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集锦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整首诗的意境和其中包含的情感。
(3)欣赏并感受送别诗的不同风格
⒉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联想的方法体会古诗意境的方法
⒊情感态与价值观度
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难点
从“楚山”孤峙,“一片冰心在玉壶“中体会到诗人表现出来的坚强品质。
课前交流:
今天看到这么多的同学与我一同学习,感到非常高兴。你们班一共有多少同学?……差不多是我们班的2倍了,真好,我喜欢大班上课热烈的气氛。
哦,忘了自我介绍,我姓郑,郑成功的郑。名玉琴,玉是美玉的玉,琴是古琴的琴。你能介绍一下自己吗?
真好,我宣布,从现在开始,我又结识了( )位新朋友。你们愿意与我交朋友吗?
好,那就请朋友们与我一同进入这“古韵流香“的课堂吧。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看到“古韵“二字,你能联想到哪些词语?
说得没错,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流香溢彩,举世闻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古诗的迷人魅力。
读诗题
(出示2:课题)我们一起来来读诗题:芙蓉楼送辛渐
师:读诗先读题,你从诗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或者,引发了哪些疑问呢?
预设:1地点 2送别诗 3送辛渐
师板书课题
疑:1芙蓉楼在哪里 2辛渐和王昌龄是什么关系? 辛渐要去哪里?(注释)
点击相关链接,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料
那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读诗人
三、读诗人(出示3:诗人)教师导语:
那么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人
先请同学们把自己预习所得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关于王昌龄的资料
师:同学 出示资料
用一句话说说从这段文字中了解到关于王昌龄的哪些信息
1,一生坎坷 2 很重感情 3广交朋友 4才华横溢
四、品读诗文,入境入情。
1,自由朗读全诗及注释
2,(出示课件)指名朗读 4人左右
3,听范读,发现不足
4,模仿诵读
5,你通过朗读古诗和注释知道了什么?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理解常用文言词语“阴”“始”“望”“坐”“视”“或”的用法。
2.理解词类活用现象:西、东、道、阴、烛
3.辨别通假字:采、圜
4.理解文章记叙的内容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
教学重点及难点:本文详略恰当的特点;侧面烘托的手法
教学方法:“读——讲——析——结”四步阅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
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五岳”都是哪些山吗?对了,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之中,泰山是“三山五岳”之首,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泰山的地理位置和美丽如画的泰山日出。
二.介绍作者、作品。
姚鼐。清代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曾任刑部郎中,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考官。主讲于梅花、紫阳等书院40余年。是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其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
本文是一篇冬日登泰山的游记,重点记登山路径和泰山的景色,观日出一段尤其精彩,泰山,亦称岱山、岱宗。泰山山脉绵亘于山东省东部,主峰玉皇顶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海拔1524米。山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有南天门、日观峰、经石峪、黑龙潭等名胜古迹。记,文体名,即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是古文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文体。
一、补充注音:
汶(wen)水 南麓(lu) 石磴(deng) 山颠(dian)
徂(cu)徕(lai)岱(dai)祠 行(xing)宫 姚鼐(nai)解释加点的字
二、补充释字
泰山之阳——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面。
其阴——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北面。
乘风雪——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长城之限——限:界限,这里指城墙。
遂至山巅——巅:顶峰,颠峰。
半山居雾——居:停留。
戊申晦——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极天云一线——极:尽,尽头。
绛皓驳色——驳:杂,错杂。
尽漫失——漫失:模糊、缺损。
僻不当道者——僻:偏僻。
明烛天南——烛:名词作动词用,照。
三、理清课文结构
写泰山地理形势泰山地理位置
周围山川形势
记叙登泰山的经过时间路径
山顶所见
描写泰山日出日出前———风、雪、云
日出时——形、色、光
日出后——色
介绍泰山人文景观建筑
古迹
介绍泰山自然景观
四、.说明游踪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领略了泰山的高峻、雄伟,那么作者是如何登上这“五岳独尊”,游是如何精彩地描绘险峰之上那“无限风光”的呢?
二、精彩片段分析
讨论:1、第二段作者详写登山的过程,精读,说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写景特点。
明确:(板书)
先写:京师——泰安,点明时间和节令。
再写:山麓——山顶。
路程:四十五里(远)
石级:七千有余(高)
路线:中谷——西谷——山巅(险)
最后顶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壮阔、上)——晚日照城,汶水、徂徕如画(雄浑、下)半山居雾若带然(高峻)——(远——近)
2、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换面。(板书)
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日出时: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日出后;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色彩点染——绚丽壮美
3、全班齐读第三段,体会写法特点和感情。
总结:通过描写山顶所见景观和日出胜景,表达出作者的喜悦心情,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赞美祖国山河的强烈感情。
4、找出文中几处使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体会特点和作用。
明确: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使人感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海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动。
三、写作特点
讨论、交流、举例分析。
明确:
1、章法严明,剪裁得当。
2、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巧妙进行烘托。
3、用笔简洁,词语精当。
4、句式多变,用此灵活传神。
归纳总结;
本文无论从清晰的思路,还是简洁明净的语言,亦或是色彩鲜明、生动的描景,都可见桐城派古文家锤炼语言的功力,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学案》中的练习题
2、写一段冬季雪景片段,具体生动地写出景物特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整体把握画面内容,简单说清故事的大致内容。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丈夫想出的妙计用“想”或“说”的形式说清楚。初步形成详略得当的意识。
3、在看图表达的过程中,理解“一举两得”的意思。知道遇事能多为别人考虑,会得到快乐。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理清故事脉络。
1、猜谜。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老师就先来给大家猜个谜语,请你们仔细听。“四角方方一幅画,花纹图案真漂亮。讲究卫生少不了,小朋友们喜欢它。打一个生活用品。”猜出来谜底是什么吗?
[板书] 手帕
2、整体观察画面内容,理清故事脉络。
[出示四幅图]
师: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小夫妻,他们在黄山脚下开了一家手帕专卖店。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图,他们的生意开始??后来??最后??你从哪儿看出的?
[板书] 生意:红火 → 冷清←
3、交代学习任务。
师:同一家小店,卖的都是手帕,为什么前后的生意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要看图把这个围绕手帕发生的故事用一段话说清楚,说连贯。
二、指导说话,重点指导第三幅图,初步渗透写文章要详略得当的意识。
1、说清第一、二幅图的内容。
(1)[出示第一、二幅图],了解生意由红火到冷清的原因。
(2)借助提示,把两幅图的内容说清楚、说连贯。
师:现在,就请你根据提示,把这两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清楚。注意要把小店的生意开始红火,后来变得冷清的原因讲清楚。
[出示] 一对小夫妻在黄山脚下开了一家手帕专卖店…… 可是……
(先自己说,再指名说)
2、说清第三、四幅图的内容,重点指导第三幅图,并让学生写下来。
(1)提出说话要求。
师:后来小店的生意为什么又红火了呢?那是因为丈夫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这可是今天这个故事中特别重要的内容,我们要重点把这部分内容说清楚。
① [出示三、四幅图] 仔细看这两幅图(有意识地点手帕中的图案),丈夫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谁能用一句话把丈夫的好办法说清楚?(把黄山风景区的旅游地图印在手帕上。)
②他怎么会想到这个好办法的?(看到小男孩拿着旅游图从店门口经过。)
③这个办法又好在哪里呢?你能不能再看看图把内容说清楚?
[随学生回答板书] 擦汗 指路
④揭示题目。
师:游客只要买一块手帕,既能……又能……这真是??[贴] 一举两得!这就是今天要讲的故事的题目,齐读:一举两得的手帕
(2)借助提示,连贯表达。
[出示] 一天,小夫妻俩看到 ,丈夫眼前一亮,心想: 。
(必须答到三点:1、把黄山风景区的旅游地图印在手帕上;2、游客买了手帕对他们有什么用处;3、生意会好转)
师:那么,他会怎样对妻子说呢?
[出示] 于是,他 。(把想法告诉了妻子。)
点拨:丈夫说的内容就是重复刚才的想法,可以用一句话简单地说一说。
(3)引导学生用对话的形式说清妙计的内容。
[出示] 一天,小夫妻看到 ,丈夫眼前一亮,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兴奋地对妻子说:“ ”
(4)引导想象,说清第四幅图的内容。
师:果然,当印有景区旅游地图的新手帕一挂出, 小店的生意又重新红火起来。
如果你是游客你会怎么称赞店主?
[出示] 果然,手帕一挂出就吸引了许多的游客,有的说:“ 。”有的说:“ 。”
(指名说,点题)
(5)小结,悟道。
师:是啊,正是因为这个店主能够站在游客的立场上为他们着想,既为游客提供了方便,也使自己的小店赚了钱,真是??一举两得。
2、四人小组合作把这个故事讲清楚,一人说一幅图,不仅要说清楚自己的一这幅图,还要注意与前后几幅图之间的连接,把故事说完整、说连贯。
三、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看图说话,了解了一个关于手帕的故事。今天回家请你将这个故事说给大家听。让更多的人都知道,与人交往时,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为他人着想,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的生活也会更快乐。
板书设计:
生意
红火 擦汗
一举两得的手帕 (既……又……)
(印旅游地图) 指路
冷清
语文教案 篇4
师: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13课——
生:花钟。
师:从题目看,花钟是用花草做成的钟。生活中有人见过花钟吗?
生无语。
师:同学们都没有见过用花草做成的钟,是吧?嗯,看,老师这儿就有一座用花草建成的钟,(出示做好的花钟,有指针)漂亮吗?
生:漂亮!
师:那我们把它贴到黑板上,挂起来。(将花钟贴到黑板上)在我们祖国的许多城市,都有这样用花草做成的——钟,(屏幕显示)这是台北市阳明公园里的一座花钟,许多游人都驻足观赏;这是南京市的花钟。许多国外的城市也有花钟这样的景观,这座花钟坐落在俄罗斯,在号称花园之国,钟表之乡的瑞士,花钟已经成为它的第二大城市日内瓦的象征,李老师的家乡哈尔滨,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在著名的中央大街上,也有一座巨大的花钟。我还在那儿留过影呢。看,李老师精神吧?
生:精神!
师:只不过我在这花钟前,显得有些太渺小了。这些花钟,不仅美观,还能报时。那是因为人们把钟表的机械结构设置在地下,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工艺结合在一起了。那么,课文中的花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轻轻地把书翻到第十三课,听老师来读课文。看课文都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你也可以试着轻声地跟老师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什么就说什么。
生:我知道了有些花是几点。
师:你说你知道了有些花是几点开的,是吗?
生:是。
师:那你都知道哪些花是几点开的?是不是很多种?
生:嗯。
师:那就是不同的花都是在不同的时间开放的。
生:对。
师:这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你知道什么了?
生:我知道了为什么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师:哦,这是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还有谁知道什么了?请你来说。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了各种各样的花可以组成花钟。
师:把这三个自然段的内容合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师:这篇文章的生字新词特别的多,下面同学们自由地再读读课文,别忘了拿好铅笔,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把它们读准确。开始吧。
(学生自读课文,师提示,你可以大声读)
师:好了,我们先读到这里。刚才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而且我还看到有些同学在翻字典,这是你学习生字新词一个很好的方法。下面,请你认真地看着书,把刚才划出来的带有拼音的词语读一读。
生读生词。
师:好,我们先读到这儿。下面我们看着拼音,看准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带有拼音的词语。找到第一个了吗?
生:找到了。
师:好,起——
生:凌晨 丁香 ……
师:读得很准确,我们看屏幕。(屏幕出现生词),离开课文中的这些拼音,还能把这些字词读准吗?
生:能!
师:嗯,有信心了。我想请你们自由的读一读,试一试。
(生自由练读)
师:好,我想请这一组的同学读给大家听,每个人读一个词,开始。
生:争奇斗艳(读成了“研”)
师:那是鲜艳的——“艳”,是吗?再读一遍。
生:争奇斗艳。
师:嗯,争字读得真准!临来之前我还担心呢,重庆的小朋友普通话说得怎么样呢?听了你读这个词,我放心了。来(对另一生)。
生:芬芳迷人
师:很好
生:欣然怒放
生:暮色
生:干燥
生:淡雅
生:……
师:我们就读到这里,同学们都读得很好。我们一起把这些词读一遍,看好屏幕,起——
生(齐):争奇斗艳……
师:后面两个词也读得很准确,那看一看,这些词有哪几个在课文中是用来描写花的',谁找到了?请你来说,传过去,谁能说就传麦克。
生:争奇斗艳。
师:哦,看,有“争”有“斗”,花在比美呢!
生:芬芳怡人。
师:嗯,闻一闻,好——
生:—— 香啊!
生:欣然怒放。
师:噢,好!我问你们,过年的时候放过烟火没有?
生:放过。
师:那个礼花绽放的样子也就是这样,是不是?
生:是。
生:艳丽。
生:娇嫩。
师:我听见了,你说娇嫩。还有吗?……你来说。
生:淡雅。
师:哦,还有啊?
生:暮色。
师:他说暮色是说花的,大家赶快读一读带有“暮色”的句子。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那我问问你,(面对刚才答错的那个同学)读了课文你认为这个词是描写花的吗?
生:不是。
师:那你知道暮色是什么时候的天色吗?你再读读那句话。
生(默读后):晚上。
师:几点钟?
生无语。
师:谁告诉他?周围的人谁读到那句话了?
生(就是那位答错的同学):六点。
师:傍晚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天色就是暮色中了。
师:我们刚才找到了这些词语中描写花的词,看看课文当中这些描写花的词,有描写花色的,有描写花香的,还有描写花开放的样子。这里面有两个词正好是一对,都是描写花色的,看(屏幕显示),(有学生找到)对了,淡雅,淡淡的;艳丽,艳艳的。两种色彩,两种不同的美。下面我们看一看,这么多描写花的词,在课文中都用它们写了那些花呢?赶快到课文中去找一找,把花的名字划下来。
学生勾画。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亿”“旗”“洁”4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还记得刚过去的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国庆节)
2、是呀!十月一日国庆节是我们祖国妈妈的生日,大家都开开心心地在愉快的假期中为祖国妈妈庆祝生日呢!
3、出示课题:欢庆
过渡语:今天,我们来学习第9课《欢庆》
(1)出示“庆”:哪位同学能读准这个字?
(2)细心的小朋友们,这位同学读的时候注意了什么读音?
(3)请你跟老师读:
qìng——庆
(4)开火车读
(5)同学们读得真好。整齐地把课题开心地读一读(9、欢庆)
二、初读识字
1、教师示范读
过渡语: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回味一下国庆假期中的欢乐。想想,你仿佛从课文中看到了人们怎样的欢乐场面?
2、学生自由读文,拼读生字
过渡语:同学们说得真好。生字宝宝们都争着想认识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呢!我们快来和他们交朋友吧!
请大家自己把课文读一读,将黑板上的生字多拼读几次,把字音读准。
3、小老师带读生字
4、汇报生字学习情况:在这些生字里,你发现哪些音是需要大家注意的?
5、齐读词语(去拼音)
6、同学们学习生字真快。请同位轮流读课文,相互检查能不能读准生字的读音。数一数诗歌一共有多少行?
7、每人一行,(指名)开火车读,其余同学检测读音。
8、齐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整体感知:整齐拼读生字。
过渡:同学们掌握生字真快。相信“我会写”的内容一定难不到你们。
2、指导书写
(1)亿:右边是“乙”
(2)洁:有什么好方法记?(加偏旁、换偏旁)右上写“士”
(3)旗:不漏撇横头。
3、评讲书写。
4、继续完成写字练习。
四、组词练习
过渡语:我们知道,一个生字能于很多其它的字交上词语朋友;一起来看“读读写写”这一部分,为这些生字找更多朋友吧!
1、读字词。
2、口头说
3、写书上
五、小结教学
语文教案 篇6
课题
10.松鼠
总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打开课文,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向我们走来。它那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清晰地定格在我们的头脑中。我们在喜爱小松鼠的同时,不能不叹服作者精心细致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及准确精练的说明。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11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引导学生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松鼠的特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松鼠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松鼠影片,再现课文内容。
2.看了录像,你喜欢松鼠吗?为什么?
3.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布封也非常喜欢松鼠,在他的笔下,松鼠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看一看。(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字、词读音。注意读准“玲珑、苔藓、勉强、圆锥”等词语。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布封笔下的松鼠给你什么印象?
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这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提示中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大家先读一读,勾一勾。(学生阅读勾画,教师相机提出建议。)
2.依据要求,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可以就你最感兴趣的某一部分绘制一幅图,给它起一个名称,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2)阅读课文,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并说说喜欢它们的原因,想想在表达上与《鲸》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3)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品读有关句子。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自学探究,再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就不同意见进行磋商,并听取同学的独特见解。师生评议。
五、全班交流,突破重点
1.阅读文章,抓住要点。
引导学生从总体入手,在阅读中抓住文章的要点,知道文章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课文各段第一句点名了说明对象,即文章是从松鼠“外形漂亮”“行为乖巧”“性格驯良”三方面来具体说明的。)
2.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上的异同,本课的教学重点。
(1)设计下列句式引导学生归纳。
相同点之一:《松鼠》和《鲸》都用了__________的方法,例如相同点之二:《松鼠》和《鲸》都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设计下列表格,引导学生比较。
不同之处
《松鼠》的举例
《鲸》的举例
3.再次阅读,总体感受,深入体会。
引导学生再次阅读,从总体上深入领会文章,鼓励学生以赏析的态度来深入理解文章,深化对“松鼠”的认识。
六、拓展延伸
在布封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具有人类的一切美好品质。这位著名的博物学家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用40年时间写出了36册巨著《自然史》,如果同学们感兴趣,课后可以阅读《自然史》。
板书设计
10.松鼠
漂亮乖巧驯良
教学反思
反思:这篇课文属于科学小品文,知识性较强,一不小心,就会把这堂语文课上成生物课。在备课时,我尽可能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把重点放在本文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上,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让学生在赏析完富有生动性、趣味性的语言后,能够学以致用,在实际写作中学会运用这样的生动说明语言。学生特别喜欢这篇文章,没有学习说明文时的枯燥感。作为教者教学时也兴趣盎然的。在学习小松鼠的外形描写的段落时,我播放了一些松鼠的图片,有的攀援在树杈上,有的翘着毛茸茸的大尾巴,还有的在跟人作交流……它们身上的毛色彩也不一样,看到这样逼真的图片,学生不时发出惊叹声。在这样感性的认识下,再去品读松鼠外形的描写,变对文字多了一份亲切感,小松鼠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一节课上完了,学生不但在作者生动的介绍下认识了小松鼠,又体验到了另一种不同的说明方法,我虽在尝试着用比略读精,比精读略的方法进行教学感到还有些不成熟的地方,但我想我和我的学生们内心是充实的,愉悦的。
语文教案 篇7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拼读本课生字,能读写默本课14个生字和课后练习的13个词语。
2.读课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能说出小朋友是怎样爱护春天的。
3.在理解句子的基础数上,做到不读破句,理解相同的字在不同的句子中具有不同意思。
4.通过阅读,懂得春天来到的特征和怎样爱护春天。
5完成小诗《春天说了什么》,说说春天的美丽景象,从心里喜欢、爱护春天。
二.重点:朗读、不读破句。
三.难点:不读破句,读好较复杂的句子。
四.教具准备:字词卡片、录音。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春天到了,你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春天有关。出示:12有趣的作业学习生字:趣业说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学生朗读课题。
说说有趣的()从生活入手,进入春天。
学生对春天的印象很多,万紫千红、桃红柳绿、春暖花开……
置疑合作学生字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根据次序贴出大问题。出示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学习新字,出示字词师指导插、微学生置疑,合作学习。
交流生字学法。(多个方法)组词朗读集体书空插、微
自主学生字,发挥集体智慧
多个学生发言,但只提了"有趣的作业是什么?"一个问题,只是提法不同,置疑能力不佳。
初读课文
了解内容
1.听课文录音。
2.有趣的作业是什么?板书:找春天
3.出示:"王老师微笑着说:……带到教室里来。"
(1)师问:"明天到哪里去找春天?"
(2)把什么带到教室里来?
(3)到哪里去找呢?把什么带回来呢?
(4)这就是王老师交给小朋友的一项作业。
出示填空
认真听录音,给课文划分小节。
几个学生快速答
学生轻声试读。
根据老师的引读,训练不读破句。
生口答
帮助学生理解句子,顺利朗读
由扶到放
练习不读破句
再次明确
有趣的作业是什么?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明白“到大自然里”和“把美丽的春天”是各自表达一个清楚的意思,要连起来读。
学习课文
朗读感知
对王老师交给的有趣作业,他们完成得怎么样?
1他们找到了哪些代表春天的东西。同学们是怎样把这些东西带到校园里的?(读第二节)
2出示“课桌上……”一句,训练朗读长句说话
3出示比较项
学生用﹏表示,交流。
朗读长句,不读破句,个别读后,评价,再齐读。学校里……个别读句,说意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