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发布于:2021-08-07 06:24:30 作者:

有关中班教案范文集锦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中班教案范文集锦6篇

中班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本月我班正在开展“火辣辣的夏天”的主题活动,这是分主题“雷雨哗啦啦”里的一个语言小活动。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小蚂蚁在雨天赶路过程中不断遇到热心的朋友帮助他的事,活动通过欣赏、理解、讨论故事情节,尝试表演角色,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等环节,让幼儿感受到帮助别人能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快乐,同时自己也会非常快乐。

  活动目标:

  1、欣赏和理解故事《小蚂蚁赶路》,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2、懂得帮助别人能给他人带去温暖和快乐。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小蚂蚁赶路》、PPt、角色头饰等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体验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

  活动流程:

  出示“蚂蚁”,引出主题——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完整讲述故事,讨论故事内容——分角色表演——经验迁移

  活动过程:

  (一)出示“蚂蚁”,引出主题。

  1、看,它是谁?(小蚂蚁)你们喜欢小蚂蚁吗?

  2、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小蚂蚁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蚂蚁赶路。 什么是赶路?(为了早点到一个地方而加快速度走路)

  (二)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看图讲述挂图(一)。

  提问:

  1)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小蚂蚁心里感觉到怎么样?(害怕、紧张、着急)

  2)蒲公英是怎么帮助小蚂蚁的? (请小蚂蚁钻到它的叶子下面避雨)

  2、看图讲述挂图(二)

  提问:

  1)大石头是怎么对小蚂蚁说的?

  2)你猜猜谁会来帮助小蚂蚁?(花生壳)他是怎么帮助小蚂蚁的?

  3、看图讲述挂图(三)

  提问:

  1)小蚂蚁又遇见了谁?(鹅先生)你从哪里看出他是一位先生?(带着领结和礼帽)

  2)小蚂蚁坐在花生壳里缩成一团,鹅先生是怎么帮助小蚂蚁?(请小蚂蚁钻进他的羽毛里,送他回家)

  (三)完整欣赏故事,讨论故事内容

  1、小蚂蚁遇到下雨,先后都有谁帮助了他?

  2、如果你也遇到了小蚂蚁,你愿意帮助小蚂蚁吗?你会怎么帮助他?

  3、小结: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小朋友,给小蚂蚁带来了温暖和快乐。那你们想不想学一学故事里的人帮助小蚂蚁呢?

  4、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情节,学说故事里人物的对话。

  (四)经验迁移

  1、故事里的小蚂蚁遇到困难时得到了大家的帮助,那当我们身边的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帮助别人)你帮助过别人吗?你是怎么帮助别人的?有没有别人帮助过你?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教师小结:帮助别人能给别人带来温暖和快乐,同时自己也感到非常快乐。陈老师希望我们中二班的小朋友在自己快乐的同时也能给别人带去温暖和快乐,好吗?

  活动反思:

  语言活动不是我擅长的领域,特别是有故事表演的环节,但我特别想尝试一下。在活动前我也做了很多的准备,但对表演这个环节心里还是没有底。活动执教下来,我感觉用图片和ppt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高了孩子活动的兴趣,开放的提问使幼儿去大胆的想象,对于幼儿的回答能进行归纳和提升。我觉得最失败的就是故事表演的环节,虽然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很高,都要举手参加表演,但由于缺少这方面的经验,而且在第一教时要求中班孩子当场进行表演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导致老师一个人忙着唱独角戏的场面,这也说明老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估计不够,如果将环节设计为由大班幼儿来分角色表演效果应该会更好一点。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双脚并拢向指定的位置跳跃。

  2、能按照老师的指令进行游戏。

  3、喜欢参与活动,感受活动所带来的愉快气氛。

  活动准备:在室内用两条长线布置成河、在河的中间放若干的体操圈当荷叶、磁带、积木若干当害虫、青蛙头饰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准备运动:

  情景导入:师生分别扮演青蛙妈妈和小青蛙。“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去外面运动一下吧!”师生跟着音乐做准备动作。

  二、学习重点动作——向指定地方跳

  1、复习跳动作——双脚并拢跳

  “我们青蛙有什么本领啊?” “是怎么跳的?”(教师强调——并腿、屈膝、向前跳、轻轻落地、微蹲)幼儿练习。

  2、师:今天妈妈要带你们到河对面去捉害虫,但是河里有一条鳄鱼,我们不能游泳过去,怎么办呢?你们看,河面上还有一些荷叶,我们只要踩着荷叶就能过河了。先看妈妈怎么过河——两脚并拢站好,眼睛看着前面的荷叶,轻轻跳过去,然后站好后再找一片荷叶,看好了再跳过去,这样一片一片跳过去,直到对岸。

  3、幼儿重点练习 ,教师个别指导。

  三、游戏:小青蛙跳荷叶

  1、介绍玩法规则:稻田里有许多害虫,我们从荷叶上跳过去,到对岸后捉一条害虫,然后再回来,把虫子放到妈妈为你们准备的箩筐里来。

  2、请一个幼儿示范。

  3、幼儿第一次游戏。

  4、休息并提升难度——距离间隔更大的荷叶

  下雨了,我们赶紧躲躲雨吧。幼儿站好。

  师:孩子们,刚才下来一场雨,把好多荷叶都漂走了,现在只有这些荷叶了,这下,我们要跳得更远才能跳过去,敢不敢去试一试?要看准了再跳过去,否则就掉到河里被鳄鱼给吃掉了。

  5、幼儿第二次游戏。

  四、放松整理动作——放音乐

  1、师:我们都是能干、勇敢的小青蛙,捉了那么多的害虫,真高兴啊!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跟着音乐做放松动作)

  2、现在我们回家和朋友们去分享我们的美食吧!

中班教案 篇3

  教学形式:

  团体教学

  教学方法:

  情景表演法行为辨析法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学会有礼貌地做小客人,练习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

  2.使幼儿懂得一些做客的简单礼节。

  核心要素:做客前约在先说人数定时间如约至勿早晚小礼品人喜欢入座后坐相端主人物不乱翻主人忙要适时先致谢再告辞

  活动准备:

  1.与本班一幼儿家庭联系有关做客事宜。

  2.电话两部。

  活动过程:

  一.教师向小朋友介绍活动内容及简单要求。

  老师要带XX小朋友去XX小朋友家做客,比一比看谁是最有礼貌的小客人。

  二.幼儿到XX小朋友家做客,在做客过程中学习礼貌用语和简单礼节。

  1.学习有礼貌地问候主人。

  到了主人家轻轻地敲门,见了主人会礼貌地问候,学说“你好”。;见了不同的人会使用合适的称谓。

  2.学习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1)对于主人的招待,如请客人坐,请客人喝茶,请客人吃东西,客人都要有礼貌地说“谢谢”。

  (2)在别人家不随便翻看,拿走别人的东西。

  在别人谈话时,不随便插嘴。当别人提出问题时,要大方地回答。说话时,声音轻一些,不大声喧哗。

  (3)与主人要友爱相处。

  (4)学习有礼貌地与主人告别。

  (5)临走时,向主人说“XX,再见”,还可客气地邀请别人去自己家做客。

  三.做客后进行小结,对幼儿在做客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小朋友在别人家做客时很有礼貌,会说“您好”、“谢谢”、“再见”,并且不随便乱拿别人的东西。以后到别人家去做客也要做到这些,做个有礼貌的小客人。

  活动延伸:

  可通过角色扮演和行为辨析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拜访做客的教育。

  (1)甜甜敲门时很用力,她这样做好吗?

  (2)小客人进门时没问好,这样做对吗?

  (3)乱翻主人东西好不好?应该怎样做?

  家园互动:家长带孩子去亲戚家、朋友家做客,让孩子继续练习做个有礼貌的小客人。

  教学反思: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教学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刺激手段。讲授法、提问法刺激听觉感官,示范法、观看法刺激视觉感官,练习法、游戏法综合刺激各种感官……因此,教学方式的成败与否,关键是看能否发挥出它应有的刺激性。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掌握,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创造性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重点难点

  1、说出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2、能否与同伴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1、场地准备:

  在地面上用即时贴贴一个大圆、一个大三角形、一个大正方形。

  2、物质准备:

  (1)、圆形的桌子、长方形的桌子、正方形的桌子。

  (2)、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饼干、糖果等。

  (3)、几何图形(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4)、贴有图形标记的小椅子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看一看、讲一讲,加深对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的认识。

  “图形宝宝要和我们一起玩游戏,猜猜是谁呢?”

  (1) 第一个图形宝宝有三条边、三个角,是谁?(三角形)

  (2) 这个图形宝宝圆溜溜的,是谁?(圆形)

  (3) 这是什么宝宝,长得什么样的?(正方形)

  二、游戏:作客。

  教师以图形宝宝的身份与幼儿做游戏。邀请幼儿去各个图形娃娃家作客。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到图形宝宝家去作客吧!来,先让我们一起学小兔跳到圆形娃娃家去吧!(幼儿一起跳到圆形中去)再让我们一起学小鸡走到三角形娃娃家去吧!(幼儿一起走到三角形中去)最后我们一起跑到正方形娃娃家去,看一看是谁先到正方形娃娃家。(幼儿一起跑到正方形)

  三、游戏:宝宝请客

  教师创设游戏情节:图形宝宝邀请小朋友吃东西,把幼儿带到有圆形的桌子、正方形的桌子、三角形的桌子的地方。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图形宝宝家的桌子有哪些形状呀?(幼儿回答)

  教师:“桌子有了,椅子还在那边,要请小朋友搬过来,有一个要求:圆形的桌子旁要放有圆形标记的椅子,三角形的桌子旁放有三角形标记的椅子,正方形的桌子旁放有正方形标记的椅子。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吧!(幼儿动手搬椅子,分别把它们放在相应的桌子四周。)

  (2)品尝图形宝宝准备的食品(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饼、糖果等)

  先看看、说说有哪些图形的食品,听老师口令拿相应图形的食品

  四、游戏:送礼物

  教师:“图形宝宝邀请我们来做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我们每人送一个大蛋糕给它们,不过,圆形娃娃喜欢吃圆形的蛋糕,正方形娃娃喜欢吃正方形的蛋糕,三角形娃娃喜欢吃三角形的蛋糕,如果送错了,娃娃会不高兴的。 (用两个半圆形拼成一个圆形、用两块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用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五、和图形宝宝告别,小结并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体验分享、团结祥和的欢乐。

  2、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3、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月饼,各种水果。

  活动过程

  1、环境创设。和幼儿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画,其中有月亮的变化、宫灯,月亮的传说故事。

  2、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3、“团团圆圆过中秋”。摆上月饼和水果,师生一起品尝。

  4、请幼儿晚上与家人一起观赏中秋的月亮,并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5、谈话:“我家怎样过中秋”。把父母讲的故事或诗歌告诉大家。还可开展想象性谈话:“神密的月亮”等。

  6、表演游戏:“到嫦娥姑姑家做客”。幼儿自愿分组,商讨怎样表演,分配角色(嫦娥、白兔、太空人、宇航员等)。制作道具,进行表演。其余幼儿当观众。互相轮换。

  活动建议

  1、此活动可结合自然领域的活动进行。如在节前节后安排观察月亮、绘制“月亮变化册”等。

  2、此活动为系列活动,分多次进行。小班可只进行前几个活动。各班也可增加部分美工和数学活动,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做月饼、水果等。

  3、有条件的幼儿园,最好在月亮升起的时候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亮或是月光下举世闻名行“中秋月光联欢会”,教师配乐为幼儿讲月亮的传说,讲太空人登月球,大家品尝月饼、水果,赏月,举办化装舞会(小朋友扮演嫦娥、小白兔……)。

  活动反思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美好氛围。

中班教案 篇6

  研究目的

  1.在游戏和操作中了解物体的多少不受排列方法的影响,感知物体不同的空间排列顺序。

  2.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共享游戏的快乐。

  课 题

  《它们一样多吗》

  教学简况

  1. 游戏:快乐大转盘。

  游戏“快乐大转盘”导入,复习目测数群,激发活动兴趣。

  2.游戏:是不是一样多。

  介绍游戏玩法:教师出示画有多少不一样或一样多物体的卡片,幼儿快速判断,如果是一样多,就站立抱头,如果不是一样多,则蹲下抱膝。

  幼儿游戏,慢慢加快速度,比比谁的反应最快。

  3.请你跟我拍拍拍。

  师拍手,幼儿倾听并跟拍。并数一数我们拍了几下手?变化节奏,再次拍手。小结:我们拍手的节奏不一样,但我们拍手的次数是一样多。

  4.变花样。

  师出示三张不一样排列方法的图画纸:你发现什么秘密?小结:它们的排列方法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是有6朵小花。

  师再次出示三张排列不一的图画纸:这里又藏了什么秘密呢?小结:这么多不一样排队的小花,但是它们都是有6朵。

  5.雪花片变花样。

  每个幼儿6个雪花片,请幼儿为这些雪花片排队。

  提问:你们每个人有几个雪花片?你摆出了几个不一样的造型?小结:不管什么样的排列方法,它们的总数不会变,都是10个。

  综合评语

  本节课的设计以游戏导入,以身边熟悉的物体为载体,让幼儿在游戏和操作中感知数的守恒,不受物体大小和排列顺序的影响,整个活动准备充分,层次分明,幼儿在活动中也基本掌握理解了数的守恒。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