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
【精华】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汇总7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愿意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想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知道种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能太着急。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录音。
2、西瓜(哈密瓜、甜瓜)一只。
活动过程
一、倾听故事。
1、出示西瓜(哈密瓜、甜瓜),请幼儿说出名称,激发幼儿的兴趣。
2、有一只蛤蟆也想种瓜,我们来听听蛤蟆种瓜的故事。
二、播放故事录音,请幼儿倾听。
1.结合挂图,讲述故事第二遍。
2.蛤蟆见种子没有长出来,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3.青蛙告诉蛤蟆,种子怎样才会长出来?
4.蛤蟆睡了很久很久,醒来发现了什么?它是怎么说的?
三、讨论。
1.蛤蟆想的那些方法有用吗?
2.为什么蛤蟆会说种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故事:蛤蟆种瓜
蛤蟆看见青蛙在种瓜,他也要种瓜。他刚把种子种在地里,就对种子喊:“种子,种子,快快长出来吧!”
过了一会儿,种子没有长出来。蛤蟆又趴在地上大声喊:“种子听见了没有,现在就长出来!”种子没有长出来。青蛙跑过来,对蛤蟆说:“你那么大声地喊,会吓坏种子的。种子睡在地里,阳光照着它们,小雨浇着它们,慢慢就会长出来了。”
到了晚上,蛤蟆又着急了。他说:“种子大概怕黑吧,我给你们讲故事、唱歌。”蛤蟆点上蜡烛,给种子讲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唱了好多好多的歌。
蛤蟆讲一会儿,看一看;唱一会儿,看一看。种子一直没有长出来。蛤蟆累了,倒在地上“呼呼”睡着了,睡了很久很久。
“蛤蟆,蛤蟆,快起来,快来看你种的瓜。”青蛙叫醒了蛤蟆。蛤蟆往地上一瞧,哇,长出了许多青青的小苗。
青蛙说:“青青的小苗会慢慢长大,以后会结出许多许多瓜。”蛤蟆打了个呵欠,说:“种瓜真不容易啊!”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1—5个物体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规律排序。
2、结合游戏情节,激发幼儿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地图一张;操作火车图一张;西瓜园环境创设;《猪八戒娶媳妇》音乐一段;《开火车》音乐。
2、软地垫每人一块;火车图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看地图,激发幼儿情趣
师:小朋友们好,我是猪八戒,今天天气这么好,不如我带着你们这群小猪一块儿去花果山摘西瓜吧。那里的西瓜又甜又好看,你们想去吗?
师:在我们出发之前,先用闪亮的小眼睛来看看去花果山的地图,你发现这条花果山的路上有什么?他们都是怎么来排队的?(引导幼儿观察路上的图案,发现它的规律:从大到小)
二、游戏“铺路”
师:地图看完了,我们一块儿来照着地图,用石板铺一条一样的、图案从大到小排列的路吧!
师:小猪们翻开你的石板上看看上面有什么?小声地说出它的名字。(小树、小草、小花。。。。。)
一个小组的小猪们在桌上给它们排排队,要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来试试吧!(幼儿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师:去花果山的路总算铺好了,我们把它接起来,现在我们出发吧。(播放猪八戒娶媳妇音乐)
三、摘西瓜运西瓜
师:哇,这么多彩色的西瓜,我们每只小猪摘五个不同颜色的西瓜吧!(幼儿摘西瓜,播放音乐)
师:西瓜摘好这么多了,哎哟哎呦搬不动,赶紧回到小椅子上休息一下。
师:你看这里有一辆火车,我们把你摘的5个西瓜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装进车厢里,好吗?
师:西瓜装好了,火车要开了,带着你的彩色西瓜回家了。(播放开火车音乐,幼儿离开活动室)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萌发探究和参与实验的兴趣。
知道两种颜色混合会变成新的颜色。
在调色实验中观察颜色的变化过程并尝试在实验记录表上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经认识红、黄、蓝等基本颜色。
课件准备:“各种颜色”图片;《颜色变变变》动画视频。
纸面教具:《实验记录表》。
材料准备:装有红、黄、蓝三种颜料的碟子、画笔(每人2支)、调色盘人手一个、纸巾(或者旧布)、装了水的杯子。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各种颜色”,帮助幼儿巩固认识的颜色。
——图片上有什么?(花、草、太阳、白云)
——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播放动画视频《颜色变变变》,引导幼儿初步了解两种颜色混合会变成新的颜色。
——这些颜色可厉害了,会变魔术。只要将它们之中任意2种颜色混合就能变成新的颜色。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发放实验材料及纸面教具《实验记录表》,鼓励幼儿动手实验并尝试在记录表上记录实验结果。
——现在我们也来试一试让这些颜色变色吧。
1、教师讲解实验方法和记录方法。
1)每人都有一张记录表,表头有班级、名字和日期(教师应提前填好)。表格内有数字1、2、3,表示第一次试验、第二次试验和第三次试验。还有红、黄、蓝三种颜色和一个问号,选择哪种颜色就记录在对应颜色下的格子内,实验的结果记录在问号那一列的格子内。
2)每张桌子的桌面上都摆着三种颜色的颜料,自由选择其中喜欢的两种颜色。
3)用画笔蘸其中一种颜色,先在记录表中对应颜色下的格子内涂一下,然后再涂抹在调色盘上。接着换一支画笔蘸另一种颜色,也先在记录表中对应颜色下的格子内涂一下,然后再涂抹在调色盘上。
4)将调色盘上的两种颜色用第二次使用的画笔充分混合搅拌后,涂抹在记录表中问号那一列的格子内。
5)第一次试验结束,将两支蘸了颜色的画笔在水杯中洗一洗,并用纸巾或旧布擦干笔尖的水。继续进行新一轮的实验,新一轮实验应更换其中一种或两种颜色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内。
2、发放纸面教具和实验材料,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交流讨论,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实验结果。
——你用了哪两种颜色进行实验?
——混合之后变成了什么颜色?
小结:黄色加蓝色会变成绿色;黄色加红色会变成橙色;红色加蓝色会变成紫色。颜色可真厉害。
温馨提示
1、实验之前要先让幼儿穿上特制的围裙或者其他防护衣,以防幼儿弄脏衣服。
2、提醒幼儿洗画笔的时候一定要清洗干净,以免混色。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美工区提供其他颜色的颜料和实验记录表,供幼儿继续进行实验。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知道圆形和方形都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
活动准备:
1、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图片各一张。
2、故事配图。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欣赏故事的兴趣。
出示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图片,教师介绍人物。
2、完整地欣赏故事。
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谁
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都找到了哪些东西
3、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结合挂图再次讲述故事,重点帮助幼儿感知故事中的事物都是圆和方相结合的特点。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圆形和方形的东西,它们合在一起就变出了许多有用的东西,圆形和方形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建议:
该活动还可以采用故事《圆圆和方方》进行。
评价:
1、对故事内容感兴趣。
2、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圆和方相结合的物体。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一、音乐热身律动:《蛙蛙快乐颂》
1、主班老师请小朋友站到自己的位置(地板上贴好的标记)
2、配班老师放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随音乐一起做音乐律动
3、做完音乐律动后,主班老师请小朋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4、音乐提示:刚开始,小朋友只要跟着音乐动起来就可以
二、音乐聆听游戏
1、唱名字
老师依次用强弱不同的声音叫小朋友的名字,请小朋友用动作或声音作出回应
例如:(老师)× × × ×│× × ×(幼儿)做动作:站起来、举手;
贝贝 贝贝 在哪里?
或者说“哎”“到”“这儿”等话回应
2、音乐问候
老师和小朋友拍手互相进行音乐问候
例如:(老师)唱:12 3 4︱ 5-︱ 54 32︱ 1-‖
小朋友们 好 小朋友们 好
(小朋友)唱:12 34︱ 5-︱ 54 32︱ 1-‖
老师好老师好
3、听《粉刷匠》伴奏音乐
①师:老师的手真灵巧,喜欢跟着音乐跳。小朋友认真听,认真看,老师的手跟着音乐怎么跳舞的?一会儿老师请你们的小
手跟着音乐一起跳舞。
②配班老师放音乐,主班老师手有节奏的做动作
③老师请小朋友一起跟音乐模仿做手的动作
④老师鼓励、表扬小朋友们的表现
附手的律动:
第一个乐句:胸前拍手
第二个乐句:前平举左右晃手
第三个乐句:前平举双手交替上下做刷墙动作
第四个乐句:伸出食指,双手分别交替点自己的鼻子
三、音乐语言游戏
1、猜谜语:
①师:喜欢猜谜吗?我说你们猜一猜,仔细听好了“两棵树,十个叉,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手)
②师:说说你们的小手能干什么?
2、能干的小手:
①师:下面看看老师的手能干什么?
(拍手、扫地、洗衣服、刷牙、洗脸、粉刷)
②师:小朋友真聪明,一看就知道老师的手在做什么?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3、音乐语词节奏
①师:小朋友,老师把刚才粉刷墙壁的动作编成了一首动听的儿歌,你们仔细听 (边念边拍语词节奏)
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
我要把那新房子,刷的很漂亮。
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
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语词节奏型)×× ××│×× ×│×× ××│×-‖
②老师说一句,小朋友模仿说一句(边念边拍语词节奏)
③播放音乐,老师和小朋友拍手跟唱音乐语词
四、音乐节奏快车
声音配合动作节奏
(教师用旧报纸折成刷子在墙壁上做粉刷的动作)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粉刷房子时的动作请你们给我的刷子配上声音,先瞧瞧Ⅹ老师(配班)是怎么给我的刷子配声音的?(刷的长,配上唰-的节奏;刷的短,配上唰的;总的节奏型:
×× ××│×× ×│×× ××│×-‖)
唰唰 唰唰 唰唰 唰 唰唰 唰唰唰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准备:
1、图片5幅(1号房没有门和窗,2号房没有挖片,3号房倾斜有裂缝,4号房隔壁有小猫,5号房外形完美,房门可打开)。
2、老鼠图片一张(正面为不高兴的表情,反面为高兴的表情)。
3、各种小图片若干,如树、草、花、商店等。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根据画面进行初步的判断、想象,并大胆讲述;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不高兴的小老鼠,启发幼儿围绕“小老鼠为什么不高兴”积极思考,大胆讲述;
2、倾听小老鼠不高兴的原因:大风把它的房子吹走了,启发幼儿为小老鼠找房子;
3、教师出示1——4号房子,幼儿分散自由选图,观察讨论:你为小老鼠选中了几号房子?小老鼠会喜欢吗?为什么?
4、幼儿围绕问题,将自己观察到的告诉大家;
指导重点:
引导幼儿一幅幅讨论分析,在充分观察图片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判断、并围绕画面大胆讲述自己的理由。
例如,第4号房子,有的幼儿说适合小老鼠住,因为有窗有门有屋顶,外形漂亮,教师可先肯定他的想法。同时,其他幼儿发表意见:隔壁住着小猫,不适合小老鼠住。教师再问: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为什么不合适呢?并肯定孩子观察仔细,肯动脑筋,从而让他们意识到好房子一定要安全。
5、出示5号房子,引导幼儿进一步围绕问题深入观察讨论;
(1)、 你觉得5号房子小老鼠会喜欢吗?为什么?
(2)、打开房门,在幼儿观察屋里的陈设后让幼儿讨论:小老鼠可以住进去了吗?(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自己的理由)。
(3)、小老鼠走出门,看了房子四周后叹气,让幼儿围绕“小老鼠为什么叹气,它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吗?”
讲述自己的看法。如:因为小老鼠发现房子四周没有草地、没有树木、没有超市、所以它在叹气等。
6、肯定孩子的想法并引导他们产生布置新房的欲望,把小图片(花草、树木、商店等)布置在5号房子的'周围。小老鼠高兴地住进新房子,并向大家表示感谢。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小白兔的外形特征,了解小白兔的生活习性。
2、愿意亲近小白兔,喜欢小白兔。
3、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1、一对小白兔及小白兔爱吃的食物。
2、小白兔头饰每人一个、竹篮一个、木头一块、玩具小白兔一只。
3、兔宝宝的图片。
4、呼啦圈做的山洞。
5、音乐《拔萝卜》。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谈话,讲讲小白兔的外形特征。
1.出示玩具小白兔,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师:宝贝们,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欢迎它出来吧——它是谁啊?(出示玩具小白兔)你们喜欢小白兔吗?那你们见过真的小白兔吗?谁能告诉老师真的小白兔长的什么样子?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小白兔的外形特征。
2.出示真的小白兔,让幼儿观察它的外形特征并讲讲它的生活习性。
师:宝贝们说了这么多,想不想看看真的小白兔长的什么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分别介绍小白兔白白的绒毛、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三瓣嘴、短短的尾巴、四条腿。
师:为什么小白兔跑的那么快?(幼儿根据想象自由回答)
小结:因为小白兔的两条前腿短,两条后腿长,它的后腿肌肉发达,所以跑起来特别快。
师:(兔笼里有一块木头)小朋友猜一猜老师为什么在兔笼里放了一块木头?(幼儿根据想象自由回答)
小结:木头是给小白兔磨牙用的,因为小白兔的门牙长的特别快,需要经常磨牙,如果不磨就会长的很长很长,把小白兔的嘴给封住了,就不能吃东西,慢慢的就会被饿死了,只有经常磨牙,它的牙齿才不会长长,这样吃起东西来才会香香的。
3.简单介绍小白兔的生长过程,请幼儿说说小白兔爱吃哪些食物。
师:兔妈妈生了一窝可爱的兔宝宝,你们见过刚出生的兔宝宝吗?(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说兔宝宝的样子)。
放图片(兔宝宝的照片)让幼儿观察兔宝宝的外形特征,老师讲解。
师:兔宝宝长大了,它喜欢吃什么食物啊?(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二、请幼儿喂喂小白兔,模仿小白兔的动作。
师:老师准备了很多小白兔爱吃的食物,谁想来喂一喂小白兔啊?(请幼儿喂喂小白兔)
小白兔吃的真香啊!可是老师准备的食物都让小白兔吃完了,到明天小白兔没有东西吃该饿肚子了,怎么办啊?(幼儿想办法)
老师这儿有一个好办法,我们去菜地拔萝卜给小白兔吃好不好?现在老师扮兔妈妈,你们扮兔宝宝,我们一起去菜地拔萝卜了!(和幼儿一起学小白兔跳)
一边跳着一边说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设障碍物山洞)
宝宝们,要过山洞了。跟着妈妈一起爬过山洞吧。菜地到了,宝贝们,去拔萝卜吧!(孩子们拔萝卜时,放音乐《拔萝卜》)
师:宝宝们真厉害,拔了这么多萝卜,让我们回家把萝卜洗干净,明天再来喂小白兔吧。宝贝们,跟着妈妈回家喽!
【活动反思】
我感觉本次活动设计符合我班幼儿年龄特点.,整个活动,我围绕目标,层层递进,特别关注活动中细节的把握,致使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参与活动热情高涨。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孩子们模仿小白兔去菜地拔萝卜的过程中,有几名幼儿在活动室来回跑,“孩子们,外面危险,快到妈妈身边来”老师的一句话把所有孩子的目光吸引过来,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我觉得,教学细节的把握就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成败,愿我们做幼儿教师的都来关注教学、把握细节,孩子们将会收获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