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幼儿小班语言教案《好饿的小蛇》及反思

幼儿园幼儿小班语言教案《好饿的小蛇》及反思

发布于:2021-10-22 20:06:43 作者:

幼儿园幼儿小班语言教案《好饿的小蛇》及反思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幼儿小班语言教案《好饿的小蛇》及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幼儿小班语言教案《好饿的小蛇》及反思

幼儿园幼儿小班语言教案《好饿的小蛇》及反思1

  活动目标:

  1、在快乐的阅读中,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猜测和想象,并学说一句完整的话。

  2、感受夸张,滑稽的故事氛围。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大图书、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请了一位小客人,幼儿摸摸、猜猜。(蛇)(引导幼儿问好)

  师:小蛇是怎么走路的?(学小蛇扭一扭)

  师:原来,小蛇因为没有脚,是通过扭动身体来走路的。

  二、大书阅读

  P1

  1、师:小蛇走了很久,感觉肚子很饿了,于是它决定到果园去找吃的。

  1)小蛇遇到好吃的东西,它会怎么样吃下去呢?

  2)这个圆圆的东西可能是什么呢?幼儿猜测。

  3)小蛇的肚子变成什么样?

  小结:啊呜,咕嘟,小蛇吃了一个红红的苹果。

  师:小蛇还是觉得好饿好饿,它又扭来扭去找吃的,

  P2

  1)看,它发现了什么?

  2)小蛇会怎么做?

  3)它的肚子会变成什么样?

  小结:啊呜,咕嘟,小蛇吃了一根黄黄的香蕉。

  小蛇还是没饱,它又扭来扭去找吃的了,他又一口吞下东西。

  P3

  1)小蛇发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饭团?

  2)小蛇吃了饭团,它的身体会变成什么形状?

  P4

  1)你猜它可能吞下了什么?

  2)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一串圆溜溜的.紫色葡萄)

  小结:啊呜,咕嘟,小蛇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

  小蛇还是很饿,他又一口吞下东西。

  P5

  1)它可能吞下了什么?

  2)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出示真的菠萝,请幼儿观察体验。

  小结:啊呜,咕嘟,小蛇吃了一个黄色的菠萝。

  吃了那么多东西,小蛇还是觉得没有饱,它又扭来扭找吃的。

  P6

  1)它发现了什么?

  2)它会怎么样?

  P7

  1)小蛇尾巴那有什么?那三条线表示什么?

  2)小蛇到树上去干吗?

  P8

  小蛇的嘴巴怎么了?它想要干吗?

  P9

  1)这回他吃了什么呀?(一颗苹果树)

  2)他的肚子怎样了?

  啊呜,咕嘟,小蛇吃了一颗高高的苹果树。

  小结:其实,小蛇吃东西是不用牙齿的,它是直接啊呜一口吞下去的,所以它吃了什么形状的东西,它的肚子就会变成什么形状。

  三、总结

  小蛇吃东西是啊呜一口吞下去的,我们宝宝吃东西跟小蛇一样吗?我们是怎么吃的?

  小结:我们吃东西要一口一口地吃,而且要用牙齿把东西嚼碎了,才能咽下去,这样才吃得健康。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在选材上非常适合小班的幼儿,幼儿很喜欢故事内容,在大书阅读时更是采取了丰富的形式,如先猜后验证、带着疑问看下页等,把幼儿的兴趣完全都激发出来,最后环节的创新阅读,更是让幼儿体验了一番创造的乐趣,让幼儿在互动、自主的阅读背景下,完成了整个教学活动,有些细节方面还需要深究,特别是对于每一页讲述时,侧重点过多,导致活动有些累赘。

幼儿园幼儿小班语言教案《好饿的小蛇》及反思2

  设计思路:

  《好饿的小蛇》故事内容简单,画面形象有趣。故事中很多拟声词"啊呜"、"咕嘟"的反复出现,使故事充满了趣味性,小蛇滑稽、贪吃的模样深深吸引着孩子,适合小班孩子的模仿与表演。整个教学活动以幼儿的观察、想象贯穿始终,教师牢牢抓住故事形象———小蛇"饿、贪吃"的特点,引导小班孩子用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去感受小蛇的滑稽,体验小蛇的贪吃,想象小蛇身体变化的模样,并支持幼儿用简短的词语、短句去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及表述自己的猜测与想象,强调发生在小蛇身上的一系列的有趣事件所带给孩子们的童真与童趣,让孩子真正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最终体验到趣味阅读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幽默有趣的情节,体验游戏的快乐。

  3、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活动准备:故事PPT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出示小蛇图片引出主题过渡语:小朋友,今天陈老师带了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有一个小动物它也跟着我来了,它想讲故事给你们听。

  重点提问:看看它可能会是谁呀?

  小结:它说它是一条小蛇。小蛇的身体细细长长的,身上有黄黑相间的斑纹。【设计意图:激发幼儿对小蛇的兴趣,引导幼儿关注小蛇长长身体的外貌特征,并对小蛇产生兴趣,从而引出故事。】

  二:观察理解画面:激发幼儿想象过渡语:小蛇扭着扭着,他觉得肚子有点饿啦,于是呀小蛇来到一片果园。果园里面可能会有很多很多的水果吧!

  重点提问:果园里可能有些什么水果给小蛇吃呢?

  小结:果园里有好多的香蕉、苹果、橘子、草莓、菠萝、西瓜、桃子、梨、樱桃子,都是小蛇爱吃的水果。【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引起幼儿对各类水果的回忆,巩固幼儿的已有经验,并为下面吃水果做铺垫。】

  1、吃苹果(1)教师讲述故事重点提问:吃了一个苹果后,小蛇的肚子变成了什么样?

  小结:吃了一个圆圆的苹果后,小蛇的肚子变了,变得像球、瓶盖、轮子一样,圆圆的、真可爱。

  (2)出示吃了三个苹果的图片(一串)重点提问:吃了三个苹果后的小蛇肚子变成了什么样?

  小结:小蛇吃了三个苹果后变得像毛毛虫、蝴蝶结、糖葫芦一样。【设计意图:小蛇吃了苹果后肚子发生了变化,变的圆圆的,非常的可爱,幼儿对此非常的感兴趣,让幼儿对这个图形进行联想,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2、吃香蕉(1)重点提问:猜猜小蛇吃了什么肚子才变成这样的?吃了一根香蕉的小蛇肚子像什么?

  小结:吃了根弯弯的香蕉后,小蛇的肚子又变了,变得像小船、月亮、橘子瓣儿一样弯弯的!

  (2)出示吃了二根香蕉的图片(平面、对称)重点提问:吃了根香蕉的小蛇肚子像什么?

  小结:吃了两根弯弯的香蕉后,小蛇的肚子变了,变得像蝴蝶、蜜蜂、蜻蜓一样,这真是一条神奇的小蛇,你看,它吃了什么东西,肚子就会变成什么样。【设计意图:小蛇吃了香蕉后肚子变的弯弯的,非常的有趣,幼儿对此非常的感兴趣,让幼儿对这个图形进行联想,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3、游戏:模仿小蛇吃水果要求:1、幼儿模仿小蛇扭动,发出啊呜、咕嘟的声音吃水果2、吃好水果后变一变,看谁变得像3、音乐结束回到座位4、分享交流小结:你们都是一群神奇的小蛇,吃了苹果后,身体就变得大大的圆圆的,吃了香蕉后身体就变得弯弯的。【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幼儿用身体表现小蛇吃完水果后的变化,让幼儿自己感受小蛇身体的变化,同时,动静结合的学习方式更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方式。】

  三、活动延伸重点提问:小蛇为什么吃了那么多的水果呢?它的身体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还有哪些动物的身体部位是长长的?

  小结:大自然里还有很多动物——脖子长长的长颈鹿、鼻子长长的大象、尾巴长长的小猴和小蛇一样都是长长的动物朋友。【设计意图:留有悬念,让幼儿在生活中继续探索身体部位是长长的动物朋友,让活动延伸到幼儿的生活】

  活动反思:

  亮点

  1、从活动现场看,整个活动氛围温馨、活跃,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尽可能多的让幼儿模仿幼儿说出来的东西,幼儿的兴趣很高。

  2、从幼儿表现看,幼儿都很乐意表达,尤其是在说小蛇的肚子像什么时?幼儿的想象力很丰富,很愿意去表达。

  3、从师幼互动看,活动中老师积极与幼儿互动,做到了面向全体幼儿,关注每一位幼儿,让每个幼儿都有表达的机会。

  不足:

  1、教师的回应没有提升,大部分是在重复幼儿的话,没有进行总结、提炼。

  2、在游戏环节缺少提升,可以在幼儿猜测时追问他们"为什么是XX"让幼儿对形状有进一步的认识。

  3、目标的定位有点宽泛,建议修改的更具体一点。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