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粽子》幼儿教案

《粽子》幼儿教案

发布于:2022-05-20 19:19:36 作者:

《粽子》幼儿教案(精选21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粽子》幼儿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粽子》幼儿教案(精选21篇)

  《粽子》幼儿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2、初步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3、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粽子,包粽子的材料(米、粽叶、棉线等)。

  活动过程:

  1、展示、介绍“我收集的粽子”,了解粽子种类的多样。

  指导语:你带来的是什么粽子?它是什么形状、什么口味的?

  2、观看包粽子,了解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1)讨论、认识包粽子的材料。

  指导语: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吗?(根据幼儿所述,一一出示相应材料并加以认识。)

  (2)观看老师(或家长)包粽子、煮粽子的过程。

  3、品尝粽子、交流粽子的口味等,体验过端午节的乐趣。

  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多种感官的活动,幼儿才得到了收获。同时,也知道了什么是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实践操作。

  《粽子》幼儿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条件优越,拥有几代人的关爱,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关爱他人,分享意识较弱,情感比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开展了语言活动《粽子里的故事》,活动中,我以粽子为核心,运用有趣的语言游戏―听、说、接龙、悄悄话等,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鼓励孩子大胆的表现表达、树立自信、体验快乐、学会分享并获得更多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3、传递敬爱老人的情感,培养助人为乐的美德及分享意识(好听的、好吃的、好玩的要与大家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看、听、说将图片内容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活动准备;PPT课件、“粽子”、字卡、图片及各种彩色纸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粽子里的故事》

  1、观看PPT,鼓励孩子们大胆猜测故事内容及名字。

  2、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常识,切入有关粽子的话题进行讨论。――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的?喜欢吃什么味道的?

  小结:每一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这一天人们就会吃各种美味的粽子。

  二、观看PPT,欣赏故事前半部分

  ――老奶奶会请谁吃粽子讲故事呢?孩子们,你想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呀?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小结:因为动物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只有我们人才可以讲故事。

  三、以“吃粽子讲故事”的形式,开展语言游戏

  奶奶的粽子里有故事,蒋老师的粽子里也有故事,来吃吃蒋老师 的粽子,看看罗老师的粽子里有什么故事?

  1、出示粽子(一):听(“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听“小鸟”讲的故事。

  2、出示粽子(二):说(“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看图片讲小猴、小松鼠、小兔心中的故事

  3、出示粽子(三):接龙(“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词语接龙

  4、出示粽子(四):悄悄话(“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悄悄话怎么讲?(轻轻讲,用心听)

  如果我讲的悄悄话要让最后一个小朋友知道,可以怎么做呢?(从第一个开始,一个一个往下传,然后,让最后一个小朋友告诉大家我说的是什么?)

  四、继续观看大家分享PPT,欣赏故事后半部分

  师:到底是谁去奶奶家吃了粽子讲故事呢?我们继续来听听看......

  五、活动延伸:包粽子

  孩子们,你们会包粽子吗?把你的故事包在粽子里,送给你想送的人吧。教学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条件优越,拥有几代人的关爱,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关爱他人,分享意识较弱,情感比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开展了语言活动《粽子里的故事》,活动中,我以粽子为核心,贯穿整个过程,让孩子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通过有趣的语言游戏:“听”、“说”、“接龙”、 “悄悄话”。帮助孩子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并获得更多的情感。

  活动中,我始终坚持把问题抛给孩子,启发他们去寻找答案,如:“悄悄话”游戏,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怎么玩,而是说:“如果我对他讲了悄悄话,要让最后一个孩子知道,可以怎么做呢?这样,孩子就通过想、说,获得游戏规则。整个活动,内容丰富,采用了绘本的情景来开展“听、说”训练,传递了敬爱老人的情感,培养了助人为乐的美德,体验了共同分享的快乐。

  总之,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了快乐,收获了知识,活动目标得以有效的达成。但是,活动中孩子的表现有时也让我措手不及,今后,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让教学活动更丰富有趣,更完美。

  《粽子》幼儿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环境创设

  1、科学区: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三、家长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粽子、香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四、活动安排:

  活动一: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

  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活动二:粽子香袋

  目标:

  1、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在探索中学习叠制锥体技能。

  3、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

  幼儿表现: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结实了。”

  幼:“我们的粽子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呜!咬一口。”

  ……

  幼:“哇!老师把我们纸做的粽子串起来了,好漂亮啊!”

  幼:“这个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几个呢!”

  幼:“我们的教室真漂亮啊!别的班级肯定没这么漂亮。”

  家长反映:

  当家长来接孩子时,他们走进教室就发现了悬挂在梁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说很漂亮,的家长饶有兴趣地凑近摸摸。孩子们也非常积极地拉着大人参观自己的作品,一脸的自豪感。家长们都说班级的环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六、活动效果与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首先,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折纸“粽子香袋”、毛线编制“长命缕”、积塑搭建等等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其次,家长们在活动中也非常的配合,纷纷拿来了香袋等端午节特有的物品,还特地请假来参加此活动,使活动的开展很顺利。

  《粽子》幼儿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粽子的特征,体验吃粽子的快乐。

  2、知道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一个习俗。

  活动准备:

  每组桌子放上大小形状味道各不一样的粽子一盘,湿巾纸若干。

  活动过程:

  1、猜猜摸摸今天老师在桌子上的盘子里放了一样好吃的东西食品,猜猜看是什么?

  ——幼儿闻一闻是什么味道的,猜猜会是什么?

  ——幼儿摸一摸,是什么感觉?是什么形状的,再猜猜会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这一会儿像……有一会儿像……会是什么呢?

  ——哇,原来是是香香的粽子

  2、尝尝说说——好香的粽子,你吃过吗?什么味的?你们还想不想吃?

  ——幼儿吃粽子A、每位幼儿拿一个小粽子,自己来剥,剥下的粽叶放在盘子里。粽子外面衣服叫什么,你知道吗?

  B、幼儿边吃粽子边随机问:你的粽子是什么形状的?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粽子?

  C、吃完后提问与小结:

  ——吃粽子的时候先把什么解开。(绳子)然后剥开什么?(粽叶)——你刚才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粽子外面是什么?粽子里面有什么?

  ——我们吃到了各种味道的粽子,有的小朋友吃的是咸咸鲜鲜的肉粽,有的是甜甜的豆沙粽,有的是淡淡的白米粽、赤豆粽。

  3、介绍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什么日子才会吃粽子呢?

  ——端午节是几月几号呢?

  ——原来端午节大家都要吃粽子。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会有什么活动呢?(迁移活动:了解端午节的传统风俗)写王字挂香袋

  4、拓展游戏

  ——QQ粽子店环境创设:QQ粽子店材料:QQ粽子、各种可以做馅的图片玩法:幼儿剪下做馅的图片,贴在QQ粽子上,送到粽子店,讲讲它的味道。

  《粽子》幼儿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民俗文化,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喜欢劳动,乐于参加家务。

  3、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活动准备:

  视频(端午节如何包粽子)粽叶细线已经弄好的粽子馅安全剪刀盆子三、活动过程1、导入部分老师:小朋友们好!端午节快到了,老师家里要来客人,小朋友们说说老师应该做什么招待客人呢?

  小朋友:粽子。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给老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可是老师还有一个大难题,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助老师啊?

  小朋友:愿意。

  老师:老师家要来好多客人,可是老是一个人包粽子,忙不过来,小朋友们可以和老师一起包粽子吗?

  小朋友:可以。

  老师:小朋友们真好。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吗?(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没有关系,下面来和老师一起一起看一个动画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观看视频,了解端午节由来以及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老师:看了动画片,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会吃粽子了吧?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听看。下面我们再看一个视频,看看粽子怎么包,完了小朋友们可要帮助老师喔。(放视频)老师:小朋友们,看看那你们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来。老师先给大家示范一下。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通过视频学习及老师的示范,部分幼儿能自己摸索着包出一个大概,对于还不会或者无从下手的幼儿采用同伴帮助及老师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老师:哇,xx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学习,看看他是怎么包的,怎么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结束部分老师总结:哇,小朋友们真是能干,包的粽子让老师忍不住要流口水啦。这下老师不用担心没法招呼客人了。谢谢小朋友们。希望大家能度过一个愉快的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活动延伸

  告诉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吃,并给爸爸妈妈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端午节。

  活动反思

  在设计活动的的时候想到刚刚过去的端午节,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由于自己本身也没有包过粽子,不知道包粽子是难是易。

  《粽子》幼儿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糯米成熟了,我们农村喜欢用新上市的糯米包粽子吃。一天早上,我班有个孩子边吃粽子边走进活动室,过了一会儿,他兴奋的跑过来说:“老师粽叶很好玩呀!”。我随口问一句:“你是怎么玩的?”他说了好多好多,于是我就产生了“玩粽叶”这一主题活动,这活动也正好与“吴文化”有关。本活动的内容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孩子平时都喜欢吃粽子,对粽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粽叶进行做做、玩玩,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体验其乐趣。从而完成活动目标。

  目标:

  1、通过粽子,让幼儿了解我们苏州人过端午节的民间习俗。

  2、在剪、贴、折的过程中,体验玩粽叶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像力。

  准备:剪刀、胶水、橡皮筋、米、粽叶

  过程:

  一、引出活动

  老师小的时候,到了夏天大家都会端着椅子到外面去乘凉,而且还会念一些童谣,你们想不想也来听一听?(想)

  风凉嘟嘟,螺丝嗦嗦,盐鸭蛋剥剥,粽子吃吃,萝卜干吃粥,味道好是好得勒。

  二、了解苏州人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1、每年的什么节日我们苏州人都要吃粽子呢?

  2、端午节,我们苏州人除了吃粽子这个风俗习惯还有一个风俗习惯,是什么呢?(菖蒲、艾叶、大蒜头)

  三、玩粽叶

  四、交流

  《粽子》幼儿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吃粽子,知道端午节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吃粽子了。

  2、能剪出中国式屋顶、粽子、吃粽子的人物。

  3、剪好各种部件,再组合粘贴出完整的画面。

  4、锻炼幼儿的耐心细致与创造美的能力。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6、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重难点:

  感受端午。

  能剪出端午元素组合成画面。

  活动准备:

  各色彩纸、剪刀、胶棒、黑卡。

  活动内容:

  1、交代上课内容,小朋友马上要过端午节了,今天我们的剪纸内容就是表现端午节。请小朋友来说一说端午节都要做些什么?老师总结:要挂艾叶、划龙船等,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吃粽子了。

  2、分析画面内容:为了表现出中国特色,我们来剪一个中国式的房顶,还有红色的门,门上贴个“福”,房顶下我们可以贴艾叶和粽子,再贴个吃粽子的小朋友,这幅画基本上就可以了。

  3、示范:老师示范剪出屋顶、门、粽子、艾叶。这些都是用对称的方法,在对折的纸上,画出物体形象的一半,再剪出。

  (屋顶)(粽子)

  3、请幼儿剪,要求幼儿分部件剪,再组合粘贴,鼓励幼儿发挥想象有所创造,跟老师不同。(第一课时结束)

  4、老师示范:剪出吃粽子的小朋友。分部件剪:分别剪出头、身体、粽子、腿,再组合粘贴出人物。

  5、请小朋友剪,老师巡回指导。(第二课时结束)

  活动效果:

  孩子们剪出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情节,很有生活情趣,不错呦!屋顶是一个红色的翘式屋顶,剪好了外轮廓再在里面剪出一些镂空的纹路。粽子是三角形的,也镂空剪出一些花纹。非常可喜的是,孩子们在剪吃粽子的小人时,非常有创造性:有的人物剪出了五官,正张大嘴吃粽子,是分部件组合剪的;有的是一气呵成,一张纸就剪出了一个小人,然后胸口再贴一个绿色的三角形的粽子,简单扼要地表现出了吃粽子的小人,表现出孩子们童真童趣。

  反思:

  这两节活动设计围绕着端午节,这种民族的节日,小朋友都很熟悉,把节日的传统习俗设计进剪纸活动,幼儿很乐意接受,因为这些事情他们亲历亲为,很熟悉,所以制作起来也有感觉,更会有所发挥创造。这也是纲要所要求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要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剪龙舟,孩子们一开始觉得很难,有畏难情绪。经过老师的引领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最难表现的龙头拆分成几个简单的部件的组合,孩子们就有了制作的信心,并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从中也体现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孩子的现有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能力才会增长。

  《粽子》幼儿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教学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

  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粽子》幼儿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练习身体侧滚的动作并掌握动作要领,提高身体的灵活、协调和平衡能力。

  2.大胆尝试合作、敢于挑战,能合作完成向中心侧滚完成一个夹心粽任务。在包粽子的游戏中.

  3.乐意参与到游戏中,感受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长短不一的废旧横幅布若干,活动前检查场地上是否安全,幼儿的衣着、鞋袜是否合适。

  活动建议

  1.创设“粽子王国举行粽子展览会”情境,带领幼儿热身,重点活动上肢、下肢。

  小朋友们,今天粽子王国要举行粽子展览会,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吧,引导幼儿随语言提示做侧身走独木桥、跑步助跳过小河,蹲走过山洞等,进行上肢下肢及全身动作练习。

  2.创设“变身粽宝宝”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用横幅做粽叶、小朋友做糯米,大胆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进入粽子王国有一个要求,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变成粽宝宝,请你选一块横幅,想办法把自己变成粽宝宝吧。

  (1)分发废旧横幅,人手一张,引导幼儿探索自己包粽子的方法。引导幼儿躺在粽叶的一端,用一只手把棕叶固定,然后侧滚,在滚了半圈以后记得把手伸出来,然后一直侧滚,直到把粽叶裹完。

  (2)创设情境:粽子展览会就要开始了,可是参加活动有一个要求,包粽子速度快的选手才能参加,下面让我们比一比吧,引导幼儿进行个人包粽子比赛。

  (3)幼儿自由包粽子,教师指导,鼓励孩子解决游戏存在的问题。

  4.合作包粽子,介绍游戏规则

  创设情境:粽子王国展览会开始了,今天要展览的的是夹心粽子,请粽宝宝想办法变成夹心粽粑。

  (1)自由选择好朋友,两个孩子合作包夹心粽子,指导孩子从粽叶两端向中间侧滚,直到把粽叶滚完。

  (2)合作包夹心粽子

  (3)听音乐,玩游戏。

  5.创设粽子王国游玩的游戏情境,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请幼儿互相捶打四肢,在愉快的情绪中结束游戏活动。

  《粽子》幼儿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粽子是端午节必备的食品,对于粽子的形状及特征是幼儿非常熟悉的。幼儿在欣赏端午节儿歌视频中看到拟人化的粽子,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产生了粽宝宝的一家创意泥工活动。本次活动幼儿已初步掌握揉、搓、捏、连接、浮雕等基本手法为前提,结合幼儿爱动手、爱探索的特点,引导幼儿用彩泥做出不同造型的人物面部形象,锻炼手部的精细动作,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团圆、搓、尺子按压、浮雕等技能制作粽子。

  2、能大胆想象,借用辅助工具(尺子、塑料刻刀、小棒等)塑造粽子娃娃的不同形象。

  3、乐于在泥工活动中探索使用辅助工具和材料,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太空泥、泥工板、尺子、展示台、刻刀、小圆棒等工具

  2、教学课件

  活动建议

  1、谈话导入,引导幼儿回忆对粽子的认识,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提问:端午节就要到了,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粽子是怎样包起来的?

  小结:端午节的粽子有三角粽、四角粽,都是用粽叶包着糯米或大枣、花生、肉等辅助材料做成的。

  2、欣赏不同形象的粽子娃娃,引导幼儿发现粽子娃娃细节的制作技能。

  (1)依次出示不同造型的粽子娃娃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糯米团的制作方法。

  提问:这个粽子娃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怎样做成的?白色的糯米团是什么形状的?可以用哪些技能做出三角形的糯米团?谁来试一 试?

  小结:三角形的糯米团可以用团圆、搓的技能制作,有棱角的糯米, 可以用尺子按压成平面的技能制作。

  (2)观察粽叶的制作方法,引导幼儿运用尺子按压、刻刀雕刻的方法制作粽叶。

  提问:粽叶是怎样做出来的?可以用什么方法将长长的粽叶压的又快又平?粽叶上的叶脉是怎样做成?

  小结:将绿色的太空泥团一团搓成长条,放在泥工板上,用尺子将长条压扁,并一端捏尖做成粽叶的尖端,然后用刻刀画出叶脉。

  (3)观粽叶和糯米团的组合方法,引导幼儿制作不同形象的粽子娃娃。

  3、请幼儿大胆想象,制作自己喜欢的粽子娃娃。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设计不同形象、不同姿态的粽子娃娃。

  (2)鼓励幼儿用各种技能表征粽子娃娃的表情、动作、姿态等细节。

  (3)引导幼儿制作不同形象的粽子娃娃。

  4、请幼儿将自己制作的粽子娃娃放在展台,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1)自评: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粽子娃娃,引导幼儿讲清楚自己的制作过程和形象特点。

  (2)他评: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

  《粽子》幼儿教案 篇11

  活动目的:

  1、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了解端午节来历。

  2、感知粽子的形状,知道粽子有很多品种。

  3、鼓励幼儿大胆和小伙伴讨论交流,提高幼儿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粽子。

  2、粽叶、米、盘子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粽子,引入话题。

  老师:小朋友们知不知道端午节呀?谁来告诉大家端午节在什么时候?在端午节这一天,我们要吃什么?

  幼儿回答。

  老师:今天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好多粽子,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摸一摸,然后动脑筋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出来。

  小结:粽子有各种形状,真有意思!

  二、尝一尝,说一说。

  1、认识粽子。

  老师:我们一起来闻一闻粽子,香吗?小朋友们知不知道这香味从哪里来的呢?是粽叶散发出来的香气。

  2、品尝粽子。

  老师:小朋友们都吃过粽子吗?你们都吃过哪些粽子?老师这里也有许多粽子,我们一起来品尝,说一说和你吃过的一样吗?

  3、说一说粽子。

  幼儿说一说自己吃过的粽子馅和味道!粽子的种类很多,真是丰富呀!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软陶制作粽子(端午节手工)

  五彩粽子香包(端午节手工)

  信封袋做粽子(端午节手工)

  幼儿园手工——包粽子(端午节手工)

  端午节手工——粽子折纸

  《粽子》幼儿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是传统节日及相关来历、风俗。

  2.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间交流合作。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粽子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

  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三、讲述“粽子”故事

  1、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吃粽子吗?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故事,听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2、幼儿欣赏故事内容。

  大约在公元前三四零年的战国时代,屈原出生在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里。他青年时代就有着出色的才干,踏进楚国朝廷不久,便受到赏识,当了[左徒]这一仅次于宰相的大官。但是屈原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始终不能实现,终于被削职流放出去。他在流放途中,走遍了现在湖南、湖北的许多地方,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忧民感情的诗篇。后来楚国亡了,屈原心裹有说不出的痛苦,便来到江边,抱起一块石头,纵身投入江里自尽了。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3、提问。

  ①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②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活动啊?

  四、制作粽子

  T: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包粽子好不好?

  老师交代要求:

  请每个小朋友拿一片粽叶,放入一点米,不管小朋友包什么形状的粽子,只要里面的米不漏出,你包的粽子就成功了,注意了我们可不能浪费,不要把米弄到地上。

  活动延伸

  请将小朋友包好的粽子拿到食堂,请厨师蒸好后小朋友品尝自己包的粽子。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粽子》幼儿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粽子的不同形状,大小及种类。品尝粽子的味道。

  2、了解粽子的由来,知道粽子是横县的特产,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重点难点

  1.认识粽子态的不同形状及大小种类。

  2.知道粽子是横县的特产。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区中摆放不同的粽子图片、包粽子材料及各种味道不同粽子的实物;

  2、《包粽粑》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猜谜语

  “草叶包裹四角尖,再用细绳腰上栓,

  白米猪肉里面塞,家家过年摆上桌。”

  教师:“小朋友们猜对了,是粽子。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横县大粽。”

  二、认识粽子

  1、说说粽子形状。

  (1)、教师:“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它是什么形状的?”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看见过的粽子。

  (2)、出示并介绍有关不同粽子的图片,让幼儿观看了解粽子的多种形

  状。有三角粽、四角粽、长形粽子等。

  2、说说粽子的味道。

  (1)、教师:“有各种各样的粽子,那么你吃过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味道呢?里面包着什么呢?”

  (2)、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吃过的粽子,并说说不同的粽子用哪些方法来吃才更好吃。

  (3)、请幼儿品尝粽子的各种味道,让幼儿懂得有甜粽、咸粽、原味粽,有白粽、肉粽、凉粽、花生绿豆红豆粽等,让幼儿感受粽子的各种美味。

  3、认识包粽子的材料。

  4、让幼儿认识粽子的由来。

  三、教师小结:

  横县大粽是广西横县人欢度新春佳节的主要食品之一,横县有“无粽不成年”之说,也就是过年时没有粽子吃不像过年的意思。我们的横县大粽形状是平底、上拱、中部丰满隆起的长条形,就像怀着宝宝的妈妈一样多子多福。在材料则是以山上带香的粽叶和红绳索用作包裹,表示吉祥的意思。人们在过年之前把粽子包好,在晚上放进锅里煮。在过年时一家人便围坐一起吃起锅大粽,代表全家团团圆圆。大粽多由妈妈亲手做作,故称之为妈妈大粽,吃起来最有妈妈味道。

  四、幼儿随着音乐跟着老师跳舞蹈《包粽子》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首先我对目标的制定:

  我制定的认知目标为了解粽子的形状、大小和种类,了解粽子的由来,知道粽子是横县特产;情感目标为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其次,对组织的形式。

  《纲要》中提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这一活动中,以孩子们最熟悉的大粽为切入点,让孩子关注家乡的美食,对家乡的地方特色产生兴趣和对劳动成果的热爱。在活动过程中,运用各种不同粽子的图片让孩子们感知粽子的形状、种类;在活动区中投放包粽子用的粽叶、棉线、糯米、绿豆花生等材料,让孩子直接了解粽子原来使用这些材料包成的。在活动中我是以层层深入的组织形式来完成活动目标,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完成活动目标服务。

  最后,师幼的互动。

  大班孩子喜欢猜谜语,活动的开始就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课题—粽子,吸引孩子们的兴趣,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想、看、说、听,自己讲述粽子的大小、形状等不同特征,教师在旁加以鼓励,能使孩子原有的经验得到梳理。活动里我提供粽子实物让孩子观察,这样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粽子的多种形状,大小区分等特征,给孩子以直观的感性经验。知识丰富后给孩子们品尝我准备好的几个品种的粽子,孩子们看着飘溢清香粽子有说不出的高兴,他们品尝不同粽子的同时也在一边议论平时吃过的粽子有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味道的,还有馅儿又放有什么的。粽子的故事由来,教师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由孩子自由说说,教师不做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孩子加以鼓励。最后再由老师对故事由来的小结,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对家乡的特产喜爱。我作为教育者,在活动中起到主导的作用,适时、适宜的引导孩子掌握知识。

  在活动最后的环节中以壮族舞蹈《包粽粑》来推向高点,孩子们在欢乐声中结束活动。

  不足之处:在环境创设中,图片和道具材料还准备不够充分、不够完善,我想,在下一系列活动中对环境创设的准备更要充分布置,让孩子认识横县特产——横县大粽中,以一系列的活动来开展教学活动的。在下一个活动中,我将在孩子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给孩子提供包粽粑所需的材料,开展手工活动《包粽粑》,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对横县大粽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从而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粽子》幼儿教案 篇14

  一、活动简介: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特地举办端午节活动。

  二、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意识。

  2、尝试包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3、了解端午节的相关活动,感受节日的氛围,明确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

  三、活动内容

  1、手工龙舟制作

  2、包粽子环节

  3、赛龙舟环节

  四、活动准备:

  1、端午节相关书本、彩绘、视频:

  《快乐的端午节》、《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2、邀请会包粽子的家长,准备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大米、红豆沙、蛋黄、线、剪刀等。

  3、节目互动环节设计:

  ①“今天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②“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③“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并让孩子们就端午节的活动,发表见解。

  ④“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⑤“小朋友们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请来了会包粽子的家长,我们一起学习粽子吧!”孩子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4、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

  香包、五彩绳、彩蛋

  ①香包——各种形状的布片、订书器、棉花、香水、干花。

  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②彩蛋——煮熟的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油画棒。

  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③五彩绳——各色缎带、绒线、绉纸。

  竖鸡蛋、画彩蛋:人们说:“在端午节的时候,能将鸡蛋竖起来的人,这一年都会有好运气。

  5、赛龙舟活动

  赛龙舟是屈原投湖自杀的时,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以小组/班级为单位,进行赛龙舟比赛,并根据最后的结果颁发参与奖品,可以是香囊、菜单、五彩绳等等。

  《粽子》幼儿教案 篇15

  教材分析

  吃粽子是我国端午节的一种习俗,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节日的快乐,本次活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的机会。通过亲子合作包粽子,增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亲情, 提前感受端午节的快乐气氛,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家”的温暖,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知道包粽子所使用的原料和粽子的不同味道。

  2、和家长一起尝试用粽叶、苇叶包粽子,能够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有自信心。

  3、喜欢参加“包粽子”活动,体验亲子合作的快乐,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各种各样的粽子

  2、包粽子的材料:苇叶、粽叶、糯米、花生豆、枣、线等,老师和小朋友到苇塘采集的苇叶和马连草。

  活动建议

  1、利用教学课件,帮助幼儿了解粽子的不同味道和形状。

  提问:在我们这里,端午节吃什么?你都吃过什么馅的粽子?

  小结:粽子有蜜枣粽、花生粽、肉粽、红豆粽、火腿粽、水晶粽、八宝粽、绿豆粽等很多品种,主要有甜味和咸味两种口味。我国地方不同,包出的粽子形状也不同,主要有三角形和三角形。

  2、了解包粽子需要的原料,知道不同口味的粽子需要不同的原料。提问:制作粽子都需要什么东西?粽叶和苇叶哪里不一样?

  小结:包粽子需要粽叶,我们当地主要用苇叶和粽叶,粽叶比较宽, 一片可以包一个粽子;苇叶较窄,需要多片组合在一起。馅料需要:糯米、大枣、花生、红豆、肉馅等。包扎粽子的捆绳需要:线、棕绳,马连草,我们当地主要用马连草和线。

  3、探讨包粽子的方法,了解包粽子的基本流程。

  (1)引导幼儿观察苇叶,比一比,看一看,包粽子用的苇叶和刚采摘的苇叶有什么不同?猜一猜为什么?

  小结:新鲜的苇叶比较脆,易撕裂,包粽子时要先将苇叶煮一煮, 苇叶就不会撕裂了。

  (2)引导幼儿观察苇叶为什么泡在水里?包粽子时苇叶怎样摆放? 并引导幼儿尝试。

  小结:苇叶泡在水里,摆放时一片一片的苇叶容易粘连在一起,糯米就不会漏出来。摆放苇叶一倒一正平铺在木板上,苇叶之间要叠压一部分。

  (3)引导幼儿认识糯米,了解粽子为什么要用糯米。

  糯米粘性大,包出的粽子糯米煮熟后膨胀性比大米小,粽叶不会被胀破,而且粘性好不会散。

  (4)了解解三角粽、四角粽的不同包法

  家长老师讲解三角粽、四角粽的不同包法,鼓励大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包粽子。

  (5)亲子合作包粽子,体验亲子合作的快乐。

  幼儿分组与家长共同包粽子,引导幼儿为家长拿、放材料,边看边交流: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包粽子的顺序是什么?要注意什么?家长指导幼儿尝试包粽子。

  4、将包好的粽子送到厨房,向厨房的阿姨了解煮粽子的方法。

  延伸活动

  粽子煮熟后,品尝粽子,体验劳动的快乐。

  《粽子》幼儿教案 篇1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2、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感兴趣。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4、通过参加端午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端午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活动准备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活动前请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请部分爷爷奶奶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到爷爷奶奶家过节。

  1、请爷爷给小朋友讲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小朋友自由和爷爷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时人们进行的一些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枝、洒黄酒、挂香囊等。

  3、幼儿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进行过端午活动。

  (1)、我给奶奶学包粽子。

  请奶奶向小朋友介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2)、做龙舟、划龙舟。

  和爷爷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龙舟进行龙舟大赛,请幼儿四五人一组,套上龙舟,进行划龙舟比赛活动,先取到红绸一组为胜。旁边请几位幼儿为他们摇旗呐喊。

  (3)、做香囊活动。

  请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缝成校口袋,放进香料和少许艾草,合上袋子,幼儿学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5)和爷爷奶奶再见。

  《粽子》幼儿教案 篇17

  一、活动主题:

  粽享欢乐、共度端午,互赠祝福

  二、活动目的

  通过亲自动手包粽子,让我们能更真切得去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了解更多具体的工艺,比如包粽子的方法和馅料的搭配等等,以轻松的方式进一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活动时间:

  20xx年5月xx日

  四、活动地点

  幼儿园内

  五、活动规则

  团体赛评比规则:视情况而定,把孩子们分为若干人一组,在规定是时间内看哪组包的粽子多。时间结束后,由裁判统一评比,评出前3名。(奖品由园长自行决定)

  要求:质量好、外观美、遵守纪律、不浪费材料且场地保持干净

  个人赛评比规则:

  (1)各参赛组推荐出一名组员参加个人比赛;

  (2)每人再包5个粽子,以时间短、粽子大小适中、均匀、四角不露馅(不漏米)、梱扎整齐、不松线评比出前10名。

  六、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宣传:家长和小朋友们报名参加包粽子比赛

  购买材料:准备好包粽子所需材料

  器具准备:盛装食材容器、汤匙(均由食堂提供);棉线、剪刀等。

  (二)包粽子

  (三)粽子分发

  活动评比结束后,各队伍所包的粽子由组长按每人若干个发放并送上节日的祝福。

  七、注意事项

  1、不要随意放置器具或是材料,以至于现场凌乱。

  2、注意个人和食材卫生,不应弄混弄乱。

  3、各参赛人员按时到既定地点,应预先了解包粽子的有关方法。

  《粽子》幼儿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包粽子》,从而表达对江南的真挚情感,并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丰富有关端午节的知识。

  2、通过引导学生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通过看、听、唱、动等音乐学习活动,让学生对江南的名胜、民俗有一定了解,鉴赏能力有所提高。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编活动。

  教学难点

  1、衬词及二声部的演唱

  2、吐字的清晰度

  3、延长音的认识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等

  教学内容

  唱:《包粽子》

  听:《紫竹调》《茉莉花》

  看:江南美景、江南舞蹈

  动: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播放《紫竹调》背景音乐,学生进入课堂。

  一、创设情境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是著名的《紫竹调》,你知道它是流传于什么地方的民歌?它又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流传于江南地区。给人轻快、流畅的感觉。

  师:是呀,《紫竹调》是一首具有浓郁江南风韵的歌曲,江南如歌、江南如梦,江南就像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长卷,同学们,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柔美的小调一起去江南走一走。(播放课件)

  师:感觉怎样?想说些什么?

  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二、导入歌曲

  师:江南不仅歌美、景美,舞也美,咱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江南的舞蹈,猜猜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包粽子。

  师:伴随着初夏的凉风、飘香的粽叶,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包粽子,远在他乡的人们也会回来和家人团聚,一起分享端午节的快乐,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包粽子的快乐情景。

  三、新歌教学

  1、初听歌曲《包粽子》 (播放课件)

  课件出示问题1:这首歌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感觉很欢快。

  课件出示问题2:哪句话最能体现民族风味?

  生:最能体现民族风味的是“七不龙咚采咚采,八不龙咚采呀”

  师:你们的小耳朵真灵!跟我的节奏来读一读。

  师简介衬词:“七不龙咚采咚采,八不龙咚采呀”是衬词,它没有实在的意思,但在歌曲中具有烘托气氛,突出地方民族风格。表现了人们敲锣打鼓,欢庆节日的喜庆场面。

  2、复听歌曲,教师范唱

  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绪,进一步提出要求。

  师:刚才老师在哪段后面加了三角铁?

  师解释,(课件出示)歌中不唱的部分叫间奏。

  师:除了加上碰铃,你还可以加上什么动作?

  学生创编,如加上包粽子的动作,拍手的动作,绕舌的动作……

  师:歌词有哪些还不理解?

  生:汨罗江在哪?

  师:汨罗江位于湖南省东部,它的两岸桃红柳绿,民风淳朴,水草肥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提到汨罗江,我们不得不提到古代的一位爱国诗人——屈原(课件展示简介屈原和端午节的来历。)

  3、跟琴学唱歌曲

  教师用稍慢的速度弹伴奏,学生轻轻学唱。解决吐字清晰的难点。

  4、分声部学唱

  跟老师用稍快的速度分声部演唱,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

  (课件出示)师:两个声部起到了烘托作用,令歌曲更有表现力,谁愿意跟我来唱第二声部?

  让自愿的学生学习第二声部,再分声部合唱二声部的地方。

  师:你觉得还有什么地方有困难?

  生:最后的音为什么要唱那么长?

  (课件出示)延长音:时值一般增长原音符时值的一半,所以要唱五拍。寄托了人们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5、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6、表现歌曲

  师:同学们的歌声真是太好听了!从大家的歌声中我已经感受到那香喷喷的粽子味了,也许用歌声还不足以表达我们对江南的喜爱,那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歌曲呢?(分组讨论,请同学们说一说)

  生:我们想边唱边表演。

  生:我们想用打击乐器给歌曲配伴奏。

  教师引导学生做一做。师:你打算在哪儿加伴奏?用什么乐器?怎样做?

  小组内的同学自由结合,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请小组上台表演,师生简单点评。

  7.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播放课件)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江南的美,知道了我们的江南水乡不仅景美,乐美,而且歌美,舞美,你们的表演也非常精彩,从你们的创编、演唱中充分流露出你们对江南的喜爱之情,让我们为生在江南,长在江南而感到自豪吧。

  教学反思:

  在这个有意义的活动中,孩子们在浓浓的节日气氛里学习了包粽子,既锻炼和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获益匪浅。

  《粽子》幼儿教案 篇19

  分析教材:

  在全园性的民族文化主题活动中,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食物比较敏感,我们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切口,以节日食品为代表,选择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节日,生成系列主题活动“热热闹闹元宵节”、“香香甜甜粽子节”、“团团圆圆中秋节”。最近根据时令季节即将进入“香香甜甜粽子节”主题。粽子Party是这个主题结束阶段的综合活动,整合了幼儿的已有经验。此活动创设了Party这个情境,有音乐、有食品、有游戏活动,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体验法、游戏法等,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感受浓厚的节日气氛。

  活动目标:

  1、能清楚地说出粽子的种类和味道。

  2、通过品尝、装饰等活动,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感受浓厚的节日气氛。

  3、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大胆表现。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过程:

  1、品尝粽子。

  1)出示粽子,提问:这是什么节日的食品?粽子象什么?粽子是用什么做出来的(棕叶、糯米)?

  2)以自助餐的形式品尝各种粽子,说出粽子的种类和味道(甜、香、软)

  ——与同伴、教师互动

  2、游戏活动——与同伴、教师互动。

  1)穿戴粽叶服饰(准备好的裙子、头饰、披肩等)

  2)装饰香包、挂香包

  3)将咸鸭蛋放进网兜并挂戴

  4)鸭蛋滚画(浅色色粉纸、单独滚、同伴间对滚)

  3、活动达到高潮并结束。

  播放已学过的一首关于粽子节的一首歌,滚画作品贴在后面作背景,集体进行歌表演。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想、看、说、听,自己讲述粽子的大小、形状等不同特征,教师在旁加以鼓励,能使孩子原有的经验得到梳理。 活动里我提供粽子实物让孩子观察,这样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粽子的多种形状,大小区分等特征,给孩子以直观的感性经验。知识丰富后给孩子们品尝我准备好的几个品种的粽子,孩子们看着飘溢清香粽子有说不出的高兴,他们品尝不同粽子的同时也在一边议论平时吃过的粽子有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味道的,还有馅儿又放有什么的。粽子的故事由来,教师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由孩子自由说说,教师不做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孩子加以鼓励。最后再由老师对故事由来的小结,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对家乡的特产喜爱。我作为教育者,在活动中起到主导的作用,适时、适宜的引导孩子掌握知识。

  《粽子》幼儿教案 篇20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幼儿用彩纸、软陶和绳子等手工制作粽子,让幼儿在动手过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手工制作粽子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注意保持桌面的干净,培养良好的活动习惯。

  二、活动准备

  1、彩纸、绳子、软陶

  2、塑料盒、纸盘

  3、手工制作工具、辅助材料

  4、粽子实物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实物粽子,引导幼儿观察外形,引出端午节。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粽子的兴趣。

  (1)请小朋友看老师手上的是什么呢?你们吃过吗?

  (2)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吃粽子的感受吗?

  (3)原来啊,小朋友们都喜欢吃粽子,粽子加上甜甜的红糖后更好吃了!

  2、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粽子是怎么做出了的呢?手工制作激发兴趣。

  (1)端午节粽子,其实都是经过每个食品工人的包装而成的。而我们家里的粽子都是大人包出来的。

  (2)老师引导幼儿了解手工制作粽子的包法,讨论手工制作粽子的方法及要求。

  3、教师手工制作包粽子,请幼儿仔细观看!

  4、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手工制作包粽子。手工制作时注意动作放慢,难点之处要多讲几次。

  (1)教师为幼儿分组,幼儿尝试自己手工制作粽子。

  (2)按照详细步骤再次跟随教师一步一步制作。

  5、幼儿制作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对自己的作品做简单介绍。

  6、将实物粽子分给幼儿品尝,大家一起感受节日的快乐。

  四、活动总结

  展示结束,老师对端午节进行概括总结,让幼儿亲手将自己的手工制作品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端午节的快乐,一起吃粽子。

  《粽子》幼儿教案 篇21

  一、活动意图:

  此次活动我们以亲子的形式开展,主旨在让家长和孩子通过共同制作粽子的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提前感受端午节的快乐气氛。更重要的是要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家”的温暖。

  二、活动准备:

  1、家长:苇叶30张、包粽线若干。

  2、园部:糯米、黑米、黍米、红枣;蒙眼巾

  3、音乐、视频

  三、活动对象:

  大二班幼儿及家长

  活动时间:20xx年5月26日上午

  活动地点:本班教室外走廊

  四、活动流程:

  致词:

  首先我们非常感谢各位家长从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我们今天的亲子活动,谢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期末将至,我们将期末亲子活动与我国的传统美食——粽子相结合,让孩子们知道粽子的制作方法,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体验劳动的乐趣。临近期末了,我们欢聚在一起开展了以“老师孩子家长齐动员、团团圆圆迎端午”为主题的亲子活动,本次亲子活动是“包粽子”。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今天的活动的流程:

  (一)欣赏包粽子过程,家长与幼儿一起包粽子。

  1、先欣赏包粽子的过程:(事先找一个家长代表示范)示范语:“将苇叶3~4片(窄的用4~5片)一叶搭一叶地排好,折成三角形兜,用左手拿住,右手抓一些湿米放入,再放上2~3个大枣或是红豆,再抓一些湿米放入,然后再抓些湿米添平,把叶子包裹起来,包严包密,用棉线捆好”

  2、在包粽子前注意事项:

  (1)、请家长带幼儿去洗手,在制作的过程中应注意卫生。

  (2)、因地制宜,安排好幼儿家长的座位。

  (3)、家长幼儿教师一起包粽子(播放喜庆的音乐,体验浓浓的温馨氛围)

  (4)、场地整理(自由洗手)负责人:李老师、各位家长代表

  (二)做亲子游戏《猜爸爸妈妈》【煮粽子时间】:

  目标:加深亲子依恋之情,培养孩子热爱自已父母的情感。

  准备:小椅5-6把,蒙眼巾5-6条。

  玩法:幼儿5-6人,蒙眼坐成一排,父母分别走到幼儿面前,主持人说出此人特征,如发式,衣着,由幼儿猜出自已的爸爸妈妈。

  注意:

  1、猜不着时可以让幼儿听被猜人的声音。

  2、猜对时可由父母对孩子做亲昵的动作,以表示奖励。

  (三)欣赏幼儿在园的活动照片,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并引导幼儿给爸爸妈妈捶捶背、说说悄悄话。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安静的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一下,平时你们在幼儿园的表现,好不好?在欣赏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可以帮自己的爸爸妈妈捶捶背、说说悄悄话哦!但是了要保持安静哦!

  (四)幼儿与家长共享美味的粽子。(引导幼儿喂爸爸妈妈吃,并说声:爸、妈您辛苦了!)

  师:现在我们亲手包的粽子就要出炉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一起来品尝我们包的粽子,在品尝的过程中小朋友们我们应该怎么做了?

  师:哦!我们可以先喂自己的爸爸妈妈先吃,可以与同伴分享。

  在品尝的过程中可以对爸爸妈妈说:你辛苦了!

  (五)节目表演《感恩的心》

  五、活动结束:

  结束语:今天,我们要再次感谢各位家长从百忙中抽空来参加这次的亲子活动,因为有了你们的参与,使我们这次活动倍感温馨,也更加有意义!在这里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和美!也祝愿我们的孩子身体健康、快乐成长!(大码头镇中心幼儿园)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幼儿园音乐教案

下一篇:睡前童话故事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