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汇总九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鱼逃走的有趣经历,知道有朋友是件快乐的事。
2、能仔细观察,寻找“小鱼”并说出它躲藏的地方。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ppt课件、插入教具(小鱼和鱼缸)
活动过程:
一、引入——认识小鱼
1、师:今天林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好吗?
2、出示“小鱼”
师:看到小鱼了吗?这会儿它在哪儿呀?仔细看看,小鱼长得什么样啊?(颜色,脑袋,眼睛)
小结:这是一条圆圆脑袋,黑黑眼睛,全身红彤彤的小鱼。告诉你们,这条小鱼还有一个神奇的本领,它不仅可以生活在水里,还能跳出水面,游到它喜欢的朋友身边哦!谁愿意做它的好朋友呢?
3、交朋友
师:你们都愿意和它做朋友,于是小鱼决定逃走了,它从鱼缸里“吱溜”一声逃了出来,小鱼小鱼逃走了,小鱼小鱼躲在哪儿,睁大眼睛仔细看,吱溜,吱溜……小鱼躲在哪里啦?
师:小鱼跟你们做了好朋友,它觉得有朋友真是件开心的事,要比一个人呆在鱼缸里快乐多了,所以它不想回鱼缸了,它要和你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好不好?
小鱼说今天它来躲,你们来找,好不好?等一会儿小鱼先来躲,你们把眼睛蒙蒙好,林老师念儿歌,儿歌念完小鱼就躲好了,然后你们睁大眼睛看小鱼躲在哪儿了,好不好?
好,准备,游戏开始了,闭上眼睛,吱溜,吱溜,小鱼逃走了,吱溜,吱溜,小鱼这会儿在这儿,吱溜,吱溜,小鱼溜走了,睁大眼睛仔细看,小鱼小鱼躲在哪里?
二、学会观察和分辨
1、第一幅图
师:小鱼躲在了哪儿?你从哪儿看出来它是小鱼的?
小结:这么多的糖果跟小鱼长得很像,可是还是被你们找到了,小朋友们真棒!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摸摸小鱼的尾巴。
2、第二幅图
师:小鱼躲在了哪儿?你从哪儿看出来它是小鱼的?它和花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小朋友们真厉害,小鱼藏得这么好都被你们找到了。它不甘心,还想和你们玩一次。
3、第三幅图
师:这次小鱼躲在了哪儿?躲在哪一盘水果里?它是怎么打扮自己的?它为什么这样打扮自己?我们小朋友也来做做小鱼扮成草莓好吗?
小结:小鱼好聪明,它把自己装扮成一个草莓,简直和真的草莓一模一样,可是还是被我们的小朋友发现了,所以他说要重新找一个更加隐蔽的地方躲起来。
4、第四幅图
师:小鱼躲好了,我们小朋友睁大眼睛仔细看看吧!小鱼在哪儿呀我们来看看,好,我们来看看谁能指出那条小鱼呢?
你们怎么知道这么多小鱼里这条是我们要找的吗?
小结:好了,小鱼说:“今天的游戏就玩到这儿吧!”他要回池塘找他的朋友们了,我们小朋友也去找自己的朋友吧!
小百科:鱼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羊角球的一物多玩,发展走、跑、跳、平衡等基本动作。
2、提高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3、综合练习走、跑等动作。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羊角球人手1个、录音机磁带、大灰狼头饰、长绳一根围住羊角球做羊圈。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1、幼儿随《健康歌》的音乐作准备活动。
2、教师带幼儿一起做模仿动作。
二、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
(1)讲故事《老爷爷的小羊》引起幼儿兴趣:老爷爷养了很多小羊,每天带小羊出去吃草,可是这几天老爷爷病了,没法带小羊去吃草,小羊在羊圈里都饿坏了,怎么办呢?请幼儿帮忙放羊。
(2)带幼儿做赶小羊(羊角球)的游戏,把羊角球滚出羊圈。
2、与小羊一起玩。
(1)练习骑羊角球、滚羊角球、坐拍、举起、蹲下、趴在上面揉球等动作。
(2)试一试别人的好方法。
(3)重点练习背“小羊过河”。
3、幼儿创造性的玩羊角球。
(1)幼儿玩“骨碌骨碌碰”做滚玩羊角球的游戏。
(2)幼儿背羊角球。
(3)幼儿抱羊角球。
(4)幼儿趴在小羊身上滚羊角球。
4、和小羊一起休息。
(1)“小羊累了,让我们和小羊一起休息一下吧。”
(2)“小朋友知道吗,小羊最怕的是谁呀?”“大灰狼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小羊,把小羊平安地送到老爷爷的羊圈里。”“现在就让我们来练练本领吧。”
(3)第一次带领幼儿练习游戏:先骑羊角球,再背小羊过河,最后把小羊赶(滚)进羊圈。
(4)第二次集体游戏。前提出要求“大灰狼来了不能慌,不能把小羊丢了,小心别掉进小河里。”放大灰狼音乐,幼儿游戏。
(5)庆祝胜利,唱歌:《我爱我的小羊》。
三、放松部分。
带幼儿做“抻拉面”的游戏放松身体,结束教学活动。
活动反思:
虽然幼儿年龄小,但在活动中,通过“帮老爷爷放羊”、“大灰狼来了”的情境贯穿活动过程,幼儿情趣高涨、表现积极。活动也充分运用音乐如《健康操》、《滚小羊》、《大灰狼来了》的音乐,给活动带来了更多意境和乐趣。幼儿通过游戏增强了自信,从而更加喜欢幼儿园。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主动观察、了解橙子和橘子的外形特征,比较出它们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培养孩子探索的欲望。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橙子和橘子若干。
2、集体记录观察表两张(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活动过程】
1、我知道的水果。
师:我们一起认识了许多水果,你都知道现在冬季有哪些水果吗?
鼓励幼儿畅所欲言,介绍自己知道的冬季盛产的水果。
2、观察橙子和橘子并进行记录。
(1)橙子和橘子,实体出现。
师:我带来了两种好吃的水果,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好吗?
师:这是什么呢?(橙子、橘子)
(2)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找出它们相似的地方。
师:我们来找一找它们相似的地方,都有哪些?你可以用手去摸一摸。
教师请幼儿下位置观察,分成3组。
(3)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将幼儿所讲的内容在大表格中进行记录。
小结:两种水果的.颜色都是橘黄色的,里面的蒗也都是一粒粒的,尝起来都是甜甜酸酸的。
3、引导幼儿观察橙子和橘子,观察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并记录。
(1)师:刚才,我们找到了他们许多相似的地方,现在我们来找一找它们不一样的地方有哪些?并且把它记录在记录表格中。
(2)幼儿观察并记录。
(3)师请个别小朋友上前介绍记录表,并将幼儿的发现记录在大表格中。
小结:虽然它们都是水果,可是它们却有着不同的地方。橘子的皮只软软的,是可以用手剥的,而橙子的皮是硬硬的,是需要用刀切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摸,看,闻的方法总结出苹果的特征。
2、训练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3、培养幼儿从小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挂图让幼儿自己洗手,洗苹果。
活动准备
黑色袋子一个,苹果若干,挂图。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苹果的黑色袋子,请幼儿猜一猜里面会是什么?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2、请几个幼儿把手伸进袋子里面摸一摸感受一下,并说出他们摸到的东西会是什么,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3、以变魔术的形式变出苹果,激发幼儿的兴趣。
4、引导幼儿观察苹果的形状,颜色并闻一闻它的味道,总结出苹果的特征。
5、让幼儿找一找教室里什么东西是圆的,什么东西的颜色是红色的。
6、教师变出另一个苹果让幼儿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一个大,一个小)
7、夸奖幼儿,决定把苹果分他们当奖励,这时提问:“小朋友们在吃苹果之前要做什么?为什么呢?”
8、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提问:(1)苹果让手脏的小朋友碰它了吗?
(2)哪些小朋友得到了苹果?他们怎么做才得到的苹果?
(3)如果不洗苹果就吃了它会有怎样的后果?
(4)平日里我们在饭前便后应该怎么做?
9、教读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加强幼儿要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10、带领幼儿洗手,洗苹果。
11、幼儿吃苹果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做游戏《我是一个大苹果》
附儿歌:
《我是一个大苹果》
我是一个大苹果,
小朋友们都爱我。
如果想要吃掉我,
请你先去洗洗手,
要是手脏别碰我。
教学反思
在最后一个环节可以让幼儿 把洗好的苹果拿到大中班去,请大哥哥大姐姐尝一尝,并告诉他们是已经洗干净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圆形、三角形和其他图形组合的方法画冰淇淋。
2、知道吃冰淇淋是消暑的一种方法。
3、感受色彩对比。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学习用圆形、三角形和其他图形组合的方法画冰淇淋。
学习用圆形、三角形和其他图形组合的方法画冰淇淋。
活动准备
1、 《小朋友的书·美工》
2、 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激发兴趣
夏天你最喜欢吃什么?吃了有什么感觉?你吃过哪些冰淇淋?
二、出示范画,欣赏观察
1、教师出示“冰淇淋一家”的范画,引导幼儿欣赏。
提问:“冰淇淋一家”长得什么样?你觉得像什么?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重点观察
冰淇淋的不同系形状以及不同花纹。
三、提出要求,演示步骤
1、构图要求
你想把冰淇淋爸爸画在纸的什么地方,冰淇淋妈妈画在纸的什么地方,小冰淇淋画在纸的什么地方?
2、绘画步骤
先画几个三角形,在选择其他图形组合成不同的冰淇淋,画出冰淇淋的组合。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使用《小朋友的书·美工》“冰淇淋一家”,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冰淇淋样式进行会绘画。
2、注意画面的位置布置。
3、启发幼儿联系生活经验,积极想象,在冰淇淋上插上各式水果造型,并给冰淇淋一家穿上漂亮的衣服。
你想给冰淇淋爸爸、冰淇淋妈妈、小冰淇淋分别穿什么颜色、什么花样的衣服?
五、展示作品,互相欣赏
请幼儿把各自的作品放到作品展示区,师幼一起欣赏幼儿作品。
反思
是一个美术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学习用圆形、三角形和其他图形组合的方法画冰淇淋,并知道吃冰淇淋是消暑的一种方法。首先我用谈话的方法来让幼儿提高兴趣。对于吃,孩子是最喜欢的,他们很积极地说出了自己消暑的办法,对于吃冰淇淋,他们都非常的有同感。在后面的教师示范中,幼儿也能讲出冰淇淋的特点。但是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于图形的绘画掌握的不好,以至于在绘画的过程中,很多孩子都不能很好的画出冰淇淋一家,细节部分需要老师多次指导。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的嗅觉感官经验较少,他们对气味的概念停留在好闻与不好闻、香与臭的水平上,即便有也是潜意识里积累的,很少有探索各种物品气味的机会。通过这次探索活动“气味瓶”,旨在给幼儿提供一个积累嗅觉经验的机会,让幼儿了解各种物品的气味。
【活动目标】
1.学会用鼻子闻物体的气味,发展感知能力。
2.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要爱护自己的鼻子。
【活动准备】
每组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别装有:香水、香油、臭豆腐、酱油、醋、酒、蜂蜜等,尽可能的提供有各种气味的物品。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气味的感知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鼻子有什么用吗?”(呼吸、闻气味)拿起一只瓶子,“假如我想知道瓶子里有什么东西,应该怎么办呢?”(看或闻)
2.引导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的气味。
(1)“桌子上有很多的瓶子,你们知道里面都是些什么吗?”
(2)请小朋友打开瓶盖,闻一闻瓶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闻好一个盖好,再换其它的瓶子闻,等一会儿告诉大家,你闻到了哪些气味?
(3)幼儿交流自己刚才闻到了什么气味。
(4)老师请每组一个小朋友找出醋的气味?(或其它气味)的瓶子,看谁先闻出来。
3.引导幼儿讨论、扩展经验。
小朋友你在家里或别的地方还闻到过什么气味?请你告诉大家。
你最喜欢闻什么气味?不喜欢闻什么气味?为什么?幼儿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气味,鼻子能告诉我们各种各样的气味,帮助我们辨别不同的东西。
4.总结
讨论怎样保护鼻子启发幼儿回忆以往碰伤鼻子或感冒的 感觉,进行讨论,谈谈保护鼻子的方法。
教师小结:我们的鼻子很有用,可以呼吸,还可以闻到很多的气味,所以我们要保护自己的鼻子。知道不挖鼻孔,不把异物塞入鼻孔,活动时注意不撞击鼻子,积极参加锻炼,增强体质等
【活动延伸】 在娃娃家的厨房里放上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别装有:香水、香油、臭豆腐、酱油、醋、酒、蜂蜜等,制成“气味瓶”,让幼儿辨别各种气味,并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来表现不同的雨,培养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2、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画纸人手一份,油画棒每人一份。
2、每人一双雨靴,一件雨衣。
3、事先带幼儿观察过下雨的过程,掌握有关雨的知识信息。
活动过程:
一、出示“雨具、雨衣,雨靴”,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师:这是什么?师:为什么今天小朋友都带了雨衣上幼儿园呀?师小结:对。
2、前天老师还和你们一起观察过下雨的过程是不是?(幼齐答:是)请小朋友想一想,雨是从哪儿落下来的呢?师:雨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知道吗?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雨是一滴一滴的,什么时候雨是一根一根落下来的?
3、师小结:看来小朋友在观察下雨过程时很仔细。的确,当下小雨时它是一滴一滴的落下来的,而下大雨时则是像线一样一根一根的落下来,如果刮着风的话,雨还会斜着落下来,有时向左斜,有时向右斜,好像在跳舞一样。我们来学一学雨落下来的样子好不好?
二、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雨。
三、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表现下雨的过程。
师:刚才我们说了说雨,还学了学雨落下的样子,现在我们来画一画雨好吗?师:我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画,先画小雨好吗?(好)教师边示范画法,边讲解:下小雨了,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一滴一滴落在地上,下大雨了,哗啦啦,雨像是线一样一根一根的落下来,刮大风了,雨被风吹得都斜了过来。刚才我们说到的就是这三种情况,下面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练习画下雨。教师和幼儿一起边说边作画空练习。
四、幼儿大胆作画,教师指导。
(1)师:教师发现小朋友在空中画的雨非常的好看,我们把它们请下来,让它们飞到我们的画纸上来,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好吗?画的时候,请大家还是先画小雨,再画大雨,然后画刮风时的雨。
(2)幼儿进行创作,教师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五、展示交流。
(1)展示全部作品,幼儿相互欣赏。
(2)师:你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
绘画《下雨了》教学反思
绘画《下雨了》是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所以本节活动我不但把让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来表现不同的雨作为重点,而且我把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也同时作为本次活动的另一个重点,并以情感体验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活动中。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2、 乐意用动作、表情,表达对小鸡和鸡妈妈的喜爱之情。
3、 在游戏中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
4、 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动物卡片、鸡妈妈头饰、小房子、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音乐导入,情景设置
小朋友跟随老师来到一片大草地上,小朋友扮演鸡宝宝,老师扮演鸡妈妈带领幼儿在草地上捉虫子,捉完虫子鸡宝宝要找鸡妈妈一起回家了。
二、学习歌曲
1.出示道具(小房子,里面住着小狗)
小鸡: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小鸡敲门找妈妈。
小狗:汪汪汪汪,汪汪汪汪,你的妈妈不在这,我们去找吧!
教师带领幼儿重复几次,说清小狗的话,增加幼儿印象。
2.钢琴伴奏,将小狗的话与音乐相融合,让幼儿说清楚,慢慢,准确的唱出歌词与旋律。
3.角色扮演
老师扮演小狗,与幼儿互动唱出这段歌词,互换角色进行歌唱,反复几轮,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
4.幼儿搭火车去找鸡妈妈,陆续来到小猪,小猫家,同样的音乐,同样的词带领幼儿哼唱。
三、游戏:小鸡找妈妈
幼儿自主选择扮演小鸡,小狗,小猫,小猪,分别呆在各自的房子里,分角色进行歌唱。
最后集中所有幼儿,在一个房子里找到鸡妈妈。时间允许可以进行两遍。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知道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了解一些元宵习俗。
2.进行猜谜游戏,体验快乐。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材料准备:
1.花灯的图片。
2.谜语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花灯,引出主题
小朋友今天陈老师带来了很多花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二、知道元宵节及一些习俗
1.什么时候我们看花灯?——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2.除了看花灯,元宵节还要干什么?——吃汤圆、猜灯谜、舞龙舞狮
3.教师讲解这些习俗的意义。
三、猜灯谜
师:我们也来猜猜灯谜吧,看看谁最厉害!
师幼猜灯谜,猜对的奖励一个纸折的小兔灯笼!
反思和建议: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小班孩子的印象中只有吃汤圆,为什么要吃汤圆?元宵节还有哪些习俗呢?我们的孩子很少接触,知之甚少。我们的传统节日正被大家所忽略,所以在本周周末活动开展了一个迟来的元宵节活动。根据小班孩子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我利用正月十五拍来的花灯照片和图片给孩子直接的感官冲击,并让他们在看一看、说一说中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并知道是“团团圆圆”“期盼来年顺利”的意义。
在猜灯谜的游戏中达到高潮,孩子们积极踊跃,因为猜对了可以得到一个兔子花灯,他们非常喜欢!通过本次活动相信孩子们对元宵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