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读后感
《聊斋志异》读后感(集锦15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聊斋志异》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聊斋志异》读后感1
今天,妈妈给了我一本《聊斋志异》给我看。我拿起书就看了起来,不一会儿就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住了。
在书里,我看到的故事都是神鬼传说。里面有一个叫画皮的故事。里面讲了一个书生在桥上遇上了一名女子,他把她带到了一间密室,一天书生要去密室看一下女子,但门关着,从窗户看,发现是一个女鬼正在扯下身上的画皮。书生晚上在床上睡觉,女鬼一下子冲进来,把书生的心拿走了,书生的妻子陈氏哭了三天三夜。后来有个道士告诉她,在街上有一个乞丐,说他能够起死回生。陈氏便求那个乞丐,乞丐吐了口口水让她吃下去,她吃下去后,回家又大哭起来,突然从嘴里吐出来了一颗心,陈氏赶忙把心放在书生的肚子了,把伤口缝了起来,第二天一大早书生就活过来了,道士也把女鬼给收了。
读完这个故事以后,我知道了不论做什么事都不要被眼前的表现像给迷惑了。比如说一名男子,虽然长的很帅但不一定心地善良。记得有一次电视上说。有一名女子,长的非常美丽,表面上她有一个男朋友,但在背地里还有四个男朋友。她经常以自己生病为由向她的五个男朋友要钱,就这样过了几年,女子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后来才知道那女子用他们的钱开了一家自己的公司当了女老板。她的五个男朋友都后悔没有看清她以前的真面目,而是被她的美丽外表给迷惑了。
《聊斋志异》读后感2
放假了,班主任夏老师为了让我们大家提高阅读水平,便布置一项作业---每天读书。我想:读书那就从十大名著读起,于是我便拿起聊斋志异>>津津有味的读起来。
书中有十分感人的故事:《崂山道士》、《画皮》、《聂小倩》、《促织》、《狼》等。而且书中还杂加一些引人入胜、精美细腻的故事插图,并且还有一些难懂词语的小资料与注释。可以说这本书曲折动人,扣人心弦,生动感人。
《聊斋志异》这本书的作者是清初文学家蒲松龄写的。他用精巧风趣的笔墨把看来是讲鬼、狐、仙、怪的小故事变化成心中想表达的人、情、事、态,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他对人生、社会的丰富体验和深刻的智慧,在现实与虚幻之间,一个个仙鬼魅不再像以前一样狰狞可怕,让人一见就跑,而是用嬉笑言谈嗔怒间皆显情深义重,让人仿佛置身一个浪漫神奇,超尘绝俗的理想版未来世界,总之而言《聊斋志异》是古代灵异,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绝后”之美誉。
它玄奇、惊梀而刺激的鬼怪传说,历来是让人们在茶余饭后令人回味无穷的……
《聊斋志异》读后感3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有一本经典名著在滔滔不绝的激流中闪耀着光华,它就是《聊斋志异》。“聊斋”是作者蒲松龄书房的名字,“志异”则是记录离奇古怪的事。这本文言小说的内容涉及狐仙、鬼妖、人兽等广泛内容,是中国文言志怪小说的鼻祖。它是一本关于神怪的小说集,一本借神怪故事抨击清代封建统治的书。这本书主要写了狐妖鬼魅和凡人、道士之间的爱情、友情、亲情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包含道理,折射了当时的社会风情与生活图景。
每当我看这本书时,就像穿越到作者笔下那鬼妖穿梭的可怕时代,重演一遍主人公恐怖而坎坷的故事,每每总被吓得汗毛直竖。可是,就算这么可怕,那环环相扣的情节像是一种魔力,总是吸引着我继续心惊肉跳地看下去。
这本书不仅情节精彩,文笔也很好。作者语言简洁、精确,文章也是妙笔生花。在我看来,这本书就像一锅菜,虽看着不香,闻着不甜,细细品时,便能领会它的妙处,心中像打翻了调料瓶,立即五味杂陈。书中每一个故事的情谊和道理都值得我们深思,每一件灵异事件都值得我们细想,那旧时期的封建迷信和人们的迂腐,以及贴近生活的风土人情,完美的在书中呈现,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我们花时间品味的好书。它虽只是将民间神话改编,却洋溢着各种独特的色彩,它虽是虚幻的,却阐述着深刻的道理,是中华神话经典著作!我相信,这本绝世经典你一定会喜欢!
《聊斋志异》读后感4
两个月前的时候,在我再三的催促下,老师给我买了一本《聊斋志异》,这本书是清代作家蒲松林编写的,全书总共有491篇短篇小说,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描写人鬼爱情的一部书。
这本书里的每个故事都很精彩,但我比较喜欢的是《娇娜》讲述的是:主人公孔雪笠是孔圣人的后裔,为人宽厚有涵养,善于作诗。他有位挚友在浙江天台当县令,来信请他去。孔生应邀前往,而县令恰恰去世了。他飘泊无依,穷困潦倒,回不了家,只好寄居在菩陀寺,被寺僧雇佣,抄录经文。孔雪笠狐狸一家,他爱上了一只狐狸,就和她结了婚。有一天他的胸膛上突然肿起一个像桃样的疮疖,过了一夜竟然长得像碗一样大了,他疼痛难忍,呻吟不止。于是公子就带着自己的妹妹娇娜来给他治病。治好以后他就爱上了娇娜。但是他有和别人结婚了,又有一次,他们家有劫难,他为了救娇娜,被怪物杀死了,娇娜又救活了他。他们又来到了孔雪笠的家乡,他的儿子长大了,到城里玩,人们都知道他是狐狸生的。
从这个故事里我得到了一个这样的道理:别人帮助了我,我也要帮助别人!
《聊斋志异》读后感5
今年开学,学校给我们班发了一套《聊斋志异》连环画读本,在每周三的午读和下午第三节课的时间,我都会拿出来津津有味地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我知道了《聊斋志异》的作者是清代初期的文学家蒲松林。这本书充满了传奇色彩,并写了鬼与神仙的许多故事,让人眼花缭乱。其中有一个小故事《画皮》,我以前看过电视剧,当时因为还小,看的时候觉得害怕恐怖极了,现在阅读文字,却觉其中的描写特别精彩。它讲的是一个特别漂亮的女鬼,眼睛大大的,两条眉毛像柳叶一样又细又长,还一张樱桃小嘴和一头乌黑发亮的秀发。它取人之皮披在自己身上冒充人坐在路边啼哭,心底善良的穷书生问清了它的来历后出于好心把它带回了家。谁知当书生发现那位貌美如花的姑娘是鬼后竟被女鬼夺取了心脏,他的妻子陈氏幸好得到了一个乞丐的帮助,救活了顾生。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从中明白了,人要学会明辨美丑,不要被眼前美丽的假象迷惑了。有时那令人看不起的“丑陋”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善良纯洁的心灵。我希望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不要以貌取人!
《聊斋志异》读后感6
今天,妈妈要搞大扫除,我也不情愿的被拉到了搞大扫除的行列中,没想到,这次大扫除竟清理出了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聊斋志异》
这本书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做的短篇小说集,这本书或揭示了世道的黑暗,如《席方平》中,连阎王爷都被收买了,使得席方平受尽毒刑,最后告到了灌口二郎那,才得以沉冤得雪,席方平的这种勇气让我敬佩。这虽是以冥界影射,但却反映了在古代“有钱就有理”的“道理”。又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在这书中,写爱情的故事较多,虽然我对爱情似懂非懂,但我还是被他们这种对爱至死不渝的感情感动了:如《婴宁》,《莲香》……篇中的主角都不顾封建的约束,勇敢的追求爱情,进一步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不自由,对人的约束……还抨击科举制度的腐败,如《叶生》中叶生因考试路考不中,郁闷而死,他的'鬼魂要完成遗愿,却也只帮助一个人考中举人……这本书给我的影响甚大,让我明白了我们这个社会是多么的自由,让我学会了大胆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也被蒲松龄这种正视黑暗,不被世俗所束缚的精神感动......
《聊斋志异》是一本好书,他评级黑暗,伸张正义……希望它能受到更多人喜欢!
《聊斋志异》读后感7
这故事主要讲了:“在浙江里有一个人叫宁采臣,为人豪爽。又一次去赶考,看到了一座寺庙,天也快黑了,便进庙求宿。
宁采臣很喜欢这里的幽静雅致,就坐在门前等僧人回来。傍晚时,有一个叫燕赤霞的人回来了,宁采臣便向他求宿,得知这里没人后就打算在这多做几天。
半夜时,忽然有人进到了他的屋子里。他起身一看,发现是一位年轻女子,女子说想和他睡在一起。可女子万方请求,宁采臣也不得答应,于是就走了。过一会儿,她又回来了,给宁采臣了一个金锭,宁采臣把金锭毫不犹豫地给扔出门外。
第二天有个书生带着仆人过来应考,他们在寺庙的一个空房住了下来。不料这个书生在当天夜里就暴死了。晚上,燕赤霞回来了,宁采臣问他知不知道这两个人的死因,燕赤霞说这是鬼魅干的,宁采臣不信,没有放在心上。
这天半夜,那个女子来了,比前些的态度好一些,认真的对宁采臣说了她的身世和所发生的事,还叫他今天晚上他和燕赤霞一起睡,因为他不是一个凡人。
这天晚上宁采臣听了聂小倩的话和燕赤霞一起睡。在一更时分,宁采臣发现窗外有一个人影渐渐走到门前。这时有一把短剑忽然从一个箱子里飞出来刺向恶鬼,不知燕赤霞什么时候起来了,对宁采臣说:“我是一名剑客,我刚刚用这把短剑将妖怪刺伤了”
第二天宁采臣就回家了。”
我从这个故事里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不可以贪财好色,要非常正直,才不会有悲惨的后果。
《聊斋志异》读后感8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典范,书中那花妖狐媚、幽冥王界的故事,读起来耐人寻味。曲折又巧妙的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腐败。
《聊斋志异》汇聚了众多的优美而动人的鬼狐仙怪等故事。书中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小说情节,如《画皮》、《崂山道士》、《促织》等,读起来令人赞不绝口。
《画皮》是讲一个姓王的书生,在外出路上遇见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女子称自己是大户人家的妻妾,受不了正方太太的挤压,所以套了出来。王书生见女子可怜,心生怜悯之心,于是王书生收留了这一女子。
就这样,平平常常地过了好几天。有一天,王书生碰到了一位道士,道士说书生身上妖气很重,问书生最近是否有生人来过他家。王书生矢口否认,道士无奈的摇摇头走开了。书生回到家,见书房的门从里面插着,他心生奇怪,光天化日插门干什么?他轻轻捅破窗户纸,只见一个张牙舞爪得厉鬼正在对着一张人皮描描画画!书生恐惧不止,立即找到道士,道士见书生心意诚恳,便收复了妖怪。
《聊斋志异》的内容十分广泛,以鬼、狐、妖来反映当时社会关系与面貌。蒲松龄的故事里大多都是反对封建、揭露当时官场的腐败还有尔虞我诈的人。有的则是赞美诚实守信、孝敬长辈等优良品质,整本书使人读起来爱不释手。
读了这本书,我忽然有一种错觉。妖、鬼、狐虽可怕,却没有人心可怕。面对现在尔虞我诈的社会,人心险恶,自以为是的人们,也许真的不如那些花妖狐媚……
《聊斋志异》读后感9
这个星期,我的眼球被《聊斋志异》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
它的作者是蒲松龄,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聊斋志异》,又称《聊斋》,俗名《狐鬼传》。其内容广泛,多以谈狐、鬼、妖的故事,以此概括当时中国的现状。
《聊斋志异》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野史轶事文。作者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道:“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深度、广度、明晰度都大大超过文学史上的同类作品,所以清代思想家称它是“空前绝后之作”。
《聊斋志异》里的《倩女幽魂》、《画皮》、《可怕的陆判官》等作品都是家喻户晓的。《可怕的陆判官》讲述了一个人嫌自己的妻子太丑,请陆判官帮他妻子换张脸。结果被卷入了一个命案,多亏陆判官出手相助,这逃过了这一劫。这个故事让我体会到:人性中必存有善恶。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不同罢了。我们在看到事物的丑陋面时也不能忽略他的善良面,而当我们看到事物美丽的一面时更不能对他的另一面视而不见。
我花了整整二天的时间把才把这本书读完了,因为它实在太好看了。很多篇幅我都细细的品了又品,久久地沉浸在蒲松龄的狐仙鬼神的世界里不能自拔!
《聊斋志异》读后感10
徜徉在书海之间,我发现《聊斋志异》是一本经典的名著。
正如“志异”两字,书中记述了很多奇异的事情,但我认为妖魔鬼怪反而能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而《聊斋志异》也是一本批判性很强的书。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的评价,看完《聊斋志异》,我发现这是对蒲松龄很好的评价。
《聊斋志异》中得故事很多,其中也有令我有很多感受的故事。
就比如《义鼠》这一篇文章:有两只老鼠,其中一只被蛇吞了下去,另一只虽然害怕,却为了同伴与蛇斗智斗勇,蛇被逼无奈只好把是鼠吐了出来。
这篇文章虽然很离奇,但是我在阅读时已经把老鼠想象成了一个有情有义的人,这篇文章虽然是赞扬了“义鼠”,却也从面讽刺了那些无情无义,在危难时抛下同伴不管的人。
还有一个故事给我很大的启示:在树林中有一个很迅猛的巨蟒,人们都会跟惧怕他,但一只螳螂却懂的骑在它头上,巧妙地蛇,最后把累死了。
作者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发人深省的道理:在遇到凶猛的邪恶势力时,我们不能因惧怕他们而束手无策,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懂得找他们的弱点。对于那些为祸多端的邪恶势力,作者也借此警示他们,不要过于凶狠,否则早晚还是会自食恶果的。
《聊斋志异》这篇名著给了我很多启示,所以今后我应该继续多读书读好书!
《聊斋志异》读后感11
一看到这本书熟悉的题目,不少人肯定会第一时间想起一个令人耳熟能详的故事电影——《画皮》,电影里那些恐怖夸张的故事情节时到今日仍然令我们心有余悸,所以很多人一定会误以为《聊斋志异》这本书是一本纯粹的恐怖小说,大错特错!这本经典耐读的小说如果单单停留在这么低级的层面的话,它还会从清代一直流传至今吗?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绝伦的一个个故事,它还通过让我们阅读这些故事从而领会到一个个意味深长的道理,让我们在阅读的同时也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在全部的34个故事之中,我觉得最耐人寻味的故事是一个叫《丑狐》的故事,故事是说从前有一个人很穷,被一个丑陋无比的妖精丑狐的施舍,做了一个腰缠万贯的富人,他非但没有感谢丑狐,反倒雇来道士驱逐她,丑狐异常气愤,把富人全部的资产全都带走,还把富人的两个脚趾给剁了。我一点儿也不同情那个忘恩负义的富人,虽然丑狐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妖精,但是它毕竟是你的恩人,难道你就这样报答它?而且他从一开始就不理会丑狐,是丑狐拿出那个金光闪闪的元宝后,他才见钱眼开对丑狐恭恭敬敬,这说明他是一个贪欲很重的人,因为忘恩,因为贪心,最终身败名裂,即可悲又可笑!
这本书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就要靠你在这本书中去慢慢去寻找仔细去体会了,总而言之,这本书是绝对值得一看的!如果你有时间的话,不妨到书店里去一睹它的风采吧!
《聊斋志异》读后感1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这本《聊斋志异》也是其中一级重要的阶梯。
《聊斋志异》这本书的作者是蒲松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二十二个。其中《促织》讲成名一家,为了捉一只蟋蟀应付官差,害得爱子惨死。儿子死后,化为蟋蟀,所向无敌,后来献给皇上,成名因此骤然富贵。我读完这个片段后,觉得成名为了捉一只蟋蟀应付官差,让自己的儿子惨死。十分不值得,虽然后来成名骤然富贵,可失去了的爱子却永远地离他而去了!也让我懂得了我们不仅要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还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还有一个片段《小翠》主要讲王太常的儿子元丰生性痴呆,狐女小翠为了报恩自愿嫁他为妻,并只治好了他的痴病。不料王家因一点小事而赶走了小翠。另娶一女,极像小翠。我读完这个片段后,觉得王家因一点小事而赶走了小翠十分不对。因为这只是点小事而已,何必要赶走了小翠。也让我懂得了我们自己不可以因一点小事而不理睬对方,并和大家和睦相处。
还有一个片段《种梨》主要讲一个道士向一个卖梨人讨一个梨吃,卖梨人不肯。一个人好心买了一个给道士,道士吃完梨,把梨核往地上一丢。立刻长成一棵大梨树,道士把梨分给大家,卖梨人也来看道士变戏法。看完后卖梨人回到梨摊,他的梨一个也不剩,卖梨人才明白道士分给大家的梨是自己的梨。我读完这个片段后我懂得了不帮助别人的人一定会得到报应!
这本《聊斋志异》里的22个故事都十分有趣,希望大家找来读一读。
《聊斋志异》读后感13
图书漂流活动本周读的是《聊斋志异》,书中各篇短小精悍,描写的各种人物生动形象令人过目难忘。我读完《巩仙》一文后觉得很有体会。
作者通过对巩仙的描写,向我们活灵活现的展现出一个憨头憨脑、成天乐呵呵的道士形象。他很有智慧,他想进王府赏花,无奈看门人和太监不放他进去,他就略施小计,用银两疏通了看门人和太监,就略施法术,可他又厌恶食财的太监,就戏弄他。表现出他是一个粗中有细、爱憎分明的人。
他常年居住在尚秀才家中,很感激尚秀才对自己的帮助。当得知尚秀才有心上人后,他就施展法术,帮助尚秀才与自己心爱的人,相亲相爱,他得知尚秀才将会有一个孩子时,他竟用自己的道袍把一个刚生下来满身血污的婴儿带回来。表现出他是一个仁义的人。
当他知道自己将要离开人世时,还不忘把自己的道袍留下,因为这个道袍可以救很多人。他是一个善良、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
这本是启发和教育人们要扬善除恶,济贫扶贫多做善事。这才是我们要学习的!!
《聊斋志异》读后感14
今年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厚厚的一本《聊斋志异》。打开书的第一页,上面介绍了作者的姓名:蒲松林,生于清初,是个文学家。他写的《聊斋志异》充满了传奇色彩,并写了鬼与神仙的许多故事;让人眼花缭乱。
画皮是最精彩的,也是最恐怖的。里面将了以为穷书生在路上遇到了一位眼睛大大犹如葡萄,两条又细又长的柳叶眉,依仗樱桃小嘴镶嵌在俊俏的脸蛋上,一头乌黑发亮的秀发。魔鬼般的身材,可她路边哭。穷书生十分好奇,便问了姑娘的来历。原来,姑娘是被人贩子卖到着而来的。有兴在半路逃脱却不知回家的路,书生出于好心把姑娘带回了家。晚上,书生在窗旁走过,发现那位貌美如花的姑娘,脱下了人皮,露出了张牙舞爪的样子。书生再定睛一看,立刻跌倒在地。
因为他看见了姑娘的真面目,所以女鬼把他的心给 掏了出来。家人四处寻医,终于一个乞丐能医治他的儿子。但乞丐有一个要求,要大妈吃他吐他的痰,大妈硬吃了下去。回到家中见儿子没好转,又扑在儿子胸口大哭。忽然,大妈恶心想吐,一口吐在了儿子胸口;那竟是一颗心,儿子立即醒了过来。大妈请来了大仙把那妖怪收服了…… 从中我感受到,眼睛所看到那美丽的景象深处并不一定是美好的。
正如俗话所说“人不可貌相,还水不可斗量。”往往那另人看不起的外表下,有着一颗纯洁、美好加钻石般透明闪亮的心灵,比海还深比宇宙还深的心灵。
《聊斋志异》读后感15
上次写了一篇读后感,即兴发挥,没有事先做笔记,而我的记性并不怎么好,到底还是漏掉了自认为很重要的一条感想,不得不再写一篇,将这一条补充上。
关于真善美,《聊斋志异》里面写了很多很多,我只想说,很多传统确实继承了下来,例如现在有这样一种说法:颜值即正义。此外还有很多很多简单化的因为所以,也可以说是因果报应之类的思想,也仅代表着以蒲松龄为代表的一类淳朴善良的人的美好愿望。如果现代人还按照那样的方式行事,运气不佳的话,迟早会被PUA。或者,往好的方向想,古代民风的确如此简单质朴,嗯,也不能说没这种可能。但是,最大的可能性是,没那么简单,否则美好和恶劣这两个词都不会产生,人们也就不用那样歌颂和向往真善美了。
喜欢阅读可能会让人变得顽固不化,成为众人眼里的书呆子,但是,如果已然如此了,就更要多读书,读多种类型的书,因为解铃还须系铃人,阅读应该也是一种让人从书呆子的状态走出来的方法吧。例如我,现在也慢慢学会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