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精品】小班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区别并练习发出n、l两个音。
2.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学会用礼貌用语称呼“您”与“您好”。
3.大胆参与游戏活动、感受游戏中的乐趣。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拐杖、围裙、头巾。
2.南瓜教具若干,篮子3-5个。
活动过程
1.设置游戏情境。
教师扮作老奶奶,头上扎着头巾,腰间系着围裙,手中拿着拐杖,面向全体幼儿,采用集体和个别练习的方式与幼儿相互问好。如:老奶奶说:“小朋友们好!”幼儿答“奶奶好!”“××小朋友好!”个别幼儿答:“奶奶好!”帮助幼儿练习发准“奶奶”的字音,并会跟年长的人打招呼“您好”。
接着继续以老奶奶的口吻说:“我年纪大了,做事不灵活了,我想请小朋友把种在地里的南瓜送到我家,好吗?”激发幼儿产生帮助老奶奶的愿望。
2.交代游戏的玩法及简单的规则。
教师用语言交待或配以动作示范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过程,要求幼儿手拿篮子,边念儿歌边走。儿歌念完后必须站在某一个幼儿的面前,然后将篮子交给他。交换位置后,游戏继续进行。听到“老奶奶来了”的声音后,幼儿应将篮子里的南瓜送给老奶奶,井大声地说:“老奶奶您好!这是您的南瓜。”
3.教师参与并引导幼儿游戏。
(1)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游戏儿歌,重点帮助幼儿发准“奶奶、南瓜和篮子”等字音。
(2)教师装扮小朋友。边念儿歌边送南瓜,将篮子送给一位能力较强的幼儿。开展游戏2-3轮后,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听到指令后将南瓜送给老师。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幼儿熟悉游戏的整个过程。
4.幼儿自主游戏。
教师请3-5位幼儿给奶奶送南瓜,请一位幼儿扮作老奶奶。小朋友手提篮子,边念儿歌边送篮子。交换位置后坐下,游戏继续进行。轮换几个幼儿后,教师说:“奶奶来了!”扮奶奶的幼儿走上台来。小朋友们说:“老奶奶,您好! 这是您的南瓜。”并将篮子中的南瓜拿到奶奶的桌前。老奶奶说“谢谢你”。然后,在篮子里再装进南瓜,另请3-5名幼儿上来,游戏重新开始。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的节奏美,积极主动地进行朗读。
2、理解动词的具体含义,能用相应的动作表达出来。
3、认读重点字词:敲、叉、切、手抢、钩。
活动准备:
挂图、音带、打字卡、诗歌读本人3一册。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友互相问侯,走线,线上活动。
线上活动建议:猜动作。教师做动作让幼儿猜,如,老师用小棍敲桌子的动作,让幼儿说出“敲”,以此类推,也可以老师说动作,小朋友做动作。
二、感知理解活动
1、引导语:刚才我们做了猜动作的游戏,我们的手指头也会做游戏。你们看!教师边朗读诗歌,边用手指做动作表演诗歌。
2、幼儿有序取书,自主阅读。
教师引导幼儿仔细看图,看看诗歌里面讲了些什么,并尝试做诗歌里面的动作。也可以让幼儿相互读图,做动作。
3、出示挂图,师友共同阅读。
结合提问,帮助幼儿在轻松的读图活动中学习卡、理解诗歌句内容。
用“——像什么。可以做什么动作?”提问,逐一理诗歌的内容。并出示相应的大字卡。让幼儿在自然地动作过程中熟悉诗歌内容,认读重点字词。
4、教师播放音带,幼儿跟读,并配以动作表现。
阅读完后幼儿有序收书。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对念诗歌。
两个小朋友一组,边念诗歌边和对方一起做动作。
2、游戏;看谁反应快。
小朋友将字卡放在桌子上,老师念“敲敲敲”,幼儿快速找到“敲”字,并在“敲”字的字卡上做出敲得动作。
小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能积极探索清洗鹌鹑蛋的方法。
2.简单了解白醋的功效。
3.乐意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探究乐趣。
二、活动准备
鸡蛋、鹌鹑蛋、蛋窝、水、白醋、标有序号1.2.3.的透明碗每人三个、课件
三、活动过程
1、认识鹌鹑蛋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朋友,请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出示蛋)
师:那你们知道蛋宝宝的妈妈是谁吗?(出示母鸡图片)
师:那我们一起来和鸡妈妈打个招呼吧!(师幼一同和鸡妈妈打招呼)老师这里还有一个东西,你们猜猜它是谁?教师出示鹌鹑蛋。
(2)师:请小朋友们来看看鸡蛋和鹌鹑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分别请个别幼儿回答)
总结:根据幼儿回答,小结鸡蛋与鹌鹑蛋的不同。
2、提出问题
师:鹌鹑妈妈今天有些不开心,它看到鸡蛋又白又亮,自己的蛋却有好多黑色斑点,它想把自己的蛋宝宝变得和鸡蛋一样,又白又亮,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呀?
讨论一:怎样让鹌鹑蛋变“干净”?(教师适当引导,可以给蛋宝宝洗洗澡。)
讨论二:用什么来洗?(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水、肥皂、香皂、沐浴露)
3、实验
(1)介绍实验材料
教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三种不同的洗澡水(1号、2号、3号),来为蛋宝宝洗澡,请小朋友每人拿三颗鹌鹑蛋,分别放进三个小碗里来给它洗澡,注意不要给它们换澡盆。你可以像妈妈一样,让它泡一泡,给它搓一搓,注意,鹌鹑蛋宝宝的壳很脆弱,别把它们弄破了。
(2)幼儿操作,教师从旁观察、个别指导。同时让幼儿猜猜,这三种洗澡水是 什么做的。
(3)集中幼儿进行讨论。
提问1:哪个碗里的洗澡水能把蛋洗干净?
提问2:三个碗里分别装的是什么水?
教师可以用看看,闻闻的方法,请幼儿分辨三种水的不同。
小结:1号碗里装的是水、二号碗里装的是洗洁精,它们都不能把蛋宝宝洗干净。三号碗里的洗澡水是透明的,有点发黄,闻起来酸酸的。
4、认识白醋
介绍白醋:3号洗澡水其实是白醋,白醋是透明的,有点发黄,闻起来酸酸的。白醋是一种调味品,爸爸妈妈做饭的时候可能会用到。它的本领可大了,它能让鹌鹑蛋宝宝变得白白的,还有其他本领呢(此处可播放白醋功效视频或课件)
5、继续试验:
1.教师请幼儿继续做实验:把1号,2号洗澡水里的蛋宝宝也洗干净,这次,要把它们泡在白醋里,让它好好泡泡澡,同时请你仔细观察,看看鹌鹑蛋表面会发生什么神奇的变化。
可以请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观察鹌鹑蛋的变化。
2.观察后集中
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结:鹌鹑蛋在白醋里有冒泡、脱皮的现象。
四、活动延伸
提出问题:如果把鹌鹑蛋宝宝一直放在醋里面浸泡,它会变成什么样?你们想知道么?那就请你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试试看,然后告诉老师你的发现。
试验原理:醋酸与碳酸钙发生发生产生二氧化碳和醋酸钙,活动还可以继续延伸:让孩子知道我们的牙齿如果不经常刷就会像蛋壳一样被腐蚀。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家庭中祖辈的称谓和关系。
2、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要像小兔一样尊重、关心长辈
活动准备:
1、请家长配合带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和孩子在一起的照片,布置成展板。
2、《愉快的一天》挂图。
活动流程:
1、教师装饰好展板后向让幼儿出示让幼儿观察,并自由讨论展板上都有谁。。
2、分别请幼儿向自己的伙伴介绍讲述展板上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讲述;照片上是谁?他们叫什么名字?他们是谁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小朋友哪些地方不一样?你喜欢和他们做什么?谁的年纪大?谁的个子高?
3、你们有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小兔子也有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小兔子和爷爷、奶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4、故事:
《愉快的一天》,出示挂图,让幼儿边看挂图教师讲故事,讲完故事提问:故事中有谁?兔爷爷兔奶奶为什么很高兴?小兔见到爷爷奶奶是怎么说的?他们是怎样去采蘑菇的?兔弟弟对奶奶说了些什么?回家时兔妹妹是怎样说的?
4、教师完整的给幼儿讲一遍故事,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5、请幼儿分享交流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起相处的经验。
6、说一说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是怎样疼你的?你能帮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做什么事情?
7、老师想请一位勇敢的小朋友来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小结:教育幼儿尊敬老人,替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8、、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家庭中的关系、称谓是比较复杂,(如:妈妈的妈妈是谁;爸爸的妈妈是谁…)对此,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称谓和对关系的理解,设计了《祖孙乐》教育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结合展板和故事的形式使孩子引起兴趣,了解之间的称谓和关系,也结合故事,让孩子知道要尊敬老人,平时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锤锤背、拿碗筷、扫扫地…)。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糖葫芦是北方的特色。
2.组织幼儿进行“逛超市'游戏锻炼料幼儿生活实践的能力。
3.在游戏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兴趣。
4.激发了幼儿对糖葫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重点难点
1.认识与了解冰糖葫芦。
2.如何“买”,“卖”冰糖葫芦。
活动准备
1.认识与了解冰糖葫芦。
2.如何“买”,“卖”冰糖葫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播放歌曲《冰糖葫芦》,引起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一).
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吃过冰糖葫芦吗?味道怎么样?
2.教师出示山楂冰糖葫芦,让幼儿仔细观察。
(1).说一说冰糖葫芦是什么样子的?
(2).讨论冰糖葫芦都可以用什么水果做?
3.教师小结:冰糖葫芦是我们北方一种特有的食品,一般在冬天制作,多数以山楂为原料制成,但由于山楂味道很酸,因此会在山楂的外面包裹一层糖,这样味道就变得酸甜可口。现在的冰糖葫芦还有更多的口味,如:葡萄,草莓,黑枣,香蕉等等,都很美味。
(二).《逛超市》游戏
1.教师每次选出6名幼儿并分成两组进行游戏(买冰糖葫芦,卖冰糖葫芦)
2.教师示范游戏过程
3.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并在一旁指导
4.反复进行此游戏,让每位幼儿都能参与到
三.结束部分:
1.播放歌曲《冰糖葫芦》
2.幼儿将买来的冰糖葫芦互送给好朋友
四.活动延伸:
幼儿回到家中向家人讲述“我”知道的美味冰糖葫芦
教学反思
1.在备课时我认为小班的幼儿动手能力较差,因此选用了《逛超市》的游戏,但是如果讲制作冰糖葫芦融入到活动中也许会更棒。
2.在教学前多数幼儿只知道山楂做的冰糖葫芦,通过本堂活动让幼儿有了解到了各种不同的冰糖葫芦,使幼儿收获很大。
3.活动前我准备的不是很充分,冰糖葫芦的卡片模型有些少,到最后有几个小朋友一串糖葫芦都没有得到,心情很不好。
4.活动中我给了幼儿充分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由摸索,使很多幼儿了解到买东西需要花钱的道理,并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因此幼儿配合得很好。
5.如果让我重新组织这堂活动,我会把冰糖葫芦的制作融入到活动中,这样会更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听取了听课老师的建议,我在幼儿分组活动时应当按幼儿的兴趣需要来分配,这样会加大幼儿的自由空间。老师的评价让我对幼儿有了更深的认识,平时要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更多地了解幼儿的内心需要。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利用亲子阅读指导卡,学习提问,并感受亲子陪伴阅读的幸福。
2.体会与父母分离的感觉,知道父母永远是爱自己的。
活动准备
书人手一本、小猫头鹰PPT、猫头鹰头饰、阅读指导卡一张。
活动过程
1.游戏感受分离感觉,初步体验父母的爱。
(情景表演)
师:爸爸妈妈给你去抓老鼠了,你在这儿等妈妈,心里害怕吗?你觉得爸爸妈妈会回来吗?
2.出示书本,亲子共读,再次体验与妈妈的爱
(1)看这幅图,图上有谁啊?
有一天夜里,猫头鹰宝宝们醒来,发现妈妈不见了,他们会怎么想呢?
(2)妈妈不在了,他们是怎么做的呢,他们的妈妈最后有没有回来呢?看了这本书,你们就知道了。这本书的名字叫《猫头鹰宝宝》
(3)共读指导。
幼儿阅读要求:
小小手,轻轻翻;小眼睛,仔细看;小嘴巴,轻声说;
对家长的指导建议:(既阅读指导卡)
①引导宝宝逐页翻看,细致观察。
②读书时有感情,语气有变化。
③适当提问,引导表达。
提问:
①猫头鹰宝宝发现妈妈不在家,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你猜猫头鹰妈妈去干什么了?
②如果你再幼儿园和爱你的老师妈妈在一起,和她一起玩玩具,做游戏,而妈妈去上班,你会怎么想,你是否愿意呢?
(家长回应宝宝,妈妈爱你,老师也爱你,妈妈一定会来接你!你放心)
(4)亲子共读
我们开始读这本有趣的《猫头鹰宝宝》吧。
(5)教师巡回指导亲子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