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热门】小班教案汇总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习将两种实物有规律地交替排序,对应匹配感知序列。
2、能正确使用单位量词“根”。
活动准备:
大口袋一只,每人一根细绳子,泡沫花若干(红、黄、绿、紫),小卡片若干(小鸡、小猫、虫子、鱼)、录音带(歌曲“袋鼠妈妈”)。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扮袋鼠妈妈,幼扮袋鼠宝宝,齐唱“袋鼠妈妈”。
二、做花环。
1、引导观察。
师:袋鼠妈妈买了好多的花,你们看,有哪些颜色的花?
看,妈妈做的花环用了哪两种颜色的花?
妈妈想请宝宝们每人选两种不同颜色的花做成花环戴在身上,好吗?
2、幼儿操作。
3、提问:你是用什么颜色的花来排队的?
4、戴花环。
三、修小路。
1、引导观察。
师:这儿有几条漂亮的小花路可以到草地上玩,你喜欢哪一条?为什么?
请你站到你喜欢的哪条路的线上。
可是这几条小路都坏了,我们来修一修吧。
2、幼儿合作修路。
3、带幼儿走小路到草地上。
四、给动物喂食。
1、动物排队。
师:草地上来了朋友,听,妙妙妙是谁呀?叽叽叽是谁呀?小鸡小猫排好队真神气,他们上怎么排队的?
2、送食物。
师:这里有好吃的,看看上什么?谁来把它们送给小鸡小猫吃?一边送一边说:“谁,我送你一根什么”。
3、幼儿操作。
师:这里还有好多的小鸡小猫 也想来排队,请我们袋鼠宝宝来帮忙,请你接着排下去,排好后还要送他们吃好东西,一边送一边说“谁,我送你一根什么”
五、结束活动。
师:袋鼠妈妈真高兴,我的抱抱真有礼貌,跟妈妈亲热亲热吧。齐唱“袋鼠妈妈”。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童话故事,学习故事中三只羊和大灰狼的对话。
2、探索用相应的动作、声音表现小羊、中羊、大羊。
3、积极参与讲述活动,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体验团结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羊、中羊、大羊、大灰狼图片各一张。
2、一幅画有大山、草地的背景图。
3、实物投影仪一台,幼儿用书一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三只羊的图片,认识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引起幼儿的兴趣。
1、老师边演示操作三只羊的图片边用“的笃、踢托、笛度”三种走路声音比较认识三只羊。
“今天我们小(2)班来了几位小客人,这些小客人想考考小朋友的耳朵灵不灵,能不能听出他们是谁?”(请小朋友仔细听)
(1)、的笃、的笃、的笃、谁来了?(出示图片,让幼儿认识小羊,并学一学小羊走路的声音。)
(2)、踢托、踢托、踢托、谁来了?(出示图片,让幼儿认识中羊,并学一学中羊走路的声音。)
(3)、笛度、笛度、笛度、谁来了?(出示图片,让幼儿认识大羊,并学一学大羊走路的声音。)
(4)、看看来了几只羊?这三只羊有什么不一样?
2、通过比较认识小羊、中羊和大羊。
二、感知理解童话故事。
边看幼儿用书分段讲述故事《三只羊》,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并提问:
(1)、故事里有谁?他们住在哪里?他们到哪里去吃草?小羊、中羊去吃草碰到了谁?(学学小羊、中羊害怕的样子。)
(2)、他们走路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他们是怎样跟大灰狼说话的?(请幼儿学一学三只羊和大灰狼说的话,提醒幼儿小羊的声音是细细的、中羊比小羊的声音稍微大一点、大羊的声音最响、大灰狼的声音是粗粗的。)
(3)、小朋友为三只羊想个什么办法来战胜大灰狼,帮帮三只羊?
(4)、后来,三只羊是怎样战胜大灰狼的?
三、操作羊和狼的图片,完整地讲述故事《三只羊》,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运用不同的声调以及夸张的动作讲述故事,并用等待和放慢速度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讲述故事中狼和羊的对话。
四、组织幼儿讨论。
1、提问:三只羊被狼吃掉了?为什么?
2、带领幼儿共同小结:使幼儿明白“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能打败大灰狼”的道理。
五、尝试扮演角色表演《三只羊》。
请幼儿分别扮演小羊、中羊、大羊以及大灰狼的角色,教师念旁白,师生一同表演故事,在对话部分,教师可以用动作暗示幼儿大胆讲述和表演。
六、为故事取名字。
“三只羊想请我们为他们的故事取个好听的名字,取好了去告诉三只羊。”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准备】
1、剪好的小脚印若干。
2、小脚印表情图一幅。
3、在睡眠室地上贴多对摆放正确的脚印。
【活动过程】
一、讨论:为什么在户外时“军军”小朋友摔倒了?
幼:“他乱跑”“她没听老师的话”,“老师。我发现他的鞋穿反了”。
二、讨论穿反鞋会给小朋友带来哪些危险:“会踩鞋子、会摔倒、会把鞋穿坏”……
三、让幼儿了解每人的两只脚是一对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好朋友就要友好高高兴兴的。如果把鞋穿错好朋友就会闹别拗,会生气。
观察表情图:“生气的样子就是把鞋穿错了,高兴的表情就是穿对了。”
四、游戏:小脚丫找朋友。
幼儿在若干个小脚丫中找出正确的一对,找出后可以与睡眠室地上的脚印对照,检查自己找得对不对。
五、幼儿相互间说一说自己的脚丫找到的朋友。
【教学分析】
小班幼儿正确分清左右穿鞋上是有困难的,只有具体形象性他是可以接受的,因此睡眠室贴的一对对脚印幼儿每天起床后穿好鞋都去与地上的脚印比一比看看是否穿对,这样幼儿会很快掌握正确穿鞋。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学习斜线的画法;知道篱笆的用途;继续培养幼儿绘画的正确姿势。
活动准备:
彩笔、纸张。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小鸡和小羊在麦田里跑来跑去,在吃刚长出来的麦苗。小朋友,你们给想个办法,怎样才能不让小鸡、小羊吃麦苗呢?幼儿讨论后老师对合理的设想都给予赞扬,有意识地突出“篱笆”,并出示画有篱笆的大幅画。师:我们在房屋边上插上一道篱笆,圈住小鸡、小羊,它们就不能到麦田里去了。
二、示范讲解。老师在小黑板上用笔边示范边反复地说:“小棍棍,细又长,把它插在屋边上,一根一根排好队,挡住小鸡和小羊。”并提示幼儿篱笆怎样画。同时告诉幼儿,同一方向斜线要平行,相互间的距离要相等。老师画出几条符合要求的斜线后,再有意识地画几条不符合要求的斜线,让幼儿比较,加深笃正确画法的印象。
三、布置作业。
提醒幼儿画时注意篱笆在画面的位置。让幼儿念完儿歌“上留天,下留地,左边右边留空余”后再画。要求幼儿画篱笆时要由左到右画。
四、指导。重点指导个别能力较差的小朋友,继续纠正他们的握笔方法和绘画姿势,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作业。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欣赏作品。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小溪由清到浑,又由浑到清的过程。
2、知道植树造林对河流的影响,萌发爱护树木和河流的情感。
活动准备:
相关课件、电脑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引起兴趣。
1、教师:宝宝们,看,图片上有什么?(小兔、房子、小鸟、小河……)
2、教师:小兔的家门前是一条清清的又香又甜的小溪。
突然有一天小溪水变得怎么样了?"咦,这是怎么回事呢? "
二、感知故事,理解内容。
1、教师:"刚才小朋友讲了这么多的原因,都很有道理,让我们一起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溪的水变脏了。
2、讲述故事第一部分(结合图片讲述故事"1~3自然段")
(出示图2 小兔看见大象和野猪在拔树)
提问:小兔上前一看,看到了谁呀?(野猪和大象)
野猪和大象在干什么呀?(幼儿个别回答:在拔树)
野猪和大象竟然在拔树。(出示图3 小兔跑去劝阻)
教师:看到这个场景的小兔很生气,她跑过去大叫:别拔了,你们毁掉了小溪水!"
提问:小兔很生气的说了什么呀?谁来学一学小兔的样子。(幼儿个别和集体模仿小兔的样子。)
教师:听到这句话的野猪和大象觉得很奇怪,"这和小溪水有什么关系呀?"
宝宝们,你们来说一说为什么拔掉了树木,小溪水就会变脏的'呢?(幼儿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
观察图片中大象和野猪的表情。
教师小结:老师告诉你们,树木的作用可大啦,树根可以吸水和抓泥土,防止洪水,
可以减少下大雨时泥土被冲到小溪里。
拔掉树会造成水土流失,还会有很多垃圾都吹到了小溪里。破坏了小溪水,破坏了我们的环境。
所以小兔才会那么生气的对着他们大叫,那么宝宝们如果你们看到有人在拔树你会怎么做呢?
(告诉他不要拔树,要种树等等)那我们来看看野猪和大象是怎么做的。
3、讲述故事第二部分4~6自然段,(出示图4 野猪和大象比赛栽树)
提问:野猪和大象在干什么呀?"(栽树)
原来野猪和大象知道自己做错了,因为拔树是破坏环境的行为,所以他们决定比赛栽树,树长大后,小溪水变得怎么样了?
(变得很干净,又能保护我们的环境了。)
三、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这个故事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香甜的小溪》,
你们愿意跟着老师一起看着图片,讲一讲这个好听的故事吗?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讲述故事,配上动作表情。)
四、交流讨论
教师:故事讲完了,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砍树、拔树会使我们的环境变得怎么样?
(幼儿自由回答)
延伸活动:
讨论:我们幼儿园里也有许多小树,我们可以怎样关心帮助它们呢?
总结:宝宝们说了这么多的好办法,那么让我们一起去行动吧!跟着老师一起去给小树浇水吧!
小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动难点:能按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两个神秘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
(2)软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头、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气球、面巾纸、洗碗布若干;
(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经验准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名称。
四、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
1、教师出示神秘袋(一个装软软的物品,一个装硬硬的物品),先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教师把东西从神秘袋里拿出来)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幼儿说的感觉,让所有幼儿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
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
3、幼儿分组实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两组,教师做适当指导。
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
5、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
小结:通过手,牙齿,皮肤,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体软硬。
(三)巩固: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游戏规则:天黑了,软宝宝玩具,硬宝宝玩具都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软宝宝和硬宝宝送回家吧。
(教师将幼儿刚刚分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儿和教师一起分类,幼儿说感知方法,教师演示)。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完整的话说“我喜欢吃……,火锅里要放……”。
2、在故事情境中体验与同伴一起吃火锅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操作包、火锅食物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宝宝们,今天早上顾老师接到一个电话,有三只小动物跟我说他们觉得天气好冷呀,我们来帮它们想个办法好吗?吃什么好吃的东西可以让它们不冷呢?(讨论)
2、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想到了吃什么?(放动画)
二、交流体验:
1、师:小动物们在吃什么呀?(火锅)
2、师:火锅里都放了些什么?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喜欢吃……,火锅里要放……)原来是这样的,你们真聪明。
3、师:我们再来完整地看一遍故事吧。
4、师:小动物们吃得真开心呀。你们喜欢吃火锅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说说吃火锅的心情――暖暖的、热热闹闹的)瞧,今天我也带来了火锅。我喜欢吃蘑菇,火锅里要放蘑菇。谁也想来和我一起吃火锅?在吃以前要先跟我一样说一句好听的话哦。
5、个别幼儿上前示范演示。
(1)能完整地说出“我喜欢吃……,火锅里要放……”,然后将说出的食物放进锅子里。
(2)鼓励幼儿说说爸爸喜欢吃……,火锅里要放……,妈妈喜欢吃……,火锅里要放……
小结:原来吃火锅是件这么快乐的事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把大家喜欢吃的食物放在一个锅里,大家一起吃,亲亲爱爱、热热闹闹,真开心呀。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顾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火锅,你们想吃什么,就轻轻地撕下来,贴到锅子里好吗?但是在吃以前,要记得先说一句好听的话,是什么话聪明的宝宝还记得吗?你们真棒,接下来,就让我们自己动手吃我们喜欢的火锅吧。(操作包《吃火锅》)
四、延伸
和同伴相互介绍“我喜欢吃……,火锅里要放……”。玩玩吃火锅游戏。
小班教案 篇8
目标:
1.通过谈话了解各种水果的外形特征、颜色等各方面的不同,能够区别开来,能正确说出水果特征
2.通过品尝水果,了解水果的特性、味道等
准备:
一个装有香蕉、橘子、生梨的篮子,三盘水果(香蕉、橘子、生梨)
过程:
一、指导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来了水果朋友,让我们看看都有谁?
二、规则:老师通过谜语介绍各种水果,看看小朋友谁猜得准确。同时品尝水果,来比较一下各种水果的区别和联系。
三、老师示范:第一个啊,爱穿黄衣裳,身体弯弯象月亮,你们猜是谁啊?待幼儿猜出之后,慢慢拿出香蕉。向幼儿描述:"香蕉的颜色是黄黄的。"然后让幼儿来描述香蕉的形状并提问它长得象什么。(弯弯的、象小船)
四、开展集体活动
1.这个水果宝宝爱穿黄衣裳,脸上长点点,头上梳根长辫子。它是?(等幼儿猜对后拿出水果,提问梨又是什么颜色的,长的怎么样?
2.接下来一个呢,黄衣裳、绿衣裳,身体圆圆象灯笼(提问水果颜色、特征。)
3.可以品尝水果,再来辨别注意:
1.老师引导幼儿用多种词汇来形容水果的特征,这样可以增加幼儿的词汇量(如香蕉弯弯的象小船、象枕头等)。
2.通过品尝,让幼儿结合多种感官来描述水果的特征,并鼓励幼儿大胆地发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