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

发布于:2021-04-15 02:54:31 作者:

幼儿园教案范文七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案范文七篇

幼儿园教案 篇1

  绘画意图:

  幼儿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幼儿初步的欣赏美和判断美的能力。

  绘画卡通动物简介:

  愤怒的小鸟是一款益智游戏。游戏中,为了报复偷走鸟蛋的绿皮猪们,各种颜色的小鸟以自己的身体为武器,去攻击肥猪们的堡垒。

  绘画年龄:

  幼儿启蒙绘画。

  绘画步骤图:

  1、先画出愤怒的小鸟头部的轮廓。

  2、画出愤怒的小鸟头上的两个小辫子。

  3、画出愤怒的小鸟脸部五官。

  4、最后画出愤怒的小鸟的尾巴。

  网站温馨提示:

  在美术活动中,鼓励和支持儿童积极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成长,增强自信心,敢于参加各种活动,敢于展示自己,为学画画而感到自豪。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和表演的形式,感知图片的内容,体验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2.感受图片分格线的格式,以此猜测儿歌的内容并学习仿编儿歌。

  3.体验参与游戏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图片、伴奏旋律、动物卡片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模仿小动物

  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音乐,咦,我们一起听听这段音乐中可能藏了哪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又是怎样走路的?(老师提醒幼儿用节奏来念)带领幼儿听音乐模仿小动物的“爬、飞、跳、游”4种走路方式。

  (首先,创设情境,以一首听上去轻松而且节奏感很强的旋律导入,并借助于问题:这段音乐中可能藏了哪些小动物,他们又是怎样走路的,来调动幼儿最直接的经验回忆。带领幼儿模仿小动物,虽然这个环节比较简单,但需要幼儿不断适应新的动作模式,因此老师的示范、鼓励等策略由而此介入:看,谁来了,它是怎样走路的呀?等等,帮助幼儿初步感知了儿歌的节奏型,为后面的活动做了很好的经验准备。)

  (二)看图学儿歌,了解分格线的格式

  老师:“刚才你学了哪些小动物,它是怎样走路的?”

  老师:“我们还可以把这个好玩的游戏变成一首很有趣的儿歌呢?这首儿歌在哪儿呢?就藏在老师带来的图片里,我们一起来看看。”

  1、出示第一张图片

  老师:“图片上有谁?它在干什么?它爬到谁的家?”

  (这张图片可以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虫虫虫爬,爬到蝴蝶家。”老师带领幼儿集体学说。)

  2、出示第二张图片

  “蝴蝶是怎样走路的?它又会飞到谁的家呢?”

  (这张图片也可以像第一张图片一样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谁来说说,请幼儿个别讲述——“蝴蝶蝴蝶飞,飞到青蛙家。”)

  (将第一幅和第二幅图片放在一起讲述因为这两幅图片的内容、画面、句式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问题简单明了,对幼儿来说,图片儿歌的内容是简单的,富有节奏的句式是有趣的。因此,这个环节我不断地提醒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儿歌的句式节奏上。通过这一环节,幼儿也会初步感知到这种首尾呼应的句式。)

  3.了解分格线的格式

  (1)请幼儿比较第一、二张图片:“这两张图片和我们平时看的图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能发现其中的小秘密吗?”

  (2)向幼儿介绍分格线。

  老师:“这个分格线有什么用呢?”

  小结:当我们把几幅小图片放在一起,用分格线隔开,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些小动物在做这些事情的连续过程了。

  (3)出示第三幅图片

  老师:“这幅图片上也有分格线,谁来用一句好听的话把这幅图片的.内容像前两幅图片一样说出来呢?”

  ——“青蛙青蛙跳,跳到小鱼家。”

  (这个环节重点是解决分格线这个难点。分格线对于幼儿来说知识性含量大,所以我把它放在第一个大环节中单独解决掉,同时也是想让幼儿带着初步掌握的知识经验潜移默化地在后面的环节中慢慢地消化理解。)

  4.第四、五张图片

  老师:“咦,小青蛙跳到小鱼家,它找小鱼干什么呢?”原来,青蛙要告诉小鱼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

  老师:“在小鱼的身边出现了什么呀?”———鱼网要来网小鱼了。

  “小青蛙会对小鱼说什么?”

  “小鱼会害怕吗?”

  “小鱼小鱼游,游到谁的家呢?鱼网是它的家吗?它的家又在哪儿?”

  “小鱼究竟有没有被抓走?我们一起看看”

  “小朋友在干什么?哦,小朋友跑呀跑,跑回了自己的家。”

  (这两张图片的内容和前面图片的内容相比略有不同,因此一系列的提问采用了递进的形式让幼儿在联系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猜测、推断。建构了有效的师生互动。)

  5.完整地学说儿歌一遍。

  老师:“我们一起来听着好听的音乐把儿歌完整地说一说。”

  (形象生动的图片配上韵味十足地旋律,能在瞬间调动起幼儿的视听感官,培养了幼儿欣赏性的倾听能力,促使幼儿在倾听和欣赏画面过程中油然而生一种愉悦感。给了后面创编活动带来无限想象的空间。)

  (三)创编儿歌

  1.集体创编。

  老师:“在这首儿歌中讲了4种小动物不同的走路方式,在一开始的游戏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小动物的走路方式。咦,我们能不能把这些会爬的、会跳的、会走的小动物编进儿歌中,让它变成一首会变化的儿歌。我们来试试,好吗”

  “好,我们先来看第一张图片,除了毛毛虫会爬,还有谁会爬?”

  (幼儿说出小动物的名称,老师相应地贴上图片。)

  幼儿一起把新创编出的儿歌说一说。

  2.个别创编

  老师:“大家想不想自己来试一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图片,大家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放在图卡上来创编新的儿歌。

  要求:

  (1)新儿歌中几种小动物走路方式要不一样。

  (2)贴图片的时候,想一想,前一幅分格线后面的图片应该和后一幅分格线前面的图片怎么样?你的新儿歌能不能连贯地讲下去。

  幼儿分别操作。

  3. 幼儿展示自己的儿歌

  (这个大环节应该是整个活动的**部分,由集体创编——小组展示帮助孩子更好地迁移作品经验。这也是实现教育活动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这种讲述迁移更好地帮助幼儿把书本经验转化为实践生活经验。同伴之间的合作,创编出一个个有趣的儿歌。一个幼儿的表述,有启发了其他幼儿的想象,开拓了思路,从而引发更多的新组合。)

  附儿歌:

  虫虫虫虫爬

  虫虫虫虫爬,爬到蝴蝶家。

  蝴蝶蝴蝶飞,飞到青蛙家。

  青蛙青蛙跳,跳到鱼儿家。

  鱼儿鱼儿游,游到谁的家?

  小朋友跑呀跑,跑回自己的家。

  活动反思:

  1.对重难点的把握。

  为了让活动更具有挑战性和适合中班幼儿的学习需要,在活动重难点方面笔者定位为:在体验儿歌的韵律和节奏基础上,感受图片分格线的格式,并以此猜测儿歌的内容学习仿编儿歌。活动中对儿歌的理解和掌握方面对于幼儿来说并不困难。难点应该在幼儿最后创编这个环节。因此我们采用了集体创编先,幼儿小组、个别创编后,并结合图片的辅助材料来帮助幼儿很好地解决这个难点。

  2.活动过程和方法的组织。

  在这次活动中着重体现的是游戏激趣、互动提升、创编表达这3个过程。在第一环节游戏激趣中,借助于音乐旋律、老师的提示语、幼儿的动作参与很好地调动了他们的经验回忆,直接为后面的活动做好准备。在第二环节互动提升中,借助图片学习儿歌,幼儿由此进入了互动的环节。前三幅图片的内容、画面、句式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内容简单、节奏有趣。幼儿能够感受首尾呼应的句式。把分格线放在了第三幅中解决,是想让幼儿带着前两幅知识经验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后面的环节。在学习后两张图片的内容时提问采用了递进的形式很好地建构了有效的师生互动。整个活动自始至终吸引幼儿,很自然地把幼儿推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参与的热情。在第三环节创编表达中,由集体创编——小组展示帮助孩子更好地迁移作品经验,是对儿歌韵律和节奏学习次巩固性练习,并与起始部分相前后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链。

  不足之处:

  在最后创编活动中,我希望幼儿能根据儿歌的句式节奏来创编,加上图片的经验帮助会使幼儿的创编有了更多的精彩、有趣和可爱之处。幼儿的想法是拓展的、开放的,但在表现时出现了与语言表述的脱节和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分析原因:1.材料提供的有限性局限了幼儿的创作和表现。2.语言技能的支撑不够局限了幼儿很多表达。

  我的疑问:创编作为难点,强行需要幼儿按照句式讲述难度很大,影响了活动的效果,我们追求的是美的意境还是硬幼儿导入我们预定的学习情境?

  小百科:狭义上是指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六足动物总纲( 包括原尾、弹尾、双尾、昆虫四纲)均泛称昆虫。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名称:

  小熊一家(数学)

  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的大小顺序及排列关系。

  2、能将3个物体按从大到小排序。

  3、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熊一家”卡片及对应帽子卡片各一张。

  2、红花(大、中、小),每位幼儿各三张。

  3、音乐《三只熊》。

  活动过程:

  一、 说儿歌《吹泡泡》进入教室。

  二、“今天有几位好朋友来找我们玩儿,想不想知道它们是谁?”

  1、出示“小熊一家”。认识最大的、最小的和不大也不小的。

  2、将小熊一家按从大到小排序。说:“小熊一家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3、请两位幼儿来排一排,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排列的。

  三、出示帽子图卡,引导幼儿为小熊一家戴上合适的帽子。

  1、昨天熊妈妈买了三顶漂亮的帽子,哪一顶帽子最大?哪一顶帽子最小?不大不小的是哪一顶?

  2、现在,我们为小熊一家戴上合适的帽子吧!并说一说帽子是怎样排列的?

  四、幼儿操作材料,将红花从大到小排序。

  1、小熊一家非常开心,因为帮它们戴上了合适的帽子,小熊一家也要送给我们礼物,是什么呢?出示红花。

  2、引导幼儿给红花按从大到小排排队。

  3、排列完了之后,教师检查,并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排列的?

  五、放音乐《三只熊》,师幼一起跳舞。

  六、带上礼物出教室,活动结束。

幼儿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以图片、文字、语言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2、在活动中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初步认识结构文字:自己、穿衣、洗脸、吃饭、喜欢

  教学重点:

  1、理解故事内容,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初步认识结构文字:自己、穿衣、洗脸、吃饭、喜欢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手指律动《手指兄弟》

  识字基础:爸爸、妈妈、奶奶

  物质准备:字卡(爸爸、妈妈、奶奶)一套,(自己、穿衣、洗脸、吃饭、喜欢)教师讲课时用的一套,幼儿游戏时用的若干,“我长大了”字卡一张,人物(爸爸、妈妈、奶奶)图片各一副,琦琦(小时候和上幼儿园后)的图片各一副。

  教学过程:

  导入:小朋友们好,我们先来做个手指律动吧,活动活动我们的小手吧。《手指兄弟》

  (一)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兴趣,导入主题

  教师: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琦琦,小朋友们想不想认识她呀?(出示琦琦的图片,让小朋友们和淘淘打招呼)

  教师:今天琦琦可不是自己来的,琦琦是和家人一起来的,让我们认识一下她的家人吧。

  (出示爸爸、妈妈、奶奶的图片和字卡,让幼儿巩固已学的字宝宝。)

  (二)运用图片展示故事内容

  导语:今天琦琦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她自己身上的,故事的名字叫“我长大了”,小朋友们要像小白兔一样竖起耳朵仔细听哦!

  1、出示图片,根据图片讲故事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

  导语:小朋友们,琦琦的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小朋友们,你们都长大了,那你们每天早上是自己穿衣、洗脸、吃饭呢?还是爸爸、妈妈他们帮你们呢?除了这些事情,你们自己还会做哪些事情呢?(幼儿进行自由回答)

  (教师要鼓励自己穿衣、洗脸、吃饭的幼儿和自己会做其他事情的幼儿)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我们的爸爸、妈妈每天上班很辛苦,那我们都长大了,所以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哦!

  3、根据图片学习故事,出示字宝宝。

  导语:今天琦琦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好听的故事,而且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字宝宝,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字宝宝在哪里呀?

  教师;哦,琦琦告诉老师了,说字宝宝就藏在她讲的故事中,下面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寻找字宝宝。.(根据图片学习故事,并且出示字宝宝。)

  (三)复述故事

  根据图片、字卡,教师带领幼儿复述故事。

  1、导语:小朋友们,琦琦今天送了我们这么多字宝宝,我们大家是不是应该送她一份礼物来感谢她呢?(让幼儿自由讨论应该送什么礼物)

  2、教师:我听说琦琦最喜欢的礼物就是她讲的故事小朋友们能和他人分享,现在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复述这个小故事,小朋友们回家之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好不好?(教师带领幼儿复述故事)

  (四)打靶子——巩固识字(把幼儿分成三组)

  游戏规则:站在前面的幼儿拿着字卡当“靶子”,前举字卡,其他幼儿用手做出开枪的姿势去打老师指定的“靶子”,被打中的“靶子”则蹲下或倒在地上,到此,一轮游戏完全结束,继续下一轮游戏。

  (五)活动结束

  1、导语:小朋友们,我们都玩累了,坐下来休息吧。

  2、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琦琦的故事《我长大了》,那老师给大家留一个小任务,这个任务就是小朋友们回家之后要和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现在我长大了,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朋友们记住了么?

  3、教师:我们小四班的小朋友今天都表现的真棒,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礼物。(发放奖品) 结束活动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能掌握种植的方法及基本步骤。

  2、能按意愿选择各种材料搭建山坡和田野。

  3、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正确对待输赢,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塑料小桶、沙勺、树枝等。

  预设活动过程:

  1、利用谈话引入游戏:农民伯伯怎样种果树、种茶叶?

  让幼儿懂得种植的基本步骤:松土、平整土地、挖坑、栽茶苗或果树苗,然后浇水、施肥等。

  2、教师示范种植的方法:用沙铲把沙地平整成一畦一畦再挖坑,栽植茶果苗,轻轻地平压,再给苗木浇水。

  3、教师与幼儿一起确定山坡和田野的场地,幼儿分组在山坡上种植果树、茶树,在田野上种植菜苗。用竹签把山坡与田野分割开,将大片土地整成一排排梯田或一畦一畦的菜园地。

  4、游戏后,幼儿互相参观、评价、欣赏自己和同伴的劳动成果,体验劳动的快乐。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公交车上不同的设施、标记和数字,理解它们与人们的关系。

  2.结合已有生活经验积极参与讨论,整理有关公交车的经验。

  3.初步了解公交车上的安全常识,提高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入场音乐,公共汽车设施图片、声音,自制刷卡器、孕妇、老人头饰,公交车安全视频。

  2.幼儿经验准备:幼儿有过坐公交车的前期经验。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做开车动作进场,提问调动乘坐公交车的生活经验。

  小朋友乘坐过公交车吗?你坐过几路公交车?

  我们从哪上车呢?

  二、观察图片讲述公交车上的常见设施,理解它们的用途

  我们从前门上车后要先做什么?(刷卡)在哪里刷?刷卡器有两部分,下面是刷卡区,上面是数字显示区。如果没有带卡需要(投币)

  公交车上有很多座位,为什么会有和其他不一样的橙色座位呢,它有什么特别呢?(在橙色座位旁会有这样老幼残孕的标志,表示橙色座位优先给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坐)座位旁边还有?(扶杆、扶手)

  你观察到公交车厢里还有什么设施?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吗?

  (电视、空调、天窗)

  小结:公共汽车上的许多设施有不同的用处,让每一位乘客都觉得很方便。

  三、观看录像,了解公交车上的安全常识。

  如果公交车发生危险,可以用哪些方法逃生?(逃生锤,灭火器,应急控制器,天窗) 篇三:幼儿园安全活动教案《乘车小常识》

  活动内容:乘车小常识(健康)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乘车小常识,增强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

  2、激发幼儿主动关心别人,愿意做一名文明小乘客。

  3、在绘画和游戏活动中体验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活动准备: 教学图片、音乐《叭叭叭、汽车开来了》、a4白纸若干、油画棒每人一盒 活动过程:

  一、放音乐带领幼儿玩开汽车的游戏,引出主题。

  ——在音乐声中,幼儿与教师一起开汽车进入课室。

  ——“小朋友,刚刚我们一起开着我们的小汽车来到了我们的课室,那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乘坐过公交车?

  ——“公交车是什么样子的,和其他车子哪里不一样?

  ——“公交车前排座位是留给谁做的?

  ——“我们在乘车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二、教师出示教学图片,与幼儿一起讨论图片上的幼儿做得对不对?为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文明小乘客呢?

  (1)出示图1:有个小朋友在公交车上与其他小朋友大声吵闹,走来走去的。——教师:这样的小乘客能做文明小乘客吗?为什么?他该怎么做?

  (2)出示图2:有个小朋友把头伸到窗外东张西望,而且把手伸出去。——教师:这样的小乘客能做文明小乘客吗?为什么?他该怎么做?

  (3)出示图3:有个小朋友在公交车上吃东西,而且把垃圾乱扔。——教师:这样的小乘客能做文明小乘客吗?为什么?他该怎么做?

  三、教师小结:

  我们在乘坐公交车时都要做一个注意安全,讲文明、讲礼貌的小朋友,不能像图中的小朋友那样不注意乘车安全,不讲文明礼貌。小朋友你下次乘车时,你会怎么做?请个别小朋友讲述正确的乘车方法,然后让全班小朋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乘车的行为。

  四、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教师鼓励、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的绘画,同时细心的添画细节部分,丰富内容。

  活动延伸:

  1、展示幼儿作品,讲述作品内容。

  2、在交通安全模拟城,组织幼儿玩“文明小乘客”的模拟游戏。

  活动反思:

  首先,我通过提问,了解孩子们平时乘坐公交车的经验,让幼儿说说他们在车上看到什么?都坐过哪路车?公交车是什么样子的?车里的前排座位是留给谁坐的??,鼓励孩子们能大胆、积极说出自己的经历和想法。

  在看图讲述的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积极讲述图中所发生的事,并能正确判断图中的小朋友的

  行为对不对,为什么做得不对,这样做有哪些危险,从而了解正确的乘车规则。

  活动小结时,我请幼儿说说自己乘坐公交车有没有注意礼貌,遵守交通安全守则,大部分小朋友都能积极回答,有的幼儿还说:“以后我要主动为老爷爷、老奶奶、还有行走不方便的人让座。”

  在绘画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都能将自己的想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有些幼儿的画

  较空洞,没有画出具体的内容,还需要更多的启发、引导。

  通过这次活动,我班幼儿对安全乘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知道乘坐交通工具时应遵守的交通规则。

幼儿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中的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借助图夹文的形式,初步感知阅读汉字“爱”,并尝试仿编儿歌。

  3、能参与自主阅读和学前识字游戏活动,感知体验阅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黑板一块,粉笔一支。小图片:乌儿、鱼儿、蚯蚓、蜜蜂、小朋友。

  活动过程

  感知图片

  一、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1、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汉字“爱”,你知道这是什么字吗(7你会用“爱”字说一句话吗)

  2、教师在“爱”的前面逐一出示图片鸟儿、鱼儿、蚯蚓、蜜蜂、小朋友,在黑板上排成一竖排。

  3、教师:你知道他们喜欢什么?爱什么吗?

  4、根据幼儿的讲述在“爱”的后面用粉笔画出简笔画“蓝天、江河、泥土、花朵、中国地图(或红旗)”。

  二、师生阅读图夹文诗歌《从小爱祖国》。

  1、教师有表情地朗诵诗歌《从小爱祖国》。

  2、教师指图文,带领幼儿阅读诗歌。

  3、教师:在念"爱"时候,怎样念更好?

  三、师生看图文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阅读汉字,探索运用多种方式,朗诵儿歌。

  1、教师在“鸟儿、鱼儿、蚯蚓、蜜蜂、小朋友”图片前面写上相应的汉字,鼓励幼儿对照图片认读相应的汉字。

  2、将图片拿掉,带领幼儿阅读汉字,朗诵诗歌。

  3、在简笔画的旁边写上汉字,引导幼儿读汉字念儿歌。

  4、擦去简笔画,引导幼儿阅读汉字念儿歌。

  四、帮启发幼儿仿编诗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教师:除了乌儿爱蓝天、鱼儿爱江河等,你知道还有谁爱蓝天(江河)((采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仿编第三句、第四句)

  2、教师用简笔画记录幼儿仿编的内容,并带领幼儿一起念仿编的儿歌,感知诗歌的节奏。

  3、教师:在念“爱”的时候,怎样念更能表现出喜爱的感情呢?(用深情的语调)

  五、读幼儿用书,感知阅读诗歌。

  1、教师:除了鸟儿爱蓝天、鱼儿爱江河、蚯蚓爱泥土、蜜蜂爱花朵等,你还知道什么?他们也爱蓝天(江河、泥土、花朵)呢?

  2、教师用简笔画记录幼儿仿编的内容,并带领幼儿一起念仿编的儿歌,感知诗歌的节奏。

  附诗歌

  从小爱祖国

  鸟儿爱蓝天,鱼儿爱江河;

  蚯蚓爱泥土,蜜蜂爱花朵;

  我们小朋友,从小爱祖国。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