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发布于:2021-06-02 23:17:02 作者:

小班教案模板合集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模板合集6篇

小班教案 篇1

  目标:

  1.运用搓和压的方法制作小猪头的各个部分,在此基础上进行组合,表现出小猪的基本特征。

  2.在制作的过程中激发孩子喜欢小猪的情感。

  准备:

  制作示意图一张、橡皮泥、泥工板

  过程:

  一、唱一唱,跳一跳:

  幼儿随着《小猪吃的饱饱》音乐边唱边律动。

  二、说一说,看一看

  (一)幼儿交流

  1.你们喜欢小猪吗?小猪长得什么样子的?

  小结:小猪长得真可爱,圆鼓鼓的身体,大大的耳朵,短短的尾巴,还有一只大鼻子,我们都喜欢和小猪做朋友。

  (二)教师示范

  1.小猪应该怎样做呢?搓一个圆是小猪的身体。

  2.身体做好了,还有小猪的头呢,我们再搓个小圆做小猪的头。

  3.头上有哪些东西?

  小结:搓个大圆做身体,搓个小圆做猪头,再做大大的耳朵,小小眼睛,最后装上细细的小尾巴。

  三、学一学,做一做

  幼儿尝试用面泥制作小猪,教师巡回指导小猪头部的组合。

  四、比一比,夸一夸

  谁的小猪最可爱?请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小猪。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促进社会性发展。

  2、培养幼儿照顾自己、照顾他人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请中班两名小朋友和小班两名小朋友共同合作完成。

  2、幼儿专用的水果刀两把、案板两块、围裙四件。

  3、各种水果:苹果、香蕉、梨等,各种味道的果酱。

  4、教师提前在各种水果上面用黑色水彩笔画好切线。

  5、中班孩子已经提前学会“切”的动作,小班孩子已经提前学会“搅拌”的动作。

  【活动过程】

  1、四名幼儿自由讨论分工:香蕉、苹果谁负责切?梨和西瓜谁负责切?谁负责搅拌果酱?在老师的引导下合理分工:中班小朋友负责“切”,小班小朋友负责“搅拌”。

  2、幼儿分工后同时进行操作:中班2位沿着切线将水果切下并且将不同的水果分盛在不同的碗里;小班小朋友在切好的各种水果片里放入各种味道的果酱进行均匀搅拌。

  3、分享:大家一起将搅拌好的水果,分到各个碗里,邀请大家来品尝。在品尝的过程中可以说一说:在刚才的活动中我做了些什么?谁帮助了我?自己又帮谁做了什么事情?是怎样帮助别人的?

  4、清洁:大家一起将用过的碗、勺、案板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放在指定的地方,解下围裙(可以鼓励中班小朋友帮小班小朋友解下围裙),放回原处。

  【设计评析】

  抓住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宜的活动。孩子们每天在这样的真实环境中,做一些平时在家里想做而爸爸妈妈常以“危险”为由拒绝他们进行的工作,不仅满足了他们的身体动作需求和心理需求,而且促进了人际交往、语言、小肌肉等多方面的发展。所以陕乐小厨师,的系列活动是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并能不断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发展。

  教师积极鼓励孩子独立完成,逐步引导孩子独立性的发展。鼓励孩子独立进行操作,并非是没有任何约束或规则的放任。它要求孩子具有一定的操作熟练程度,在操作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后才能进行。所以在刚开始的阶段,还很难做到让孩子们完全独立操作,而是逐步引导孩子独立性的发展。随着工作的逐渐深入,孩子们的操作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当他们具备独立操作的能力时,就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当家做小主人了。

  小班和中班两个班级共同进行活动,大大促进了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为不同年龄孩子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促进了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操作,去发现自己、发展自己,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讲话要用好听的声音。

  2、 理解词语“板着脸、哼哧哼哧”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3、 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

  4、 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 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重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理解词语“板着脸、哼哧哼哧”。

  活动准备:

  小老鼠、老鼠妈妈、青蛙、猫的卡片;故事图片四张。

  活动流程:

  一、谈话引题。

  小朋友们你们都看过“猫和老鼠”的动画片,看了之后感觉怎么样?猫想吃老鼠使劲地追,可就是追不到。而今天黄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是老鼠喜欢猫。那是什么原因呢?

  二、完整欣赏故事。

  1、教师边出示教具边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2、鼠宝宝喜欢猫小姐的声音吗?鼠宝宝是怎么说的?(你的声音真好听,我喜欢)幼儿学说此句。猫小姐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样的声音真好听。老鼠喜欢老鼠妈妈的声音吗我们一起再来听一遍故事。

  三、分段理解故事。

  1、教师出示图片一讲述

  提问:鼠宝宝觉得老鼠妈妈的声音好听吗?它是怎么说的?请全体幼儿学说。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鼠妈妈太轻的声音。

  2、教师出示图片二讲述

  老鼠 提问:老鼠妈妈又去请了谁呢?鼠宝宝喜欢青蛙大婶的声音吗?它是怎么说的?集体学说此句。青蛙大婶难听的声音是怎样的呢?幼儿学叫呱呱呱。

  3、教师出示图片三讲述

  提问:猪婆婆的表情是怎样的?幼儿学习板着脸的表情。这里还有一个好听的词语“哼哧哼哧”让幼儿一起学做动作,教师解释其意。猪婆婆哼哧哼哧是怎么说的?鼠宝宝觉得猪大婶的声音好听吗?它是怎么说的?

  四、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猫小姐的声音吗?猫小姐的声音不轻也不响真好听,而鼠妈妈的声音太轻,青蛙大婶的声音又太难听,猪婆婆的声音太凶了鼠宝宝都不喜欢。看来我们小朋友说话也要用好听的声音,这样人家才会喜欢。

  附故事:

  苯老鼠

  天黑了,老鼠妈妈摇着摇篮“吱吱吱”哄鼠宝宝睡觉。鼠宝宝说:“你的声音太轻,我不要你哄!”

  老鼠妈妈只好去请青蛙大婶。青蛙大婶“呱呱呱”地叫着,在摇篮边蹦来蹦去。鼠宝宝说:“你的声音太难听,我不要你哄!”

  老鼠妈妈只好去请猪婆婆。猪婆婆板着脸,哼哧哼哧地说:“小家伙,你为什么不睡觉?”鼠宝宝哭了起来:“你多凶啊!快走,快走!”

  老鼠妈妈只好去请猫小姐,猫小姐唱起歌:“小乖乖,闭上眼睛……”鼠宝宝说:“你的声音真好听啊!我喜欢你!”

  老鼠妈妈很高兴,去买鱼招待猫小姐。可是等她回来一看,猫小姐和鼠宝宝都不见啦!

  教学反思:

  在制订本次活动的情感目标时,我又认真仔细地研读了教材,发现“苯老鼠”这个故事中蕴含着“不要在意讲话声音是否柔和好听,而要留意温柔的陷阱,小心上当”的教育思想,这也是反映老鼠 “苯”的实质,但这对于小班年龄的'幼儿来说比较难以理解,而且在这个主题活动中也不必去如此引申,因此我将其不作为主要目标,在活动中只是一笔带过。我选取了故事中“好听的声音才让人喜欢”这一角度作为我设计的这个教学活动的主要情感目标,通过故事使幼儿懂得平时要用好听的声音与别人讲话,这样才能使别人喜欢。

  小百科:老鼠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的啮齿类动物,俗称“耗子”,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全世界约有三千多种老鼠,无论室内、野外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足迹。

小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卡片上物体的名称、用途、特征。

  2、鼓励幼儿按物品的相同点进行归类。

  教学准备

  1、教具:黄边大卡片30张。

  2、幼儿材料:兔妈妈的礼物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大卡片上的物品。

  指导语:“兔妈妈为兔宝宝准备了许多好的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请幼儿说说卡片上物品的名称、形状、颜色及用途。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有难度的卡片,比如:缝纫机、衣柜、熨衣板等。

  二、游戏:“选礼物”。

  指导语:“兔妈妈为兔宝宝准备了许多礼物,下面请兔宝宝选你们喜欢的礼物,选的礼物要有一样的地方。”

  分别请幼儿上来选礼物,并请幼儿说说选择礼物的理由,注意请幼儿从不同角度说理由。(例如:幼儿选择了雨伞、雨鞋、雨衣,它们可以下雨时穿。缝纫机、熨衣板、剪刀,都有一部分是金属做的,并且还可以做衣服时用。)

  幼儿在选择礼物时还发现了同类物品的多个共同点。

  三、游戏:“分礼物”。

  玩法:请幼儿边看、边分、边取小卡片,并请幼儿边做边说为什么把它们分在一起。

  教师巡视指导,并与幼儿商议怎样分。

  四、分类展示。

  将有代表的分类进行展示,并请幼儿讨论这样分对不对?应怎样分?理由是什么?

  幼儿在说理由时,有些幼儿又想到这些物品的其它理由,使其他幼儿打开了思路。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家里找一找,哪些东西有相同点,相同点是什么,请家长帮忙记录下来。

  点评:

  此活动主要发展幼儿从不同角度对物品进行分类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能根据本班幼儿水平,紧紧围绕目标,层层递进开展活动。

  带领幼儿对卡片上物品的认知,为下面的游戏做好相关知识经验的准备,此环节是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说出物品名称、形状、颜色、用途。重点认识幼儿不常见到或使用的物品。这就给下面的活动做好必要的铺垫。

  通过两个游戏,充分让幼儿进行思维操作,前一游戏通过个别演示,让幼儿学习玩法,知道要选有共同点的物品,并能说出理由。后一游戏是让幼儿理解玩法后,充分思考,并按一定理由进行分类操作。

  幼儿操作时,教师注重巡视,观察、了解幼儿现状,引导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类。

  教师注重幼儿间经验的交流、分享,有意增加了“展示”环节,将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法进行展示,以使幼儿开阔思路,更加灵活地认识物品间的共同点,从而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的上下楼时的安全意识。

  2、幼儿能够在上下楼梯时要遵守一定的规范。

  3、体验讨论和探索的乐趣。

  4、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导语:今天是小狗的生日,我们小朋友要到小狗的家里做客,可是小狗的家在二楼,它提醒小朋友要注意安全,小朋友你们知道应该怎样正确、安全的上下楼吗?

  2、请小朋友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二、请幼儿仔细观察,大胆说说

  1、请幼儿说一说平时是怎样上下楼的?

  2、老师小结帮助幼儿了解掌握。

  小结:小朋友在上下楼梯的时候,不要害怕也不要着急,靠右边走,眼睛看着前方,右手扶住栏杆,脚踩稳台阶一级一级的向前走。

  3、提问:人多的时候应该怎样上下楼梯呢?(请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人多时要一个跟着一个上下楼,不拥挤,不抢先,上下楼时要考右边走。

  4、老师带领幼儿练习上下楼,到小狗家送礼物。及时提醒、帮助动作不协调或有不安全行为的幼儿。

  三、延伸

  1、幼儿集体唱生日歌向小狗表示祝贺。请一名幼儿当"小狗"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小狗与小朋友告别。

  2、活动延伸:在平日的活动中随时指导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小班的教师,班上的孩子年龄幼小,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老师就要将工作做到最细微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学习,积累,调整。我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方法,那时,幼儿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视觉、触觉和味觉等感官来认识不同的水果。

  2、用画笔表现对水果的颜色、味道和形状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名画欣赏”:《香甜可口的水果》。

  2、准备香蕉、苹果等不同颜色的水果,哈密瓜、西瓜等不同表皮的水果,柠檬、水密桃等不同味道的水果。

  3、人手一张画纸、彩色水笔或油画棒,一块用作背景的漂亮毛巾或台布。

  【活动过程】

  一、和幼儿一起把准备的水果摆放在背景布上,请幼儿仔细观察水果。

  1、现在我请小朋友们把水果贴在老师的这张背景图上,咦!这么快都贴好了,那我现在请你们想一想用一句话来描述你们喜欢的水果它的外形特征。

  2、你们都说了很好,那现在用你们的小手来摸一摸盘子里的水果,然后说说摸上去你们有什么感觉呢?

  3、我们大家一起来选一种水果,然后我们把它切开来看一看它里面是长得什么样子呢?看好那我们来尝一尝,并且说一说这种水果的味道,那你们都尝完了你们刚才有没有发现到一个小秘密呢?我们切开水果有没有发现它的剖面有什么不同呢?

  二、请幼儿欣赏画作《各种水果》。画面上布满了各式的水果,有的挂着的,有的摆在台布上、还有的是却开的,那你们来说一说你认识的水果有哪些呢?

  1、师:图画中有哪些是你认识的水果,你吃过这些水果吗?除了吃过这些水果那刚才你们都有摸了水果,图画中哪些水果是你们刚才摸过的呢?那个水果你觉得你摸起来很光滑,那些水果你觉得你摸起来很刺手呢?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呢?

  2、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下画家是用什么办法把水果的外形特征表现出来、以及水果的表皮。

  三、让幼儿选择一种罪喜欢的水果,尝试用画笔表现对水果的认识。

  1、现在林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帮林老师仔细观察下水果,那你们可以选择你们自己喜欢的水果来观察,那你们观察完了在来告诉林老师你们你们观察到的水果它的特征,它有什么特点,还有什么用途呢?

  2、你们观察完了这些水果你们觉得可以用什么好办法把这些水果画出来呢?你们可以利用那些材料来制作水果呢?

  【活动延伸】

  美工区:提供各种美工材料,请幼儿用不同形状的纸撕出或剪出水果的形状,然后粘贴到白纸上。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