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
【精华】幼儿园教案范文汇编4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教案 篇1
1、谜面:
一物像人又像狗,
爬竿上树是能手,
擅长模仿人动作,
家里没有山中有。
迷目:打一动物
谜底: 猴子
2、谜面:
上肢下肢都是手, 有时爬来有时走,
走时很象一个人, 爬时又象一条狗。
迷目:打一动物
谜底: 猴子
3、谜面:
一身毛,尾巴翘,
不会走,只会跳。
迷目:打一动物
谜底: 猴子
4谜面:
坐着像小孩,爬着像小狗;
爱上树,爱爬竿;
一天到晚玩不够。
迷目:打一动物
谜底: 猴子
5、谜面:
家住深山里,
性情最调皮,
惯会模仿人,
样子很滑稽。
迷目:打一动物
谜底: 猴子
6、谜面:
高级动物走出大海 二等动物飘洋过海
谁看得上三等动物 留在山上从不下海
迷目:打一动物
谜底: 猴子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围绕重点完整地讲述出大象救小兔的过程。丰富词汇:尖尖的、血红的大口、窜、不紧不慢等。
2.通过比较性听音乐、看图片,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表述。
3.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从“大象喊小兔”到“搭桥救小兔”这几个重点环节中进行辨析性的倾听。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大象救兔子”。
2.表现兔子“惊慌”、“高兴”的图片2张、空白图2张。
3.录制表现与图片情绪一致的音乐磁带。(《巡逻兵进行曲》、《小白兔、跳跳跳》、《玩偶进行曲》、《大象》、《快乐的啰嗦》)
活动过程:
1.调动情绪、引出课题。
师:新的一天开始了,安静的森林又变得热闹起来,你们听,动物们踏着有力的步伐神气地向我们走来了,我们一起欢迎他们,并大声向它们问好!(教师一一出示各张动物卡片,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最后出示两张兔子不同表情的图片。
2.通过“听”和“看”,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出示表现兔子“惊慌”、“高兴”的图片及空白图片各两张。
(2)引导幼儿用合适的词汇、名式表述兔子的表情,并引起幼儿急于了解空白图中故事情节的兴趣。提问:这只兔子怎么了?这只兔子又怎么了?为什么先是慌慌张张,后来又是那么高高兴兴了呢?
(3)放音乐,让幼儿通过“听”进行情节的想象活动。
师:听一听、想一想,可能是谁来抓小兔了?小兔怎样才能战胜它呢?
(4)完整地出示大挂图。
引导幼儿紧紧地围绕“谁救兔子,怎样救?”进行感知理解。设计如下提问:一天,小兔到哪里去玩?谁年见了?又是怎样向小兔扑过来的?大象在干什么?它是怎样喊小兔,又是怎样救小兔的?
3.幼儿根据自己对图片的理解,自由结伴讲述。
(1)幼儿自由结伴讲述“大象救兔子”。
(2)老师来到幼儿身边,倾听幼儿的讲述,了解幼儿在讲述过程中词汇的运用及语言的流畅情况。
(3)请两位幼儿到前面来讲述。在倾听幼儿讲述前,老师提出倾听的要求:他们在讲到“在象怎样救小兔”时,谁讲得最有趣?
4.为幼儿提供“有重点讲”的思路。
(1)帮助幼儿分析两位幼儿讲述时的有趣之处,知道增加兔、虎、象之间的对话,并对它们的动态、表情进行合适的描述,就能让人觉得有趣。
(2)幼儿集体讲述“大象救兔子”。
5.总结部分。
师:小白兔战胜了大老虎,开心极了。大老虎得到了这次教训,也决定改正,做一只和小动物团结友爱的善良的老虎。森林里要举行一场快乐的化妆舞会,它们知道我们小朋友也爱护动物,所以邀请我们一起参加。请小朋友戴上自己喜欢的动物的面具,跟着音乐一起跳起来吧!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作品中色块大小对比、三原色搭配所带来的美。
2、通过对比欣赏遮住黄色色块的画面和完整的画面,感受作品中不对称的均衡风格。
3、初步欣赏抽象画,了解绘画有多种风格。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构成》及其他作品若干幅。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构成》。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大画家的画,看看他的画和我们以前看的画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有很多格子,有红色,黄色,蓝色,还有很多黑线!
教师:这幅画和我们以前看到的画不太一样,没有小动物,没有蓝天白云,什么都没有,只有红色、黄色、蓝色三种颜色!
2、分析画面,引导幼儿注意画面的艺术要素。
(1)你在画面上看见了什么?
幼儿:黑线,格子,红色,黄色,蓝色,
(2)进一步欣赏。
教师:画面上的格子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画面上有哪些颜色?让你想到了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红色的,有哪些是黄色的,又有哪些是蓝色的?(比如:蓝色可以想到大海、夜空,是冷色;红色想到太阳、火,是暖色等)
(3)引导发现画面色彩搭配的`美。
教师:你们觉得这幅画好看嘛?如果我们把红颜色换成蓝颜色好吗?为什么?
幼儿:好看,红色不能换成蓝色,换了之后蓝颜色太多了,不好看了。
(4)通过对比欣赏遮住黄色色块的画面和完整的画面,感受作品中不对称的均衡风格。
教师:现在老师遮住黄色色块,你在看看这幅画有什么感觉?没有遮住黄色色块的画,你有什么感觉?
幼儿:如果把黄颜色遮住,就不好看了,没有遮住就好看了。
如果以上两个问题幼儿回答不出来,或者是回答的不够清楚,教师可以再进行引导"我们刚刚说这幅画里的颜色都分别代表了我们生活中的颜色,那如果把这幅画中的黄色不见了,就好像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黄色,想一想,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少了黄色,我们的生活还完整吗?我们的世界还美丽吗?
3.再次完整的欣赏作品。
教师:看了这幅作品你有什么感觉?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请你为它起个名字吧!
幼儿:和我们以前的画不一样,很漂亮,很喜欢,起名为《红黄蓝》
4.欣赏画家的其他作品。
教师:这个大画家呀还有很多别的作品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蒙德里安的其他作品,如《百老汇的爵士乐》)
教师: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什么,这幅画和我们刚刚看的《红黄蓝》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幼儿:都有格子,都有黄色,都有蓝色、、、
教师小结:画这些画的大画家的名字叫蒙德里安,蒙德里安是国外的一位大画家,他的画不像我们以前看到过的作品,他的画面上面没有小动物、人、花,只有一些线条和色块,但这样简洁的图案也很好看,有很多人喜欢他的作品。
活动延伸:
在欣赏的基础上,还可提供红、黄、蓝蜡光纸让幼儿粘贴。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⒈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风格,并看图谱创编身体动作。
⒉尝试用三种乐器为乐曲伴奏,体验演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铃鼓、圆舞板、小铃,图谱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⒈提问:你见过奔跑的马吗?马奔跑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请小朋友学学看,全体幼儿学马跑并模仿马蹄声:哒哒哒哒哒哒哒。
⒉用什么方法可以使马儿跑得更快?嘴巴发出什么声音?
全体幼儿模仿动作并学说:驾驾驾等。
二、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风格。
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骑马的音乐,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听一听,待会告诉大家你好像听到了什么?(幼儿第一次完整欣赏音乐)
提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预设:马跑的声音;骑马人挥马鞭)
⒉那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仔细听一听什么地方的音乐像马跑的声音?什么地方是骑马人发出的声音?(第二次完整欣赏音乐)
⒊出示图谱,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容。
这是这首音乐的节奏图谱,看这张图谱上有什么?(马蹄)哦,那它表示什么意思呢?(马蹦跑,用象声词“哒”表示)那这个是什么?(鞭子)那它表示什么意思呢?(骑马的叔叔在挥鞭子,用象声词“驾”表示)
⒋那现在我们看着图谱再来听一遍音乐,边听音乐边看着图谱用“哒哒哒”和“得儿驾”声音来表示马跑和骑马人挥鞭子。
⒌幼儿第四次欣赏音乐,并用身体动作和声音来表示骑马。
现在我们一起再来听听音乐,一边看好图谱,一边来做骑马和挥鞭子的动作好吗?当你听到骑马的音乐时我们嘴巴里就发出“哒”的声音,当听到挥鞭子的音乐时我们嘴巴里就发出“驾”的声音。
三、尝试用三种乐器为乐曲配器并演奏。
⒈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些小乐器,他们也想来和我们小朋友表演呢,我们来看看这些乐器你们都认识吗?
⒉选择乐器。能了解自然音响的特点,并能与打击乐器的音色相比较,进行配器演奏。
小朋友看,我们这里还有圆舞板和小铃等乐器,你觉得骑马的音乐可以用什么乐器来演奏?(圆舞板、小铃)挥鞭子的音乐可以用什么乐器来演奏?(铃鼓)
⒊现在我们配好了乐器,请你们看着图谱一起听着音乐来演奏一遍。
⒋交换乐器演奏。
⒌幼儿看着老师指挥演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