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1-06-12 02:57:47 作者:

【热门】幼儿园大班教案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幼儿园大班教案五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纸真好玩》是一本与小朋友平时所看的完全不一样的书,它不是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而是一本告诉小朋友怎么和纸玩游戏的书。在这本书中,作者从易到难呈现了22中制作纸质玩具所需的材料、制作步骤和玩法,根据这些提示,小朋友动动自己的小手,通过撕、折、剪、贴、画等多种方式就可以做出这些好看又好玩的玩具。在这些活动中,幼儿需要调动自己的感官,充分运用手指的小肌肉,因此能有效地锻炼手眼协调能力,提高感觉统合的水平,促进大脑前庭的发育。

  《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这本书不只是一本手工操作书,当幼儿阅读这些图示步骤时,无形中就学会了操作说明,通过阅读,幼儿能获得操作的乐趣,也发展了阅读的兴趣,将进一步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值得我们和孩子一起阅读。

  二、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学习阅读科学类的工具书。

  2、阅读中能留意各种材料的汉字和贴、粘、撕、折等动作的汉字。

  3、体验根据文字与图谱步骤提示制作纸玩具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教学大书《纸真好玩》,纸质玩具若干。

  2、材料:卡纸、色纸、图画纸、皱纹纸等各种操作用纸。

  3、彩色笔、白胶、胶水、剪刀、回形针、水彩笔。

  4、可以张贴挂图的活动操作板。

  (三)活动过程

  1、出示纸质玩具,引发幼儿对纸质玩具的兴趣与好奇☆你们知道这些玩具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

  ☆阅读绘本的封面。看看封面的照片和书名,猜猜书里会是什么?

  2、阅读绘本,了解制作玩具的方法步骤。

  ☆选择一张制作纸质玩具的图片说说图上有些什么内容(了解图上有4个部分的内容)☆看看玩具是如何制作的我们要做的这个玩具,名称是什么?

  制作这个玩具需要什么工具?

  我们怎么制作这个玩具?

  这个玩具如何玩?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让幼儿了解各种符号的操作方法)3、幼儿分组,阅读操作步骤,自由操作,教师指导☆幼儿分组确认玩具名称。

  ☆讨论确认需要的材料和工具☆阅读操作步骤,按步进行操作(引导幼儿学会阅读汉字和图示来制作纸玩具)

  4、小组展示交流

  介绍制作方法和玩法教学建议:

  1、为方便教学,教学用书的内页制作成大的挂图,更直观,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随意抽取任意一副。

  2、将绘本画面制作成单页操作板,放在活动区域让幼儿操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经能够自主的跑跳,并能参加一些基本的体育活动,台球这个游戏很受幼儿的喜爱,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手脚并用,达到全身的协调运动。在游戏中能获得很大的乐趣,它既增强了幼儿的体质,又强化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动作的协调能力。因此设计了台球案板,让幼儿体验在合作游戏中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快速反映能力,锻炼幼儿手臂的敏捷度。

  2、 培养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台球若干 台球案板

  【活动过程】

  教师教幼儿做好开始准备,先摆好台球,教师首先说明游戏的规则和过程,再开球。

  1、导入游戏

  谈话:小朋友,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来做个打台球的游戏,好不好?幼儿回答:好

  教师示范,幼儿观看。

  2、游戏玩法:

  把幼儿分成两队站好,两队的排头各拿一根台球杆,当老师发出命令后,幼儿开始瞄准台球看那队幼儿先把球打入台球案上的洞,打入洞中球多者为胜。

  3、注意事项:

  在游戏的过程中,各组幼儿要互相配合,避免拿球杆打闹以免伤到幼儿。

  4、活动总结,

  对表现好的小组成员给予表扬鼓励,教师做及时总结

  【活动反思】

  打台球给幼儿带来了快乐,锻炼了幼儿的身体机能,幼儿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去,在配合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养成了守规则好习惯,更进一步感受了集体的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了解钟面的主要结构。

  2、学习分辨分针和时针,并了解他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3、学习记录整点。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时钟钟面10个。

  活动过程:

  1、谜语引入。

  嘀嗒嗒、嘀嗒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么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简单认识时钟的用途。

  提问个别孩子时钟的用途。

  教师小结:他能告诉人们时间,人们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时钟。

  3、认识钟面的结构。

  教师:出示一个时钟问:小朋友,你们看这个时钟表面有什么?钟面上有两根长度不一样的指针,两根指针一样长吗?介绍短针名字叫时针(也是大哥),长针的名字较分针(也叫二哥)。钟面周围有数字,有什么数字?这些数字是怎样排列的?钟面上有12个数字,数字从1开始按小到大、顺时针方向排列。

  4、认识整点。

  你们有谁会看时钟吗?你是怎样看的?个别幼儿回答。

  请个别幼儿来拨动指针,拨出你想要的整点呢?(多请几个幼儿来演示,没拨一个整点就展示在前面让幼儿观察)

  提问幼儿时钟整点时发现了什么规律?(整点时,分针总是指着12的,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点)

  5、了解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教师拨动时钟让幼儿观察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走的?

  教师小结:时针和分针是同一个方向走的,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走一格就是一个小时,无论是几点整,分针总是对着12,时针对着几,就是几点整)

  6、游戏。

  我拨时间你表演,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教师拨时间,幼儿表演。

  幼儿两两拨时间表演。

  7、教师小结。

  时间是很宝贵,过去的时间不会在回头,结合日常生活教育孩子做事情要抓紧时间,如在每一个时间段我们规定要完成事情要抓紧时间完成,节约时间,我们才有更多的游戏时间。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我结合了之前看的“精品课”进行设计,活动流程基本都一样,但活动的效果却不理想,原因一: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这个活动最失败的地方。原因二:没有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语言的组织不够精炼。

  在这个过程中活动流程是完成了,但由于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活动的效果,如没有根据孩子的已有经验(大部分孩子对整点都已经认识)调整活动的重点,在孩子已认识整点的情况下,应把侧重点放在探索时针与分针的运转规律方面。

  另外这是孩子大班的最后一个学期,考虑到“幼小衔接”,在教学的方法上我也做了一些调整,如以故事情节、情景的引入相对减少了,这样不能很好地调动孩子的学期兴趣,这种比较直接的教学方法孩子可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如与孩子共同讨论制定相关的课堂纪律,让孩子清楚课堂纪律,才能自己管好自己。

  在第二组的活动时,我同样也是按第一组活动时的流程进行,但做了小小的调整,如针对孩子已有整点的经验,我把重点放在探索时针与分针的运转规律,活动中通过操作时钟让孩子观察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走的?通过几次操作观察,孩子基本上都能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时针和分针是同一个方向走的,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走一格就是一个小时。同时活动中加入了少许的情景把时针说成大哥、分针是二哥,说时间的时候要先叫大哥再到二哥,通过这中具体的比喻孩子基本上都掌握了整点的认识,加入了情景孩子的学习兴趣也相对提高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联系"盆"、"瓶"、"碰"的普通话发音,引发幼儿对绕口令的兴趣。

  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盆和玻璃瓶两个,装水的瓷碗七只。

  指导要点:

  1、教幼儿练习时,先从单音节"盆"(pen)、"瓶"(ping)、"碰"(peng)入手,再由练习句子扩展到整首儿歌,由少到多,由慢到快地进行。

  2、让幼儿用筷子轻轻敲击几中盆和玻璃瓶,聆听各种器皿发出的不同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敲出的声音不同。

  3、教师念绕口令,让幼儿辨析哪些字的读音很象"盆"、"瓶"、"碰",练习幼儿的听力。

  4、由句子到整首儿歌练习绕口令,评比哪个小组哪个幼儿念的好。

  教学反思:

  在第一次上绕口令的时候,我认为这首绕口令很简单。学习练习盆、瓶、碰的普通发音,并学会绕口令就行了。我只用了示范朗诵的`方法教幼儿,在示范过程中,我用了缓慢的速度进行,一遍幼儿容易理解和听清楚绕口令的含义。接着,我让幼儿进行跟读,可是我发现幼儿的发音不准,总是会记不住,或者是词语混淆了。最后学了好就才学会,有些吃力。

  小百科:盆与碗的本质区别在于,盆的边缘比内壁要厚,而碗的边缘较内壁要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茶叶是一种叶子。

  2.观察泡茶时茶叶的变化。

  3.初步感受中国的茶文化。

  4.探索、发现生活中茶叶的多样性。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泡茶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中华文化”:《大家来泡茶》。

  2.挂图:《大家来泡茶》。

  3.茶具一套,茶叶,开水。

  4.泡功夫茶的步骤。

  活动过程:

  一、介绍茶叶。

  引出本活动茶叶,幼儿回忆已有经验,了解什么是茶叶。

  告诉幼儿:茶叶是一种叶子。有的叶子可以看,有的叶子可以吃,而茶叶是可以用来泡茶喝的。

  评析:幼儿认识茶叶,同时也能够说出一两种茶叶的品种,对茶叶的认识有初步的生活经验。

  二、展示茶具。

  通过观察茶具,了解泡茶是有讲究的,要用专门的茶具

  1.有没有看过这些茶具?在哪里看过?

  2.茶具有什么用?谁会用到这些东西?

  评析:茶具是小朋友收集而来,因此有些小朋友就能说出来,茶具是用来泡茶的,回忆起自己的爸爸,爷爷,经常泡茶喝。

  三、观察泡茶。

  通过观察,了解泡茶的过程,知道茶叶在热水中外形、颜色、味道的变化

  1.在泡茶活动之前,教师请幼儿观察挂图《大家来泡茶》,和幼儿一起讨论“中华文化”《大家来泡茶》中的内容。

  2.示范泡茶。

  老师按照泡功夫茶的步骤泡茶给幼儿喝。先将一撮干茶叶放在干净的布上给幼儿看,请幼儿注意观察茶叶的外形、颜色,并闻闻干茶叶的味道。在泡茶、喝茶的过程中,请幼儿仔细观察、品味并提问:功夫茶的茶水颜色是什么样的?功夫茶喝起来感觉怎样?将泡过的茶叶从茶壶中拿起来,请幼儿将茶叶摊开在桌上,请幼儿看看有什么变化,说说观察的结果:泡过的茶叶有了什么变化?泡过的茶叶和没泡过的茶叶哪里一

  3.尝试泡茶。

  分组泡茶。教师要全程陪伴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开水,一防烫伤。让幼儿做摆放茶具、放茶叶等事情,湿度参与泡茶,体验泡茶的过程。

  4.幼儿品茶。

  小朋友可以看看,闻闻,尝尝,用茶叶泡的茶与平时我们喝地茶味道,颜色有什么不同。

  评析:泡茶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事。在活动中,小朋友先观察了茶叶的外形,颜色,闻其味道。那么在这个活动中,小朋友能够说出茶叶是干的,颜色是绿的,味道有点清凉的。放到热水中,小朋友观察茶叶的变化,在老师引导下小朋友能观察到茶叶变大,茶叶变绿,茶叶味道更浓。最后品茶,在品茶中,我发现有些小朋友像喝水一样,一股脑儿喝进去。不能较好品茶的味道。在老师提醒中,幼儿能够观茶色,闻茶香,品茶味。整个活动,幼儿亲自体验,非常开心。

  活动反思:

  这是主题活动《拜访大树》中的一个社会活动课。在生活中,我也喜欢喝茶,如茉莉花,菊花茶,但是本身对茶的知识了解很少,在课前我也查找了有关资料,了解了一些茶的基本知识,茶的分类,以及泡茶的基本步骤。课前提前让幼儿收集茶叶。

  活动一开始,我先让幼儿认识了几种常见茶叶,然后介绍茶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随后再向幼儿介绍泡茶的过程,示范泡茶。最后,将幼儿分为六组,一组用一种茶叶,开始泡时,孩子们都特别感兴趣,小眼睛都盯着看,还不时地说着“好香啊!”,小朋友泡着茶叶,观察着叶子的变化,颜色的变化。有些小朋友就迫不及待地要开始品尝了,一股脑儿喝到嘴巴里去。这个不对哦,我连忙告诉小朋友,喝这个茶叶茶啊和我们平时喝的茶不一样,我们要先闻一闻,然后再一小口一小口的喝,这样才能品出茶的味道。小朋友一小口一小口喝着,脸上带着好奇的微笑,问他们茶是什么味道的,有的说香香的,有的说甜甜的,有的说凉凉的,有的皱着眉头说苦苦的。大家开心地喝着茶。

  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简单又直观的认识了我们中国的茶文化,知道了泡茶茶具的讲究,泡茶是我国传统的待客之道,是我国传统的文化。

  小百科:泡茶是中国人的发明,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拐点,带动了茶具、茶道、茶艺、茶文化的发展。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