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范文集锦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根据班上有个别挑食的孩子和饮食习惯不好的孩子,引导孩子了解早餐的种类、样式和营养成分,并通过精美的挂图和有趣的课件,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引起孩子对早餐的兴趣,借此让孩子了解营养早餐的神奇作用,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活动目标
1. 了解常见早餐的种类,知道哪些食物有那些营养。
2.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3. 体验分享的快乐。
4. 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 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难点:各种食物中所含的不同营养价值。
活动准备
1. 精美挂图;
2. 课件;
3. 小朋友自带营养早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以故事导入话题:“今天刘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是《爱挑食的兰兰》。”
二.基本部分
1.围绕早餐进行谈话活动;
2.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早餐都吃什么;
3.结合课件,介绍早餐的不同搭配营养;
4.结合自己的生活,请孩子自己说一说有没有按时吃早餐,自己的早餐都有哪些营养。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一起分享美味的营养早餐,体验分享的快乐。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贴近孩子生活,容易引起孩子兴趣,对早餐的不同搭配也很感兴趣,对于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掌握需加强。对孩子的饮食习惯多关注,并表扬饮食习惯有改善的孩子。
小班教案 篇2
一、活动背景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照哈哈镜,原因就是镜中人物的变形夸张,让人不由自主地嬉笑不已,幼儿对此更是喜爱有加。该活动所呈现的过程与结果就像幼儿自己在“照哈哈镜”一样。活动过程中“小人”的造型因为画在折纸的不同重叠部位而变形夸张,充满童趣。活动抓住大班幼儿喜欢画画的这一特点,逐步激发其探究兴趣,为他们的探索、创造提供条件,让幼儿自始自终感受探究的趣味。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在折过的纸上表现人物造型的不同变化。
2.感受作品的幽默,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框红色、绿色各6个;黄、红两种折好的长方形纸,每人1张,没有折过的绿色纸每人一张;记号笔每人一支;作品展板一块。
2.经验准备:幼儿有照哈哈镜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
1.观察理解,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造型。
(1)幼儿表述自己擅长画什么。
师:你最擅长画什么?
幼:小兔子(哦,你最擅长的是动物)、汽车(交通工具是你最拿手的)、大树(哦,你植物画得不错,是吧)、妈 妈(哦,你妈 妈听了肯定很开心)……
(2)幼儿理解并绘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师:今天汪老师也想请大家来画一幅画,请大家来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什么叫“顶天立地?”
师小结:就是头顶天,脚踩地,所以要画得高,画得大,撑满整张纸
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3)幼儿画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幼儿操作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教师巡回指导,提醒要“头顶天,脚踩地”。
(评析:此环节虽然让幼儿绘画的是简单的单线小人,但挑战的是大班幼儿的观察习惯与观察技能,认真观察并善于倾听的幼儿能准确表现自己看到的图片。强调画“顶天立地”的小人,是下一环节在折纸上画“小人”做准备,为探究其趣味性埋下伏笔。)
2.观察讨论,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1)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师:这张黄色的纸和刚才的那张有什么不一样?
幼:被折过了。
师:请小朋友在这张折过的,有折线的纸上同样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
提醒:不受折线的影响画小人。
(2)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
师:小人怎么啦?哪里断开了?
幼1:手断开了。
幼2:身体断开了。
……
(3)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
师: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怎么连?
幼儿上台尝试连线。
师小结:在折痕断开的地方上下(左右)连起来,断开的地方都要连起来。
(4)幼儿第三次在折纸上绘画。
师:你想让小人的哪里变形?
幼:头变形、脚变形……
师:想想应该怎么画呢?
师小结:把要变形的部位画在折线上,把断开的地方用线连起来。
师:画一张与众不同的。
(评析:此环节幼儿尝试在折线上画“小人”、连线,通过观察同伴作品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变”与“不变”的原因,发现“变”的不同,寻找变化的关键“秘密”。继而通过第三次绘画,让幼儿体验变化的乐趣,从无意转向了有意想象与创造。而这里的多媒体课件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幼儿展示、欣赏作品。
(1)幼儿观察、讨论最有创意的作品
师:你觉得哪张作品最有创意,变形以后像什么?
(2)欣赏课件各种动植物、水果、交通工具的变形效果。
(评析:此环节幼儿相互讨论有创意的作品将活动推向高潮。欣赏课件部分又一次激起了幼儿绘画的兴趣。)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和表现进行曲的力度和均匀的节奏。
2.学习随音乐模仿解放军的动作。
3.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解放军叔叔是怎么走路的吗?解放军叔叔是怎样打击敌人的?
2.教师播放视频,并小结:解放军叔叔走路有精神地踏步走、扛枪走。打敌人时吹号、开枪、开炮。
3.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当个小兵,学一学解放军叔叔。
二、播放音乐,帮助幼儿感知节拍。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这是小兵》,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播放音乐《这是小兵》,引导幼儿安静倾听。
3.师:小朋友们可以跟着老师一起来跟着音乐拍一拍手。
4.教师提出要求:这是解放军叔叔踏步、打敌人的音乐,所以是非常有力量、整齐的,所以我们拍的一样的很齐。
5.教师组织幼儿再次进行拍手。
三、组织幼儿随音乐练习。
1.师:那你们想不想当小兵,和解放军叔叔一样?
2.教师讲解示范:第一遍的第一、二句我们做吹号的动作,第三、四句我们又精神地踏步走。第二遍的第一、二句我们做开枪的动作,第三、四句做开炮的动作。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练习。
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试一试吧。
活动反思:
解放军叔叔一直是小朋友们崇拜的人物,所以本次活动小朋友们非常感兴趣。当观看视频时,小朋友们都觉得解放军叔叔很厉害,能拿着枪、走着整齐的队伍,非常神气。所以在第二个听音乐的环节,小朋友们都能坐的神气来倾听音乐,并能和老师一起合拍的进行拍手。在最后的游戏环节,小朋友们也看的很认真,能跟着老师一起学做动作,虽然模仿解放军的动作不是特别的到位,但小朋友们都非常努力,活动开展非常顺利,效果也非常好。
小百科:“兵”又引申为战士、士兵,如:兵强马壮、当兵。又进一步引申为军队、军事、军种,如:兵不厌诈、兵荒马乱、兵临城下。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红、黄、蓝颜料制作“花花布”。
2.感受两种颜色交叠产生的不一样的美,发展想象力。
活动准备
1.用水调好的红、黄、蓝3种颜料若干盘。
2.裁好的白色方形宣纸若干,纸巾,固定好的长线绳,夹子。
3.幼儿学习资源⑤第33页。
活动过程
1.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⑤第33页。
提问:彩色的花布上有哪些颜色?图案是什么样的?
2.引导幼儿尝试制作彩色“花花布”。
(1)讨论:彩色花布是怎么做成的?
(2)出示调好的红、黄、蓝三种颜色,每组两种颜色各一盘。请幼儿用宣纸自由尝试做“花布”。
(3)请幼儿将自己制作的“花布”和教师出示的彩色花布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4)教师示范:将宣纸对边(或对角)折两次,然后将折好的纸的四角分别蘸一种颜色,稍停一会,再将四角分别蘸另一种颜色,最后慢慢将纸打开,感受两种颜色交叠产生的不一样的美。
(5)请幼儿按教师的方法再尝试制作“花花布”。
3.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欣赏“花花布”。
将幼儿做好的“花花布”用夹子夹在线绳上,与同伴说说自己的图案像什么,发展想象力。
小班教案 篇5
今天又是一个,愉快泥工课,今天上午小一班开展《泥工棒棒糖》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好多细节方面没有想好。我的教学目标是能两手较协调地搓泥团,尝试用橡皮泥制作不同形状的棒棒糖。培养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能展示更多的棒棒糖(实物),小朋友们的兴奋状态会更加热烈。在示范制作棒棒糖的过程中,我想达到幼儿对做棒棒糖的兴趣,从而喜欢泥工。在幼儿操作部分,我想达到让幼儿基本上都会制作棒棒糖,让他们慢慢制作,而不是比谁做的多,随便搓一搓就插上小棒完工。但想不到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非要把我所准备的小棒都做完为止,差点让我不可收拾。下面是我本次课程的基本流程。
教学目标:
1、体验泥工活动的乐趣。
2、通过尝试,学会用团、插等简单的泥工技能,制作棒棒糖。
教学准备:范例一个,橡皮泥、小棒、糖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看我们班来了许多的客人老师,我们和客人老师问好呀”(客人老师好!)我们小朋友都是有礼貌的孩子,那今天我们拿什么礼物来招待客人呢?我们先来想办法吧!
出示棒棒糖,提问:这是什么呀?(棒棒糖)不如我们都来做棒棒糖招待客人吧!
我们先来观察一下棒棒糖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它是由圆形的糖块,长长的小棒棒,还有糖纸组成的。)
2、幼儿尝试制作,老师指导观察。
我们知道了棒棒糖是由3个步骤完成的,那谁愿意先来试一试做棒棒糖。请2位能力强的幼儿示范制作。
X X小朋友的棒棒糖做好了,那你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吗?(你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幼儿讲述后,及时表扬并奖励一颗聪明豆。
3、教师示范做棒棒糖。
咱们再动一动脑筋想一想,X X小朋友是怎么做棒棒糖的,先取一块橡皮泥放在手心里反复团圆,然后再插上小棒棒(注意插小棒时不要用力太大),最后再包上糖纸,糖纸的开口处要用力扭一下,这样棒棒糖就做好了。
4、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棒棒糖真好吃!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做吧,让客人老师看一看谁的小手最能干,又最巧。
分发泥、棒、纸,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5、游戏
给客人送棒棒糖
把自己做好的棒棒糖送给客人老师,并提醒幼儿和客人老师交流,告诉客人老师你是怎么制作棒棒糖的。 通过今天的活动,让我明白上好一节课是需要许多方面的因素的
小班教案 篇6
1、内容:
一天,妈妈从幼儿园接冬冬回家,冬冬非要妈妈买烤肠吃,妈妈只好给冬冬买了两根。冬冬马上吃了。冬冬回到家,看见篮子里盛着许多草莓,抓起来就吃,妈妈说:"冬冬,等洗干净了再吃。""我不怕脏"冬冬吃了很多。夜里,不知为什么冬冬的肚子疼得不得了。
2、观看后讨论:
小朋友,冬冬的肚子为什么会疼?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观看图片:
(1)老鼠、苍蝇叮咬过的食物。
(2)过期的食物。
(3)腐烂变质的食物。
(4)假冒、劣质的食物。
(5)没洗干净的食物。
提问:这些东西你吃过吗?说一说,这些东西为什么不能吃?
小结:大街上的烧烤的东西特别不卫生,而且吃了容易致癌。吃水果之前一定要洗干净。买食物一定要有质量安全标志,保制期内的食物。,一些腐烂变质,老鼠、苍蝇叮咬过的假冒、劣质的食物不能吃,否则会食物中毒的。
3、情景表演《好吃的鱼》
内容:今天是星期天,明明的妈妈买来了一条大鲤鱼。做了一道好吃的葱油鲤鱼。明明闻着香香的味道忙地吃了起来,妈妈说:"明明,别着急,把鱼刺弄干净了在吃,但明明可着急了,突然,喉咙里卡住了鱼刺,明明难受得哭起来了。妈妈一边安慰明明,一边带他到医院后,医生阿姨帮他把鱼刺取出来了。
提问:
(1)明明应怎样吃鱼?
(2)鱼刺卡在喉咙里该怎么办?
小结:小朋友吃鱼时,一定要仔细把鱼刺弄干净再吃,一旦鱼刺卡住了,小朋友也不要哭,因为越哭,鱼刺就陷得越深,应赶快告诉妈妈或老师,带你到医院去治疗。
教学反思:
通过各种学习形式将幼儿已有的安全知识经验扩展丰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幼儿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通过真实的案例,我向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幼儿精力集中,记忆深刻,发言积极踊跃。课件、图片的运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对幼儿进行了深刻的教育。用孩子喜欢的情景表演,选择孩子身边熟悉的生活情景为题材,让幼儿进行热烈的讨论,取得很好的效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