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设计
有关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设计四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设计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设计 篇1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常见几何体的特征。
2培养小朋友的动手操作兴趣和思考能力。
重点难点:
几何体的动态特征。
活动准备:
各种规格的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活动过程:
1.各种几何体混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围坐在周围,做盖高楼活动。引导小朋友尝试用各种几何体盖高楼。
2.讨论:哪些几何体能够叠放盖高楼?哪些几何体不能叠放?为什么?
3.找出能够叠放盖高楼的几何体。
4.请小朋友自由探索尝试:什么样的几何体盖的高楼站着最稳?什么样的几何体叠得高?
5.讨论总结找出盖高楼站得稳的几何体,请小朋友盖一座高楼。
活动延伸:
在建构活动中鼓励小朋友利用几何体搭盖高楼。
评量:
能够找出能叠放和不能叠放的几何体,并能说出原因
活动结束
探索性地操作和学习活动.有利于小朋友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设计 篇2
1、通过观察物体量的差异,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正、逆排序。
2、会独立取放、整理和正确使用操作材料。
3、培养幼儿与同伙的协作能力。
4、培养幼儿思维的可逆性和传递性。
二、教学重、难点:
会独立取放、整理和正确使用操作材料。
三、活动准备:
大小和长短均不同的瓶子、小棒每人各5个;筐子每组2个。教学挂图《怎么排》。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不同”
1、教师出示瓶子和小棒,让幼儿点数其数量。
2、请幼儿找出大小和长短不同的瓶子与小棒,并说出物品的差异(如最大或最小的瓶子和最长或最短的小棒)。
二、物品排序
1、让幼儿给大小不同的5个瓶子排队(如按由左向右的顺序排列),教师可启发幼儿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赛,每组幼儿互相协作把若干根小棒按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3、想一想:将正排序变成逆排序时,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按顺序排列瓶子或小棒?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探索从一种排序方法改变为另一种排序方法时的最佳方案。如:改变5根小棒的排列顺序时,中间的一根不动,将第1根和第5根、第2根和第4根小棒对调,这种方法最快。
4、活动结束时,要求幼儿学会整理材料,将材料分门别类放在两个筐子里。
三、观察画面《怎么排》
1、教师引导幼观察并讲述画面的内容。
2、启发幼儿在画册上用点子的数量分别给粗细和厚薄不同的物品排序,并说出排列规则。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设计 篇3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6个或7个物品,说出总数。
2、感知数字6、7的形成和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会认读数字6、7.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对数字有好奇心。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黑白灰串珠”。
2、学具准备:“数字客片”。
3、《操作册》第3册第9—10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开火车。随音乐节奏开火车,节奏快,火车就开得快,节奏慢,火车就开得慢。游戏结束时,让幼儿猜谜:说它是花没人栽,六个花瓣空中开。
北风送它下地来,地上、树上一片白。(雪花)
2、集体活动。
(1) 学习6的形成。
教师请幼儿拿出“黑白灰串珠”,先拿出黑色串珠,请幼儿点数,一共有5颗。再拿出6的串珠,让幼儿换茬这串串珠与5的串珠有什么不同。(多了一颗白色粒珠。)数一数,这一串串珠有几颗。
小结:5添上1就是6,6比5多一,5比6少1.
(2) 幼儿自己操作探索7的形成。
幼儿拿出7的黑白灰串珠,数一数有多少粒,再与6的串珠比一比,得出6添上1就是7,7比6多1,了解7的形成。
(3) 认读数字6、7.
教师:“6个猴子,6个桃子可以用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6“来表示,6像哨子,有一个大大的肚皮,长长的脖子;7只小兔、7个胡萝卜可以用数字宝宝”7“来表示、7像爷爷的拐杖。”
3、操作活动
完成《操作册》第3册第9——10的活动。
活动延伸
体育游戏“变变变”,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迅速组成一组,组成各种造型。如6个人组成花朵,7人组成葫芦娃造型等。
活动提示:
教学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逐步抽象出数概念,使幼儿初步体会到一个数可以代表相同数量的任何物体的个数。
生活中的数学:
1、完成《作业纸》第3册第17—20的活动。
2、利用挂历、钟表等有数字的物品让孩子认读数字6、7。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设计 篇4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学习正逆排序并说出序号。
2.体会量与序数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套l~5的数字卡片。
2.适于幼儿按大小排序的物体。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排队编号
1.请幼儿从矮到高排队编号。
要求:
每组幼儿从矮到高排队后,报数编号,每人按编号领取相应的数字卡片。
2.幼儿说一说:
自己这队小朋友是怎么排的队?自己排在第几?其他人排在第几?
3.从高到矮排队编号,方法同上。
4.提问:
两次排队有什么不同?你都排在第几个?为什么?
如:东东从矮到高排,排第1,从高到矮排,排第5。
5.讨论:东东两次排队位置不同,这是为什么?
二、给物品编号
1.幼儿操作
请每个幼儿自由选5件大小不同的物品。
根据老师的要求,给自己所选物品按大小进行正逆排队编号。
每次排队后,按编号给每个物品对应一张数字卡片。
2.讨论交流
提问:
(1)你找的是什么物品?它的编号是几?排在第几个?
(2)你是怎么给它们排队编号的?
(3)经过正逆两次排队,同一件物品都排在第几?为什么?
活动延伸
让幼儿按量的不同属性给物品排队编号。如找长短不同的物品,
也可以找高矮、宽窄、厚薄、粗细等不同的物品,按量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编号。
评论