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

发布于:2021-08-06 02:59:06 作者:

关于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汇编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汇编7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四散追跑的能力,锻炼幼儿下肢力量,

  2、提高听力和数数能力、敏捷的反应能力和动作速度。

  3、幼儿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并获得其中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老狼、小羊头饰,宽阔平坦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给幼儿讲故事:山上有一只大灰狼,上午它在家休息,到了中午十二点,他就会出来捉羊吃,所以小羊在山上玩耍时,就会经常问:老狼老狼几点了?如果老狼说:八点了。小羊就继续玩,如果老狼说:十二点了,小羊就会四散跑开,不让老狼捉到自己。你们想不想玩这个游戏呀?

  (二)教师说游戏规则,开始游戏。

  一人扮老狼,捂着眼面朝着墙,其余幼儿扮小羊站在老狼背后。游戏开始后,小羊开始问:老狼老狼几点了?老狼回答:九点了或七点了。小羊继续问老狼老狼几点啦?老狼大声说十二点啦!这时候,小羊四散跑开,因为老狼一报十二点就意味着追捕开始了。如果有一只小羊被老狼抓住,被捉住的小羊再扮演老狼,游戏重新开始。

  (三)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要注意幼儿的安全,不要让幼儿拥挤。

  教学反思:

  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个民间游戏,它情节简单、有趣,游戏中角色扮演深受孩子的喜欢,其次规则简单,游戏中的问答对话,既是规则又是师幼互动的桥梁,老师在与幼儿对话的同时,能合理、有趣地把握游戏节奏与运动频率。最后,它的运动技能以跑、急停躲避为主,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一种运动方式,在奔跑中释放自由、愉快而奔放,体现了幼儿这个年龄段的运动特点,喜欢奔跑、喜欢被逗引。对性格内向不爱活动的幼儿,我要多鼓励他参与到活动当中。小班幼儿喜欢有情节、有角色扮演的民间游戏,对此我对民间游戏进行了筛选,最终选择了老狼老狼几点了。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小班幼儿是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自己的身体越来越感兴趣。但小班幼儿缺乏生活经验,身体又容易受到伤害。鼻子是人的重要器官之一,让幼儿了解有关保护鼻子的知识非常有必要。设计本节活动,让幼儿在“闻闻”、“说说”、“听听”等有趣的活动中了解鼻子以及保护鼻子的方法,使幼儿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目标:

  1、尝试用鼻子辨别不同的气味,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

  2、引导幼儿了解简单的保护鼻子的方法。

  3、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无鼻子小娃娃图,消毒液、花露水、醋、牛奶、酒、臭豆腐、蒜泥分别装瓶,制成气味瓶,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引导幼儿说出鼻子的位置和作用。

  1、出示小娃娃,引导幼儿指出鼻子的位置。

  小娃娃五官中缺少了什么?娃娃的鼻子应该贴在什么地方?你来帮他贴上吧!小朋友的鼻子在哪儿呢?(师:好宝宝,我问你,你的鼻子在哪里? 幼:x老师,告诉你,我的鼻子在这里。)

  2、说说鼻子的作用。

  鼻子有什么作用呢?(呼吸、闻气味)你都闻到过什么味?

  二、 出示气味瓶,气味真正多,知道鼻子帮助我们闻到了各种气味。

  1、观察气味瓶(消毒液),引起幼儿兴趣。

  刚才,我的好朋友给了我一瓶东西,大家帮我猜猜是什么?怎样才能知道呢?(看一看、尝一尝【提醒:不能随便品尝不认识的食品】、闻一闻等)

  2、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正确的闻味方法。

  老师将鼻子靠近瓶口被呛到(咳嗽),再和幼儿探讨正确的闻味方法:手在瓶口上方轻轻扇动。

  3、请小朋友们用正确的闻味方法辨别气味瓶中不同的气味,说说闻到了什么气味。和小朋友交流自己的感受。

  三、听故事《翘鼻子鲁鲁》,帮助幼儿了解保护鼻子的方法。

  1、引导幼儿看图听故事。

  讨论:鲁鲁做的对吗?为什么?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鼻子?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不往鼻子里塞东西、不要用手抠鼻子、玩耍时要注意避免碰撞鼻子、流鼻涕时要及时擦等等。

  教师适时引导幼儿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并请个别幼儿示范。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反思到这节课有着不足的地方,魏老师的点评更是让我茅塞顿开,这节课我应该让孩子多说(放开让孩子说) 多做 多练(说完让孩子练习体验),老师不要限制包办,在第二个环节让孩子闻气味中,我就应该顾及到每个孩子,让他们都闻一闻 说一说。在课前准备所需东西时也要考虑到是否每个孩子都能操作到,操作的材料要丰富。在教育孩子保护鼻子的环节中,我应该让孩子们去思考,让孩子们去说一说结果。科学是比较严谨的,一定要让孩子先猜想在验证。魏老师到位的点评让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又有了一个更大的提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游戏目标:

  1、愉快地跟学歌曲,并初步学习音乐游戏、《妈妈和乖乖》。

  2、初步知道袋鼠的主要外形特征。

  游戏准备:

  1、扮演袋鼠妈妈的服装,袋鼠玩具一个(大布袋也可替代)。

  2、歌曲录音磁带《妈妈和乖乖》。

  游戏过程:

  1、教师扮演袋鼠妈妈: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你们看我的肚子上有什么?它有什么用?""我们袋鼠是怎么走路的?"幼儿学袋鼠条,体验袋鼠走路的特点。

  2、学唱歌曲《妈妈和乖乖》:

  教师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师:"乖乖是谁呀?"幼儿跟着教师有节奏地朗诵儿歌,理解"相亲相爱"。

  "这首儿歌还可以编成一首很好听的歌曲,歌曲名字叫《妈妈和乖乖》"。

  3、教师示范演唱歌曲。

  幼儿学唱歌曲。

  建议与提示: 在学会音乐游戏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改变游戏规则:袋鼠乖乖比袋鼠妈妈多一个,当音乐停止时,没有找到妈妈的乖乖停止游戏一次。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拓印的方法作画。

  2、感受树叶印画的美感,体验印花活动的乐趣。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落叶、各色颜料、抹布、画有大树轮廓的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秋天到了,小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了下来,一会儿飘到这儿,一会儿飘到那儿,你们瞧,今天小树叶宝宝都飘到了我们班来,让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到大树妈妈的身边去吧。

  二、教师出示颜料、树叶、画有大树轮廓的纸,边讲解边示范拓印,幼儿观察。

  1、师:轻轻地拿起树叶宝宝,在颜料里轻轻地压一压,然后在大树妈妈的身上亲一亲,你瞧,是不是印好啦?我们再换一片树叶,在颜料里轻轻地压一压,然后在大树妈妈的身上亲一亲,你瞧,又一片树叶树叶印好啦。

  2、印好后给大树妈妈穿上厚厚的棉袄(在大树的树干上均匀的涂上颜色)。

  教师示范涂色树干,提醒幼儿要涂得均匀一些。

  3、教师讲解操作要点:先将叶子轻轻地蘸好颜料——压印时,要将叶子放好后,一只手放在叶子上轻轻地往下压;——提醒幼儿换颜色时,不要将颜料滴在操作纸上。印好后给大树妈妈穿上厚厚的棉袄(在大树的树干上均匀的涂上颜色)。

  三、幼儿尝试拓印,讨论交流 。

  1、幼儿尝试拓印,教师观察指导。重点指导能力差的幼儿。

  四、展示幼儿作品,进行活动评价

  展示作品,幼儿观察与交流。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树叶拓印,孩子在活动中的状态体现出他们在拓印的经验上是很缺乏的,他们并不了解这些工具和颜色,甚至是树叶该怎么用都不太清楚,只是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在印。但是我的讲解还不够清晰,幼儿在操作时不太明确,加入一些个别幼儿的示范会更好。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苹果和梨,使幼儿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2、通过品尝它们的味道,知道水果好吃,有营养。

  活动准备:

  苹果,梨的卡片若干;实物苹果,梨;

  活动重点:

  掌握苹果,梨的外形特征和有关的词。

  活动过程:

  一、游戏“摘果子”引入。

  将苹果梨的卡片若干个悬挂于绳上,幼儿分组去摘水果,看哪组摘的.水果多。

  二、22从游戏转入活动主题。

  出示苹果,梨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两种水果的名称,颜色,用途,启发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着两种水果的外形特征,在认识的过程中告诉幼儿苹果,梨是山东的特产,让幼儿了解。

  三、看一看,摸一摸。将实物苹果,梨分给幼儿,进行比较,感受。学习词:光滑。

  1、观察,品尝。教师切开水果,让幼儿观察,知道里面有籽,教师将苹果,梨的切片分给幼儿品尝,感觉一下味道。在品尝的过程中,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词:酸甜;在品尝时,提醒幼儿平时吃水果时注意饮食卫生。

  2、智力游戏“水果店”;幼儿分组进行游戏,买水果时必须将水果的名称,形状讲清楚,才能买到水果。

  四、小结:苹果,梨是比较常见的水果,而且是山东的特产,水果非常有营养,要多吃水果。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进餐时正确的方法和错误的行为。

  2.能对各种进餐过程中的行为做出是否安全的判断。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支笔。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发幼儿生活经验的兴趣,导入活动。

  (1)小朋友们,早上在家里吃了些什么啊?

  (2)你在吃饭时有没有发生什么危险的事。

  2.引导幼儿阅读教学图书第一组图。

  (1)我们来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样吃饭。

  (2)引导幼儿阅读图画中的行为。

  (3)引导幼儿阅读图画并判断正确。

  3.引导幼儿阅读教学挂图第二图。

  4.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小百科:吃是指用手或工具(筷子,叉子,勺子等)把食物送进口腔,经过牙齿咀嚼后下咽经食道管进入胃里,再由消化系统完成整个消化过程。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大头鱼和小头鱼从自卑到自信的不同心情。

  2.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每个人都是特别的,都有自己的优点。

  3.能大胆讲述大头鱼和小头鱼的故事。

  4.认读重点字词:躲、嘴巴巴、花纹纹、偷偷地、鲨鱼、漩涡。

  活动准备:

  1、有观察鱼的经历。

  2、材料准备:

  教师用材料:教师大书、打字卡。

  幼儿用材料:幼儿读本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观察图画书部分画面,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1、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两条鱼,你们仔细看一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呢?(出示大头鱼和小头鱼)

  幼儿:一条鱼的头大,一条鱼的头小;一条鱼的眼睛大,一条鱼的眼睛小;颜色也不一样;

  老师:好了,老师告诉你们头大的的鱼叫做大头鱼,头小的鱼叫做小头鱼。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头鱼和小头鱼的故事,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到图画书里看看。

  二、自主阅读

  自由阅读,猜测并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1、教师发书。教师给小朋友们提一个小小的要求:看书的过程中不要有声音,保持正确的坐姿;把书的封面朝上,一页一页地翻着看。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轻轻地翻阅图书,保持安静。

  2.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话语向同伴讲述看到的内容,可自由结伴小声交流。

  3、收书。你从书中知道了什么呢?

  三、理解阅读

  集体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翻开教学读本,有感情地讲述一遍故事,请幼儿认真倾听。

  2.阅读封二及第1页,谁来告诉我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呢?(大头鱼和小头鱼)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呢?

  3.阅读第2-3页,观察画面细节,找到躲在石头缝里的大头鱼和小头鱼,并随机出示大字卡“躲”“嘴巴”“花纹”,带领幼儿认读。

  4.阅读第4-5页,感受大头鱼和小头鱼的心理活动,并出示字卡“偷偷地”,带领幼儿认读。

  师:大头鱼和小头鱼为什么不和其他鱼儿一起玩?你觉得他们的想法对吗?

  5、阅读第6-9页,鼓励幼儿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并出示字卡“鲨鱼”“漩涡”,带领幼儿认读。

  大头鱼和小头鱼为什么游出来了?他们碰到一起说了什么?

  6.阅读第10-13页,引导幼儿认识到每个人都很美,都有自己的优点。

  又有谁来了?鱼儿们说了什么?为什么大头鱼和小头鱼笑了?

  小结:故事中的大头鱼和小头鱼发现了自己的特点,觉得自己虽然和大家长得不一样,但是也很美,他们开心地笑了,再也不会躲在石头缝里了。

  四、创意阅读

  大胆复述故事,说说说阅读感受。

  1.幼儿翻看幼儿读本,在教师的带领下复述故事。

  2.讨论交流:大头鱼和小头鱼的心情从开始到后来有怎样的变化?他们分别有哪些特别之处?你觉得他们美吗?

  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长相、不同的性格,我们要正确地看待这些属于自己的特点,这样我们才会像故事里的大头鱼和小头鱼那样变得快乐。

  五、结束活动

  教师和幼儿共同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