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精选】中班教案模板集合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和玩表演游戏的兴趣。
2、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作品的主要情节和角色特征,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3、学说简单对话。
4、通过这次游戏促进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5、培养幼儿反应的敏捷性和对动作的控制能力。
活动准备
1、头饰、木偶(小白猪、小猪妈妈、小黑猪、小花猪、大灰狼)若干。
2、故事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边听故事录音、边看木偶表演,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2、全体幼儿根据角色先后出场的顺序,一起扮演角色的动作。
3、通过老师和个别幼儿示范,向幼儿介绍简单的游戏基本知识或要求。
4、分组表演:由老师讲故事,请一组一组幼儿轮流表演,其他幼儿当观众。
5、游戏结束,教师评议小结,表扬大胆表现的幼儿。
教师对幼儿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1)帮助幼儿按意愿扮演角色。
(2)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大胆的游戏。
(3)帮助幼儿进一步明确角色的先后出场顺序。
5、鼓励不善于表现的幼儿参与游戏,并表扬大胆表现的幼儿。
6、游戏结束,教师评议小结。
表演游戏———小猪盖房子(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情节,练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2、能运用语调、表情、动作去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变化,发展幼儿的语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3、学说简单句。
活动准备
1、头饰、木偶(小白猪、小猪妈妈、小黑猪、小花猪、大灰狼)若干。
2、故事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请一组能力强的幼儿示范表演。
2、提出游戏要求:学会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
3、幼儿自己分配角色进行表演,教师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大胆的游戏,重点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表情动作进行表演。
4、游戏结束,教师评议小结,与幼儿一起评议哪个小朋友表演最好。
表演游戏—小猪盖房子(4)三只小鸡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情节,练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2、能运用语调、表情、动作去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变化,发展幼儿的语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头饰、游戏道具、故事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事先布置好表演场地,划分场地。
2、教师提出表演的要求,幼儿能与同伴友好协商角色。
3、幼儿分组表演,教师参与,指导幼儿将整个故事串编下来。重点观察幼儿协商角色的情况。
4、游戏小结:表扬能大胆认真参与表演的幼儿。
教学反思:
这活动就这样圆满的结束了,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不仅充满兴趣和激情,而且听懂了故事内容、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等。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组成,知道了把3分成两份有两种方法。
2、能较清楚地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初步了解整体和部分关系。
活动重点:
学习3的组成,知道3分成两份有2种方法。
活动难点:
分合式数列两边的关系(递增、递减)。
活动准备:
图片 作业纸 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磁性教具)
二、新授:学习3的组成
1、出示图引导幼儿观察 。
2、师:小孩一共钓了几条鱼 ?
3、引导幼儿探索
师:你们来看这里有两个鱼缸,怎样把3条鱼分在两个鱼缸里,小朋友你们想想办法,你是怎么分的?
4、幼儿思考说出分解,请幼儿在黑板上演示分的过程。
5、师:记录幼儿分的方法 。
6、师小结:这两个部分合起来的总数是3。
三、幼儿操作练习
1、幼儿完成练习
2、讲评作业
四、游戏活动
“跳圆圈”,进一步巩固3的分解组成。
五、总结全课
中班教案 篇3
目的:
要求引导幼儿再情境中理解本单元儿歌大意。
帮助幼儿理解dang your fingers的含义,并建立初步方位意识。
引导幼儿随音乐节奏做出相应儿歌动作,练习整首儿歌。
准备:
碟片、VCD、电视机、绳子、糖果、鱼等等头饰、长竿一根。
活动过程:
一、情景活动:
1、教师与幼儿相互用英文问好。
2、教师与幼儿互动,引入主题。
二、情景游戏:
观看VCD①
(1)引导幼儿边看动画,熟悉歌曲旋律。
(2)教师出示卡片,提问个别幼儿。
(3)卡片游戏或个别表演游戏。
(4)集体游戏。(教师播放歌曲或者是拍节拍,引导幼儿表演)
三、情景表演:
1、观看VCD②
(1)幼儿分散站立表演歌曲。
(2)教师带幼儿表演歌曲。
2、观看VCD③第一遍教师出示卡片提问,并请幼儿与教师互动。
3、观看VCD③第二遍集体表演歌曲。
四、小结。
中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炎热的夏天来到了,为了让幼儿掌握一些避暑的方法,今天就和小朋友学习了一些凉快招数。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快乐的度过 夏天,我组织了这节——《找凉快》的社会活动。幼儿的学习应尽量与他们自身有较强情绪体验的经验结合起来,在感知外界事物的同时发展自身的感知觉,这是课程指南的精神。所以我选择了在与幼儿生活最接近的周围事物中寻找让自己凉快的办法这一内容。因此学习的内容应该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突出回归生活。
活动目标
1、知道人们避暑的各种方法,引导幼儿探寻一些使人凉快的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 力。
2、初步掌握夏天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3、探索降温的正确方式,提高自我防暑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纸张、采笔,能使人防暑、凉快的图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幼儿探索讲述,夏天的天气给人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引导幼儿想出:“在夏天生活的舒服一些的方法。”
3、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进行小结:洗澡、喝凉开水、适当吃冷饮、少运动、适当吹空调、扇风扇等。
4、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简单画出使自己凉快的方法。
5、师幼一起探索:“凉快过度会带来那些危害?”
6、让幼儿了解夏季保健的许多知识,例如把空调温度调到26度;在家长的指导下适量吃冷饮,不能吃的过多;我们这儿没有游泳的设备,小朋友不能强行游泳,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活动交流
你找到的让夏天变凉快的方法是什么呢?
活动延伸
和妈妈一起讲《绿太阳的故事》。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塑料袋,感知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的气体。
2、能够从"摸塑料袋""吹纸杯"的实验中理解空气是具有力量的。
3、体验自身参与探索"空气是有力量的"这一实验过程的乐趣。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材料的准备:塑料袋1个、气球一个、奖励贴画、向杯子吹气方向的PPT图片。
2、经验的准备: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让幼儿感知空气是有力量的。
2、活动难点:幼儿自由探索总结空气是有力量的实验过程。
活动过程:
1、导入:
通过手指游戏"小手变变变"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刚刚我们小朋友的小手变出了那么多的小动物,那今天刘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魔法口袋,我们来看看口袋能变出什么魔术呢?
2、活动开始:
师:(把口袋装空气并用手捏住不让口袋漏气)好了,小口袋变好魔术了,你们来看看小口袋变成什么样子了?里面有没有东西?
(幼儿自由回答)当幼儿说出空气时,请小朋友来摸一摸、捏一捏口袋。
师:好,小朋友们都很棒,那我接下来请每个小朋友都来摸一摸、捏一捏魔法口袋,然后请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在捏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引导幼儿说出口袋里有空气。
师:总结:(口袋里有空气,并把手放开,让幼儿观察口袋内没有空气时口袋的样子)空气是无所不在的。
师:出示气球,并往气球里吹气,然后用手捏住不让气漏出来。请幼儿来猜想如果把手松开气球会怎样?
幼儿:气会漏掉、气球会飞走了。
师:验证猜想。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是什么力量让气球飞走的?
幼儿:空气的力量。
师:总结:原来呀我们的空气也会产生很大的力量,今天刘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关于空气的小实验——会跳的纸杯,现在请小朋友来看一看老师手上有两个叠在一起的纸杯,请小朋友们动脑想一想在不用手的情况下如何让上面的纸杯自己跳出来。
幼儿动脑思考后自由作答,当有幼儿说出用"吹"的方式时请幼儿尝试方法,鼓励幼儿进行探索。
师:那刘老师也想来试一试小朋友们说的方法,看能不能让纸杯跳起来。
师:第二次尝试吹杯子,并要求幼儿观察吹的方式。结束后发放纸杯请幼儿自己用杯子尝试。巡回观察、指导,并请成功把杯子吹起来的小朋友与大家分享吹的方式。探索后,请幼儿将纸杯放回原位。
观看向杯子吹气的方向图片。与幼儿一起总结吹的方式,请小朋友进行尝试。总结完吹的方式后,请幼儿再次拿起纸杯探索用哪一种方式最容易把杯子吹起来。再次探索结束后将纸杯放回原位。
师:提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纸杯会自己跳出来?
幼儿:空气产生的力量能将杯子吹起来。
师:总结:我们的空气是有力量的,它有力量才能将我们的杯子吹起来。
3、活动结束: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神奇的力量,接下来我们一起到外面去寻找一下还有哪些更神奇的力量吧。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都能很好地认识空气并知道空气的重要性,活动中主要通过多次实验,探索利用小纸片使杯子里的水倒过来而不流出来的方法,来感知空气的压力。环节中粘钩的运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动效果很好。本次活动围绕目标进行,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从而激发幼儿保护空气,保护大自然的意识。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升入中班之后,应在各方面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做出榜样,每件事要做得更好。
2、激发幼儿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3、培养幼儿守纪律、有礼貌、爱劳动、爱学习。
4、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活动之前,有意识地带领孩子去观察小班孩子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行为,从让孩子意思到我们和小班的孩子是不一样的!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
师:今天中午散步的时候,钟老师是不是带你去楼下了呀?那我们去干什么了呢?
(我们去楼下看小班的弟弟妹妹了)
二、让幼儿通过与小班的弟弟、妹妹比较,了解自己的变化。
1、让幼儿通过回忆自己所看到的,感知到自己的变化。
师:小班的弟弟妹妹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你看到的弟弟妹妹是什么样子的呢?
(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看到的)
教师小结:小班有的弟弟、妹妹上幼儿园时会哭,我们现在上幼儿园不会哭了,还能够不要爸爸妈妈陪就能够进行活动了。小班有的弟弟、妹妹不会系鞋带,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的本领,能够自己的穿脱衣服了。
2、让幼儿意识到这些变化,都是因为我们长大了!
三、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做中班的小朋友。
1、让幼儿开展”大带小“活动的情景。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应该怎么样关心小班的弟弟妹妹。
师:我们在小班的时候,中班的哥哥、姐姐是怎么样对我们的呀?他们有事怎么样和我们一起玩的呢?现在你们也长大了,成为了中班的的哥哥姐姐,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关心小班的弟弟、妹妹呢?和小班的弟弟、妹妹做游戏时要怎么样做呢?
2、引导幼儿思考、讨论,让幼儿知道自己升入中班了。应比以前表现的更好、更能干。
师:我们现在已经会做什么了呢?我们怎么样做的呢?(教师举出多种情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已经会很多的事情了。)
3、教师引导育儿从守纪律、有礼貌、爱劳动、爱学习等方面对自己提出要求。
师:现在我们都是长大很多,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还是有很多的不足,现在请你们说一说到了中班自己该怎么样做了?
四、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师:大家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幼儿园中最小的弟弟妹妹了,而是小班弟弟妹妹的哥哥姐姐了,因此要给小班弟弟、妹妹做好榜样,认真学本领,每件事都要比以前做的更好了,真正像哥哥姐姐的样子,做一名合格的中班小朋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