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精选】小班教案范文集合七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尝试用“这是谁呀?原来是……”的句式描述画面中的部分与整体的图片。
3.在猜想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动物的兴趣。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会玩语言游戏《请你猜猜我是谁》;已经认识瓢虫、蜜蜂、蚯蚓、蚂蚁、蜗牛、毛毛虫等动物。
物质准备:小鸟手偶一个,绘本《猜猜我是谁》。图卡:柳树、草地、白云、太阳等。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将小鸟手偶藏在身后:今天有位小客人来到我们教室,大家一起来猜猜它是谁?师学小鸟叫,“叽叽喳喳,叽叽喳喳,请你猜猜我是谁?”
师出示小鸟:“今天小鸟还带来了它的好朋友,都在这本书里。”(出示绘本封面)“你们猜猜会有谁呢?”幼儿自由想象。
二、阅读绘本,引导幼儿猜想并体验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师:“谁猜对了呢?我们一起来看书。”翻开绘本第一页。师:“骨碌碌,骨碌碌,这是谁呀?”
请幼儿想象、讨论想车轮一样的三个黑黑的圆是谁?
师:“问问小鸟,大家猜对了吗?小鸟摇头了,都没猜对。我们来问图书吧。”
翻开第二页,“这是谁呀?原来是瓢虫呀!”引导幼儿一起说句式。
师:“刚才为什么大家都没猜对呢?因为那三个骨碌碌的圆是小瓢虫身上的什么呢?”。(点)“这三个黑圆只是小瓢虫身上的一部分,小瓢虫可比黑点大多了。”
2.师:“小瓢虫是小鸟的好朋友呢。看看还有谁?”
翻开第三页:“哎呀!是大老虎来了吗?大老虎会是小鸟的好朋友吗?”幼儿自由猜测。
翻开第四页:“这是谁呀?原来是……小蜜蜂呀!”返回前页,“这黄色和黑色的是蜜蜂的什么?”(身上的花纹)“花纹也是小蜜蜂身体的一部分。”
3.翻开第五页。
师:“黑咕隆咚的,这是谁呀?猜猜看。”幼儿猜想。
师:“这是谁呀?原来是小蚂蚁呀!小蚂蚁的身体黑黑的。”
4.继续翻看以下页面,让幼儿边看边猜想,用“这是谁呀?原来是……”的句式说出蚯蚓、蜗牛、毛毛虫等动物。
三、完整阅读图书,并一起讲述。
师:“这些都是小鸟的好朋友。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我们要看到它们身上的一部分就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四、结束部分。
师:“今天小鸟带来了这么多好朋友,我们和它们一起到外面去玩一玩吧。”
活动延伸:
将绘本放在阅读区中,供幼儿观看。
活动反思: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读懂她、爱上她让幼儿用想象力描绘出眼睛无法看到的故事,真正学会阅读。本次活动选用的绘本画面简单有趣,幼儿看完后总有恍然大悟的表情。画面提供了每个动物身体的一部分让幼儿推测、想象,让幼儿逐步懂得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学会由部分推及整体。图与图之间呈现独特联系,表达绘本的整体内涵,预留给孩子最大的想象空间,带给孩子阅读的快乐感。
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初入园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吃饭都是几个人围在一起哄着,骗着,刚到幼儿园有很多不会自己吃饭,还有的孩子挑食、厌食。针对这些情况,我设计了这次活动,鼓励幼儿自己吃饭,同时促进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
活动名称:我会自己吃
活动目标:
1.有良好的进餐习惯,会知道坐端正、手扶碗、专心地一口接一口地吃饭。
2.学习念《宝宝自己吃》的儿歌。
活动准备:木偶兔子、鸭子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情景表演并引导讨论
1.观看情景表演(一)提问:你们看,我的两位小客人吃饭时坐的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小兔吃饭时坐得很端正)
2.观看情景表演(二)提问:谁把碗打翻了?为什么会翻?小兔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一手拿勺,一手扶碗,就不会打翻了)
3.观看情景表演(三)提问:我们来看看,小兔、小鸭他们桌上怎么样?为什么小兔面前干干净净,小鸭面前的桌上很脏?
4.观看情景表演(四)提问:小兔和小鸭谁吃得最好?谁的碗里最干净?
二、小结:刚才你们看到小兔、小鸭是怎么样吃饭的,你们要学习谁呢?
三、学习儿歌《吃饭》
1.小兔吃饭吃得好是因为他照儿歌上的话去做的,你们想听听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吗?老师朗诵儿歌2.老师带幼儿一起念儿歌2-3遍。
附儿歌:《吃饭》
吃饭时,坐端正 。右手拿调羹,左手扶着碗。小碗盛米饭,青菜放小盘。细细嚼,慢慢咽。宝宝自己吃,越吃越香甜。
情境表演(一):
木偶小兔小鸭:到老师家来做客(敲门),老师好老师:今天你们来做客,我准备了你们爱吃的饭菜请你们吃。(兔、鸭面前放一只碗、一把勺。)小兔坐得端正吃得认真小鸭坐不好,东张西望
情境表演(二):
兔、鸭继续吃饭小兔一手拿勺、一手扶碗、一口一口认真地吃。
小鸭不扶碗,把碗弄翻了。
情境表演(三):
兔、鸭继续吃饭兔吃得很干净。
鸭说:"这个我不爱吃。"还用手抓出来放在桌上。
情景表演(四):
兔、鸭继续吃饭兔把菜和米饭都吃的干干净净。
鸭说:"我不喜欢吃青菜。"还用调羹将菜挑出来。
小班教案 篇3
目标:指导幼儿用将面团圆压扁的方法做月饼,体验面团柔软可变的特性,培养幼儿对面塑活动的兴趣。
准备:食品月饼,面团,垫板,小盒盖,玩具娃娃等。
1.谈论月饼 教师出示月饼,并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人们什么时候吃月饼?”
2.做月饼
教师提议:中秋节到了,请小朋友给娃娃家的娃娃们做一些月饼。
(1)幼儿探索做月饼的方法。教师发给每人一块面团,请小朋友想想并试一试,怎样把面团变圆、变扁,做成月饼?
教师向幼儿介绍并展示可以利用的材料,如小瓶盖、小圆盒等,引导幼儿试一试,将面团放进去压平,再将面团倒出来,看看像不像月饼。
(2)交流经验。请做好月饼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教师帮助讲解或提示:即先把面团放在两手中团圆,再将其放在垫板上用手掌压扁,或将面团圆装进小圆盒子压平,倒出,然后拿小瓶盖或小玩具在上面压上图案,月饼就做好了。
(3)再次实践。请幼儿尝试用自己或他人的新方法再次做月饼。对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请他们试做一些其他形状的月饼;对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则给予具体地帮助,使其获得成功。
3.给娃娃送月饼 请小朋友将自己做的月饼送给娃娃家的娃娃,并说:“小娃娃,请吃我做的月饼。”让幼儿感受劳动的成功与帮助他人的快乐。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了解吃各种食物时要注意安全事项,学会正确的进食方法。
2、 明白吃饭时不包饭和裹饭,细嚼慢咽才有利于健康,不要一边吃一边说话。
3、 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 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 各种零食和饭菜图片或包装袋
2、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练习册
3、 搜集有关进食不当造成事故的`图片
活动过程:
1、 通过与幼儿谈话,引出主题(小朋友们都爱吃零食吗?都吃过那些呢?
2、 引导幼儿了解进食时可能遇到的危险。
3、 让幼儿自己发现由于进食不当所产生的危险,并进一步了解进食时要注意的安全。
4、 引导幼儿了解进食时的卫生保健知识。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五官的变化会产生各种表情,脸上的表情表达了人们的感情。
2、激发幼儿观察脸部变化的兴趣,体验快乐、难过等情感。
3、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4、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难过或疼痛时不哭。
活动重点:
让幼儿知道五官的变化会产生各种表情。
活动难点:
让幼儿体验脸部变化的兴趣及情感。
活动准备:
笑、哭的表情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表情图。
1、教师:瞧,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张表情图片,小朋友仔细看看,都是什么表情!
2、请幼儿说说图中的表情。
二、说说各种表情相应的心情。
1、出示笑的表情。
(1)教师:你们看看,小娃娃怎么了?(笑了)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说出从脸上看出的,如眼睛、嘴巴的变化等)
(2)什么事情会让娃娃笑呢?
(3)你们会不会笑?我们也来笑笑看,小朋友可以看看你旁边小朋友笑的时候脸上有什么变化!
小结:当看到好笑的有趣的事情、或者是开心的事情,我们都会不由的笑起来!我们笑的时候眼睛有的会眯成一条线一样,嘴巴会往上翘呢!
2、出示哭的表情。
(1)教师:请你们再看看这个娃娃又怎么了?(哭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并说出如眼睛、嘴巴变化)
(2)什么事情会让娃娃哭呢?
(3)你们哭过吗?小朋友可以学着哭的样子,并看看你旁边的朋友哭的时候脸部有什么变化呢?
小结:我们脸上的眼睛、嘴巴会变动的,我们高兴时它就变成笑的样子,生气难过的时候,它就会变成哭的样子。笑和哭是我们人的表情。
三、教师讲述情景,让幼儿体验感受。
1、我把玩具先给小弟弟玩,小弟弟很高兴,我也很高兴,我笑了!(幼儿笑笑)
2、在家里我自己吃饭,妈妈夸奖我,我也笑了!
3、有人把图书弄坏了,我们很生气!
4、妈妈生病了,我很难过,也很着急。
小结:
我们人的脸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情,我们也可以从别人的脸上看出他是高兴还是难过,高兴时,我们也为他高兴;难过时我们就会关心、安慰他。同时,别人也会关心、帮助你!
教学反思:
课堂气氛的调动,以及提问引导方面有所欠缺,教学语调要符合幼儿教师的特征,多一些夸张的动作和表情。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引导幼儿了解动物神奇的本领,探索发现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生存状态。
2、人类的朋友,人类更是动物的伙伴,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表达自己爱护动物的感情。
活动内容:
第一周:1、我知道的动物(科学)
2、属相擂台赛(综合)
3、狐狸和兔子(语言)
4、狮王进行曲(音乐)
5、我喜欢的动物(美术)
6、颠倒歌(音乐)
第二周:1、动物本领大(科学)
2、动物的尾巴(科学)
3、动物冠军赛(综合)
4、找小猫(语言)
第三周:1、神秘的恐龙(科学)
2、恐龙乐园(综合)
3、动物的家(综合)
4、动物朋友(综合)
5、口哨与小狗(音乐)
区域活动:
美工区:提供纸和图,供幼儿学习边看图边折出小动物;提供萝卜、土豆等块茎、块根。供幼儿制作小动物;变换自己的手形,创造性地表现“手”的动物画。
语言区:收集有关动物的图书,供幼儿翻阅;提供动物木偶,供幼儿表演动物故事。
益智区:收集制作动物迷宫、动物棋、动物拼图。
科学区:提供水、瓶子等相关材料供幼儿进行“净化水”的实验,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环境与动物、人类的关系。
环境设置:共同收集各种有关动物的资料进行展示;
布置若干专栏,如“属相大观”、“动物的本领”、“恐龙乐园”等;
饲养一些易于照料的小动物,引导幼儿参与管理。
家长工作:
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资料,并为幼儿解答关于动物的问题,丰富积累幼儿的经验;与幼儿共同饲养一些小动物,引导幼儿细心地照料和关心;带幼儿到动物园、花鸟市场等地游玩,让幼儿接大量的动物品种。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来源:
秋天到了,幼儿园里好多树的叶子都落了下来,老师带孩子们到户外活动时,经常会有孩子捡起地上的树叶,快乐地抛向空中。他们常常会问:"树叶怎么会掉下来的?""树叶都长的一样吗?"……秋风吹,落叶飘的自然景象是非常吸引孩子的。为了认知秋天的树叶,我们开展了"秋天的树叶"的主题活动,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与树叶有更直接、更亲密的接触,只有这样才能更直观、更生动地认知树叶。
活动一活动名称:秋天(歌曲)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2、在老师的引导下,愿意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树叶落下时飞舞的姿态。
活动准备:课前带幼儿观察过周围的树叶
活动过程:
一、 通过谈话,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对树叶的兴趣
(1) 秋天到了,你们知道树叶宝宝会怎样?(离开大树妈妈)
(2) 树叶宝宝是怎样离开大树妈妈的?(请幼儿想象一下树叶是怎么落下的)
(3) 出示一片树叶,请幼儿观察一下树叶掉下来的姿势(请幼儿观察后用肢体展现树叶飞舞的姿势)
二、 欣赏歌曲,初步理解其音乐的节奏美。
(1) 听音乐,引导幼儿感受小树叶落下来轻、慢的节奏。
(2) 帮助幼儿理解歌词,重点在于理解"树叶到处飞呀飞 "(引导幼儿想象"树叶飞到哪?",然后引导幼儿学树叶飞,随意在教室飞,理解"到处飞"的含义)
三、 学唱歌曲,并会用动作表现歌词。
(1) 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唱歌。
(2) 鼓励幼儿用各种动作来表现歌词。
(3) 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重点在于指导他们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四、 在初步学会歌曲的情况下,与幼儿一起边唱歌曲边做游戏鼓励幼儿边唱边表演小树叶飞舞的动作。唱到最后一句:"秋天多可爱"时,要停一下摆个造型。(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表现小树叶停下来的姿势)
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对直接感官的刺激更为敏感,亲身投入到大自然中,刺激会更强烈。其语言发展处于通过直观形象能简单表述,所以引导要恰到好处,把握好幼儿的年龄特征。情感可能只是喜欢或不喜欢。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参与其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