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托班教案

幼儿托班教案

发布于:2021-07-08 22:04:17 作者:

幼儿托班教案模板集合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托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托班教案模板集合5篇

幼儿托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卡片上物体的名称、用途、特征。

  2、鼓励幼儿按物品的相同点进行归类。

  教学准备

  1、教具:黄边大卡片30张。

  2、幼儿材料:兔妈妈的礼物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大卡片上的物品。

  指导语:“兔妈妈为兔宝宝准备了许多好的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请幼儿说说卡片上物品的名称、形状、颜色及用途。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有难度的卡片,比如:缝纫机、衣柜、熨衣板等。

  二、游戏:“选礼物”。

  指导语:“兔妈妈为兔宝宝准备了许多礼物,下面请兔宝宝选你们喜欢的礼物,选的礼物要有一样的地方。”

  分别请幼儿上来选礼物,并请幼儿说说选择礼物的理由,注意请幼儿从不同角度说理由。(例如:幼儿选择了雨伞、雨鞋、雨衣,它们可以下雨时穿。缝纫机、熨衣板、剪刀,都有一部分是金属做的,并且还可以做衣服时用。)

  幼儿在选择礼物时还发现了同类物品的多个共同点。

  三、游戏:“分礼物”。

  玩法:请幼儿边看、边分、边取小卡片,并请幼儿边做边说为什么把它们分在一起。

  教师巡视指导,并与幼儿商议怎样分。

  四、分类展示。

  将有代表的分类进行展示,并请幼儿讨论这样分对不对?应怎样分?理由是什么?

  幼儿在说理由时,有些幼儿又想到这些物品的其它理由,使其他幼儿打开了思路。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家里找一找,哪些东西有相同点,相同点是什么,请家长帮忙记录下来。

幼儿托班教案 篇2

  托班区角活动方案设计《摸箱》

  【设计来源】

  为了发展幼儿的感知觉,针对本班低龄幼儿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的年龄特点,我利用废弃的玩具包装盒做了一个橘黄底色并缀满彩色小星星的漂亮摸箱。摸箱里面放上小球、积木等各种质地的玩具,投放到玩具架中,静观孩子的反应。我想,摸箱的颜色这样醒目、漂亮,孩子一定喜欢。

  活动一:漂亮的摸箱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参与游戏,感知不同材料的特点。

  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摸箱(特征:橘黄色、只有一个触摸口的封闭箱,内放各种不同质地、颜色、形状的玩具)。

  【活动效果】

  漂亮的摸箱进入感知活动区后,并没有引起孩子们很大的关注,只有个别幼儿偶尔会蹲下来看一看,但不动手。我很奇怪,会不会是位置放的不合适,孩子看不到,才没有人玩儿呢?我把摸箱从玩具柜的下层移至到上层。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之后,仍然不见幼儿按照老师预计的方法去玩儿。为了引发幼儿的兴趣、了解其中的问题,我决定亲自参与幼儿的游戏。

  当我坐在游戏区中摆弄摸箱时,从我身边经过的佳依立刻被箱子里叽里咕噜的声响吸引过来,好奇地望着我,随后李昂、默岚、思蒙也围了过来。

  “这里面放着什么呀?”李昂忍不住第一个发了问。

  “里面有什么呀?”其他几个人也七嘴八舌地附和着。

  “猜猜看,里面会有什么?”我故作神秘地反问道。

  “不知道!”大家边摇头边笑着说。

  “要不你们来试试?”我鼓励他们。李昂一听立刻冲过来,把手伸进了触摸口。看着李昂一把抓出一个插片和海绵球,大家都兴奋得跳了起来,几个胆子大的孩子争先恐后地想试一试。他们围着摸箱高兴地玩着,一边玩儿一边还交流着自己的感受。我正与他们沉浸在快乐中,却发现有几个孩子站在一旁看着,丝豪没被我们吸引。

  “嘉欣,你也来玩儿会儿?”听见我的招呼,嘉欣慢慢地走过来,小心翼翼地向摸箱伸出手去。过了一会儿,他的手突然停止了摸索,浑身颤抖了一下,手也立刻抽了回来。

  我不解地问他:“怎么了,嘉欣?”

  “里面有个东西咬我了。”嘉欣撅着小嘴说。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终于找出了那几个驻足不前的孩子不玩摸箱的真正原因――怕摸箱不安全。

  【活动反思】

  在投放材料之前,我设想过许多的“可能”:比如这一时期的幼儿对色彩鲜艳、有声响、会动的物品感兴趣,会主动玩儿摸箱,也有可能他们会拿着摸箱好奇地问这问那,或者他们会争着拿摸出来的.东西给我看等等。可事实上,我设想的这些情景都没有出现,却引起了部分孩子的恐惧,这让我发现了传统摸箱对于低龄幼儿的不足之处――它的全封闭性。

  全封闭的摸箱给大一点的孩子带来的可能是神秘感,会诱发他们去探索。而对于经验少的低龄幼儿来说,它却充满了太多的未知因素,因而给孩子的感觉可能是不安全的;而孩子的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不可能产生主动的探索行为,也就不可能达到发展感知觉的目的。另外,在观察孩子玩的过程中我发现摸箱只有一个触摸口,也不利于多名幼儿游戏交流,因此我决定将摸箱加以改进,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经过反复思考,我将摸箱设计为相对的两面有两个透明的小圆窗户,另外相对的两面有两个能伸进手去摸的口。这样,孩子不仅能看到摸箱中的东西,还可以两个同时摸,降低了难度,减少了幼儿的不安,还可以促进小朋友之间的互相交流。这样的摸箱孩子们是否喜欢呢?

  活动二:有窗户的摸箱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2、引导幼儿积极感知不同玩具材料的特点,获取直接经验,提高感知能力。

  3、发展幼儿小肌肉的控制力和与小朋友交流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摸箱(特征:蓝色长方形、两个触摸口和两个可以看见内部的窗户,内放各种不同质地、颜色、形状的玩具)。

  2、一筐与摸箱内相同的玩具。

  【活动效果】

  有窗户的蓝色摸箱还没完全做好,宣宣就在我旁边不停地问:“老师这是什么?”“咦,我看见里面啦!”在我进行最后一个步骤――给摸箱内放玩具时,她更是寸步不离地守着摸箱,并且迫不及待地把我刚放入的玩具――取出,还抱着它们穿梭于教室之中向他人炫耀。可心见状,也来了兴致,一路小跑过去和宣宣抢起了摸箱。看见她们扭作一团互不相让,我连忙过去说:“它可以两个人玩儿。”机灵的可心一下子找到另一个口,伸进手去摸。两个人边摸边交流:“咱们摸核桃吧!”

  “喔,我得先看看。”宣宣说。

  “我摸到了!”可心高兴地叫道。

  我从玩具筐里拿出一个橡胶球说:“你帮我找出和它一样的好吗?”她们认真地看了看之后,歪着头一边从窗户往里看,一边伸手进去摸,最后高兴地把球举到我面前,我赶紧向她们伸出了大姆指并鼓励她们接着摸。

  【活动反思】

  从两个孩子争着玩的情景可以看出,孩子们是喜欢这个摸箱的。因为摸箱上有了透明的小窗户,孩子们不仅能摸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能从外面看到自己在摸什么,再加上两个摸口能让两位小朋友同时摸,增加了趣味性、安全感,消除了孩子的心理恐惧,使孩子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不知不觉中感知觉、语言能力也都得到了发展。

  这一次对游戏材料的调整使我认识到,游戏材料只有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满足孩子的需要才能引发孩子的探索,才能让孩子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为此,教师要有效地完成教育目标,必须真正走入孩子中间去随时关注孩子,才能及时捕捉住教育的契机。

幼儿托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发展幼儿听信号快速变换方向的能力。

  活动过程

  1老师先向幼儿介绍游戏的名称及玩法。

  名称:《小白兔钻山洞》

  玩法:1将参加游戏的人,分成人数相等的三个活两个小组,第一组和第二组幼儿,每个人手拉手举起来,组成一个山洞。第三组的幼儿就能扮小白兔。

  2游戏开始后,老师将小白兔集合在一起,手拉手边跳边唱。一二组扮山洞的幼儿也随着唱歌,一会儿老师突然喊:“狼来了!狼来了!”小白兔们就一起竞相钻山洞,一个洞只能钻一个人 ,最后有没有钻到洞的人,就要表演一个节目。就这样,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幼儿相互调换,游戏继续进行。

  3老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并注意安全。

  4游戏结束后,老师做活动总结。

幼儿托班教案 篇4

  托班区域教案:贴画小鸡

  【活动目标】

  1、学习贴画小鸡的技能,体验贴画活动带来的快乐。

  2、能按照数量进行匹配,体验5以内的数序。

  3、体验孵鸡的艰难,培养幼儿的耐心和毅力。

  【活动准备】

  1、美工区:圆片纸若干、箩筐、黑色蜡笔等

  2、数学区:夹子、动物卡片、果冻盒、彩色毛根、火车大卡片等

  3、音乐区:录音机、《下蛋了》磁带、“鸡窝”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粘贴好的小鸡,“这只小鸡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二、教师结合示意图讲解小鸡的贴画步骤。

  第1步:贴圆、画小尖嘴“鸡妈妈在孵蛋,过了很长一会儿,听到“督督督”的声音,是小鸡在啄蛋壳呢,不一会儿,啄出一个小洞来,露出什么呀?(小尖嘴)

  第2步:贴眼睛“小鸡睁开圆圆的眼睛,东瞧瞧,西望望”

  第3步:画小鸡的两只脚“可是小鸡站不起来呀?怎么办呢?小朋友来帮助它,一、二、三、小鸡站起来;一、二、三、小鸡向前走。小鸡走进花园,开心得玩起来。”重点引导幼儿了解箭头表示的意思。

  三、出示《小鸡吃毛毛虫》的操作材料,请幼儿介绍游戏玩法。

  四、教师介绍音乐区的游戏,提醒幼儿活动时要坚持。

  五、幼儿活动,教师加以适当指导。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画、贴)来表现小鸡。

  六、活动评价。

  带领幼儿参观粘贴好的小鸡,让幼儿说说自己粘贴的小鸡在哪里,鼓励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

幼儿托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用餐时的一些文明健康行为。

  2.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培养文明的餐饮之礼。

  活动准备:

  1. 幼儿平时使用的餐具:碗、残渣盘、勺子各一个。

  2. 图片(与进餐有关的图片,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如:把饭菜全部吃光的、挑食的、边吃边讲话的、用手抓饭的、对着别人打喷嚏的……)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回忆进餐前要做的事:饭前要洗手。

  1.请幼儿谈谈餐前为什么要洗手?

  2.教师总结:我们为什么要洗手呢?因为洗手可以预防病菌,所以小朋友要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

  二、请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三、判断游戏:谁是文明进餐的小朋友

  1.出示图片,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这么做对吗?为什么?应该怎么做呢?(帮助幼儿分清对错,学习文明进餐的礼仪)

  2.谈话:怎样才能做个文明进餐的好孩子呢?

  3.谈话:除了刚才看到的、说到的,进餐前后还要注意什么?

  如:吃完饭将自己的餐具送到指定的地方、进餐后要漱口和擦嘴等。

  四、学习儿歌,结束活动。

  儿歌:进餐前,手洗净;入座时,动作轻;细细嚼,慢慢咽,不挑食,不剩饭。文明进餐人人赞!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