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

发布于:2021-07-11 21:46:49 作者:

【必备】幼儿园教案集锦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幼儿园教案集锦6篇

幼儿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感官参与,帮助幼儿理解喜怒哀乐时,眉、眼、鼻嘴的特征变化,初步掌握人物面部表情变化规律。

  2.学习运用线条、色彩和形状,初步绘画出人物生动而丰富的表情。

  3.鼓励幼儿细致观察,激发其对人物画的绘画兴趣。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幼儿用具准备:绘画纸、彩笔、五官操作教具、小镜子。

  2.教师教具准备:音乐、展台。

  教学过程:

  1. 师生共同演唱歌曲《表情歌》,在游戏情景中体验高兴、害怕、生气等情绪。

  2. 出示表情拼图,请幼儿根据需求,自由选择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脸型和五官造型来进行拼摆。

  3. 交流小结:你拼摆出的"脸儿"是什么样的表情,照着小镜子学一下。

  4. 提问:这样的表情说明他心里怎么样,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幼儿回答:皱眉的表情说明他不开心,他一定是找不到自己的玩具了;哈哈大笑的表情说明他非常开心……

  5. 教师小结:我们的心里藏着一间小房子,当你不开心时,小房子里就会黑黑的,塞满了东西,感觉闷闷的堵堵的。如果这样下去时间一长,人就会生病。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像出去走一走、听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好朋友在一起等,让小房子打开窗,投进阳光,真正让自己快乐起来。

  6. 提供绘画材料,请幼儿自由绘画有趣的脸。(教师提出绘画要求:幼儿边照镜子边做出各种表情,启发其认真观察眉、眼、鼻、嘴的特征变化,并主动尝试绘画创作。)

  7. 幼儿间讲述自己的美术作品,游戏:学一学(模仿好朋友画纸上的面部表情)。

  8. 自然下课。

  活动延伸:

  1. 亲子绘画活动:微笑的妈妈,打呼噜的老爸。

  2. 幼儿园季节课程:小树叶的表情。

  3. 结合日常生活,启发幼儿善于观察,会简单的自我排解烦恼和帮助好朋友疏通不良情绪。

  4. 在区角游戏区投放操作材料,提供继续深入、持久地探究人物面部表情变化的规律。

  5. 名画欣赏:达芬奇《蒙娜丽莎》,毕加索《梦》,蒙克《呐喊》等。

幼儿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让幼儿练习双脚向前跳,发展其腿部的力量

  2、培养幼儿爱护青蛙等小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准备小青蛙头饰(与幼儿参与人数相等)

  2、用纸条做出小虫,水桶若干个

  教学过程

  1、出示青蛙头饰,在活动前丰富幼儿对青蛙的了解。

  知道青蛙是益虫,专门捕捉,是田里的英雄。并知道不能捕捉青蛙。

  2、师讲解并示

  范游戏规则

  小青蛙,你们都是捉害虫的小英雄,现在农伯伯辛辛苦苦种的稻谷又要被害虫侵害了,我们快跳到田里去消灭它们。

  师规范的做跳跃动作,(学小青蛙跳跃的动作)让幼儿模仿。发现有害虫时应蹲下将害虫捡到小水桶里

  3、发出口令将幼儿分成小队向前行进跳,到“稻田”里捉“害虫”。跳进“稻田”内可不排队自由跳跃活动,可模仿小青蛙的叫声“呱呱”。

  4、要求幼儿不可与同伴争抢,不推同伴

  5、活动结束提醒幼儿多喝水,以避免活动后的水分流失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动作的暗示帮助下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对妈妈的热爱之情。

  2、大胆创编,能将自己会做的事创编到歌曲的“我会…”处。

  3、增强自我服务的意识,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磁带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时候,都是妈妈帮你们做好多的事情,现在你们都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应该怎么办?你们平时在家都会做哪些事呢?

  2、教师范唱歌曲,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歌曲内容。

  (1)播放磁带,请幼儿欣赏。

  教师:有一首歌叫《不要麻烦好妈妈》,我们一起听一听歌里的小朋友都会做哪些事?

  (2)教师范唱,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教师:歌曲叫什么名字?歌里的小朋友自己都会做哪些事?

  3、幼儿学唱歌曲,体验幼儿所表达的对妈妈的爱。

  (1)在教师动作的帮助下,幼儿听音乐学念歌词。

  (2)在幼儿用书中图画的帮助下,幼儿再次熟悉歌词。

  (3)启发幼儿听音乐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至3遍。

  教师:你们爱不爱自己的妈妈?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告诉妈妈,现在我们长大了,不再麻烦妈妈了呢?

  4、教师引导幼儿结合自己能做的事,创编歌曲“我会”处。

  (1)教师:我们除了会自己穿衣服、穿鞋袜,自己梳头发、叠被子,还会做哪些事呢?我们一起试试编到歌里。

  (2)教师根据幼儿的反馈提炼歌词,带领幼儿演唱集体创编的歌曲。

  5、拓展谈话内容,延伸爱妈妈的情感,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

  (1)教师:我们都很爱自己的妈妈,怎么表达我们对妈妈的爱呢?

  (2)小结:我们要像歌里唱的那样,不再麻烦好妈妈,自己的事儿自己做。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触摸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2、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并能准确地说出图形的名称。活动准备:学具: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颜色相同)教具:几何图形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堂。

  老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要跟很多不一样的图形宝宝做朋友,好不好呢?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们,你们都认识什么样的图形宝宝呢?

  (幼儿回答)

  老师:今天呀,老师带了一位可爱的'宝宝跟小朋友们做朋友,现在老师就把它请出来吧!

  (老师出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二、初步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老师:小朋友们请看,这个宝宝可爱吗?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图形宝宝吧!

  老师:这些图形宝宝是一样的吗?

  老师:对了,他们的形状不一样;这个是圆形,就像大大的月饼一样的形状,我们一起来说出这个图形宝宝的名字来——圆形。

  老师:这个是正方形,就像我们会玩的玩具魔方一样,我们一起来说出这个图形宝宝的名字来——正方形。

  老师:这个是三角形形,它有三个尖尖的角,我们一起来说出这个图形宝宝的名字来——三角形。

  三、练习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老师:那小朋友们仔细的看一看,这是什么呀?(出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拼成的的画)

  老师:这幅画里小朋友们你们能找出都是用什么形状组成的呢?

  (幼儿回答)

  老师:对啦,我们今天这位图形宝宝呀是由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宝宝告诉老师它很喜欢小朋友们,所以它带了许多礼物给小朋友们,我们去看看是什么礼物吧!

  (老师出示各种图形的片片)

  老师:小朋友们看,图形宝宝给我们带了什么礼物呀?那小朋友们能不能告诉老师这些片片都是什么形状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是什么形状呀?那这个呢?

  (幼儿回答)

  老师:刚刚小朋友们回答的都很棒,现在老师要把礼物发给小朋友啦!小朋友们仔细的摸一摸自己的片片礼物,等下老师想要请小朋友们告诉老师自己的礼物是什么形状,发言之前要干什么呀?对啦,要先举手,看哪个小朋友把手举的很端正,老师就叫他来回答。

  (老师点名让几个小朋友回答)

  四、活动小结。

  老师: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图形呢?我们认识了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对不对,那小朋友们要记住这些形状,也要跟我们的图形宝宝做好朋友,好不好?

  五、活动结束。

幼儿园教案 篇5

  一、设计意图

  按照皮亚杰学派的观点,对数的认识属于儿童逻辑—数理经验,这类经验来源于动作,而非物体本身,具体来说幼儿对于书概念的认识来源于计数活动。

  我们经常看到在平时幼儿能熟练地唱数,他们会唱:“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等儿歌,但会唱数并不等于他们已经理解数量,如数到“5”,报出的总数常常会是“6”,其实这是幼儿不明白数数时最后一个数词所代表的是集合的总数,不理解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幼儿学习某些概念是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逐步领悟和理解的,而不是靠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依据班级孩子的实际情况结合正在开展的“好吃的食物”主题,设计了“听声音数糖”的活动。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我采用的默数的方法,同时通过反复练习让孩子明白数数时最后一个数词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在活动中更添加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多一”或“少一”,并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表现进行开展。这也是此活动中的一个创新点。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提高幼儿对数的实际意义的认识,知道最后一个数词代表集合的总数。

  2、通过“听声音”默数10以内的数,并能找出相应的数字,尝试着了解“多一”或“少一”的数概念。

  3、鼓励幼儿积极、大胆的参与游戏活动。

  重点:让幼儿在游戏中反复感知最后一个数词代表集合的总数。并能在游戏中尝试着了解“多一”或“少一”的数概念。

  难点:对于孩子来说,第二个游戏是有难度的,因为要把默数的结果记在心里然后再去站板板是有一个过程的,老师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孩子错了,如果遇到有错误可以当场验证,帮助孩子理解站板板的意思。

  三、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板板6——8块,上面写有数字;

  2、糖罐子一只(最好是铁罐);糖果若干。

  经验准备:

  在此次活动前孩子们要知道什么是默数,并有过练习作为基础。

  四、活动过程

  玩法一: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糖罐和许多糖果,我们一起来玩“听声音数糖果”的游戏。小朋友分成两组:南南组和西西组,我们要比比看哪组的孩子最棒。

  小朋友必须用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老师请到才能大声站起来大声告诉大家。(听到放进的是几颗糖,并要及时验证)

  五、游戏规则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的哦。

  2、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老师请到后才能大声站起来回答

  【此游戏主要是让孩子熟悉游戏玩法和规则,学习默数,并在游戏中通过检验,反复感知和理解最后一个数词是代表一个集合的总数】

  玩法二: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的板板,上面有数字哦,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几呀?”

  (老师一边放板板,一边让孩子认认板板上的数字)

  “这次游戏和刚才的不一样了,小朋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有这个数字的板板。

  游戏规则: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的。

  2、老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3、踩板板时不能拥挤,用脚碰到就可以了。

  【默数是中班上期孩子不常用的数数方法,但因为其具有“神秘性”,所以幼儿非常喜欢这样的方式。听完数字后不能马上报出答案,而是要捂住嘴巴等到命令后才能去踩相应数字的板板,小小的一个动作既帮助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又让他们沉浸在游戏情节中。】

  玩法三:

  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一个更加有难度的游戏,也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扔了几颗糖,听完后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要跑道比这个数字多一的板板上,站对的孩子老师要来抱一抱她哦。还有好吃的糖果奖励。

  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玩“少一”的游戏。

  游戏规则: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的,用耳朵仔细听声音。

  2、老师说“开始”,小朋友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第一则玩法让孩子熟悉了规则和玩法,第二则玩法让孩子进一步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那是否可以在第三种玩法中让孩子尝试体验“多一”或“少一”的概念。整个活动贯穿着“形式不变内容变”的设计原则,让孩子反复练习却不感到枯燥乏味。】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探索软棒的多种玩法,发展幼儿钻爬、跑跳、投掷等运动技能。

  2、体验玩软棒的乐趣。

  3、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4、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

  探索软棒的多种玩法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平衡桥、攀登架、跨栏、流星球、软棒、玩具蜘蛛、孙悟空胸饰、活动背景音乐。

  2、置衣筐、擦汗毛巾。

  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色,激发兴趣

  1、教师带上“孙悟空”胸饰:瞧瞧,我是谁?你们愿意做我花果山上的小猴儿们吗?好,那就跟俺老孙去花果山咯,孩儿们,走!

  2、热身律动。

  3、到了花果山了,俺老孙有件礼物要送给你们。(出示“金箍棒”)

  二、百变金箍棒

  1、金箍棒,俺老孙可以玩出很多不同的玩法,等会请小猴子们每人拿一根“金箍棒”也来玩一玩,看谁玩的方法最最多。

  2、幼儿探索尝试,教师指导,重点启发幼儿一物多玩。

  3、集中幼儿,进行集体交流。

  (1)你刚才是怎样玩的?谁和他玩得不一样?

  (2)教师小结:“金箍棒”的玩法有那么多,待会你还可以去试试其他小猴子的玩法。

  (3)幼儿再次尝试,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更多的玩法。

  (4)观察幼儿运动量,适时提醒幼儿脱衣擦汗。

  三、勇战蜘蛛精

  1、呀,不好,盘丝洞里的蜘蛛精想出来做坏事,我们拿好金箍棒去除掉他们吧,你们看妖怪给我们设置了那么多障碍,一条是山路,要钻过山洞;中间一条怎么过去?(跳、跨);还有一条是水路,需要走独木桥。

  2、到达妖怪洞口,我们站在黄线后面将金箍棒变成宝剑射进洞口,看准洞里的蜘蛛精,用力射进去,记住千万不要碰到蜘蛛丝哦。射好之后赶紧跑回来,再拿一根金箍棒选一条小路再去打另外山洞里的蜘蛛精,好吗?

  3、妖精被我们击中了,太棒了,我们胜利了,快拿回我们的金箍棒,我们还要一起陪唐僧西天取经去呢。(音乐:白龙马)

  活动反思:

  金箍棒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孩子们从小就对孙悟空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小就喜欢玩金箍棒。到了中班,大部分幼儿已经掌握了金箍棒的很多玩法,结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我把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放在花样玩金箍棒上,尊重了孩子的个体差异,更调动起了孩子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兴趣。

  首先教师扮演孙悟空小朋友扮演小猴:你们看我是谁?我是美猴王,请我的小猴戴上头饰。

  其次鼓励幼儿多尝试各种玩法。教师:你们能想出玩纸棒的各种方法吗?比一比谁的办法最多,本领最大?双脚立定跳过纸棒、用纸棒当马骑、用手托着纸棒走路、用纸棒“击剑”等。接着把纸棒都摆成小河,跟着猴王一起来学习跨跳过小河。通过玩游戏:过河运果子请幼儿背上小篮子,自由选择不同难度的路径运果子,分小组强调跨跳过小河的规则,同时比一比哪一组幼儿运回的果子最多。

  角色道具吸引幼儿,游戏贯穿引导有趣。玩枪弄棒可以说是男孩的最爱,而本节活动教师与幼儿始终以“孙悟空和孩儿们”的角色探索,通过环环相扣的情景,使一根“金箍棒”可以变换多种玩法,可以百变,可以拼摆,幼儿在自由的玩耍中时时感受着新奇和快乐。整个活动体现了探索在前。教师在活动中充分尊重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分层次引导幼儿探索金箍棒的各种玩法,使走、跑、跳、钻、爬、抛接、平衡等各种动作都得到锻炼,促进幼儿身体协调发展。有个人,有合作,有集体,不同的形式,由易到难的要求,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创造欲,而且培养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和竞争意识。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中班教案

下一篇:幼儿园小班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