以内的。
你们吃过橘子吗?(说说橘子的特征与味道)
老师小结:桔子是圆圆的、黄黄的、吃的时候甜甜的、酸酸的。
三:分桔子
今天我们再帮农民伯伯一个忙好吗?找出最大的橘子放在大筐里,其他的橘子放在小筐里。
请幼儿观察篮子里的桔子,有放错的请幼儿改正。
四、分享:今天我们教室里有许多客人老师和妈妈,我们把今天采来的桔子给他们一起吃好吗?
分析:
在这个活动中,一片桔林的环境非常好,孩子在采摘橘子的过程是一个高潮,情绪非常愉悦,在这个过程中,采不到就跳跃,高的帮矮的采,他们互相帮助、还有的叫老师帮忙,而且有了音乐的背景,更显得开心。但是采好了后,让孩子坐下来讲得时间太多,有的孩子注意力全在桔子上面了,但在操作时孩子们能自己进行分类,还能把错改正。在最后一个环节分享桔子时孩子们想到了自己吃,但没有想到老师和妈妈们,这就是平时的习惯。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熟练演唱第一段歌曲的基础上尝试填词演唱第二段歌曲。
2、能用幅度、力度适合的声音和动作表现大雨和小雨,并学会随着乐曲有节奏地表演。
活动准备:
1、利用下雨天,带幼儿出去听雨。
2、歌曲见课程指导第161页。
活动过程:
1、和幼儿一起回忆下雨天听雨的情景。
教师发出哗啦哗啦声,引导幼儿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
上次下雨的时候,我们出去听到了雨滴是怎么唱歌的?大雨怎么唱的?小雨呢?
2、学唱歌曲。
大雨和小雨还唱了一首好听的歌呢。
教师范唱第一段。
幼儿跟唱两遍。
大雨唱歌是哗啦哗啦,小雨呢?
你会像刚才一样把小雨的歌唱出来吗?(重点引导幼儿区别第5、6、7、8小节的哗啦哗啦和15、16、17、18小节的嘀嘀嗒嗒嘀嘀嗒嗒。)
3、引导幼儿用幅度、力度适合的声音和动作表现大雨和小雨。
大雨唱歌的时候声音怎么样?(很响)我们应该怎么唱?(响亮地唱)还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小雨呢?
4、幼儿边唱边表演。
活动反思:
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歌曲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富有儿童特点。因此,我设计这个音乐活动《大雨和小雨》的目标是:
1、能用强烈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
2、大胆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
在活动中通过动作、游戏等形式,来激发孩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如在幼儿进行表演唱时通过多种形式:当唱到大雨时,让幼儿扬起手,唱到小雨时,让幼儿放下手。表现大雨时,让学生们站起来,当表现小雨时,让学生们坐下来。这种边唱边表演的形式,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整堂活动中幼儿的积极参与性较高,使得活动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但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感受演唱大雨、小雨时的不同强弱力度”没有较好的达到。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能有表情地朗读儿歌。
2.愿意在集体面前表现不倒翁可爱的形象。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活动准备】
老爷爷不倒翁,儿歌图谱。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儿歌猜谜激发幼儿兴趣,导入活动。
1.幼儿猜谜语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东西,听一听,猜一猜,看谁能猜出来它是什么。
2.师:对了,是不倒翁,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儿歌《不倒翁》,小朋友听一听不倒翁是什么样的?它在做什么?
二、学习儿歌。
(一)幼儿安静完整倾听儿歌,初步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
师提问:儿歌里有谁啊?儿歌里的不倒翁爷爷它是什么样子的?请你把图找出来(师根据幼儿回答。如:不倒翁爷爷不动的时候看上去很呆,你们说他呆不呆呢?(呆样图)胡子怎么样?(胡子图)样子这么可爱像谁?,推一推(推的图)他会怎样?歪一歪(歪的图),要不倒翁爷爷睡下去,他会怎样?又站起来。
(二)幼儿看图谱学习儿歌。
1.师指图谱念儿歌,帮助幼儿再次理解儿歌。
师提问:你喜欢儿歌的哪一句?
2.结合图谱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3.分析儿歌,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朗诵。
师:不倒翁可爱吗?我们念儿歌的时候怎么做能把不倒翁的可爱表现出来呢?
4.分组再次朗读儿歌。
师:现在请男生女生组来比一比,看谁念的好听,还能像不倒翁一样可爱。
三、游戏“学做不倒翁”,让幼儿结伴表演。
师:我们今天学会了这首儿歌,名字叫什么呢?小朋友找你旁边的好伙伴,我们一起来当不倒翁,边念儿歌边表演吧。
【活动延伸】
回家将《不倒翁》儿歌朗读给爸爸妈妈听,共同游戏。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看看、听听、说说故事的过程中,体验故事情景的快乐。
2、利用大图书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学习擦屁股的方法.
3、知道多吃蔬菜、水果对身体有益。
活动准备:
1、大书《我要拉巴巴》
2、每个孩子的椅子底下一个小筐,内置草纸;
3、各种食物和大便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书《我要拉巴巴》,激发幼儿兴趣。
1、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
师:宝宝们,瞧,今天尹老师带来了一本很有趣的书,叫《我要拉巴巴》,大家一起说说看.(幼儿重复)你们知不知道拉巴巴是什么意思啊? ――都不知道啊,那老师来告诉你们,原来拉巴巴是北方的方言,就是拉大便的意思。 师:那这里面到底会发生怎么样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
2、引导幼儿感知三只动物.
师:小朋友们,今天有几只小动物来到我们幼儿园,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吧!他们是谁啊?(大的是大河马,小的是小老鼠,中间不大不小的是粉红猪,)
二、逐页阅读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1、通过提问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师:一天,在一片绿草地上,胖河马、小猪、小老鼠正在玩嘟嘟叭叭的游戏,“嘟嘟嘟嘟”“ 叭叭叭叭”。突然,胖河马说,“哎呦哎呦,我肚子疼”“我要拉巴巴”,小猪、小老鼠也觉得自己肚子疼了,也说“我也要拉”、 “我也要
拉”。肚子痛了,要拉巴巴了,怎么办?大家飞快地跑到了森林里的厕所,森林里总共有几个厕所啊?一起来数数看,1、2、3,这三个厕所有什么不一样?
2、出示大中小不同的厕所。
(一个大,一个中,一个小)猜一猜,胖胖的、壮壮的河马会进哪个厕所呢?(引导幼儿一一对应地请胖河马进大厕所,小猪进中厕所,小老鼠进小厕所)。
3、教师继续讲述故事。
小老鼠来到最小的厕所前面,咚咚,咚咚!小老鼠可真有礼貌,知道先敲门.没人应,门一开,里面没人,就赶紧进去了!小猪来到中间这个厕所,它要先干什么啊?(哦,也是先敲门)咚咚,咚咚!门一开,里面也没人,也进去了!胖河马实在快拉出来了,门都忘了敲,就一把打开门,啊!!!谁在里面啊?小鳄鱼!小鳄鱼大叫起来,羞死了,羞死了,快关门。胖河马赶紧把门关上了。小鳄鱼终于拉好了,胖河马也赶紧跑了进去.三只小动物终于都进去了。那小朋友们,进了厕所第一件事情要干什么啊?――脱裤子。小老鼠说:“脱不下来啊”小猪臭美地说:“我可早脱小来了”胖河马:“快、快、快,要拉出来了”。脱了裤子,要拉巴巴了。小厕所里是谁啊?(小老鼠),小老鼠在里面还有声音呢!老师来听听,她说:“使劲,嗯――”。小朋友一起帮她加加油。中间这个厕所是谁在里面?(小猪)我们也帮小猪加加油!嗯――嗯――嗯――终于拉出来了!大厕所里是谁啊?(胖河马)。也来帮胖河马加加油!嗯――嗯――嗯――咕咚咕咚,拉出来没有啊??哇,总算都拉出来了,拉完巴巴,要干什么啊?――擦屁股。
4、幼儿共同学习擦屁股的几个步骤,并尝试学习用纸擦屁股。
你们会擦屁屁吗?请会的孩子上来。“天气冷,我们就先别把裤子脱下来,先学习学习方法。” 表扬上来的孩子:你能想到自己擦屁屁,老师很喜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正确的擦屁股方法。请小朋友从椅子底下拿出框框里的草纸,一起跟老师做。擦一擦,折一下,(幼儿一起念)擦一擦,折一下,擦完扔进垃圾桶。最后,擦好屁屁一定要把裤子拉拉好,天冷了,小肚皮可不能露在
外面哦。
5、分别出示他们的大便,看看他们的大便健康吗?你喜欢什么样的巴巴? 师:打开马桶盖,哎呦呦呦,大河马拉了好大一泡巴巴哦。脏死了,那擦完屁屁之后,这些脏脏的巴巴该怎么办啊?――冲水!冲完之后还要干什么?(洗手)
小朋友们,刚才胖河马它们拉的巴巴都被老师哗啦啦冲走了,你们没看清楚吧,我可看清楚了,还把它们画了下来,这是大河马拉出来的,这是小猪拉出来的。宝宝们看,他们拉出来的大便有什么不一样?哦!大河马拉出来的大便是笑嘻嘻的、是漂亮的香蕉巴巴;小猪拉出来的是很难过的、很痛的稀拉巴巴。那小朋友平常拉出来的是哪种巴巴?那你喜欢吃什么?(水果、蔬菜、不挑食,米饭也很重要哦!)那又哪个小朋友拉过这样的稀拉巴巴?为什么?很挑食,喜欢吃酸的,吃冰欺凌,大冬天的,还喜欢把小肚皮露在外面,难怪会拉出很痛的,很难过的稀稀巴巴了。
四、教师总结。
师:宝宝们,我们今天学到了很多本领呢!想不想知道自己学了哪些本领?不仅学习了怎样擦屁屁,还知道了要多吃蔬菜、水果、米饭,不挑食,才能拉出世界上最漂亮的香蕉巴巴。那我们就把今天学到的本领悄悄地告诉自己的好朋友!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发现并感激寒冷的冬季中辛勤劳动的人。
2、观察并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与想法。
【活动准备】
事先与厨房联系参观事宜,请阿姨配合参观活动。幼儿收集“不怕冷的人”的信息资料。幼儿用书第25页。
【活动过程】
一、参观厨房,发现厨房的阿姨为了给小朋友服务而不怕冷,心存感激。
1、师:冬天很冷,我们洗手的时候感觉到水是怎样的呢?身边很多人都喜欢用温水或热水洗手。厨房的阿姨在冬天是怎样洗菜做饭的呢?她们不怕冷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厨房,观察到厨房阿姨不怕冷。
——师:看看厨房阿姨在干什么?(洗菜)
——请幼儿摸摸水。师:阿姨用什么水洗菜?(自来水)水冷吗?
——请个别幼儿问问阿姨:自来水多冷呀?阿姨您怕冷吗?
——请阿姨给大家看看她冻得发红的手。阿姨:我们在冷水里淘米洗菜,虽然水很冷,冻得手都发红了,但我们不怕冷。
3、教师小结:寒冷的冬天,为了小朋友能吃上香喷喷的饭菜,厨房的阿姨不怕冷,坚持劳动,阿姨真勇敢!我们要向阿姨学习!
4、请幼儿对阿姨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信息交流,发现身边不怕冷的人,像他们学习。
1、介绍自己收集的信息。
2、请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上的各种信息资料,并与同伴交流。
3、集中交流自己的发现:冬天的早上,清洁工阿姨不怕冷,在扫马路;下雪天,交警叔叔不怕冷,在路口指挥交通……
4、师:我们小朋友怕冷吗?说说你不怕冷的事。(准备小礼物,奖励给发言的幼儿。)
小班教案 篇9
小班生活活动 我是小主人 、
活动目标:
1、学习待客礼节,会使用礼貌用语。
2、培养小主人的意识。
3、初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到小朋友家做客的经验。
2、与小龙鱼幼儿园陈芸老师相互熟悉、交流,看客人朋友的照片,激发幼儿邀请小龙鱼幼儿园小一班小朋友来做客的愿望。
活动一、电话邀请。
1、设疑:如何邀请?邀请时说些什么?客人朋友什么时候来?怎么来?怎样打电话?
2、幼儿电话邀请。教师提供小龙鱼幼儿园的电话号码。幼儿通电话。
通话过程中引导幼儿大胆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幼儿和小龙鱼幼儿园小朋友讨论“怎样才能很快的找到我们的幼儿园?”
活动二、设计路标图。
1、路标图上画些什么?让客人朋友很快地找到我们的幼儿园、找到我们的教室?(园标、箭头、小朋友在走路等)
2、引导幼儿找我们幼儿园的标记。
3、教师指导幼儿画园标、路标图。
4、路标图贴在什么地方让客人朋友看得见?
5、幼儿贴路标图。
活动三、逛超市。
1、激发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客人来,我们怎么招待客人?我们用什么来招待客人?
2、逛超市。
引导幼儿观察超市,超市里有什么?物品放在哪里?怎么放的?这样放能给客人带来什么方便?
引导幼儿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东西选好后做什么?收银员阿姨是怎么做的?
活动四、招待客人。
1、师生共同布置教室。
2、招待客人时说些什么?怎么招待客人?除了给客人喝水,吃好吃的东西,还可以做些什么事情让客人高兴?
3、你的客人朋友叫什么名字?长的什么样?(幼儿看客人朋友的照片)你想了解客人朋友哪些有趣的事情?
4、找朋友。
5、幼儿相互交流。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热情招待客人朋友的情感,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表现。、
小班教案 篇10
一、活动名称:
《妈妈》
二、活动目标:
1、能从诗歌中体会到妈妈对孩子的爱,同时对幼儿进行母爱教育。
2、会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认识字词:洗脸、梳头发、换衣服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大图书,大字卡。
2、幼儿小图书。
四、活动过程:
(一)、稳定情绪。小游戏“小手转转”。
(二)、导入,引出诗歌。
1。“小朋友都爱自己的妈妈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为什么爱妈妈。如:生病时妈妈会照顾我等)那妈妈爱你们吗?我们来唱一首爱妈妈的歌《我的好妈妈》。(与幼儿一起拍手演唱歌曲。)
2、小朋友都怎么爱自己的妈妈,那我们现在要来学习一首爱妈妈的诗歌。
(三)、让幼儿带着问题自由阅读。
1、“请小朋友取书后翻开12页,认真看看图上都有谁,他在干什么。”
2、自由阅读后请幼儿把书放在自己的椅子下。
3、让幼儿自由发言,讲述自己看到的内容。
(四)、师幼一起阅读大图书
1、“到底是不是小朋友说的那样呢?听老师朗读一遍诗歌,你们就知道了!”(教师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2、诗歌叫什么名字?
3、诗歌中说到“谁”给我洗脸?妈妈还给娃娃做了那些事情?(依次出示“洗脸”、“梳头发”、“换衣服”字卡)
4、出示字卡后幼儿跟教师念两遍。
5、诗歌里还说到“我”是谁的妈妈,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五)、小结:我们都爱自己的妈妈,妈妈也非常爱我们。
(六)、幼儿跟教师一起划指念诗歌。
“请你们把右手食指放在封面《分级阅读》四个字上开火车,再翻到12页,手指放在“妈妈“上开火车。”
(七)、放音乐,幼儿收小图书。
(八)、“我们再来唱一首爱妈妈的歌《hello,mommy》”
(九)、活动结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