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
【热门】幼儿园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浓、淡墨的形式绘画故事“漏”中有趣的画面。
2.乐意大胆讲述,感受故事的诙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次我们一起看了哪本故事书?(电脑上出示故事封面图画)
你最喜欢小电脑里的哪一张图画?为什么喜欢?
你觉得有趣在哪里?哪里好笑?(教师请两到三位幼儿回答。)
二、交代课题
师:今天,老师用国画的方法,把一些有趣的画面画了下来,请你们来看一看。(出示已贴在黑板上面的范画)
师:哪些地方用了浓墨?(轮廓,线条用的是浓墨)
淡墨呢?(里面晕染用的是淡墨)
仔细观察一下这几幅画,他们的方法都一样吗?
师:那我们在画的时候,你觉得怎么样使画面变得更有趣呢?
1. 大胖驴的肚子要画的大大的。
2. 老虎看见大胖驴的时候,表情怎么样?(皱着眉头)小偷呢?(牙齿都露出来了)
3. 骨碌骨碌滚下山的速度很快,变成了两个圈圈。老虎的圈圈画的大一些,小偷的圈圈画的小一些。
师: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吧。
三、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小狼豪沾浓墨站起来跳舞,大狼毫喝饱淡墨躺下来画。
四、教师讲评
1.说说自己的画
师:你画的是什么?你觉得哪里有趣?
2.猜猜别人的画
师:你觉得他画的有趣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五、整理、结束课时
师:漏中还有很多有趣的画面,下次我们再来画一画,好吗?
活动评价:
幼儿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糖是幼儿所喜爱的一种食品。因此,我将孩子们的这个兴趣点作为切口,生成了此次数学活动,既能提高幼儿的点数、计数匹配等数学操作能力,又能让幼儿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5以内的数量,提高幼儿点数、计数、匹配等数学操作能力.
2、训练幼儿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协调性。
活动准备:
糖(幼儿每人15颗)、小篮子20只、保鲜袋幼儿每人5只(里面装有数量为1-5的点卡),数字卡片1—5.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看看篮子里装着什么呀?(糖)闻一闻,有什么味道?(很香)你们喜欢糖吗?好,那我们先来玩糖,再来吃糖,好吗?
二、猜糖、夹糖游戏:
1、猜糖:
看看我的手里有糖吗?(没有)请你闭上眼睛,我要变糖了。(教师拿一粒糖放在手心里后)好,把睁开眼睛,请你猜一猜我的手里有几粒糖?你们可以在1、2、3、4、5这5个数里猜一个数)。(幼儿猜对后请全体幼儿都拿出和教师一样多的糖)(把糖送给猜对的那位小朋友。)(幼儿游戏数次)
2、手指夹糖:
来,把手做成夹子(幼儿用食指和中指做“剪刀”状),伸到篮子里去夹一夹糖,能夹住吗?好,下面,我们来玩夹糖游戏,我来数“1、2、3”,你来把糖一粒粒夹到桌子上,老师数到“3”你马上停下来,然后数一数你夹了几粒糖?准备好了吗?好,开始------停!数一数,你夹了几粒糖?(幼儿点数,并讲述结果“我夹了X粒糖。)(提问:
谁也夹了X粒糖?;站起来去数一数别的小朋友的糖,找一找谁的糖和你一样多?)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练习7以内对应计数的表达。
2、能进行7以内数量、物体及空间位置的二次对应关系练习。
3、怎强分工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活动重点:
练习7以内对应计数的表达。
活动难点;
能进行7以内数量、物体及空间位置的二次对应关系练习。
活动准备
1、“田”字形玩具架和5-7的数群卡。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3、1-7的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7以内计数
1、出示5-7的数群卡:冬爷爷给我们班送来很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4本书,5辆小车、6只小熊、7个皮球。)
2、这些礼物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二、空间方位对应练习
1、冬爷爷想得很周到,他还给什么送来了一个玩具柜,我们把这些礼物放在哪儿呢?怎么放?
2、请你们用手脚来表示玩具柜上的各个格子,老师说出玩具名称,你们用动作告诉我这种玩具的位置。
3、老师用动作来表示玩具柜的各个格子,你们说出这个格子里有几个什么玩具。
三、操作练习
1、出示教学挂图:我们来看看这幅图上有什么?我们小朋友要干什么呢(给孩子读题目)
2、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3、展示幼儿作业,交流评价。
幼儿园教案 篇4
相关知识:
XX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无锡自古就是鱼米之乡,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xx年9月,无锡成为全国五大联勤保障中心之一,负责东部战区的所有联勤保障、战略支援、战役支援。
设计思路:
随着现代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幼儿对于公交车的接触越来越少,出门基本是小轿车或者出租车代步。班里有些孩子偶尔坐一次公共汽车会兴奋地说个没完。为了让幼儿获得一些初步的乘坐公交车的相关常识,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逛逛无锡城。通过“乘坐公交车逛无锡”为情境,整个活动让幼儿在“坐公交”环节初步感知乘坐公交车的基本常识,在“认识公交线路图”环节中学会看公交线路图,在“寻找公交线路”时巩固对7以内序数的认识,灵活运用点数对应的方法,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使数学活动变得更有趣、更有效。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学会点数7以内的数量,会用圆点表示数字。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公交线路图。
2.景点卡片:动物园、锡惠公园、kfc、摩天轮、幼儿园。
3.幼儿操作卡片、勾线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坐公交
师:小朋友们,你们乘过公交车吗?乘公交车要注意些什么?(引导幼儿大胆说说)
二、认识公交线路图
1.师:今天,陆老师就要带你们一起去乘乘公交车,逛逛无锡城,好不好?出发前看看陆老师带来了什么宝贝?这个宝贝叫作公交线路图。你能找到公交车吗?你是怎么找到的?
2.师:公交线路图上的`这些小圆点代表的是什么呢?大圆点代表的是什么呢?
3.师小结:原来,这些数字代表的就是几路车,这些颜色代表的是相应的公交路线。这些小圆点代表的就是站点,大圆点就说明两辆公交车是在同一个站点停靠的。
三、寻找公交路线
1.分别出示景点图片,请幼儿说一说是哪里,说完后教师贴在相应的站点
师:那我们准备出发啦!今天我们要去的景点有动物园、kfc、摩天轮、惠山、幼儿园。(教师出示并放在相应的站点)
2。教师示范寻找路线(动物园)
师:我们先去动物园好不好?我们乘几路车去呢?要乘几站?(教师在黑板上示范。)
四、逛逛无锡城(幼儿操作)
1、幼儿操作:寻找去各个景点的路线
师:陆老师知道小朋友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要逛逛无锡城了,对不对?陆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张公交线路图,请你们找一找去这些景点要乘几路车,请你找到后将公交车贴在相应的地方,接着请你们数一数要坐几站,像陆老师一样用圆点表示。
2、师小结:邀请幼儿说一说去各个景点需要乘几路车,乘几站,教师在黑板上小结。
3、幼儿邀请客人老师一起逛逛无锡城
师:我们后面坐了好多的客人老师,我猜他们一定也想去逛逛无锡城,请你找一个客人老师问一问,他最想去哪里,请你告诉他要乘几路车,要乘几站,好吗?
实施效果:
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兴趣点。以情境导入为主线,贯穿始末,始终吸引着幼儿,激发着他们探索的兴趣。活动中环节的设计,都遵循了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鼓励幼儿自主观察、大胆交流。幼儿通过说一说、数一数、画一画,提升了自己的观察力,同时感受到了数学活动的乐趣。另外,活动提问的设计环环相扣,重点在于引导和鼓励幼儿大胆说、反复说,以此来引导幼儿观察后及时对数学概念进行自我构建。
幼儿园教案 篇5
(1)师出示圣诞树,吸引幼儿注意
师: 小朋友太棒了,那小朋友你们知道再过几天就什么节到了呢?(圣诞树)
师:对了,再过几天就要过圣诞节了,老师带来了一棵圣诞树,小朋友看看,上面有什么呢?(糖果)
(2)出示圣诞树,点数6
师:对了,请小朋友跟老师来数一数,有几颗糖果?(师幼齐数1 2 3 4 5)
(3)出示数字“6”,引导幼儿观察“6”还可以表示为
(4)游戏“击鼓”
师:小朋友,现在老师来击鼓,小朋友数一数老师敲了几下鼓,请仔细听。(随意击鼓)
四 幼儿操作,找出数字“6”的礼物
(1)出示礼物,引导幼儿进行数字“6”和物的匹配
师:小朋友真棒,圣诞老人要送给小朋友礼物咯(出示礼物)请小朋友帮圣诞老人完成,找找数字“6”的礼物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幼儿数出“6”颗糖,完成后
师:小朋友真棒,都收到了圣诞老人送给了,那现在圣诞老人又要给我们发礼物了哦?
师:它是什么呢?(糖)
师:请小朋友数出6颗糖来,摆在桌子上,数对的就可以和下面的老师齐分享!结束……
反思:这节课的活动名称《认识数字“6”》 是中班的数学课,这也是我读学前专业以来,第一次正式上课,也是第一次真正的面对幼儿,也真正体验到做老师的感觉!!这要感谢所有的老师耐心指导。
较好的地方:这要感谢老师们的指导,把这节课完整的上下来了,在整节课中,层次分明,环节和环节之间没有混淆,整节课的目标也达到了。
不足:
(1)感叹词 整堂课下来,几乎没说一句话都有感叹词的出现!(啊,哦)面对这种问题除了经验不足外,最大的原因是备课的没有着重注意这方面,希望以后能注意,熟记于心
(2)语言 整节课语言都很单调,不管是说要求还是表扬,表达方式都没变化,没有感染力,这个我也意识到了我个人表达能力差,也是第一次上课反应能力,应变能力不是很好,非常感谢老师的宝贵意见。希望以后多积累经验,多学习,这样就不会枯燥啦
(3)教具 整堂课准备的教具太小拉,没有吸引力,颜色也显眼,那效果应该会更好的。我会牢记这一知识,以后就可以平面这种错误 。整堂课,我还是挺满意的,毕竟比起试课已经好多了,这要感谢我们的老师!但我知道在很多方面还是有不足的,只是我没发现。但我还是会学习和实践的,知道只有 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磨练,才会有长进,积累更多的经验,让自己成长起来!加油!!!!!
幼儿园教案 篇6
目标
1、让幼儿用手拍打身体的不同部位,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发展幼儿对节奏和花样变化的适应能力。
2、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使幼儿体验各种身体姿势和拍打身体各部位的感受。
准备
录音机、录音磁带(节奏感较强的儿童音乐、包括2/4拍和3/4拍的节奏)。
过程
1、听音乐,随着音乐的节奏自由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如,手掌、手背、手臂、脚、腿、膝盖、腹部、胸部等(不能用力过大)。
2、幼儿自由选择不同姿势的拍打动作,看谁的花样多。例如拍手掌:在胸前拍、在头顶上拍、在身后拍、在头侧拍、在腿下拍、在胯下拍,等等。
3、拍打的次数和节奏,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如,拍一下、连拍两下、连拍三下、弱拍与强拍交替进行、拍一下与拍两下交替,等等。
4、幼儿可以在拍打间隙做一些其他动作,使拍打过程中身体变化更加丰富多样。例如,在拍打间隙做跑的动作、自己转圈动作或跳的动作,让幼儿自己想象和创造。还可以配合儿歌做动作,如:拍拍小手拍拍肩,绕着自己跑一圈;拍拍小手点点头,学着兔子蹦蹦跳。
建议
1、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开始时教师可带领他们一起做同样的动作,以后逐渐让他们自由发挥。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确定活动难度。
2、幼儿可以边拍边说出被拍打身体部位的名称。
3、教师可用铃鼓的不同节奏来表示何时拍打身体或拍打的不同类型。
幼儿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1,通过让幼儿制作鸟窝、标志牌等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对鸟类的热爱,并知道小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及合作能力。
3、培养幼儿爱鸟、护鸟的情感及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系列:
活动一:社会活动:鸟类大罢工
目标:1、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了解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2、增强幼儿保护鸟类、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准备:1、幼儿事先读过有关鸟类与环境的书或看过录像。
2、知道鸟的一些名字。
进程:1、老师讲故事《鸟类大罢工》
2、通过提问,帮助他们了解内容。
3、让幼儿了解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1) 讨论:为什么我们要做小鸟的朋友,要爱护他们?小鸟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2) 老师小结。
4、组织幼儿谈谈如何保护小鸟。
讨论:我们应怎样爱护小鸟?为什么要爱护小鸟?
5、老师总结。
活动二:爱鸟行动
目标:1、引导幼儿制作各种爱护小鸟的标志牌。
2、启发幼儿争做小小宣传员,向身边的人们宣传爱护小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及自我表现的能力。
准备:各种废旧纸、板、木棒、笔、剪刀、浆糊等材料。
进程:1、组织幼儿讨论:如何保护小鸟,用什么办法?
2、老师总结:我们可以做一些保护小鸟的标志牌,把它插在我们周围环境中,时时来提醒人们要保护小鸟。
3、讨论并设计:如何做,做什么样的标志牌?
老师提出要求:标志牌的内容要让人们一看就明白、就了解它的用意。
4、幼儿分组进行制作。
老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其中。
5、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作小小宣传员向他人宣传保护小鸟的重要性。
6、把作品布置到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去,并对身边的人进行宣传。
活动三:给小鸟们安个家
目标:1、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尝试为小鸟们制作鸟窝。
2、培养幼儿对鸟类的爱护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准备:1、一只小鸟。
2、各种盒子、纸、笔、浆糊、剪刀等材料。
进程;1、出示一只无家可归的可怜的小鸟,引出课题。
2、组织幼儿讨论;如何保护小鸟,爱护小鸟?
3、老师小结。
4、讨论、商量如何做。
5、幼儿自由结伴进行制作。
老师参与其中,给予指导。
6、欣赏、交流作品。
幼儿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渐强与渐弱。
2、大胆创编动作,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重难点:
感受音乐的渐强与渐弱
根据音乐变化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大巨人和小矮人的音乐;个头递增递减的矮人与巨人;渐强与渐弱符号。
活动过程;
一、故事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会魔法的小矮人,他们每天快乐地劳动、快乐地生活着,瞧,他们唱着歌儿,准备到山上去打猎呢!”
啦………叭(休止符)啦………
教师边唱边出示渐强与渐弱符号(小矮人在符号上上山与下山)?“ 刚才小矮人上山时唱的歌有什么变化?下山时唱的歌又有什么变化?”
像这样音乐逐渐变强,我们就叫它“渐强”,音乐逐渐变弱,我们叫它“渐弱”。请小朋友试一试,唱一唱。
[故事导入,幼儿兴趣浓厚,同时流畅的引入渐强与渐弱,出示课题。]
二、欣赏音乐,感知渐强与渐弱。
1、欣赏
打猎完下了山,小矮人们高兴地往家走,突然,传来了咚咚咚的脚步声,“咚…………”(渐强)来了一个大巨人,头顶天,脚踩地,你们说,小矮人会不会害怕?小矮人没有害怕,他们会变魔法呢!只见他们边唱边变“我变…………变成一个大巨人”(渐强 边出示小矮人渐变的图片)小矮人变得比那个大巨人还要高,那个大巨人一看,吓跑了。“咚…………”(渐弱)小矮人又边唱边变“我变…………变成一个小矮人”(渐弱 边出示小矮人渐变的图片)
小矮人用魔法与勇敢战胜了大巨人,你们想不想也学他们变一下魔法呢?
2、感受
幼儿学唱,提示幼儿将渐强与渐弱唱明显一些。
[在故事情节中穿插渐强与渐弱的音乐,运用渐变的小矮人与大巨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感受渐强与渐弱。]
三、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音乐的强弱,发展幼儿创造力与表现力。
小矮人用动作怎样来表现?大巨人用动作怎样来表现?
(小矮人可蹲下、匍匐于地、躺下等;大巨人可站起、脚后跟抬起、双手举起等。)
幼儿根据自己创编的动作游戏几次。
[动作的加入,不仅增强幼儿活动的兴趣,同时能让幼儿通过动作的表现加深对渐强与渐弱的感知,幼儿能创编出不同的动作。]
四、经验迁移,拓宽幼儿思路。
小矮人可以变成大巨人,小动物也想变魔法,这样可以保护自己,哪些小动物会变成大动物呢?
幼儿跟音乐自由创编歌词与动作,如“我变…………变成一只大老虎,我变…………变成一只小白兔。”
[动物是幼儿最喜欢的,这一环节幼儿根据渐强与渐弱的音乐,创编动物的不同动作,拓宽了幼儿思路,迁移了幼儿知识经验。]
五、活动延伸
让我们一起到户外玩“大巨人和小矮人”的游戏吧!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的艺术活动提出明确要求: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 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活动选取幼儿喜欢的小矮人和大巨人,用故事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对小矮人的兴趣,从而使活动顺利开展。在整节活动中,我以故事形式贯穿,环节流畅自然,如小矮人唱着歌上山、下山,自然地引出了渐强与渐弱的符号;大巨人的脚步声都用渐强与渐弱来唱,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受;音乐中间的休止符,我用小矮人打枪的声音来表现,增强了幼儿的理解与兴趣;
在创编的环节,我用开放的提问,使幼儿有很大的创编空间,因而幼儿能大胆的创编出各种个性的动作。
最后,经验迁移,拓宽了幼儿的思路,让幼儿感受大胆创编的乐趣。这一环节也使活动达到了高潮。
幼儿在这次活动中很快乐,也很好的感受了美,欣赏了美。活动内容幼儿很感兴趣,都能积极参与,没有不参加的幼儿。
幼儿园教案 篇9
电脑活动:
认识鼠标
活动目标:
1.教幼儿认识鼠标
2.幼儿初步掌握鼠标的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
每人一台电脑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出示鼠标),:“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
幼:“这个东西可以打游戏”“还可以在电脑里画画。”
师:“这个东西很轻,它的尾部有一根电缆和电脑连接在一起,乍一看有点像老鼠,所以人们都叫它鼠标。”
幼:“鼠标”
二.教师介绍鼠标的种类以及作用
师:“鼠标上有2个或3个按钮,可以来回地拖动鼠标,然后轻击上面的按钮确认,就可执行命令。”(示范一次)
师:“鼠标主要有机械式鼠标,光学式鼠标,和光学机械式鼠标,但是现在流行使用的是最好的一种――光学式鼠标。”
三.教师讲解示范,幼儿操作。
幼儿使用鼠标,感受其真实性。
四.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