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发布于:2022-01-03 05:14:08 作者:

中班教案模板汇编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模板汇编4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总目标:

  1.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进一步学习和同伴友好地共同玩。

  2. 幼儿共同分享成功后的喜悦,使幼儿感受愉快的活动情绪。

  3.鼓励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大胆的、有礼貌的和别人交流。

  数学区

  设计意图:

  根据《纲要》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活动的要求,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的去探索学习。

  活动目标:复习数字1-10 ,能按顺序排列。

  活动准备:自制教具(表盘、串珠子)、数字贴纸、数字卡片、点卡

  指导方法:引导幼儿辨认数字1—10,按顺序贴贴纸。

  美工区(冬天的礼物)

  设计意图:

  幼儿进入中班后,对绘画有了很大的兴趣,大部分幼儿能画出人物的基本特征,有的幼儿还能想象创编出新的人物动态、造型。《纲要》中指出应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自由创作雪人,并尝试对画面进行装饰。

  投放材料:雪人娃娃、彩笔、白纸、剪纸雪花

  指导方法:提醒幼儿注意画面颜色的搭配

  语言区(小厨房)

  设计意图:

  本区域为幼儿提供了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锅、碗、瓢、盆,还预备了大大的煤气灶、饮水机、洗手池、各种蔬菜水果等等,这些玩具都是吻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是他们喜欢操作,能够模仿的。幼儿会在娃娃家煮饭、烧菜、从饮水机里倒水,体现了他们在家庭中获得的经验。所以为幼儿提供丰富形象化的`玩具,并合理的利用玩具,有利于游戏的开展。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用“请”表达自己的意愿。

  活动准备:各种厨房用具

  指导方法:鼓励幼儿用普通话大胆交流,并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操作区(巧巧手)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健康教育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本次游戏活动就重在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从最贴近幼儿生活的扣扣子入手,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减轻家长的负担。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以及手指小肌肉的训练。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投放材料:教师自制扣扣子操作材料

  指导方法:

  观察幼儿能否手眼协调地扣扣子。

  社会区(开心超市)

  设计意图:

  区域活动是让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皮亚杰的理论告诉我们,学前幼儿的身心、心理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感知和操作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而我所提供的材料也正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一些废旧饮料空瓶、包装盒、包装袋等。通过模拟超市场景,使幼儿自然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去操作、探索、交流、合作,体验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也使幼儿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运用的更加自然、愉快!

  活动目标:

  通过扮演”售货员”与”小顾客”进行角色游戏,使用”货币”购买相应的物品,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注意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

  投放材料:废旧饮料空瓶、包装纸袋、包装盒、柜台、自制钱币等。

  指导方法:

  1、提醒幼儿保持超市物品的整齐。

  2、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健康区(小小运动会)

  设计意图:

  在晨间锻炼中,我发现幼儿对基本动作双脚跳很感兴趣,但不太会双脚并拢跳,而且往往不能双脚同时落地。为了让幼儿正确掌握双脚跳的动作要领,为将来学习从高处往下跳、从低处往高处跳的动作打好基础,我设计了本次体育活动。

  活动目标:通过游戏锻炼幼儿双脚起跳,双脚落地。

  活动准备:5cm障碍、呼啦圈、梅花桩

  指导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跳跃

  重点指导区域:社会区 数学区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讲述进区的规则:得到通行证

  教师示范如何得到通行证:有礼貌地说:“请给我一张通行证好吗?”

  二、幼儿自主活动;

  1、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入活动区活动。

  2、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对个别新材料,个别幼儿作适时的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及时捕捉幼儿的创造表现,给予肯定。

  3、发现幼儿遇到困难想放弃时,给予适时指导,争取取得成功。

  幼儿自由结伴,分别到已创设的活动区域自由选择玩,

  4、鼓励幼儿遇到问题能相互协商,不与同伴争抢。

  5、启发幼儿尝试参与各种不同的活动区域,能与同伴友好协商:“我也想玩这个游戏,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我参加这个游戏可以吗?”“我们交换着玩好吗”等。

  三、教师分区小结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理解小袋鼠帮妈妈的画面内容,让幼儿体验能够帮妈妈做事了的长大的快乐。

  2:加强幼儿对常见蔬菜名称及对蔬菜基本特征的认识。

  3:鼓励幼儿开动脑筋,能用各种方式来表达故事内容。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是否真的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让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好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1:袋鼠布偶娃娃两只。

  2:幼儿用书 小袋鼠帮妈妈

  3:教学挂图 小袋鼠帮妈妈

  活动过程:

  1, 故事引入:

  (将袋鼠布偶藏到身后,,让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将故事生动形象的讲给幼儿听。

  2,复述一遍:

  有很多小朋友听懂故事勒,但还有一些小朋友内有完全听懂,老师再讲一遍。

  故事讲完毕,出示挂图:

  提出问题:这是谁?发生了什么事?

  3,引导幼儿看图理解。

  我们边看边想:故事里说了什么事情?

  请幼儿互相讨论:

  这个故事主要说了些什么?小袋鼠是怎样帮助辛苦的妈妈的?

  利用教学挂图,帮助幼儿理解重要情节:

  “小袋鼠为什么要跳出妈妈的大口袋?”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袋鼠妈妈很累的?”

  “小袋鼠又是怎么做的呢?

  4,角色扮演。

  请小朋友表演故事情节,应道小袋鼠体验袋鼠妈妈的内心感受。

  “小袋鼠帮助妈妈做了那么多的事,它心里是怎么想的?”

  5,讨论思考。

  “看完故事,你有什么问题吗?”

  6课题延伸。

  教师扮演袋鼠妈妈,今天袋鼠妈妈在菜场里买了很多菜,(白菜、萝卜、冬瓜等)我想请孩子们帮妈妈把蔬菜搬到一定的地方,分类放好。(让幼儿认识各种蔬菜的正确名称及基本特征)

  教学反思

  这是幼儿中班的一节语言课。在活动中,幼儿充分感受、体验了妈妈买菜的辛劳,他们通过对角色的扮演,既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角色扮演的活动中,他们充分体验到了妈妈的一天之中买菜这个环节的辛劳,让幼儿在家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以减轻妈妈的负担。做个懂事乖孩子。

  在现代社会中,不少幼儿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在家里父母长辈一定宠爱有加,因此不少家庭给予孩子的是一味的溺爱而不是正确的教导方法。在家里不让孩子做一点家务活,觉得是对孩子好,其实不然:培养了孩子的惰性、不父母辛劳而顶撞父母的比比皆是。及时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仅培养了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大大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上完这堂课,不少幼儿回到家已帮助大人做了自己能做的小事,虽然事情微小,但家长感到很欣慰: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如果重上这节课,我会让幼儿在活动结束回家后跟自己的妈妈说声:“妈妈,您辛苦了!”

  小百科:袋鼠是任一种属于袋鼠目的有袋动物 ,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其中,有些种类为澳大利亚独有。不同种类的袋鼠在澳大利亚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从凉性气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热带地区。袋鼠是跳得最高最远的哺乳动物。

中班教案 篇3

  主题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实际任务,幼儿学会跟客人主动打招呼,会用适当的语言行为跟人商量着玩,当别人接受时,能从表情动作表示高兴。从而培养幼儿愿意运用这些方法,主动与人交流,并友好相处。

  一、教学性情境

  活动名称:交朋友

  活动要求:让幼儿学会用友好的态度对待别人,当别人不接受自己时,会想办法让别人喜欢自己。

  活动准备:木偶剧表演,课前学习表演《拉拉勾》。

  活动指导:

  (一)创设情境《哑巴老虎》,幼儿观察交流。

  1.小动物们愿意和老虎威威交朋友吗?为什么?

  2.老虎威威想了一个不说话的办法来跟小动物们交朋友,你们想一想不说法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可用表情、动作,好听的声音)(幼儿尝试)。

  3. 除了用这些方法交朋友,还有什么好办法能交朋友?(幼儿商量,教师巡迥指导)。

  4.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好办法,看看老虎威威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5.它终于交上了朋友,老虎威威是怎么交上朋友的?

  (二)小结:关心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和你交朋友。

  (三)游戏《拉拉勾》,体验交上朋友的快乐。(实践操作)

  二、实务性活动

  (一)具体内容

  1.接待客人

  2.外出作客

  3.结伴游玩

  4.打电话

  (二)具体方法

  1.时间:可利用节假日。

  2.交往对象:成人、孩子(熟悉的、陌生的)。

  3.鼓励幼儿在家里自己给老师打电话,并能找话题与老师交谈。

  (三)活动重点:积累交流经验。

  (四)活动指导:

  1.请爸爸、妈妈反馈活动情况。

  2.幼儿完成任务,老师与他们个别交流。并加以鼓励。(你和谁一起玩的?玩得怎么样?为什么……)

  三、分享交流活动

  (一)活动要求:通过运用已经学会的适合的交往方式,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小朋友以后再次使用这些交往方法。

  (二)活动准备:设置“借东西”的情境障碍:

  1.老师正在上课,门关着;

  2.我的老师不在;

  3. 老师说:“哎呀,你们要借的东西我没有,在其他老师那里”;

  4.老师正与别人谈话。

  (三) 分享交流:

  1.创设“借东西”的真实情境,从中观察孩子的反应。

  (1)我想请小朋友帮忙,向其他老师借一些东西,谁愿意帮助我?

  (2)我非常需要这些东西,请小朋友一定要想办法借到这些东西。

  2.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进行交流讨论。

  (1)你们是怎么借到东西的?(笑咪 咪,有礼貌,不打扰别人……)

  (2)你们在借东西时碰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3.实务性经验的联想,幼儿交流分享。

  (1)今天我们学会借东西的本领,那么平时你们遇到事情是怎么与人打交道的?

  (2)是不是也用过这些好方法呢?

  4. 幼儿得到的体验:如果我们有事情,应该主动地告诉别人,让别人明白,看看别人是不是愿意帮忙,当别人给了我们帮助,我们要感谢别人。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毛线扭曲的图形,大胆想、大胆说,发展想象能力。

  2、鼓励幼儿自己尝试甩毛线,并从不同的方位来观察毛线图,用完整地语言进行表述。

  3、帮助幼儿借助动物玩具,进行自编故事活动。

  活动准备 1、毛线自由扭曲范图两张,实物投影仪。

  2、幼儿人手两根粗毛线。

  3、动物毛绒玩具若干。

  4、节奏鲜明的音乐磁带一盘、教师变魔术的音乐。(自选)

  活动过程 一、集体表演《毛线舞》。

  1、师:小朋友,你们手里拿的是什么呀?(毛线)长长的毛线真漂亮,我们一起来跳个毛线舞,好吗?(好)

  2、播放音乐,幼儿自由跟随老师表演毛线舞,感受毛线在空中飞舞的动姿。

  3、师:毛线除了可以跳好看的舞蹈,还可以做什么呢?(织衣服、做毽子、捆东西、扎辫子……)

  二、观察老师表演“毛线变魔术”,能根据毛线扭曲的图形,大胆想象“像什么”。

  1、师:老师还会用毛线来变魔术呢,你们想看吗?(想)

  2、老师跟随音乐表演毛线变魔术:先把两手握住毛线的两端,进行展示活动;再一手握住毛线的一端,从上往下用力甩动;最后把毛线飘落到实物投影仪上。

  3、师:小朋友仔细看看,你觉得毛线变成了什么?

  4、幼儿先与同伴进行一下交流,然后回答:“我觉得毛线变成了×××。”鼓励幼儿大胆想、大胆说,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幼儿自己尝试甩毛线,并说说自己的毛线变成了什么?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及时捕捉幼儿“亮丽”的思维与想象,并反馈给其他的孩子。

  四、学习从不同方位来观察毛线图,进一步发散幼儿的想象。

  1、师:刚才小朋友变得魔术真棒!现在老师又有一个新的变魔术方法,请你们一起来认真地看一看!

  2、老师跟随音乐表演毛线变魔术,方法同上。

  3、四个方向转动毛线图,引导幼儿与同伴一起想、一起说。

  五、幼儿第二次尝试毛线变魔术,并引导幼儿变化自己观察毛线图的方位,使想象更广阔。可以请2~3位幼儿表演看。

  六、尝试借助动物毛绒玩具,与毛线图进行配合,创编好听的故事。

  1、师:老师的毛线图里还藏着一个好听的故事呢,你们来听一听。

  2、欣赏老师创编故事,知道动物要和毛线图编在一起。

  3、幼儿自己尝试变魔术、选动物玩具、创编故事。引导幼儿先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毛线变成了什么?再进行讲故事活动。

  4、请2~3位幼儿展示他们的故事。

  七、结束活动:

  师:今天,你们这么多的小小魔术师表现得真不错。下课后,你们可以用双面胶带把毛线粘在白纸上,用蜡笔来添一添、画一画,让毛线图更加漂亮,好吗?(好)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