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

发布于:2021-05-04 20:08:53 作者:

关于幼儿园教案锦集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幼儿园教案锦集八篇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对音乐活动产生兴趣。

  2、利用2/4拍的音乐用肢体动作和乡土器械进行表达表现。

  活动准备:

  1、若干音乐乡土器材如:串铃、碰铃、响筒、双响筒、毛竹琴、三角铁响帘等。

  2、熟悉《新年好》这首音乐旋律以及《新年好》大节奏图。

  3、会响的音乐请帖若干、节奏卡片|X X |X X|;|XX X|XX X|以及各种乐器的简单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节奏《我的身体会动》

  老师:我们的身体很灵活,让我们来介绍一下。

  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用节奏语言表达。(我的脖子转转、我的小手拍拍、我的小腰扭扭、我的小脚跺跺……)

  二、用肢体动作进行节奏游戏(尝试运用肢体动作巩固2/4拍音乐节奏,使其节奏合拍到位)

  师:要过新年了,我们一起去参加新年联欢会,好不好!

  探索节奏请帖的秘密。

  看请帖:新年联欢会发了一张请帖,特别有趣,是一种节奏请帖,只要小朋友拍对了节奏请帖,请帖就会发出美妙的节奏音乐,我们就可以去参加新年联欢会了。

  引导幼儿发现节奏请帖上的秘密,并用小手等肢体来拍打2/4拍节奏。

  三、用乡土器械进行节奏游戏(尝试运用乡土器械进行大胆表达表现,萌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1、选择一种器械进行演奏。

  师:爷爷奶奶知道我们要参加新年联欢会,他们特意为我们送来了许多农村特有的音乐器具宝宝,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

  教师依次出示介绍乡土音乐器具,并示范演奏。

  2、请若干幼儿分别示范敲打各种民间音乐器具,让幼儿们初步熟悉各种音乐器具的演奏。

  3、出示|X X |X X|;|XX X|XX X|节奏卡,让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民间音乐器具敲打。

  4、出示《新年好》大节奏图,幼儿集体演奏。

  四、敲敲打打真快乐

  放《新年好》音乐,幼儿用各种民间音乐器具集体演奏,体验敲敲打打的快乐。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剪纸艺术,喜欢剪纸活动,知道剪纸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

  2、学习连续纹样折剪和四瓣花折剪的方法,能发现剪纸作品中的对称关系。

  3、能将纸屑放在指定的地方,养成整洁有序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特色的剪纸作品,布置剪纸作品展。

  2、各种色纸、蜡光纸、剪刀、胶水、铅笔。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和幼儿一起欣赏搜集的各种民间剪纸作品,观察作品的色彩和图案。

  基本部分:

  1、在幼儿欣赏剪纸作品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说一说用这些漂亮的色纸剪成了什么图案。鼓励幼儿说出欣赏剪纸作品的感受。

  2、了解幼儿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漂亮的剪纸?

  3、探索、尝试剪纸方法。

  为幼儿提供连续纹样折剪和四瓣花折剪的作品,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探索剪纸的两种基本折法,并尝试剪出简单的作品。

  4、在 幼儿探索折剪的基础上,教师示范两种基本的剪纸方法:

  (1)分别将长方形色纸对边折四折,用铅笔画出简单的图形,再剪出来。

  (2)将正方形色纸对角折两折,用铅笔画出简单的图形,再剪出来。

  5、观看剪纸作品,引导幼儿发现对称关系,学习辨认对称图形,了解对称的美。

  6、幼儿进行剪纸活动,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自由创作,引导幼儿完成作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剪窗花时要仔细、有耐心;剪掉的纸要放在指定位置,不乱扔纸屑。

  结束部分:

  展示欣赏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继续创作剪出更多的作品。

  活动延伸:

  幼儿继续欣赏剪纸作品,并一起拍手学说童谣《小剪刀》。

  

幼儿园教案 篇3

  歌唱老师

  一、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有顺序的观察图,并对图画进行大胆的想象,大胆讲述。

  2、 引导幼儿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

  3、 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中小朋友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二、 活动准备:

  1、 幼儿教材、

  2、 准备字卡:浪花、大地、边、语言

  3、 准备字条:教师节

  4、 准备空白纸,制作贺卡

  三、 活动过程:

  1、 谈话:教师节

  (1)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9月10日是什么节日吗?”

  (2) 师:“教师节快到了,你想对老师说一句什么话呢?”鼓励幼儿大胆发言,提醒幼儿说话要完整。

  2、 请幼儿将书翻到第1页,

  (1)“请你说一说图画中从左到右都有什么呀?”引导幼儿按顺序观察,注意说话完整。

  (2)“图画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3)“你猜猜他们说了什么?”

  3、 听诗歌

  (1) 教师先朗读一遍诗歌,请幼儿用手划指欣赏。

  (2) “诗歌的题目是什么?”

  (3) “诗歌中谁要感谢谁呢?”引导幼儿回答。(浪花感谢大海,松树感谢高山,小苗感谢大海,羊群感谢海洋)

  (4) “老师好象谁?”“老师和我们一起干什么?”(老师好象妈妈,就在我们身边;唱歌跳舞游戏,学习画画语言……)

  (5) “什么像白云飞上蓝天?”(歌唱老师的`歌儿,像白云飞上蓝天)

  4、 欣赏、朗读诗歌

  5、 制作贺卡,做一件好事庆祝老师的节日。

幼儿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新《纲要》科学领域中提出了要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目标。磁铁是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磁铁能够吸住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的喜爱。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也经常玩小猫钓鱼的游戏。但他们只是单纯的玩耍,还没有知识的建构。针对幼儿喜爱磁铁的现象,我设计了这一活动,试图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探索磁铁的磁性及磁铁吸引物品的特性。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磁铁的特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记录。

  活动方法:

  讨论方法、操作方法、观察方法、比较方法

  活动重点难点:

  幼儿猜想并实验,为磁铁找好朋友

  活动准备:

  回形针、不锈钢杯子、钢丝发夹、小铃铛、螺帽、硬币、积木、雪花片、钥匙、骰子、磁铁、记录板、记号笔等若干。

  教学过程:

  一、出示磁铁和物品。

  出示磁铁:今天我们的磁铁很孤单,它想找些朋友来和自己玩,可是谁愿意和磁铁宝宝玩呢?请你们来帮它找找吧。

  二、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这么多东西,请你看一看,想一想

  三、幼儿大胆猜想并试验。

  每人拿一块磁铁去试试看,能被它吸住的就放在红筐中,不能被吸起来的就放在蓝筐中。

  四、谁是磁铁的好朋友。

  谁来告诉大家,磁铁找到了哪些好朋友?

  总结:说明这些物品是用铁做的,不能被吸起来的,就不是铁做的。

幼儿园教案 篇5

  一、活动意义:

  俗话说水火无情,频频发生的大火不仅断送了许多人的幸福,而且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然而,在我们周围,到处都存在着潜伏的火灾危机,使我们的生命和财产时时处于火灾的威胁之中。隐患险于明火,防患胜于救灾。因此,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消防知识技能作为学习课题,让孩子们去了解家园的消防现状,提高消防意识,掌握必要的消防安全技能,对普及消防知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与救助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活动目的:

  1、宣传学习并贯彻我国"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针,基本法规。

  2、了解消防安全常识,学习自救与逃生的方法,重视安全,珍惜生命。

  三、教学活动重点:了解消防安全常识,自身逃离常识。

  四、教学活动难点:掌握逃离的方法。

  五、活动准备:

  1、师生搜集一些"消防安全事故"实例。

  2、小灭火器若干。

  六、活动内容:

  消防安全宣传活动(时间定于11月9日):教师讲述两个"火灾案例"以引起幼儿注意。

  案例一河南省新野县某小学四年级七名学生中午放学后,到学校附近的个体电气焊修理部门前玩耍。其中1人出于好奇,用火柴点燃自制电石桶(乙炔发生器)的细钢管口,引起爆炸。当场炸死2人,重伤1人,轻伤2人。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探索让小球站稳的多种办法。

  2、鼓励幼儿愿意讲述自己的想法。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球类材料:乒乓球、玻璃球、弹力球、网球。

  2、其他材料:毛巾、卡纸、瓦楞纸、纸盒、纸杯、玩具、筷子、沙子、叶子、尺子、光盘、羽毛、毛线、积木。

  3、工具: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球,感知小球在不同材质上滚动的特点。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好玩的东西。就藏在我这个盒子里,请你们猜猜看,会是什么?

  幼:玩具、气球……

  师:小朋友请看,这是什么?

  幼:是球、乒乓球、网球、还有玻璃球……

  1、幼儿在地板上玩球。

  现在,请到我这里来拿一个你喜欢的小球在地板上玩一玩。(自由玩球)

  提问:谁来告诉大家你刚才是怎么玩的小球?

  幼:我是滚着玩的、拍着玩的、跳着玩的、打着玩的……

  师:原来你们有这么多玩法,想法可真多。看看我这里还有什么?

  2、出示毛巾,幼儿在毛巾上玩球。

  师:你有没有试过在毛巾上玩小球呢?

  (1)幼儿在毛巾上玩小球,感知小球在毛巾上玩和地板上玩的不同。

  (2)引导幼儿说出不同:谁能告诉大家小球在地板上玩和在毛巾上玩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讨论:为什么小球在毛巾上滚得慢,一会儿就站稳了呢。

  (3)出示毛巾让幼儿摸摸看,感知毛巾的粗糙。

  师:小朋友,摸摸毛巾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原来小球在光滑的表面上不容易站稳,在粗糙的表面上能够很快站稳。

  (筒析:先在地板上玩球是为了让孩子感知后面毛巾的粗糙,在操作中有的孩子会拿着毛巾拍球玩,这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孩子“你可以试试看在毛巾上滚着玩球”,这样幼儿才能通过操作去感知、观察和比较。)

  二、探索阻力能让小球很快站稳。

  师:小球是不是在所有粗糙的表面都能站稳呢?我们来试试看。

  1、出示斜坡,鼓励幼儿猜测结果。

  师:我这里有一个斜坡,现在你们猜猜看小球(自由滑落)能站稳吗?

  2、借助材料,尝试让小球在斜坡上停住。

  师:谁有办法可以让小球在斜坡上站稳呢?我给大家准备了斜坡和很多材料,你可以用手也可以用材料让小球在斜坡上站稳。实验成功了,你要告诉大家你是用的什么办法让小球站稳的。

  (1)幼儿分组进行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分享:告诉小朋友,你是怎么让小球在斜坡上站住的。

  小结:有的小朋友是用纸盒帮小球站稳的,有的是用手帮小球站稳的,大家想出的都是阻挡的办法,要想让小球在粗糙的斜面上站稳,就要用手或者用材料阻挡小球。

  (简析:这一环节,教师可先请个别幼儿尝试操作,再让幼儿分组用多种材料去操作,特别要关注能力比较弱的幼儿,使他们也能通过自己的办法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和信心。)

  三、引导幼儿探索用卡纸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师:我这里有一张卡纸,你们能不能用一张纸就让小球站稳?

  1、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方法,教师将幼儿的做法拍下来。

  2、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做法,并即时播放拍摄的幼儿操作的照片,供幼儿交流分享。

  小结:刚才有的小朋友用纸团住小球,有的把小球像糖果一样包了起来,只要我们把光滑的纸变成粗糙的,或者是把纸做成能固定小球的东西,就可以让小球站稳了。

  (简析:这一环节是幼儿自主操作,尝试用纸通过捏、搓、团、折以及包糖果、折小船的多种方法让小球站稳。一开始很多孩子把小球放在纸上,小球不动,就认为它站稳了。在这里,教师并没有指导幼儿怎样操作,而是巧妙引导幼儿让纸变一变,启发幼儿思考并实践。教师在观察、拍摄时要善于发现闪光点,以便最后评价时有意识地展示给大家看。)

  四、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实验。

  师:我这里还有球、纸杯、筷子、沙子、叶子、尺子、光盘、羽毛、毛线、积木,你们觉得它能让小球站稳吗?请小朋友们再去试一试。

  五、教师巡回指导,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结束活动。

  (简析:幼儿通过前几次的操作有了一定的经验,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开放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幼儿自由发挥,教师只需要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大胆尝试、探索。)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幼儿园教案 篇7

  活动领域:

  社会领域活动前评析绿色食品这个名词我们都不陌生,但或许在成人和小孩的心理都认为绿色食品就是一些绿颜色的食品如:西瓜、黄瓜、蔬菜等食品。其实绿色食品是有它真正的含义的。所以活动我先从认识标志入手,到幼儿的分类、辨别、巩固记忆;再到让幼儿了解什么样的食品才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它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的条件,最后一起来商量如何保护身边的环境,为吃到更多的绿色食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和目的。

  活动目标

  1、认识绿色食品标志,知道绿色食品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健康食品。

  2、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只有有了干净的水源、纯净的空气,有了树木、草地的保护才会生产更多的绿色健康食品。

  3、激发幼儿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

  2、绿色食品的标志一个,绿色食品和非绿色食品的字卡三张。

  3、幼儿收集的绿色食品和非绿色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标志,直接引题。

  1、请幼儿仔细观察标志上的图案,猜想像什么?

  (本环节主要是让幼儿认识绿色食品标志,直接引题,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标志上的图案,从而了解标志的真正含义。)

  2、教师向幼儿讲解标志上图案表示什么以及它所蕴涵的意义:绿色食品的标志由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培蕾组成,寓意为植被在阳光的照耀

  下长的枝繁叶茂,从而形成一片绿色的环境。整个标志为正圆形,寓意为保护。

  3、幼儿操作:绿色食品、非绿色食品分类。

  找一找,把绿色食品的放在有绿色食品字卡的一边,把非绿色食品放在有非绿色食品字卡的一边。

  4、为什么这些食品不是绿色食品?可能是什么原因?

  以同样品牌的牛奶作对比。

  小结:同样的牛奶一个有绿色食品标志说明它是纯天然的食品,而另一个则是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往牛奶里添加了香料、防腐剂、色素等有害的东西,所以不能称绿色食品。

  (本环节在认识标志的基础上进行亲身体验,尝试把所带的食品按照标志分成绿色食品和非绿色食品两大类,进一步加深对标志的认识,并通过验证比较给幼儿一个明确的答案。)

  二、了解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

  1、观看课件讲述:怎样才能生产出绿色食品?

  看一看这些地方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加工成为绿色食品?

  (1)奶牛在黑烟冲天的工厂旁的草地上吃草,提问: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绿色食品?

  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2)农田里用脏水浇灌,旁边也有黑烟。

  提问:这农田里生产的东西能加工成绿色食品吗?为什么?

  (3)山清水秀风景地。提问: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

  成绿色食品?为什么?

  2、师生共同总结:只有有了干净的水源、纯净的空气

  有了树木、草地的保护才会生产出更多的绿色食品,

  我们就可以吃到更多的绿色食品,身体才会更加健康。

  (本环节让幼儿了解怎样才能生产出绿色食品?是活动的难点,通过直观的教具,运用明显的对比,启发幼儿想象、了解生产绿色食品的条件。)

  三、创造绿色环境从我做起。

  1、讨论: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环境被污染的现象,

  我们应该怎样做呢?(重点突出废旧电池和塑料制品的危害)

  2、争做绿色小卫士。

  幼儿相互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说。

  (本环节的重要提问:“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会有更多绿色的环境?”引起幼儿的共鸣。在幼儿相互交流中产生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想法。)

  通过活动使幼儿真正了解绿色食品来之不易,并且学会了看绿色食品的标志,从而幼儿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幼儿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练习手捧皮球迅速行走,发展幼儿的控制力和灵敏性。

  活动准备:

  小皮球,数目为人数的一倍。大筐四个。

  重难点:

  练习手捧皮球迅速走

  活动过程:

  1.小熊走路。幼儿扮演小熊,模仿小熊走路。

  2.小熊摘西瓜。

  教师用透明胶带把皮球固定在绳子上,做为西瓜地。小熊跑到西瓜地里,摘一个大西瓜回来放在大筐里,直至西瓜全部摘完。

  3.小熊送西瓜。

  小熊抱着西瓜跨过小河(设置一条小河)送到对岸的好朋友家(设置小兔、小猪、小狗家)。每次送一个西瓜或几个西瓜(不能滚下来),直至把一半西瓜送完。

  4.小熊追西瓜。教师“不小心”把筐里剩下的西瓜翻滚到场地上,幼儿追西瓜,把西瓜全部追回来。

  5.游戏结束,小熊吃西瓜。

  活动延伸:

  教师在平时,可选择几个内容分别开展,依情况减轻活动量。

  反思:

  对于活动内容,孩子是非常感兴趣的,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活动任务,尤其是摘西瓜和追西瓜的环节,孩子们都完成得很棒,但是在送西瓜的环节中,很少有孩子是跨过小河,很多都是踩着过河的,因此教师可让孩子分批去送,使前面的孩子对后面的孩子起示范作用。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