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实用的中班教案模板汇编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计算活动:学习“6”的组成
中一班 执教:荆红 20xx、5、16
目标:
1、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准备:背景图一张,贴绒教具:小鸭子6个,数字卡:“1——6”若干,一袋糖果,玩具熊一个。
学具:糖果与盘子,数字卡“1——5”每人一套,操作卡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在音乐的伴奏下,老师抱着小熊开着汽车进课室。
师:(出示小熊)小朋友们下午好,小熊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可听话了,而且还特别的聪明能干,于是,小熊特意开着汽车给小朋友送来了一袋好东西,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熊带的是什么东西呢?
请一位小朋友来摸摸,不要出声,让他悄悄告诉下一个小朋友,依次类推,最后,请最后一个小朋友来告诉大家。
1、游戏:分糖果
请每个小朋友给自己的盘子里放6个糖果。然后,用两只手把这“6”颗糖拿在手里,有几种拿法(强调两只手里都必须有糖),大家都来试一试。
请幼儿告诉老师是怎样分的?教师相应摆出“6”的分解式,重复的去掉。
教师小结“6”的五种分解形式。然后演示并讲解两个数交换位置总数不变。
巩固练习
小熊说:中一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它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游戏1:“对口令”。小熊出示数字卡“1”,请幼儿拿出数字卡“5”,并念儿歌“你出1,我对5,1和5合起来就是6”。依次交换。
游戏2:“听叫声”。教师学一声小猫叫,请幼儿学五声小猫叫。依次交换小动物的叫声。
游戏3:“我们都是好朋友”。请每6个小朋友站成小圆形,边手拉手走,边念儿歌:“123,321,我们都是好朋友,好朋友,手拉手,你蹲下,我站起,(幼儿可以选择站和蹲)6可以分成几和几?6可以分成x和 x。(请一个幼儿说出)玩两三遍。
幼儿独立操作。小熊说大家玩了这么久了,它想考一考小朋友。
教师出示背景图一张,请小朋友观察,然后独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今天,小熊和小朋友玩的非常开心,现在小熊该回家了,让我们一起开汽车送小熊回家吧。在《开汽车》的音乐声中,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准备
调查表“爸爸的手”展示(根据不同的本领归类)。
活动目标
尝试用完整的语句仿编散文。
感受了解爸爸的手的本领,增进对爸爸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散文
1.前几天,我们听了一篇关于“爸爸的手”的散文,大家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把这篇好听的散文念给大家听好吗?
2.回忆散文中的主要内容。
提问:散文里爸爸的手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事情呀?
二、介绍调查表“爸爸的手”
1.我们回家也调查了许多关于自己爸爸的手的本领,今天就来介绍一下爸爸的手好吗?
2.出示调查表,幼儿介绍自己的爸爸的手的本领。
3.小结:爸爸的手又大又结实,还能做那么多事情,而且每个爸爸的手的本领都不一样,爸爸可真了不起呀。
三、仿编散文
1.你们觉得自己的爸爸的手的本领大不大?想不想把自己的爸爸的手的本领也编到散文里去呢?我们来试试看好吗?
根据幼儿反应,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并给敢于尝试的幼儿一个金拇指作为奖励。
教师念散文的开头和结尾,幼儿编爸爸的手的一个本领。
尝试合作编散文,即确定先后顺序,两个人以上共同完成散文。
尝试将自己的爸爸的手的几个本领一起编进散文。(关键要思考自己先说哪个本领,再说哪个本领。)
2.将自己编的散文朗诵给大家听。
活动延伸
把爸爸的手的散文编得越来越长。
附散文
《爸爸的手》
我的爸爸有一双大大的手,结实又灵巧,还很温暖呢。大热天的时候,爸爸的大手轻轻摇着扇子,为我驱赶蚊子。
下雪天的时候,爸爸的.大手握着我的小手,让我的小手变得暖暖的。
爸爸的大手还是能干的修理工,我的玩具坏了,只要几分钟,爸爸的手就把它修好了。
我的手也在渐渐长大,什么时候,我也能有一双爸爸那样的大手。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双脚并拢朝一定方向跳,发展腿部的力量。
2、能遵守游戏规则,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
蟋蟀头饰,指定一地方为“家”。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今天天气真不错,小蟋蟀们,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带领幼儿进行队形队列练习,由大圆走成小圆等。
二、基本活动。
1、真舒服呀,以后妈妈要经常带你们去锻炼身体。咱们蟋蟀可是昆虫里的跳跃能手哦!小蟋蟀们,你们长大了,现在你们也来学一学、练一练跳跃吧。
2、幼儿自由练习。并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的跳跃方法。
3、强调双脚并拢跳的规范动作。咱们蟋蟀跳的时候是向前跳的。我们只有跳得远远的,连续跳得快快的,这样才能当最棒的蟋蟀哦!小蟋蟀们,现在就跟着妈妈一起来跳吧。
4、讲解动作要领:双脚并拢,脚稍弓,脚后跟抬起,脚掌用力蹬地,然后向前连续跳,注意脚落地时要轻。
5、幼儿跟着老师练习正确的连续跳。
三、游戏:蟋蟀找家。
1、讲解游戏规则,开展游戏:你们真能干,今天全都学会了连续跳,能够朝一定的方向跳得远远的、快快的。现在妈妈分房子啦,房子在场地的各个方向,当我发出口令说“出发”的时候,你们就找准一个“家”,然后用刚才所学到的方法跳过去,好吗?
2、反复游戏数次。纠正幼儿不规范动作。
四、放松活动。
蟋蟀们今天真能干,表现得都很棒,大家现在一定都累了吧,来,都到妈妈这儿,我们来抖抖大腿,拍拍臂,放松一下。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内容:区域活动——小动物找家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各种动物的家。
2、感受家的温暖。
活动准备:
益智区:有关介绍小动物生活习性的图书。
表演区:投放小动物头饰。
手工区:投放制作家的各种材料(蜡笔、画纸等。)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各种动物图片
看这些动物是谁呢?你们认识吗?来看看他们住在哪里?
二、出示转盘看一看图片上的是谁的家
三、介绍区角材料,提出活动要求
益智区:有关介绍小动物生活习性的图书。
表演区:投放小动物头饰。
手工区:投放制作家的各种材料(蜡笔、画纸等。)
请你们看一看这些新玩具可以怎么玩呢?
四、幼儿自主选择区域进行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五、幼儿听音乐结束活动,收拾整理玩具
六、评价幼儿活动
中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废旧报纸的用途,丰富生活知识,掌握利用废旧报纸编织的基本技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意编织,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及造型设计把握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过程与方法
展示编织作品,分析其造型特点→老师演示基本编织技法→学生分组实践练习,老师辅导、鼓励学生耐心细致地制作→学生作品展示评价。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环保理念,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热爱生活,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
掌握基本的编织技法
【教学难点】
立体造型的设计与把握,能举一反三,编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
1.多张废旧报纸;2.剪刀、胶水或双面胶、胶带纸、小夹子(3~4个)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废旧报纸的用途
1.擦玻璃、洗手池、地面等(图1)
图1
图2
2.用报纸包蔬菜,有利于保存(图2)
3.遮盖作用,防尘
4.当废品卖掉
5.用编织的方法制作生活用品或装饰品
二、编织过程及方法
1.作品展示、欣赏(引起兴趣)(图3-5)
图3 图4 图5
2.编织材料准备――纸棍的制作
(1)老师演示作法:①沿报纸最长的边将报纸裁成宽为3~4 cm的长条;②沿对角线从一角将纸棍搓实,接口用胶水粘牢(图6)
图6
(2)学生分组练习,每组4人,老师辅导,使学生尽快掌握搓纸棍的方法、技巧,要求每组准备纸棍80根。
老师鼓励学生耐心、细致地将材料准备好,为编制作品做好准备,对做得好的组给予表扬。
第二课时
一、平面造型:杯垫制作(图7)
图7 图8
基本编织方法:“经纬交错”编织法(图8)老师演示、讲解
二、立体造型:笔筒编制
步骤:(1)先编底部:“经纬交错”方法(纸棍要选的长一些);
(2)编好底部后,再把多余的纸棍直立起来做基础,然后继续用经纬交错的方法向上编织,可用小夹子帮忙固定或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直至添加到所需高度(图9);
图9
(3)最后收口,将高出的报纸棍折进笔筒内部插牢,多余的剪掉即可(老师演示讲解后辅导学生制作,选几个技法掌握好的学生到组内指导)。
三、留意生活中可用于编织的物品造型,在这一节课绝大部分学生能很快领会编织要领能认真去制作
老师根据制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指导,鼓励他们要耐心、细致地去做,失败了总结经验重来不要灰心。
第三课时:
一、创作练习:在上节课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作练习,展示创意作品(图10-12)
图10-12
二、引导学生观察笔筒造型,思考可在哪几部分进行变化改变其造型结构
总结:(1)改变笔筒的长、宽、高比例,如花瓶;(2)改变筒口、底部形状,如储物筐;(3)在筒口及侧面加一些造型,如篮子;(4)模仿设计(船、拖鞋、靴子等)。
三、学生实践创作,老师辅导
四、学生作品展示(图13-16)
图13-16
本课题小结:
学生在本次活动中兴趣浓厚,态度积极认真,基本编织技法掌握较快,有成功的喜悦,亦有失败的收获。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通过“废旧报纸的巧妙利用”这一课题的开展不但使学生学会了一项编织技法,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变废为宝”的快乐和意义,从而唤醒他们的环保意识,在生活中养成勤俭节约、善于动脑、善于发现、勇于实践的优秀品质,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品味生活,热爱生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