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有关大班教案合集5篇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时钟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2、引导幼儿认识时针、分针、秒针,学习认识整点。
活动准备:
创设天线宝宝情景,钟8只,纸、笔、一只玩具大钟
活动过程:
1、天线宝宝在音乐伴奏下做律动,调动幼儿的情绪。
2、找一找,看一看:
请幼儿分头寻找“天线宝宝乐园”中藏起的钟并自由结伴以便观察钟面。
3、想一想,说一说:
幼儿以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教师巡回指导。集体认识时针、分针、秒针,学习认识整点。
4、看一看,画一画:
引导幼儿开动脑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演示检查:
通过演示让幼儿了解:时针与分针的旋转规律。
认识: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幼儿认识整点。
运用肢体动作采取《老狼老狼几点了》复习对整点的认识:一只手握拳做时针,另一只手伸直做分针,表现不同的整点。
画时间:先画一个圆,
上下左右分四边,
中间一个小点点,
时针
分针画上面。
5、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进一步加深对时钟的认识。
活动延伸:
把材料投放到科学区让幼儿继续探索发现时钟的秘密。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打击乐器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打击乐器演奏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的敏感性,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还能够锻炼幼儿的表现力。《采蘑菇的小姑娘》曲式轻快活泼,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曲调琅琅上口,节奏容易掌握,在乐器配乐与演奏过程中,在培养幼儿的乐感与锻炼幼儿的演奏能力的同时又能带给幼儿快乐的享受。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旋律,了解乐曲结构,掌握X、 XX节奏音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打击乐配器方案,能根据教师指挥演奏乐器。
3、能在集体的打击乐演奏中有意识地注意音色、音量、和表情上与集体相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1. 小竹篓一个。
2. 有皮铃鼓四个、碰铃两对、园舞板四对。
3.《采蘑菇的小姑娘》节奏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情境,激发幼儿兴趣。(宝宝们,今天是兔子姐姐的生日,兔子姐姐邀请我们去参加她的生日聚会,我们要为兔子姐姐准备一份礼物,兔子姐姐会喜欢什么样的礼物呢?)自然引出要以蘑菇作为礼物送给兔子姐姐。(今天啊,参加兔子姐姐的生日聚会我们不光要带上礼物,是不是也应该为她表演个节目啊?)
二、感受音乐
1.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音乐中的主人公是谁?她是怎么采蘑菇的?她的心情怎么样?)
2.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小姑娘是怎么采蘑菇的? 她为什么这么高兴?听完之后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让幼儿深入体会音乐带来的感受及音乐表现的内容,锻炼幼儿的听力水平。
三、分析歌曲结构,讨论编配方案。
1、根据音乐,引导幼儿分析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哪几个部分。(两个部分,第一句至第四句为第一部分,第五句塞罗罗到最后为第二部分。)教师分段弹奏乐曲,让幼儿熟悉音乐节奏,理解分段原因。
2、掌握X、 XX节奏音型。
(1) 把节奏谱贴在黑板上,提问有没有小朋友能打出这个节奏,进行指正。
(2) 让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用自己的小手把节奏打出来,接着换用其他身体部位在乐曲适当处跟着老师把节奏打出来(跺脚、抖手腕、拍肩等),使乐曲节奏更加生动有趣。
(3) 请一位小朋友上台示范,用身体语言。
四、设计配器方案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乐器,手拿自己的乐器齐奏这首曲子的节奏,探究齐奏好不好听。
2、讨论乐曲该怎样配器,跟幼儿逐句逐段分析。每种方案都用乐器尝试一下。
五、根据指挥合奏,注意表情、音量。
1、教师指挥,小朋友尝试进行乐器演奏,演奏完毕,教师点评,小朋友演奏的时候由于对乐器的不了解及对乐曲结构掌握的不够,在音量、音色处理上需要提高。
2、教师对三样乐器进行介绍及在乐曲中该如何配合才好听,并着请小朋友们尝试演奏,看看是否比刚才的好听了。
3、提醒小朋友们要带上微笑,音乐中小姑娘采蘑菇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啊?
六、去兔子家参加聚会
请其它班的小朋友扮演小兔子,事先演练好。小朋友开小火车去参加生日聚会。把节目表演给我们的兔子姐姐看,带上我们的表情祝福兔子姐姐。兔子姐姐表扬了我们。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让幼儿模仿教师指挥,其余幼儿进行乐器演奏练习。
2、幼儿自由分配乐器,进行乐器演奏合作练习。
3、设置一个采蘑菇的小姑娘美术区角,让幼儿自由发挥,把他们发明的蘑菇贴在区角处。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6月1日是全世界小朋友的节日,体验节日的幸福和快乐。
2.会用活泼欢快的情调有表情地演唱。
活动准备:
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1.在律动《机器人》的音乐伴奏下,做“机器人”动作进教室。
2.发声练习:快乐的六一
3.感受理解新歌。
(1)通过谈话,引发学新歌的兴趣。
“六一”节是谁的节日?在“六一”儿童节那天,小朋友们最喜欢干什么?
今年“六一”节快要到了,我们怎样来庆祝这个快乐的节日?让我们先来听一曲《快乐的六一》。
(2)欣赏教师的演唱。
好听吗?你听到了什么?教师把说出的歌词连贯地唱出来。
(3)出示图片,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重点理解“全世界儿童连在一起”。告诉全世界的小朋友都在过快乐的“六一”节。
(4)跟着音例律有节奏地念歌词。手拉手,边摆动边跟着教师念歌词,在念到“啦啦啦”衬词时,不要拖拉,要有跳跃感。
(5)教师再演唱一遍歌曲,轻轻拍手,在唱到“啦”时可轻轻跟唱。
4.复习歌曲《绿色的家》。
(1)分组演唱,把小鱼美好的梦通过动听的歌声表达出来。
(2)边唱歌边做鱼游动作悠悠地离开活动室。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很多孩子随着打工的父母来到异地远离家乡,有的则跟随祖父母留守在家远离父母。《会飞的抱抱》是一本传递爱的情感绘本,这本书利用“邮寄拥抱”的过程,把人们遗忘已久的人情味,一个一个重拾回来。这种人与人之间简单的互动,却充满了创意与暖度。我以这个绘本为载体,让孩子明白爱可以传递,以缓解孩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符合大班孩子的心理需求。但是孩子们在表达对别人的爱,或者感受别人对自己爱的能力不够,通过绘本的渲染,让孩子从心理感受表达爱的形式与方法可以多样化,明白简单的一个拥抱也可以传递一份很浓的爱。
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明白爱是可以传递的。
体会拥抱的温暖,并大胆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PPT 、头饰、音乐媒体 会飞的抱抱绘本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分享爱的情感经验。
1.你最想念谁?为什么?
幼1:爷爷奶奶,因为他们住在老家。
幼2:哥哥姐姐,他们对我好,爱我,亲我。
幼3:爸爸妈妈,经常出差在外。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想念的人都是离得远,不能经常碰面,对我们最亲、最好的人。
2.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的想念呢?
幼1:打电话,送上祝福,报声平安。
幼2:写信,表达自己的想念之情。
幼3:看照片,回忆亲人对自己的好。
教师小结:想念一个人的时候可以有很多方式来表达,如:画画、写信、打电话、看照片。
关注点:孩子对家人的爱的情感理解,及表达“爱”的动作和语言经验。
二、讲述故事
——用拥抱表达爱
1.PPT展示,讲述故事到“小猪想在奶奶生日的时候送奶奶一份礼物。
2.请幼儿猜测小猪送奶奶的礼物并说出原因。
幼1:根据画面提示观察,送花种子。因为奶奶喜欢种花。
幼2:送项链,让奶奶变年轻。
幼3:送拐杖、眼镜、奶奶年纪大了很需要。
3.PPT呈现:小猪送了什么礼物?
幼1:抱抱
幼2:大大的抱抱
幼3:小猪自己
关注点:幼儿自己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表现“大大的抱抱”。
4.师生互动“大大”的抱抱,师幼谈拥抱的感受。
幼1:开心的感觉
幼2:激动的感觉
幼3:温暖的感觉
5.生生互动“大大”的抱抱, 说一说同伴间拥抱的感受。
幼1:幸福的感觉
幼2:贴心的感觉
幼3:快乐的感觉
教师小结:原来“大大”的抱抱可以给我们幸福、温暖、贴心的感觉。
6.情感升华。提问:小猪为什么要送一个大大的抱抱给奶奶呢?
幼1:奶奶对我亲,对我好。
幼2:让奶奶感受到抱抱的`温暖、贴心。
幼3:希望奶奶收到抱抱会开心、愉快。
三、情境游戏
——爱的接力棒
1.故事结合PPT串联。
(1)小猪会想什么好办法去送抱抱呢?
幼1:坐船、汽车、飞机、火车
幼2:乘热汽球
幼3:搭座桥
教师小结:使用交通工具去送抱抱。
(2)讲述故事到“小猪给邮递员叔叔送上了大大的抱抱”。
提问1:小猪是怎么跟邮递员叔叔说的?(你愿意把大大的抱抱送给奶奶吗?愿意)
提问2:如果你是邮递员叔叔,你愿意帮助小猪传抱抱吗?为什么?
幼1:小猪有爱心
幼2:小猪有孝心
幼3:小猪很懂事
(3)对话游戏表演(你愿意把大大的抱抱送给奶奶吗?愿意)
师生互动两次。(一次表演小猪,一次表演邮递员)
2.角色表演、感受体验。
(1)角色分配:幼儿当邮递员叔叔、阿姨、奶奶,教师当小猪。
(2)任务要求:a 传信的时候要把小猪问邮递员的话带上
b 最后一个小朋友直接拥抱奶奶即可
(3)情感动作传递:播放背景音乐,邮递员叔叔将小猪的拥抱一个传给另一个,一直传到遥远的奶奶身边。
(4)奶奶收到抱抱后谈感受,邮递员的感受。
教师小结:原来通过邮递员热心帮助,大家都得到了快乐,感受到了温暖。
四、再入主题
——爱的回音
1.回归绘本
通过邮递员叔叔、阿姨辛苦地传递抱抱,奶奶收到了小猪大大的抱抱,奶奶也回赠给了小猪一个甜甜的吻。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听到的这个暖暖的,感动的故事就藏在一本书里,书名叫《会飞的抱抱》
附故事:
小猪想了一个好办法,她请妈妈写下了奶奶家的地址,想用邮局寄信的方法寄给奶奶。于是,他们来到邮局,小猪有礼貌地问邮递员叔叔说:“你能帮我寄一个大抱抱给奶奶妈?邮递员叔叔被小猪的爱感动着,他们愿意帮助小猪来传递这样一份大大的抱抱。小猪上前给了邮递员叔叔一个大大的拥抱,并托付他们一定要将这么个大大的抱抱传给奶奶。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并掌握拨打、接听、转接电话的礼仪要求。
2、在活动中感受打电话的乐趣。
3、在模拟游戏、讨论、操作等活动中巩固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力和人际交往的主动性。
活动重点:知道并掌握拨打、接听、转接电话的礼仪要求。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打电话的经验。
2、视频准备:电话礼仪示范表演。
3、图片3种,电话机2部。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出示电话机。提问:“你给谁打过电话,是怎么打的?”请幼儿自由表达,并鼓励幼儿上前尝试和教师一起玩“打电话”游戏。
2、学习打电话的礼仪。提问“我们什么时候需要给别人打电话?”出示3张ppt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分别为:过生日打电话邀请好朋友、生病打电话向老师请假、过新年打电话给远方的爷爷奶奶。请幼儿自主选择图片情境和同伴两两合作,进行打电话练习,并请幼儿上台展示,师幼一起分析、总结三种情境下的基本电话礼仪。
3、学习接听电话、转接电话的礼仪。观看视频示范表演(内容:红红看书时电话铃响了,红红就拿起话筒:“喂,您好。请问您找谁?”“你好,我找你妈妈,她在家吗?”红红说:“请稍等,我马上让妈
妈来接。”妈妈来接电话了,说:“你好!??再见。”)让幼儿回忆视频内容,并练习学说:“喂,你好”;“请稍等!”。组织幼儿与同伴讨论:“假如要找的家人不在家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选用合适的方法转告他人。最后幼儿和教师练习接电话,巩固刚才所学。
4、利用图片进行辨析和操作,巩固并拓展电话礼仪经验。
出示不同小图片提出问题:“这些图片中的小朋友接、打电话时有礼貌吗?”引导幼儿说出:“当他人休息时不要打干扰电话;当对方要找家人接电话时,一定要主动转达,而且不要随便挂断电话;特殊电话如119、110、120都不能随便打。”接着请幼儿进行操作训练:看看这些卡片上谁是有礼貌的小朋友?贴上电话礼仪之星奖花;并帮助卡片上的小朋友连上电话线。
活动延伸
1.日常生活:引导幼儿主动给生病在家的同伴打个电话,送去问候。
2.家园共育:让家长鼓励幼儿拨打好朋友电话、主动接听电话,并使用礼貌用语。
区角材料投放:
1、 语言区投放实物电话,巩固练习幼儿与亲人、同伴之间打电话。
2、 科学区投放纸杯、棉线,幼儿自制听筒电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