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教案
精选项链教案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项链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项链教案 篇1
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独具匠心的结构,高四册第6课项链。
2、体会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
3、分析玛蒂尔德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结构和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巧设契机;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本文精巧的构思——项链式的结构
教学步骤:
一、导语
二、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另两位是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莫泊桑出身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自幼受到他母亲文学素养的熏陶,中学时便养成了对诗歌的特殊爱好,一心向往着做一个诗人。一八八○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羊脂球》,一跃而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在短短的十年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1883)、《俊友》(又名《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我们的心》(1890)。这些作品抨击了统治集团的腐朽、贪婪、尔虞我诈的荒淫无耻。莫泊桑还创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盼同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三、学习课文的结构
1、学生划分层次、写出段意
2、出示项链图:
提示:图上圈中的序号表示情节内容,请同学们将序号和情节内容对号入座填定。
A、贫穷(现实)与富有(梦想)…………序 幕
B、请柬——机会到来………………………开 端 (契机之一)
C、做衣服,借项链…………………………发 展
D、兴奋、沉迷 E、舞会陶醉……………小高潮
F、披衣逃走 G、失项链 ……………继 续 (契机之二)
H、赔项链 I、还债务 ……………发 展
J、项链是假的 ……………………………大高潮
以穷开始,以穷结束——环形结构—项链式结构
挂在玛蒂尔德脖子上德一幅沉甸甸德十字架——虚荣心
3、研究结构特点:
特点之一:波澜起伏,跌宕多姿——“文似看山不喜平”
异向思维:图示之二比较——
图略
归纳:娓娓道来——急剧增温——飞流直下——突兀而起
4、继续讨论结构特点
提示:作者在构思结构时,有两处十分重要,是故事发展的关键情节,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高四册第6课项链》。由于这两个情节的出现,才使整个故事发生了一系列的巨变。若没有这两个情节,就不可能出现后文的情节。请找出来,是哪两个情节?
第一处:请柬。请柬的出现,使主人的'欲望膨胀,命运发生突变,平静的生活起了波澜。
第二 处:披衣逃走。披衣——寒伧——丢脸——逃走——丢项链。
情节突变,急转直下。导致人物命运有一次突变。
归纳:
特点之二:善用契机——契机,一事转化为另一事的关键。
这个关键好比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能使矛盾突变。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中,特别是带有戏剧性矛盾冲突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契机的构思和运用十分重要。它能使矛盾突变,情节发生大的波澜,从而出现新的局面。有助于主题和人物性格的深化。
联想举例:
①《红楼梦》:“傻大姐误拾绣春囊”——碰到邢夫人——送王夫人处——寻管家不严的短处——王夫人气急——找王熙凤——查抄大观园——鸡犬不宁,一片混乱——司棋、晴雯横祸残死,芳官入尼姑庵——→一点火星导致大观园的巨大变化。
②《水浒传》:“潘金莲叉竿失手滑落”——竿打西门庆——西门庆爱上潘金莲——勾搭成奸——谋杀武大郎——武松报仇杀嫂——斗杀西门庆——刺配恩州——醉打蒋门神——打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5、文章的结尾:
提问: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一笔,让人大吃一惊。是否在情节上有些突兀呢?前面有没有暗示,请找一找?
①“当然可以”————可见不珍贵
②“没打开盒子看”———毫不在意
③“我只卖这个盒子”—不是原装货
归纳:果然是一副假项链
特点三:结尾巧妙,善于铺垫暗示。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引人入胜,令人深思。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描写玛蒂尔德心理活动的句子。
第二课时
学习 要点:
1、细腻的心理描写
2、玛蒂尔德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学习步骤:
一、背景分析
1、作者是如何描写玛蒂尔德的心理特征的?(现实与梦想的矛盾)
看课文,用文中的词语填写下列表格:
项目 现实 梦 想
住宅 寒伧 幽静的厅堂、宽敞的客厅
墙壁 黯淡 东方帷幕、古式的壁衣
家具 破旧 高脚青灯、宽大椅子、精美的。
项链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制作彩色项链,训练幼儿对色彩的视觉敏感度。
2、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能自由地选择不同的颜色进行搭配,并能较清晰地分辨出明显特征的红、黄、蓝、绿等几种颜色。
3、在游戏活动中轻松地学习粘贴纸条的技能方法,激发幼儿动手的乐趣,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故事背景一个
2、作品范例一个
3、各种彩色纸条若干
4、固体胶或浆糊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引出主题(展示作品范例)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串美丽的项链,你们想知道这串项链是谁的吗?那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有关项链的小故事(提出问题)
师:故事还没有讲完,好心的小鸭要是挨批评了多可怜呀,我们想一个办法来帮助它吧!
2、教师引入活动(再次展示作品范例)
师:要不我们一起来帮助小鸭,帮它做一串美丽的项链吧(介绍所要用的材料、重点观察不同的颜色)
师:小朋友看这些彩色的是什么呀?有哪些颜色你都认识呢?
师:还有什么呢!(教师操作,幼儿观察整个制作过程)
3、幼儿进行独立操作
师:请选择你喜欢的彩色纸条,然后我们一起来制作吧
4、评价结束活动
师:让我们戴上我们漂亮的项链展示给我们的小朋友吧
活动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设计了有趣的教学用具和游戏设计,整个活动,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初浅的社会经验,体验了解他人的快乐。效果好。
项链教案 篇3
一、教学目的:
1. 以项链为线索,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2. 分析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及作者对她的态度。
3. 分析玛蒂尔德悲剧产生的原因(个人、社会)。
4. 接受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设想:
通过对小说情节结构及人物心理描写的点拨研讨,引导学生领略《项链》精巧的艺术构思,把握作品主题,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外国文学史上有三位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其中两位作家的作品:俄国契诃夫的《变色龙》,法国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还有一位是美国的欧。亨利,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引出莫泊桑的《项链》。(或者:因学生在英语教材中学过莫泊桑的两篇小说,包括《项链》,由此引出课文)
(二)分析课文
1、品析情节,体会情节的作用
1) 小说以“项链”为标题,与作品内容有何联系?(小说原题是“首饰”。)
“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
2) 小说在“项链”这条线索牵动下,都写了哪些情节?(用三个字概括每一个情节)
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债务――识项链
3) 品读小说的重要情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